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杨向东、张雪梅合著的《中国体育思想史(古代卷)》一书即是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深刻总结和集中展示,堪称学术界对中国古代体育思想研究的又一力作。该书视野宽广、体系新颖、资料翔实、立论有据,在研究内容和写作方法上均体现出了诸多的学术价值和创新之处。

  • 标签: 《中国体育思想史(古代卷)》 体系新颖 资料翔实
  • 简介:2017年9月21日,7对'复兴号'列车在京沪高铁首次跑出时速350公里,刷新了高铁商业运营速度的世界纪录。'复兴号'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标准动车组,是当今世界高铁名副其实的领跑者。同年12月28日早上8点,随着D1611次列车首次从石家庄站驶出,石家庄到济南的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高铁网络'四纵四横'中'四横'的全面形成,这条看起来不长的线路对于中国高铁网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 标签: 中国列车 傅志寰中国 列车提速
  • 简介:毛瑟的意外惊喜1895年12月,德国毛瑟兵工厂厂主、著名枪械设计师彼德·保罗·毛瑟以自己的名义,将手下的费德勒三兄弟利用工作闲暇设计出的一款手枪,以自己的名义在英、德等12个国家申请了专利。该款手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20发弹匣供弹,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实用的军用自动手枪,是最早的驳壳枪。

  • 标签: 自动手枪 毛瑟 枪械设计师 中国 射击方式 利用工作
  • 简介:用石头作为刻写书籍的材料,具有经久不坏、长期保存等特点。远在文字发明之始,人们就已有在石头上刻书的举动。例如,在古埃及很早建造的金字塔和庙宇的墙壁上,就深深刻有文字和形态各异的图画。这些内容记录了公元前2000年埃及人的生活过程与情景。又如,巴比伦国王汉莫拉比于公元前18世纪,把维护奴隶制的法律282条,刻在一根高8尺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这就是著名的《汉莫拉比法典》(亦称《石柱法》)。法典全文均用楔形文字铭刻,它是研究古巴比伦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现保存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根据出土文物和史料记载,我国早在商代就有了文字刻石。《墨子》一书中多次提到“著于竹帛,镂于金石”,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石刻文献与金文文献一样,使用较为普遍。我国收存年代最早的石刻档案是石鼓文。唐初年间在陕西天兴县(今凤翔县)发现了10个石鼓,而每个石鼓上均有刻文。有关石鼓文的刻制年代,历史上曾争论不休。有说是周代刻制,有说是战国时代秦国刻制,还有说是秦朝或汉朝刻制。1931年,学者马衡作《石鼓为秦刻石考》,结束了这种众说纷纭的局面。马氏认为,石鼓出土于秦国雍地,鼓文中所见水名“氵开”正在雍地,所以石鼓当为战国时期秦国之物。马说精确,遂成为定论...

  • 标签: 中国石书
  • 简介:<正>我们东北师大古籍所八三年刚成立,就计划编写《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八四年正式列入所重点科研计划,由所长吴枫教授任主编,副所长高振铎副教授、颜中其副研究员任副主编,设“辞书编辑室”具体主持此事。《大辞典》初步计划收书目三万五千余种,分册出版,约一千五百万字。总的规模要超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内容上既祖述前人的成果,也吸取今人的新成果,力求对我国现存古籍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介绍。全书预计九○年前陆续问世。作为编写《大辞典》的第一步,首先编写一个“简明”本。作者队伍由校内外学有专长的老中青组成,以中年同志为主。此本面向文科大学生、中等学校文科教师、古籍工作者和爱好者以及自学文科的青年。编写工作从八四年十月起步,到八五年七月编成,历时十个月,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八六年初和读者见面。一部书(无论是学术专著还是工具书)质量如何,要由读者去鉴定,就我们编写的初衷而言,我们是力图体现出些特色的。一、选目求精。旧时常以经史子集四部编组古书,今天自然要有所前进。我们粗分为文学、史学、哲学、文化教育、政治、地理、民族、宗教、科技、医学及综合参考等类,以现今通行的学科划分去划分古籍种类。各类占有一定比例,每类

  • 标签: 编后絮语 中国古籍 辞书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编写工作 古籍工作
  • 简介:<正>早在五千年前,中华民族就产生了表情达意的文字。特别是近二千多年来,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产生、发展,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了绚烂多彩的文化典籍。其中具有中国独特的文化特色的典籍——地方志产生、形成尤早,自周秦传承以来从未中断过。其历史之悠久、涵盖之广阔、晶类之繁多、卷帙之浩瀚、内容之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堪称汗牛充栋,浩如烟海,首屈一指了。它既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历史见证,又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被历史学家、方志家誉为“博物之书”“一方之全史”。为此,本文试图就中国方志文化的特点谈几点浅见,以求救于各位方家。

  • 标签: 方志文化 方志学 中国地方志 中国方志 地方性 《大清一统志》
  • 简介:中国古代军市初探龚留柱"军市"是一种在中国古代某些时期广泛存在的经济现象。从文献上看,它最早出现是在战国中期,秦汉三国较盛,绵延至五代晚期,此后即不见记载。军市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军事经济史和商业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史籍中记载简略,历来少见有人专...

