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个体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静脉输液患者实施此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使用个体化护理措施,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2.50%,护理纠纷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20.00%(P﹤0.05)。结论将个体化护理用于静脉输液患者护理中,可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个体化输液护理 静脉输液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开展前循环动脉显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神经外科开展前循环动脉显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19例行动脉颈夹闭术,4例行动脉壁包裹加固术。全部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其中恢复良好16例(69.56%)、轻残4例(17.39%)、重残2例(8.69%)、死亡1例(4.34%)。结论对于前循环动脉的显微外科手术需根据患不同类型的前循环动脉制定不同类型的手术方式,掌握好手术时机,充分准备,精心手术,加强术中及术后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式,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神经外科 脑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动脉的疗效分析。方法:本次探究实验类型为对比实验,实验的时间区间为2018.3-2021.1,实验对象为42例动脉患者,并且按照对比实验的要求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的治疗措施为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经过应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动脉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取了不同的手术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有效率,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61.90%,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相关的指标,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患者治疗的时候,选择显微手术夹闭手术治疗,患者的疾病治疗疗效更好,在患者治疗中,可以选择此种治疗措施。

  • 标签: 显微手术夹闭 血管栓塞术 脑动脉瘤 疗效
  • 简介:<正>神经组织包括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成分。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有卫星细胞(外周神经节节细胞周围)、雪旺细胞(神经干内形成神经纤维髓鞘)。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神经胶质细胞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大胶质细胞(macrolia),含星形胶质细胞(共特殊类型为视网膜中的Müller细胞和小脑中的Bergmann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另一类为异源性细胞群(heterogenousgroupofcells),含室管膜细胞(包括脉络丛上皮细胞)和小胶质细胞。

  • 标签: 神经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因子 少突胶质细胞 性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手术策略治疗动脉性颅内血肿并疝的临床效果。方法截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动脉性颅内血肿并疝患者3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延迟造影手术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急诊探查手术干预。对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与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预后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动脉性颅内血肿并疝患者采取急诊探查手术治疗,能够快速地了解病因,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挽救其生命,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动脉瘤性颅内血肿 脑疝 急诊手术 延迟造影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动脉的临床疗效。为动脉的患者寻求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6年8月动脉的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名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开颅夹闭术,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血管内加入栓塞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各项数据,并对其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据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59%,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5%,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64%,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在对动脉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能有效的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开颅夹闭术 脑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技术诊断动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11-2014.11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动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血管造影进行筛查,并且对阴性患者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CT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动脉者92例,漏诊8例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得以确诊,符合率为92.0%。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具有安全性高、快速、无创等优点,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对临床筛查、指导治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多层面螺旋 CT 三维血管造影 诊断 脑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患者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6例高度疑似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造影方式进行数字血管成像和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分析临床诊断价值。结果采用数字血管成像共检查了86例高度疑似动脉患者,检出了80例,未检出6例,检出率为93.02%,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共检查了86例高度疑似动脉患者,检出了81例,未检出5例,检出率为9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患者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的价值较好,创伤小、风险小、并发症少,患者接受度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 标签: 脑动脉瘤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颅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4例肺癌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颅内动脉灌注化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其预后影响的因素。结果本组34例患者治疗期间均无病例死亡,共接受3~6次,平均治疗次数3次。治疗结束后经MRI检查显示完全缓解18例(52.94%),部分缓解12例(35.29%),病情进展4例(11.76%),治疗有效率为30例(88.24%);治疗方式、KPS评分、转移数目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预后影响因素差异显著,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颅内动脉灌注化疗肺癌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原发肿瘤及其转移数目在肺癌转移治疗中起关键作用,颅内动脉灌注化疗可作为肺癌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肺癌 脑转移瘤 颅内动脉灌注化疗 预后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开颅夹闭术及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的疗效展开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我院神经外科诊治的78例动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开颅夹闭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9%(37/3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4%(29/39);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2.8%(5/39),同样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8.5%(15/3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治愈率较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治疗效果优于开颅夹闭术,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开颅夹闭术 血管介入栓塞术 脑动脉瘤 血管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动脉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类型,极为容易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对患者的身体康健和生命安全等有最为直接的影响。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时候,为保证治疗质量,需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将患者的心理负担降低,为医学治疗提供方便。本文系统性的阐述在动脉患者治疗中,积极的心理干预方法,有利于提升动脉患者的护理效益,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动脉瘤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动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12例动脉患者,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者30例归为对照组,行血管栓塞术者82例归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并发症发生率为1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栓塞术治疗动脉的疗效优于显微手术夹闭,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显微手术夹闭 血管栓塞术 脑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动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2例动脉患者,按照不同入院顺序方法分为实验组(31例,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对照组(31例,应用开颅夹闭术)。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动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结果实验组动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动脉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动脉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开颅夹闭术。

  • 标签: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脑动脉瘤 临床效果 开颅夹闭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3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的患者,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有病例均以轴位图像为基础,结合后处理技术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在现容积(VR)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手术和DSA检查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本组共发现28个动脉,24例病例有1个,2例病例有2个,4例无动脉。动脉直径最小为2.1mm,最大为38mm。CTA能清晰显示动脉体大小,位置,形态,颈宽度,轴指向及动脉与临近血管分支的空间关系。26例与手术和DSA的检查结果一致。结论CTA诊断颅内动脉有较高的准确性,在了解动脉的三维结构和制定手术治疗方案中有重要辅助作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CTA DS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分次立体定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疗效及影响评价。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患者60例纳入本次研究对象;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患者采用常规放疗,给予研究组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患者应用分次立体定向放疗治疗;并给予两组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患者持续跟踪随访三年;研究结束后比较分析放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6例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5例无变化,10例进展,研究组有14例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2例无变化,4例进展,研究组的近期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1年、2年、3年复发率及转移率均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分次立体定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分次立体定向放疗 复发率 远处转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开颅术治疗动脉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到本院治疗的121例动脉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经数字盲选方式,分A组(n=60,开颅术)和B组(n=61,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结果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住院费用、MMP-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可统计(P<0.05)。结论与开颅术相比,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临床效果更显著,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减少,MMP-2表达水平降低。

  • 标签: 脑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开颅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转移治疗中应用分次立体定向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20年12月-2022年8月择取80例转移病例,以治疗方案差异为依据予以分组,40例实施分次立体定向放疗病例纳入放疗组,40例实施分次立体定向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病例纳入同步放化疗组,评估两组治疗有效率,对两组放化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统计放化疗6个月、12个月的复发率以及1年生存率,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治疗有效率:同步放化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放疗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放化疗之后,两组生活自理能力均得到改善,评分提高,组间比较发现同步放化疗组评分高于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分次立体定向放疗 替莫唑胺化疗 脑转移瘤 复发 生存率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