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毒解毒与扶正相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以常规治疗和毒解毒与扶正结合治疗,常规治疗组为对照组,毒解毒与扶正结合治疗组为研究组。两组患者分别为50例,对照组患者有27例男患者和23例女患者,患者的年龄在4岁到69岁间,研究组患者有男性患者13例和女性患者37例,患者的年龄在7岁到80岁间。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感染性休克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痊愈总体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在医学上开始广泛实施,毒解毒与扶正结合治疗是中西结合治疗的一种,该治疗方法效果显著,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在治疗危重病症时往往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排毒解毒 扶正结合 感染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拟化石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实验选择了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20例;对照组选择西药解痉、抗感染、止痛等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化石石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化石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无较大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化石排石汤 辩证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患儿的机械振动痰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98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机械振动痰)和对照组(手工叩背)各49例,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91.84%高于对照组的75.51%、每日痰量(19.05±3.06)ml大于对照组的(13.62±2.74)ml;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95.92%高于对照组的79.5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症状完全消失时间,观察组为(5.19±1.35)d短与对照组的(7.05±1.28)d;观察组住院时间(5.62±1.27)d短于对照组的(8.04±1.45)d,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中,机械振动痰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治疗方法,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小儿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螺旋C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有明显胸部外伤史,临床症状明显,但常规X线检查阴性患者行多螺旋CT扫描,并经过工作站处理后,分析其表现。结果15例患者除一例无骨折外,其余14例均发现骨折,其中,第2肋骨骨折2例,腋段肋骨骨折9例,后肋近胸椎处肋骨骨折2例,膈下肋骨骨折1例。结论多螺旋CT是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的理想的影像手段,结合MPR以及轴位薄层图像,为临床及鉴定机构提供有价值的诊断和解剖信息。

  • 标签: 多排螺旋CT 隐匿性肋骨骨折 VR MPR 工作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4年19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别予以64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诊断,分析两组方法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结果应用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轻度、中度、重度敏感性分别为75.4%、86.2%、92.6%,特异性分别为94.5%、96.5%、98.2%。结论64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存在明显诊断准确性,在冠状动脉狭窄检测中属于应用价值较高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 标签: 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 简介:摘要随着螺旋CT的发展,CT静脉造影检查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CT静脉造影检查方法多种多样,其包括直接造影法、间接造影法、双向下肢深静脉造影及肺动脉联合下肢深静脉造影等,其简单易行,诊断准确率高,与其它影像学检查手段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对多螺旋CT静脉造影检查方法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CT静脉造影 下肢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增强血管造影诊断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45例。采用GE64螺旋CT容积扫描,增强扫描于注射对比剂后延迟25~30s扫描动脉期、60~70s扫描门静脉期。在GEW4.4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肠系膜上动、静脉图像,分析肠系膜上动、静脉血管成像对肠系膜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50例患者均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共发现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48处,其中累及肠系膜上动脉24处,肠系膜上静脉14处,肠系膜上动、静脉同时累及15处。结论64螺旋CT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静脉解剖结构,对肠系膜动、静脉病变有准确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及节省宝贵时间。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肠 肠系膜上静脉 体层摄影术 CT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根据WagnerDF分级标准,将不同病变程度者分为轻度组(50例,0~2级)和重度组(50例,3~4级)。轻度组和重度组入院后均给予CTA检查,对比两组下肢动脉病变程度(观察项目为钙化、斑块);两组不同动脉管腔截面积。结果重度组和轻度组下肢动脉病变程度(钙化发生率及斑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和轻度组不同动脉管腔截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螺旋CT用于诊断下肢血管病变是一种安全、无创、准确的检查技术,可多角度,多层面显示下肢血管不同节段及横截面,特别是对于观察腔内和腔外病变,如钙化和斑块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CT 下肢血管 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肺炎实施机械振动痰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收治的病例中,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出病例数100例进行研究,将这100例小儿肺炎患儿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50例)。对照组肺炎患儿实施常规治疗和常规痰,观察组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机械振动痰辅助治疗,对比两组肺炎患儿血气指标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肺炎患儿实施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78.00%,组间数据比较结果显示P<0.05。而且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观察组小儿肺炎患儿的血气指标和对照组患儿相比较,数据差异性十分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儿应用机械辅助痰治疗,有助于提高患儿治疗效果,能够促使患儿尽早康复并改善血气指数,对患儿身体伤害性较小,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病情,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荐。

