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用探针型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技术测定元-明年代的香港青釉瓷、元-明年代的广东青釉瓷、宋-元年代的福建青釉瓷样品的化学组成,用胎式、釉式和主成分分区的方法,研究了香港样品主要来源于广东青瓷窑场的制品,部分来源于福建青釉瓷产品。它们同属于南方青釉瓷系列,但是其胎质成分与浙江龙泉的正宗青釉瓷不同。然而,釉式的组成分布显示,香港、广东青瓷釉与龙泉青瓷釉的化学成分有部分的重叠,表明前两处的仿龙泉青瓷釉在外观上与正宗的产品有相似的质素。

  • 标签: 微探针型X荧光光谱技术 香港青釉瓷残片 化学组成 源区判别
  • 简介:分区是考古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在历史考古学研究中,因文献记载的详细、考古材料的连续、集中,使具体地点的考古学分区研究有了进一步细化的可能。安徽马鞍山地区吴晋墓葬在孙吴和东晋两个时期有着显著的区域特征,这与该地特殊的区位有着很大的关联,而这些规律的总结正体现出汉晋变迁考古学研究的地域意义,从而对历史考古学研究的方法进行有意探讨。

  • 标签: 汉晋变迁 考古学分区 区位论 马鞍山吴晋墓葬
  • 简介:20年前,我们曾提出“周人不用族徽说”和“周人不用日名说”的论断.我们认为周人不用族徽、日名说如同周人不用腰坑、殉人、殉犬一样,可以成为区分殷商遗民墓葬与姬周贵族墓葬的标准,在考古学上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和实用价值.20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个论断已经在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中持续得到验证并发挥了作用.典型例子是近来关于湖北随州叶家山曾国墓地族属的讨论.虽然大部分学者不赞成西周早期的曾国是姬姓诸侯国,但通过对出土的族徽、日名铜器的分析,我们认为西周早期的曾国是姬姓诸侯国,而且现在有愈来愈多的考古资料证明这一点.

  • 标签: 商周 日名说 族徽说 叶家山 曾国
  • 简介:河北永年娄山群臣上寿刻石”自清道光年间发现后,成为晚清金石学重要议题之一。沈涛、刘位坦、张德容、俞樾、赵之谦等先后就其年代论辩数十年,最后同治末年陆增祥折衷诸说考订为西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厘清金石学者在刻石年代问题上的贡献,故宫博物院藏沈树镛旧藏拓本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拓本记录收藏家、金石学者之间的交游和学术思想异同,为了解晚清学术传播提供了实例。

  • 标签: 群臣上寿刻石 晚清金石学 刘位坦 张德容 俞樾赵之谦沈树镛 陆增祥
  • 简介:通过对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M3和M16中出土的随葬车辆彩绘髹漆层现场保护的对比,就“及时性”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现场保护 及时性 随葬车辆 髹漆彩绘
  • 简介:一些入华粟特人墓葬中出土的石质葬具上带有明显的中亚祆教因素,反映了远离故土的粟特人在中原的生活风貌和对本民族文化的保留情况.墓葬形制以及出土的石质葬具明显地具有中原文化传统,是受到了中原礼制艺术的影响,反映了中原文化与中亚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情况.

  • 标签: 粟特人 石质葬具 礼制艺术 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