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PDCA循环在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入选阶段是2018年3月——2020年1月,研究对象是我院抽取的病情处在危急的患者90例,严格执行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两组实验组(45例)和参照组(45例),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参照组采用常规危急值管理法,对比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检验结果汇报时间、临床干预实施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实验组的检验结果汇报时间、临床干预实施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讨论:PDCA循环应用优势较好,在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的实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PDCA循环法 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标志物AFP在酶联免疫和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中的稳定性、敏感性。方法对120名患者采取空腹静脉血利用酶联免疫和化学发光法测定肿瘤标志物AFP的含量,采用方差分析比较这两种方法稳定性、敏感性。结果化学发光(CL)批内变异系数小于酶联免疫(ELISA),并且稳定性高于酶联免疫,P<0.05。结论在测定肿瘤标志物AFP方法中ELISA的稳定性、敏感性及重复性均差于CL,但ELISA具有经济实惠,方法简单,适于一般医院检验科推广应用,有条件的医院检验科应该选用CL,有利于AFP准确定量,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诊断依据。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化学发光法 肿瘤标志物 AFP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生活饮用水检测中应用离子色谱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2月-2021年11月择取30份集中饮用水源地水样,所有水样通过离子选择电极进行检验,并通过离子色谱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式下氟化物含量检出结果、加标回收率,并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检验时间。结果:离子选择电极与离子色谱对氟化物含量的检验结果均低于饮水用标准,其中离子选择电极检验结果均值(0.19±0.04)mg/L,离子色谱检验结果均值(0.18±0.03)mg/L,两种检验方式的检验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加标回收结果分析,离子选择电极的加标回收率均值(99.11±2.05)%,离子色谱的加标回收率均值(100.06±2.11)%,两种检验方式的加标回收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子选择电极检验时间均值(2.86±0.60)小时,离子色谱检验时间均值(2.01±0.45)小时,离子色谱检验时间短于离子选择电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生活饮用水 离子选择电极法 检验时间
  • 简介:目的依据综合治理理念,对综合运用液剂和粉剂进行研究,降低南通地区白蚁复治率。方法根据南通地区散白蚁危害现状及其优势种群,分析散白蚁复治率较高的原因,对液剂和粉剂法治理房屋散白蚁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通过几年的数据对比分析,复治率从2011年的9.6%降低为2016年的4.7%,综合组灭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运用技术能有效降低南通地区散白蚁的复治率。

  • 标签: 散白蚁 液剂法 粉剂法 治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梅毒抗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的检测效果。方法选取396份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血清作为检测样本,分别应用TP-ELISA和TRUST检测梅毒抗体,以TPPA检测TP-ELISA阳性和/或TRUST阳性的检测样本。结果在396份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血清中,TP-ELISA阳性检出率为41.67%,TRUST阳性检出率为24.49%,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TP-ELISA和(或)TRUST检出阳性的检测样本共198份,在TP-ELISA和TRUST均为阳性的79份检测样本中,TPPA检测均为阳性;在TP-ELISA阳性、TRUST阴性的88份检测样本中,TPPA检出阳性71份;在TP-ELISA阴性、TRUST阳性的31份检测样本中,TPPA检测全部阴性。结论TP-ELISA对梅毒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大于TRUST,TRUST在检测梅毒抗体存在假阴阳性,而TP-ELISA不存在假阴性,假阳性的机率较低,对献血筛检的价值大于TRUST

  • 标签: 梅毒抗体 TP-ELISA法 TRUST法
  • 简介:1.比林斯的“峰日规则”通常,掌握了早期规则,便能成功应用比林斯进行避孕。然而,如能进一步掌握比林斯的“峰日规则”,夫妇俩在一个周期中便会有更多的同房时间。

  • 标签: 比林斯法 峰日 同房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CLIA(化学发光免疫)和ELISA(酶联免疫)检测血清AFP(甲胎蛋白)的效果和优势。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门诊和住院的120例患者的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雷勃酶标仪与全自动化学发光检测仪测定血清AFP,比较两者线性试验、对比试验以及精密度试验结果的差异。结果化学发光免疫与ELISA检测血清AFP的符合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种方法对比试验与精密度试验结果相比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化学发光免疫检测重复性好、精确度更高。结论与ELISA检测方法相比,CLIA检测血清AFP的准确性更高、精密度更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酶联免疫法 血清甲胎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PCR和细菌培养用于阴道细菌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2~2016.4妇科收入94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使用PCR进行检测,对照组使用细菌培养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细菌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为91.5%,高于对照组76.6%,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PCR检测与细菌培养法相比较,PCR检测阳性率较高,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利于医师对于疾病判断,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PCR法 细菌培养 阴道细菌检验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就血细胞分析仪与镜检计数低值血小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低值血小板患者血标本,用仪器进行血小板计数,同时血涂片间接计数血小板并观察形态,以人工镜检为参考。结果镜检结果同仪器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低值血小板结果及仪器有错误提示或PLT直方图异常时,要进行手工复检或重新采血检测。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镜检法 低值血小板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改良的应用。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月-2019年4月缺血性视神经疾病、视神经萎缩等患者100例,随机分组,传统组缺血性视神经疾病、视神经萎缩等患者实施传统的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改良组缺血性视神经疾病、视神经萎缩等患者实施改良的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缺血性视神经疾病、视神经萎缩等疗效;患者的疼痛评分;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恐惧感。结果改良组缺血性视神经疾病、视神经萎缩等疗效、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相比较传统组更好,P<0.05。改良组恐惧感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改良的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疾病、视神经萎缩等效果确切,可获得理想效果。

