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古代的画家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高度发挥了笔墨的性能,创造了丰富的笔墨技巧,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甚至成为了评定画家人品高下、学问深浅的一个条件,所谓“人品不高,落笔无法”(1)在中国绘画中乃至画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古至今的绘画理论也从没有间断过对笔墨问题的探讨,不但如此,而且这种探讨成倍增长,绵延至今,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那么,如此多的研究探索究竟其内涵意蕴如何,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笔墨作为中国绘画的工具和手段,随着中国画自身的发展,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也有着不同

  • 标签: 笔墨意蕴 中国古代 中国画 《画学心法问答》 张彦远 山水画
  • 简介:之谦尺牍三册三十九通,多致安徽绩溪胡培系论书,行楷秀逸飞动,内容十分珍贵。赵之谦(一八二九--一八八四)浙江绍兴人,清代书画篆刻大家。读书过目成诵,天才横逸。但一生遭际坎坷。三十一岁才中举,三次至北京会试不第。在科举时代,未中进士,仕途是难于上达的。之谦为人又不谐于世,致至死亦遭人排斥,今印《清史稿》,俗吏或列名,而无之谦传。

  • 标签: 《论学丛札》 赵之谦 《清史稿》 浙江绍兴 篆刻 书画
  • 简介:近百年印研究经历了复苏、缓慢发展、新的辉煌等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由黄宾虹率先敲响印复苏的钟声,王献唐、吴隐、沙孟海等加强了印复苏的信号;第二阶段,古玺印研究成果相对突出,罗福颐、马衡等对印研究有较大的贡献;第三阶段,印研究热潮空前高涨,在印史、印论、技法理论、篆刻美学、篆刻教育研究等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综观近百年来的印研究,可谓螺旋式上升、辩证地发展。

  • 标签: 百年 印学 复苏 缓慢发展 新的辉煌
  • 简介:一、缘起1920年5月,喧嚣熙攘的五四运动刚刚过去一年,北京城似乎又恢复了昔日的宁静。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的中国画研究会,于西城石达子庙成立,金城与周肇祥分任正副会长。[1]入会者达二百余人,特邀陈师曾、贺良朴、萧谦中、陈汉第等北京画坛耆老名宿为画会评议,

  • 标签: 中国画学 关系考 周肇祥关系
  • 简介:“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尤其是当我们撇开上古的”书画同体而未分”,以“象形”为基础的六书不论,则自晋至明,这种同源关系主要体现于绘画创作,而不是书法的创作中。虽然书画具有相同的气息与节奏,但书法的早熟尤其是其在文化层次上的高于绘画,使书法对绘画的影响比绘画对书法的影响要来得深远。尤其是元代之后,“以书入画”的理念透过赵孟频的身体力行而达于极致,一时间,”书法性绘画”成为画坛正宗。因此,从苏轼、米芾、扬无咎、赵佶、赵孟频、倪云林、沈周、唐寅、文徵明、陈淳、董其昌,直到清初的王铎、傅山诸家,作为书画兼工的大家,尽管十分注重绘画用笔中的书法韵味,但却并未注意到书法创作中的绘画意趣。论他们的书法,与纯以书法为专工的”书家书“并无本质的不同。

  • 标签: 20世纪 “书画同源” 绘画创作 简论 画学 海派
  • 简介:什么是"大地艺术"?在2008上海双年展中,墨西哥年轻艺术家马利亚纳·卡斯提罗·德巴尔一幅名为《没有人是明天》的影像作品(又叫《熵类》)引入了"熵"这个元素。这种以与时间密切相关"熵"为元素的作品让人联想到:在某种意义上,那个属于20世纪普遍的"原始主义"趋势一部分的大地艺术。

  • 标签: 大地艺术 影像作品 上海双年展 原始主义 20世纪
  • 简介:  昨夜,翻阅杂志2005年第12期,读罢林伟波先生一文,心里顿时憋了一口闷气,一宿不曾睡好.……

  • 标签: 学书疑 无畏读 无知者无畏
  • 简介:李刚田:二00二年在上海的崇源艺术品拍卖会上您以二百五十万的高价竞得《赵之谦致胡子继信札册》(一名《赵之谦论丛札》),在当时引起了收藏界、学术界乃至社会的不小反响。时隔七年,还是收藏界的重要话题之一。今天,还请张先生围绕当年收藏这册信札,聊聊它的来龙去脉,使《中国书法》的广大读者了解这其中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 标签: 收藏界 《论学丛札》 赵之谦 张铁林 采访 艺术品拍卖会
  • 简介:本文以高职院校陶瓷产品造型专业陶瓷工艺课程为例,分析了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探索出新形势下针对高职院校该课程教学改革新的思路、方法,进而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 标签: 高职院校 艺术类学生 陶瓷工艺学 教学改革
  • 简介: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的唐仲英中国馆于2015年才正式开馆,但是它对中国文物的收藏和研究历史却已经超过百年——目前展出的350件展品,是从它收藏的近四万件中国藏品中甄选而来,其中绝大部分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杰出的德裔美国汉学家劳费尔在四次东方探险中搜集而来。本文追朔了劳费尔对中国的4次探险和他对中国文化的深沉迷恋,及其所秉持的文化相对主义文化人类收藏观对其收藏的影响。

