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发热病人病因判断中应用血细胞形态检验后的价值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开展时间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发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常规组,每组各有患者60例;针对两组患者均在临床中应用血细胞形态进行检验,判断发热病人的病因。结果 实验组的血细胞形态异常阳性情况均相比常规组较高,两组相比(X2=5.217,P=0.023;X2=4.821,P=0.028;X2=6.316,P=0.012;X2=5.926,P=0.015;X2=7.566,P=0.006),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 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应用对于发热病人的血细胞形态异常阳性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给予一定的临床推广、采纳。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 检验 发热 病因判断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应激状态下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黄芪多糖(APS)对其影响。方法:采用小鼠截肢应激模型,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应激对照组(B);应激+APS高(C)、中(D)、低(E)剂量组,每组10只。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胸腺、脾脏组织中CD4、CD8、c-fos蛋白表达,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A)比较,创伤后72小时应激对照组(B)小鼠CD4抗原分布、CD4/CD8比值显著减少(P<0.01),c-fos抗原分布明显多于正常(P<0.01);与创伤应激对照组(B)比较,应激+APS高(C)、中(D)、低(E)剂量组小鼠CD4抗原水平、CD4/CD8比值升高(P<0.01)、c-fos抗原水平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A)比较,应激+APS高剂量组(C)小鼠CIM、CD8、c-fos抗原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创伤后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紊乱;黄芪多糖可有效恢复其细胞免疫功能。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细胞免疫 黄芪多糖 T淋巴细胞亚群 C-FOS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结节应用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在超声辅助下,开展细针穿刺细胞检查。结果细针穿刺细胞检查结果78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病变49个,非典型病变4个,可疑恶性结节3个,恶性结节3个,未诊断3个。其中49个良性结节中,甲状腺肿大35个,囊性病变9个,桥本氏甲状腺炎3个,亚急性甲状腺炎1个。疑似恶性结节3个,通过手术,将病理组织进行检验为甲状腺肿,恶性结节通过手术病理检查为乳头状癌。结论应用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检查可以安全诊断甲状腺结节一种方式,利于及时察觉病情,快速开展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诊断价值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甲状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验中血液细胞形态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集的100例血液样本进行研究,对照组为血液自动分析仪监测结果正常的50例血液样本,观察组为血液自动分析仪监测结果异常的50例血液样本,所有样本均进行血液细胞形态检查,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细胞形态异常情况。结果 血液细胞形态检查结果:观察组血液样本正常14例,假阳性率为28.00%(14/50),对照组血液样本异常3例,假阴性率为6.00%(3/50),联合血液分析仪和血液细胞形态检查结果显示血液样本异常6例,异常率为12.00%。对照组血液细胞形态检查异常低于观察组( P<0.05) 。结论 对于血常规检查来说血液细胞形态检查是一个重要部分,有效弥补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查结果的缺陷和不足。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 假阳性率 假阳性率 异常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作用。方法:把2022年1月到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不明原因浆膜腔积液患者200例纳入研究,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开展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测,对诊断结果进行明确分析。结果:血性积液标本检出恶性积液率与非血性积液标本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对本组患者的诊断特异性高达98.95%(188/190),灵敏度是57.14%%(4/7)。结果: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测对恶性肿瘤诊断效能的提升具有非凡作用,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测 恶性肿瘤 灵敏度 特异性 诊断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在诊断儿科疾病中应用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出本院2022年8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发热患儿50例,命名为参照组,选取同期入院的健康体检50例,命名为参照组,对其外周血细胞形态进行检测,对血细胞形态与儿科疾病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结果:在粒细胞变化、异常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小细胞贫血和大细胞贫血比例明显比参照组高,差异悬殊,P<0.05。对比异常细胞参数,在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方面,研究组与参照组组间差异悬殊,P<0.05。结论:在诊断儿科疾病中应用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可为后续临床诊断奠定良好基础,临床应用价值极高,可广泛推行。