  • 标签: 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 改良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干化学尿液分析与手工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门诊与住院患者的320份尿液标本,采用干化学尿液分析与手工进行平行测定,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尿蛋白、白细胞、隐血、红细胞测定结果。结果经干化学尿液分析检测发现,63例尿蛋白阳性,154例隐血阳性,75例白细胞阳性,80例红细胞阳性;经手工检测发现,68例尿蛋白阳性,119例隐血阳性,88例白细胞阳性,73例红细胞阳性,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干化学尿液分析与手工均存在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必要时必须要结合两者来进行测定,可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 标签: 尿常规检查 干化学分析法 手工法
  • 简介:目的分析调补肝肾与降钙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于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2例)和观察组(n=32例),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片0.6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调补肝肾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统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BMD)以及血清钙(Ca)、血清磷(P)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MD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BMD水平为(0.58±0.07)g/cm2,高于对照组的(0.39±0.23)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前后血清C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间后血清Ca、P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在降钙素治疗基础上联合调补肝肾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骨密度,促进成骨形成,且安全性好,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降钙素 调补肝肾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PDCA循环在风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实习的160位护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护生进行常规的护理带教,观察组的护生结合PDCA循环进行护理带教,在护理带教之后对两组护生的风湿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病历书写能力、操作能力、沟通能力等通过测试的方式进行考察,记录两组护生的带教成绩,将两组护生的成绩进行对比和分析。在护理带教结束后对两组护生进行匿名的问卷调查,了解护生对护理带教过程的满意程度。结果从两组护生的成绩来看,观察组护生的风湿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病历书写能力、操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均较对照组强,两组护生的带教成绩差异具有显著性。对照组护生对护理带教过程的满意率为92.5%,观察组护生对护理带教过程的满意率为97.5%。结论PDCA循环在风湿科护理带教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增强护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加强护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服务质量。

  • 标签: PDCA循环法 风湿科护理带教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单相液体培养培养解脲支原体的特异性。方法分别采用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对215例非淋病性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进行了解脲支原体检测分析,以固体培养作为对照,分析液体培养的特异性。结果采用液体培养进行解脲支原体的检测,出现了59例假阳性标本,特异性仅为65.6%。结论采用液体培养进行解脲支原体的检测,特异性不高。经常会出现假阳性。只能作为临床实验室的初筛实验。

  • 标签: 解脲支原体 液体培养法 固体培养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概念图病案分析在骨科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骨科术后患者发热为例,运用概念图进行病案分析。结果在老师的带领下,护生绘制出概念图并对骨科患者进行了病案分析分析结论正确。结论概念图分析病案可以应用在骨科护生的教学中。

  • 标签: 概念图 教学 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舒地尔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将其按照挂号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盐酸舒地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的整体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的整体有效率为72.50%。治疗组的整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舒地尔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盐酸法舒地尔 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作业场所空气中乙醚、丙酮、正已烷、乙酸乙酯、丁酮、环已烷、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检测1-2。方法用活性碳管在作业场所常规采样,应用DM-TVOC石英毛细管色谱柱(50m×0.32mm×1.0μm),采用程序升温方式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乙醚、丙酮、正已烷、乙酸乙酯、丁酮、环已烷、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568.00、0~2418.00、0~1332.00、0~1179.00、0~2904.00、0~1206.0、0~746.50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8~2.33mg/m3(采气体积为2.0L);样品加标回收率(解吸效率)为88.9%~110.3%;RSD为2.4%~5.7%,活性炭管穿透容量>10mg,样品放置一周损失<10%。结论该方法一次性完成作业场所空气中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分离和测定,分析时间仅为15min,操作简便、灵敏,适合作业场所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测定。

  • 标签: 作业场所 挥发性有机物 溶剂解吸 气相色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对白细胞(WBC)的检测结果是否一致。方法分别选取白细胞数值(WBC)减少患者50例,WBC正常患者50例、WBC增高组50例分别定为ABC三组,每组分别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与血涂片人工分类。结果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检测白细胞ABC三组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两者的相关性良好(r>0.900)。ABC三组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手工镜检结果数据明显高于分析仪结果(P<0.01);单核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的手工镜检结果明显低于分析仪结果(P<0.01)。结论分析仪对白细胞有良好的筛选功能,可灵敏、准确、快速的对白细胞进行分类,但异常细胞检测能力存在不足,需要与手工镜检结合,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手工镜检 白细胞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