  • 标签: 劳费尔 菲尔德博物馆 人类文化学 收藏观
  • 简介:本文从现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运用现象的方法构筑空间,以及在场所、空间要素、存在三要素中体现出环境空间的本质。通过三个典型案例分析,揭示出空间与存在世界的整体结构关系,指出空间是存在者体验世界的方式,也是构筑与创造有诗意的人类聚居环境的根本方式。人们都希望有自己独特的诗意栖居,这种诗意的生存结构就是场所空间的诗学。

  • 标签: 空间 现象学 环境设计 诗意的构筑
  • 简介:张文华的山水画朴实无华,却能昌其气,致其韵,具神采。尤其是以北京京郊景观为题材的作品,展示了画家创作上的功力和潜力。文华是北京人,对北京地域的景观情有独钟,近郊、远郊,平原、山区都曾留下了他的足迹。北京的山水有清雄峻拔的气概,无论是长城蜿蜒而过的险峰还是具有高原生态的山地,不同形态的景观千奇百态,让人目不暇接,虽然没有大河穿流,但是山泉径溪,幽谷深潭,也令人幅心盈耳。一些山区山路艰险,人烟稀少,

  • 标签: 山水画 张文华 京郊 北京人 景观
  • 简介:不同学习背景、不同基础、不同的绘画风格,让第一段的美术习作精彩纷呈.也让众多教师产生了许多教学指导的困惑,本文就如何理解和评价儿童画的造型方法.如何进行基础造型学习的引导,从儿童画中我们能学到什么这几个层面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思考、论述。

  • 标签: 第一学段 儿童画 理解和评价 学习引导
  • 简介:当下许多发达国家的高等艺术院校,纷纷放弃了传统写实技法的教学,转为对个人创造性的开发。但是,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体系和优势,不仅是当今世界高等美术教育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形成了最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在现代艺术的滚滚大潮下,研究、保留、发展其传统教育体系,有利于文化艺术领域的生态平衡,对保持世界艺术创作和教育领域的多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列宾美术学院 教学 体制
  • 简介:在哲学诠释看来,艺术经验不是一种科学经验,而是一种诠释经验,重视经验自身的历史性(境遇性)和辩证的否定性,以对话方式呈现,因而是一种可以开启无限意义的有限经验。以游戏方式存在的艺术作品在自我再现和表现中,与接受者同构而成,明显具有一种境遇性和对话结构,本质上属于一种诠释经验。将艺术经验理解为一种诠释经验,必然会带来对艺术经验的全新理解,并由此导致一场美学观念革命。

  • 标签: 艺术经验 美学 诠释学
  • 简介:曹钰,1970年5月生于菏泽市牡丹区。字与天,号晓风。主攻商甲、周铜、秦篆、汉隶。作品多次参加由中央文明办、文化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展览,获"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书法论文一等奖,"全国首届双拥书法艺术展"金奖,"新世纪全国书法展"一等奖,"山东省优秀青年艺术家提名奖"等。多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荣毅仁、迟浩田等知名人士收藏。

  • 标签: 书法展作品选 曹钰李学敏 李学敏陈培
  • 简介:社会一直关注艺术。社会自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社会主要是从“制度”、“互动”、“需求”、“功能”、“合作”、“解释”、“冲突”、“自主”等角度来理解艺术。本文介绍了社会对艺术的几个主要介入点和有关概念、理论。

  • 标签: 社会学 艺术形式 文化冲突 意识形态 美学理论 修正主义
  • 简介:中国考古的发展为20世纪的书法艺术观念和理论研究注入了活力,但考古与书法学之间并非从一开始就有一种天然的契合关系,近一百年间经历了一个彼此磨合、适应的过程,新材料与传统学术观念、思维方式之间的冲突和出土材料的自身局限性都会影响到书学研究利用考古学成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因此,对“20世纪中国考古与书法学之关系”作出“史”的梳理和理论探讨,反思20世纪的书法观念和书法自身处境,思考书学与时代学术背景之关系,将会为今后书法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及书法学学科的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20世纪中国 考古学 书法学 研究构想 艺术观念 学术观念
  • 简介:陆维钊是二十世纪碑学书法的代表人物,他一生浸淫北碑甚深,广泛诉求对碑学书法的精深理解。然而,他的帖书法实践在当代陆维钊个案研究中仍存在着某些误读和偏差。陆维钊的书法风格是基于碑、帖之上自然形成的,他手下地道纯熟的帖笔性注定了其不同于一般碑派书家以质朴为尚的审美理念,而是赋予碑学更多形质的变化。本文从事实出发,通过陆氏作品、交游、书学师承及时代书风背景对其帖方面的基垫和成就进行梳理,试图还原他同时作为一位帖大家的本来面目。

  • 标签: 帖学 王字 实用书写 恽南田
  • 简介:产品设计应该符合中国的文化和国情,更好地为中国人服务,当大家都慢慢接受并习惯于这种设计时,它就是中国的本土化产品设计。

  • 标签: 符号 本土化 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