  • 标签: 小儿肺炎 机械辅助排痰 治疗效果 血昂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螺旋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及相邻组织结构,与对照组脂肪肉瘤、纤维肉瘤各16例相应CT征像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与脂肪肉瘤两者影像学特征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与纤维肉瘤两者CT表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肿瘤边缘、密度、囊变、坏死等征象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等,有助于提高本病诊断准确性。

  • 标签: 恶性纤维组织细瘤 脂肪肉瘤 纤维肉 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石汤对肾结石的石情况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服药每疗程后结石位置、形态、数目、大小。结果治疗38例,治愈率59.3%;有效4例,有效率6.3%;无效22例,无效率34.4%;总有效率65.6%。结论石汤对肾结石有较好疗效,服用石汤第3个疗程后排石显著,使用石汤疗程越长,不等于石效果提高。

  • 标签: 肾结石 排石汤 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32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图像进行分析及讨论。结果MS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100%,对程度及部位诊断的准确率为93.75%,对病因诊断的准确率为87.5%,病因主要右肠道肿瘤引起的梗阻18例,粘连性肠梗阻10例,肠扭转肠套叠2例,肠系膜血栓1例。结论MSCT诊断肠梗阻具有准确率高、定位及病因诊断明确的优点,为临床提供了很好的诊断及治疗依据。

  • 标签: 肠梗阻 螺旋CT X线平片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和分析在进行前牙修复中烤瓷冠粘结前采用龈线龈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在牙科门诊进行前牙修复治疗患者264例(患牙284颗),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34例患者(144颗患牙),在进行前牙修复中烤瓷冠粘结前进行龈线龈技术应用;对照组患者130例(140颗患牙),在前牙修复中直接进行烤瓷牙冠的粘结。结果治疗组患者烤瓷牙冠脱落发生率及松动发生率同对照组相对比,无明显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牙龈炎的发生率及牙龈颜色的改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P<0.05)。结论前牙修复中在烤瓷冠粘结前应用龈线龈技术,对降低牙冠松动及牙齿脱落发生率无显著性效果,对降低牙龈炎发生率及牙龈颜色的改变疗效显著,适宜口腔科进行前牙修复应用。

  • 标签: 前牙修复 烤瓷冠粘结 排龈线排龈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多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例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定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26例中单例,其中胃17例、小肠6例、直肠1例;多发(胃及肠系膜)2例。有3例进行了胃肠道钡餐造影。例行多螺旋CT扫描,影像表现为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全部病例并对比手术后病理或内镜检查病理结果。结论多螺旋CT影像学检查对于胃肠道间质瘤具有诊断价值。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影像表现 多排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血管成像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4月-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64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回顾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结果CTA与DSA诊断结果差异性较小,对应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达到97.84%、96.71%、95.27%。结论64螺旋CT血管成像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筛查与诊断。

  • 标签: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救治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6年8月14—15日收治的2例重症中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迅速体外降温、氧疗、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一系列措施救治,并在血压平稳后给予脱水、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处理,评估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结果经一系列措施急诊救治后,第1例患者意识由深昏迷转为浅昏迷,体温、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或平稳;第2例患者由昏睡转为清醒,体温、脉搏等均恢复正常,病情平稳后转入住院继续治疗。结论重症中暑患者的病情较危重,及时、规范的急诊救治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促进其意识的恢复,值得推荐。

  • 标签: 重症中暑 临床救治 效果
  • 简介:摘要歪嘴哭面容是面部表情的一种特殊现象,即指患儿平素或笑脸时嘴角左右对称,而啼哭时一侧口角下拉,所造成的不对称哭嘴1。而同时伴有其他系统或脏器畸形时则称为歪嘴哭综合征,其主要原因系患儿一侧口角降肌发育不全,致其在哭闹时患侧口角降肌不能下拉,而健侧口角降肌仍下拉所造成的不对称,由于其并非系因产伤或胎位不正所致,故原因至今尚不十分明确。目前国内报道此病仅几十例,比较少见,家长容易忽略,且医生对其认识尚不够深入,易造成漏诊和误诊。本院2016年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歪嘴哭综合征 先天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654-2,了解它的应用范围,以及654-2的作用机理,及它的临床应用效果,更好地减轻病人的病痛。

  • 标签: 654-2 应用范围 临床应用 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