  • 标签: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 儿科疾病 血细胞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将我院收治的1000例血常规检验者为研究对象,先后进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及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观察并分析检验结果。结果:联合检验结果与复诊结果具有相符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血涂片细胞形态在血常规检验中效果比较理想,有利于提升检验质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为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科学的理论参考,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 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铅被列为可能对人致癌物(2B组),无机铅化合物被列为很可能对人类致癌物(2A组),人类致癌性相关研究数据仍不明确。本文从遗传毒性的角度浅谈慢性铅暴露致癌性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致癌性 遗传毒性 微核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薄层液基细胞检查的病理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检查的5000例妇科宫颈薄层液基细胞检查临床资料,观察其诊断价值。结果5000例患者中,总阳性率为4.40%(220/5000),行宫颈活检674例,液基细胞病理诊断与宫颈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总符合率98.52%(664/674)。结论宫颈薄层液基细胞检查病理诊断价值可靠,可有效筛查高风险人群,使宫颈癌及宫颈上皮瘤变患者能早诊断、早治疗,从而减少宫颈癌患者的死亡率及发病风险;同时也使宫颈炎性疾病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提高了生活质量。

  • 标签: 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病理诊断 价值
  • 简介: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TC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398例临床疑似宫颈病变成年女性,收集其宫颈脱落细胞,采用HPV-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其HPV基因亚型,并行TCT检测和病理检测,以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各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结果:经过病理学检查确定其中153例为病理活检异常。三种检测方法总阳性率最高的是联合检测(74.51%),其次为HPV-DNA检测(66.01%),最后是TCT检测(46.41%);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期,统计各期各检查的检验阳性率:TCT检查在CINⅠ期其检测效能明显最差(P〈0.01),HPV基因分型检测和联合检测在各期均明显高于TCT,且联合检测各期阳性率均高于HPV基因分型检测(P〈0.05)。结论:采用HPV分型联合TCT对宫颈癌的筛查及宫颈疾病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病变早期,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液基薄层细胞学 宫颈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查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门诊部、住院部、体检部进行液基薄层细胞检测者400例,经液基薄层细胞检查,并与组织病理学比较,分析其检查价值。结果400例研究对象经液基薄层细胞检出阳性率为14.50%;其中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79例慢性宫颈炎检出符合率94.94%,SCC检出符合率100%,HSIL检出符合率66.67%,LSIL检出符合率50%,ASC-US检出符合率为92.86%;两者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组织病理学相比,宫颈病变经液基薄层细胞检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及符合率,临床价值高。

  • 标签: 宫颈病变 液基薄层细胞学 组织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检查(US-FNAC)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本院在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9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探究组,每组各46例,参照组执行超声检查,探究组执行US-FNAC,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 探究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甲状腺结节患者诊断中,采用US-FNAC,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推广研究。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血片是血液病检查的重要窗口,各种血细胞分析都需要患者提供血涂片,可以说,血涂片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和作用是其它任何医学仪器都无法代替的,它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疾病监测和确诊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一些医院在对血液类疾病进行检查诊断的时候,过于看重血细胞的异常形态,并未对红细胞形态检查引起重视,导致诊断错误,患者不能及时就诊,血涂片红细胞形态检查就是一种能够实现对患者血液全面检查的医学手段,对于辅助疾病的诊断有着非凡的作用。