  • 标签: 中国古代 军队 市租 生活用品 汉简 商业活动
  • 简介:众所周知,教育对于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进步是非常关键的,它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人类的每一种文明要继续发扬光大,都非常需要传承知识的重要载体——人才,只要需要人才的地方,那么教育就是不可或缺的。伊斯兰教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绵延数千年,准确地说已经历时1350多年的风风雨雨,并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这与十六世纪中叶起形成的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即中国穆斯林经堂教育制度密不可分。

  • 标签: 中国伊斯兰教 经堂教育 培养人才 教育制度 十六世纪 穆斯林
  • 简介:在音乐之都奥地利的维也纳森林里,有一座大房子,它的主人是前中国中央芭蕾舞剧团演员白秀峰和林苹伉俪。近年来,到维也纳金色音乐厅演出的中国演员、乐队,常应邀到这对伉俪家里做客,接受他们的盛情接待。那么,这对芭蕾伉俪,在"文革"中如何到维也纳演出?"文革"后又怎么颠沛辗转来这里定居?他们又怎样凭借一身舞艺开创自己的事业?

  • 标签: 芭蕾舞团 中国芭蕾 演出 芭蕾舞剧 演员 舞蹈学校
  • 简介:王金发是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中叱咤风云、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有人赞他是现代的“聂政”,有人誉他为“东南一英杰”。鲁迅夫人许广平说,王金发是“中国的罗宾汉”。

  • 标签: 二次革命 辛亥革命 东南 许广平 人物 鲁迅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深圳改革风起云涌。中国实验大学破空而来,中道未成,其创办理念和经过情形,为今天高校教育改革尤其是筹建新大学,提供了历史借鉴。

  • 标签: 大学 深圳 实验 中国 20世纪80年代 教育改革
  • 简介:我国具有近代意义的留学生教育虽然只有150多年的历史,但却出现了清末民初、“五四”之后和80年代以来三次留学潮和五代留学生(即洋务运动、清末民初、30年代前后、50年代和80年代)。这批留学生,特别是留美生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影响。……

  • 标签: 《近代中国的留美教育》 留学生教育 中国 近代
  • 简介:蒙·元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扩张以厦由此形成的政治格局,致使亚欧陆地境域获得全面开放,加之东西方驿站通道的设置及伊利汗国与元廷始终保持着陆、海两道的密切联系,乃使这一时期中国与波斯的交往,较之以往大为拓展。而这时特殊的政治环境,又为大量波斯地区的回回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东向迁移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可以说,蒙·元时期中国与波斯间的人口往来,始终未曾间断。而随着他们的东来,波斯地区的学术、技艺等亦随之传播到元朝,因而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并对元代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 标签: 元代 波斯地区 人口往来 文化交流 中国
  • 简介:1.《中国边疆民族研究》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每年一辑。该书收录国内外学者有关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历史与地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译文。通过定期出版学术论文集,促进学术交流,培育史学新人,为国内外同行设立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推动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历史与地理研究的深入。

  • 标签: 边疆民族 中央民族大学
  • 简介:一甲胺──剧毒化学药品,将41个生灵带进了地狱,使无数生畜命归黄泉。玩忽职守──生活中的“一甲胺”,将两人推入监狱,价值260万元人民币的国家财产化为乌有。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泄毒案。

  • 标签: 一甲胺 毒案 沙溪镇 共和国历史 染料厂 化学危险物品
  • 简介:一学院派引入中国的必然性艺术史研究告诉我们,一个艺术系统如果陷入封闭状态,就会因内部机制的老化而衰败,并且仅靠自身的力量难以摆脱.只有引入异文化,才能破除封闭,打破僵化,为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异文化艺术的入侵及其巨大影响对传统艺术构成严重威胁.这种刺激及刺激反应使衰老的传统艺术焕发了青春,同时,反刺激也影响着外来文化,使外来文化艺术发生变异.总之,一旦引入一个新的系统,在基因变异和基因重组--而不是基因复制--的作用下,新老系统都将不断地发展和繁荣起来.这就是西方学院派艺术引入后,中国艺术的演变历程.

  • 标签: 中国艺术 学院派 内部机制 古典主义 历史发展
  • 简介:老天爷,又名"天"、"上帝"、"太一"、"昊天大帝"、"皇天大帝"、"玉皇大帝"等,是中国土著权威最高的神.自古及今,中国神祗众多,但是,能有老天爷那样影响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影响人口之多者鲜为人见,因此,对老天爷这尊民间大神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我国宗教学及民俗学等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 标签: 太一 宗教学 “上帝” 理论意义 影响范围 权威
  • 简介:族群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文章评述了西方族群理论的发展历程压中国族群研究的状况,分析了族群理论应用于中国实际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针对当前我国族群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 标签: 族群 族群性 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