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7 个结果
  • 简介:清嘉庆初,广州行商中以潘、卢、伍、叶四家为最富。在瑞典“哥德堡号”仿古船2006年造访广州之际,潘家后人已多次在广州媒体亮相,并著《广州十三行之一——同文(孚)行》一书,由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和荔湾区地方志办公室协助出版。继而荔湾区地方志办又建立起了与怡和行创始伍国莹的后人的联系,在研究伍氏家族中又获得了一些较确实的资料。

  • 标签: 创始人 广州十三行 地方志 办公室 荔湾区 广州市
  • 简介:<正>1945年5月10日,战斗在电影、话剧舞台,戏剧理论、戏剧翻译等岗位上的贺孟斧先生在重庆导演话剧《离离草》中遽然逝世,时尚差两个月才满34岁!成渝等地文艺界人士闻此噩耗惊骇不已。这位以艺术为武器从事斗争的勇士竟未能看到三个月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多么的遗憾啊!贺孟斧(1911—1945)原名善柯,湖南长沙,生长于北京,"汇文中学"高中英语高材生,1928年

  • 标签: 话剧舞台 成渝 戏剧理论 长沙人 戏剧翻译 愁城记
  • 简介:公元二世纪罗马元首哈德良和马可.奥勒留统治时期,罗马对哲学学问的追求风靡一时。不过,此时期有的学者对哲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仍保持着清醒的认识。罗马著名学者琉善在其《海尔摩提莫斯》一文中,通过吕奇诺斯与斯多葛学派虔诚的门徒海尔摩提莫斯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此风气的看法。

  • 标签: 罗马人 哲学 学问 质疑 马可.奥勒留 著名学者
  • 简介:伊利里亚是古代巴尔干地区一个重要的印欧语族群,内部支系繁复,同外界的相邻族群亦颇多交往.在伊利里亚分布区域的一些边缘地带,存在若干背景复杂的独特分支,这是伊利里亚与邻族长期相互渗透、融汇的产物.揭示这些民族支系的历史面貌,将有助于深化对古代伊利里亚问题的总体研究.

  • 标签: 伊利里亚人 支系 威尼蒂人 雷蒂人 培奥尼亚人 埃皮鲁斯人
  • 简介:鄂栋臣院士是我国极地测绘科学研究事业的开创者和学术带头人,先后四赴南极、二赴北极进行科学考察,是中国第一幅南极地图——长城站地形图的测定者,也是中国第一个南极地名——长城湾的命名者,还是将中国测绘标志埋设在北极点的第一

  • 标签: 鄂栋臣 南极测绘 生平 人格精神 南极地图
  • 简介:新疆发现前督军省长杨增新给他的公署大堂写过一副对联,很有名。这副对联一直挂到后来盛世才执政的初期。有关新疆的现代史料都提到过。现在根据2001年《云南日报》、《周末》版刊登《西北之行话督军》的记载,现将这副对联的原文照抄如下:“共和实草昧初开,羞称五霸七雄,纷争莫问中原事;边庭有桃园胜境,狃率南回北准,浑噩长为太古民。

  • 标签: 中国 云南 对联 杨增新 历史事件
  • 简介:宋无是元初值得注意的诗人.邓光荐称为"逸士",冯子振命曰"韵",赵孟頫许以"通吏",但宋无的面目并不清晰.本文拟对宋无的生平行踪、代父东征、不就荐举、北上大都等问题作一初步考辨,并分析其思想发展脉络,以期对元诗研究有所裨益.

  • 标签: 诗人 考略 元代 发展脉络
  • 简介:“洪门”据说是明末清初出现的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地下秘密帮会组织,以“忠诚爱国、义气团结、侠义锄奸”为信条。在清廷的严酷追杀之下,部分“洪门”中人逃亡海外。1850年左右,美洲开始有了“洪门”组织,此后统称“洪门致公堂”并逐渐成为当地华侨最大的民间结社组织。20世纪初,这个组织中出现了一位传奇人物,他曾资助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曾为抗日战争募捐数以亿计的美金,成为围共双方都极力争取的对象。他就是中国致公党创始之一、掌控美洲“洪门”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洪门大佬”司徒美堂。

  • 标签: 中国致公党 司徒美堂 创始人 洪门 帮会组织 反清复明
  • 简介:儒家学说的核心为“仁”,已为人所共知,而“仁”的确切解释为何,却似无定见。孔子创“仁学”,他自己列举了“仁”的种种情况,好像也没有确定出一个可供规范的定义。疏理孔子言论,直接论“仁”的:

  • 标签: 儒家 中国 哲学思想 孔子
  • 简介:在我国青海地区有一部分群众,他们是青海回族的一支,俗称“托茂”。过去,他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等方面都与蒙古族相同.却又信仰伊斯兰教。近年来,伴随着青海回族等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托茂人在社会结构、群体意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迁。本文就这一现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视野出发进行理论分析,探究这种社会变迁的成因及其走势。

  • 标签: 托茂人 社会变迁 研究
  • 简介:炎帝神农故里寻根节自1993年3月首次举办到2015年已成功兴办21届。这20余年间,对始祖炎帝的祭拜已由民间自发升级为国家层面的盛大祭奠活动。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的这一天,数以万计的华夏儿女都会从世界各地赶往炎帝神农故里——湖北随州厉山,参加一年一度的炎帝神农的祭祀活动。如今,随州厉山

  • 标签: 炎帝神农故里 厉山 湖北随州 那些人那些事 这一天 谢义
  • 简介:<正>一宋季著名词人吴文英的词集没有宋元旧椠传世,目前所能见到最早的词集版本共有两种,都是明代钞本或刻本:一种是张廷璋万历二十六年(1598)的钞本——《梦窗词集》一卷本,一种是毛晋崇祯三年(1630)刻本——《梦窗词稿》甲乙丙丁四卷本。梦窗词集的校勘历史非常特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毛刻本是唯一祖本,在张元济未发箧相示朱彊村明钞本之前,毛刻孤

  • 标签: 梦窗词集 琐窗寒 汜人 辨误 吴文英 吴梦窗词笺释
  • 简介:我省的民族史表明,"从古到今各个民族的形成几乎都是多源多流的,源流之间又有着复杂的交错联系,有些是同源异流,有些是异源合流,有些则又是源流交叉。要孤立地搞清一个民族的族源及其发展历史,几乎是不可能的"。

  • 标签: 民族融合 迁徙民族 青海迁徙
  • 简介:这份大字报标题为:《揭露敌人,战而胜之——寸比判“打倒陈毅”的反动口号》。然而广而传知的却是《外交部“91大字报”》。一提起“91大字报”,就知道是那份由外交部91名中高层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保卫陈毅的署名大字报。在“文化大革命”“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形势下,像外交部这样重要的部门,91名中高层干部联合署名,态度鲜明地支持与保护已被“中央文革小组”定性为“二月逆流”黑干将的陈毅,这种逆潮流而上是当时罕有的事情。

  • 标签: 大字报 外交部 “文化大革命” “二月逆流” 陈毅 干部
  • 简介:《韩诗外传》卷八第二十六章“齐景公使人为弓”条(参见许维通校释《韩诗外传集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页297)有“蔡之子”、“蔡之夫”。“齐景公使人为弓”一事与刘向《列女传》卷七《辩通》“晋弓工妻”文句大同小异,唯后者所载之事与晋平公有关,而《韩诗外传》为齐景公时事。今本《韩诗外传》凡为“蔡”处,《列女传》均为“繁”。

  • 标签: 《韩诗外传》 《列女传》 中华书局 公使 校释 刘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