  • 标签: 血涂片 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疾病诊断 价值与作用
  • 简介:目的:评价宫颈液基薄层细胞(TCT)配合阴道镜检查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细胞及阴道镜与活组织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09年12月。2012年2月408例宫颈病变患者进行诊断,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08例TCT检查示:ASCUS29例,LSIL14例,HSIL13例,宫颈鳞癌1例。对细胞检查阳性的45例行阴道镜检查并活检,病理检查示:慢性炎症22例,CINⅠ11例,CINⅡ9例,CINHI3例,SCC1例。结论:TCT联合阴道镜下活检组织检查能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 标签: 液基细胞学 阴道镜检查 宫颈病变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探讨胸腹水常规细胞检查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85 例肿瘤伴胸腹水患者,分为恶性肿瘤组与良性肿瘤组,比较恶性肿瘤组与良性肿瘤组的 ADA 水平、有核细胞计数,并分析 ADA 水平、有核细胞计数与恶性肿瘤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以细针穿刺病理细胞诊断结果为参照, ADA 、有核细胞计数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无统计意义( P>0.05 ),而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单一检测( P<0.05 )。恶性肿瘤组的 ADA 水平、有核细胞计数均低于良性肿瘤组( P<0.05 )。 ADA 水平、有核细胞计数与恶性肿瘤之间密切相关,呈负相关。 结论 :胸腹水常规细胞检查可对肿瘤性质予以鉴别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恶性肿瘤 诊断 腺苷脱氨酶 有核细胞计数
  • 简介: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LCH)发病率约每年每百万儿童2.6~5.4例。初诊年龄多集中在1~3岁,但该病可发生在任一年龄[1-2]。男性多于女性。文献报道LCH累及骨外器官或系统发生率为:皮肤55%,中枢神经系统35%,肝胆系统和脾脏32%,肺部26%,淋巴结26%,软组织26%,骨髓19%,涎腺6%,胃肠道6%。

  • 标签: 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 影像学表现 骨外 病变 小儿 发病率
  • 简介:目的建立安全、特异的^13碳核磁共振(^13CNMR)波谱方法,观察严重烧伤大鼠肝脏细胞糖原异生和回补反应等合成代谢功能的变化。方法成年SD大鼠在吸入麻醉下行左颈动脉和右颈外静脉插管后,随机分成40%TBSAⅢ度烫伤组(B组)和假烫伤对照组(C组)。B组伤后20min开始液体复苏,伤后72h静脉持续滴注示踪剂[1、2、3-^13C]-丙酸钠(SP),并于滴注45和60min时分别检测血浆和肝脏^13CNMR波谱、动脉血压、心率、血糖和血钠水平,运用输入-输出三羧酸循环的数学模型计算代谢参数。结果烧伤后72hB组动脉血压仍低于C组,血糖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SP对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钠均无影响;血糖^13C同位素标记形式与肝糖一致;持续滴注SP45min时SP即可达到代谢稳定状态;B组肝脏细胞糖原异生、回补反应和丙酮酸循环的碳流量均较C组明显增强,而三羧酸循环碳流量相对减少;肝脏丙氨酸、谷氨酸和谷氨酰胺池也明显扩大。结论静脉注射SP不改变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钠,静脉滴注示踪剂45min即能达到代谢稳态,血糖^13C标记形式可代表肝糖的^13C标记形式;大面积烧伤后72h,肝脏回补反应、糖原异生和丙酮酸循环均增强,但外周组织血糖的利用率也相应提高。

  • 标签: ^13碳 核磁共振波谱学 检测 烧伤 大鼠 肝脏
  • 简介:目的探讨细针穿刺针吸细胞检查(FNAC)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58例临床拟诊为乳腺癌的乳腺肿瘤患者,用一次性装有7号针头的10mL注射器行穿刺涂片、染色、细胞检查。并将其结果与术中冰冻切片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其准确率。结果FNAC细胞检查结果:良性肿瘤22例(37.9%);乳腺恶性肿瘤36例(62.1%)。术中冰冻切片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良性肿瘤为21例,FNAC诊断的符合率为95.5%;乳腺恶性肿瘤35例,FNAC诊断假阳性1例(2.8%)。结论乳腺FNCA是一种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安全快速的诊断方法,对判定乳腺肿瘤的病理性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作为乳腺肿块常规的检查手段。

  • 标签: 乳腺肿瘤 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