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在对文学艺术和通俗文化进行传播研究的过程中,洛文塔尔不但把文艺活动的各个要素都整合到一个充满了竞争和冲突的时空结构中,而且把个体表达、传播活动和社会系统编织到一个独特的网络之中,从而建构了“传播力场”这一由复杂的传播现象所构成的动态结构。在阐述了“传播力场”的生成机制与构成要素后,他通过梳理传播媒介、作家、出版商、批评家、受众和传播渠道等各种“力”在“传播力场”中的角色及其相互关系的历史变迁,对西欧文艺转型现象进行了传播的解读,从而揭开了西方文艺研究的传播转向的序幕,并且发展出了一种针对文艺传播问题的批判性、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 标签: 洛文塔尔 传播力场 文艺转型
  • 简介:"拉扎"节是甘肃省莲花山地域的汉、藏民族以自然村落为单位,在每年秋后约定俗成的日子喜庆庄稼丰收,酬谢并祭祀山神,亲友互相往来的民间传统节日。文章基于人类的视角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对于"拉扎"在不同语境中的涵义进行解释,其涵义都与莲花山地域的农业生产、精神信仰以及人际交往息息相关,也与"拉扎"节的主要活动"过拉扎""吃拉扎"和"跳拉扎"的文化内涵一致,反映了在莲花山地域以农耕为主要经济形态的人们通过祭祀山神希望农业生产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

  • 标签: “拉扎” “拉扎”节 酬谢山神 人际关系 庄稼丰收
  • 简介:《戏曲行业民俗研究》一书的问世是戏曲界的一件幸事,其将戏曲与民俗学两大学科完美融合,在完整的理论体系中融入生动的戏曲民俗实例;在西方戏剧民俗与中国戏曲行业民俗的比较中,突出中国戏曲民俗的民族性、社会性特征;在系统研究传统戏曲民俗的同时,对一些民间惯常的认识深入探究,对于当代人正确认识戏曲及其行业民俗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戏曲行业民俗研究》 戏曲 民俗
  • 简介:姓名是文化的载体和镜像之一,考察唐宋至今回族及其先民姓名的演变历程,可以发现,"华化"与"寻根"既是影响其姓名演变的重要变量,也是决定不同历史时期其姓名文化特点的重要因素。文章从民族的视角出发,对回族及其先民姓名演变中的"华化"与"寻根"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 标签: 回族及其先民 姓名 华化 寻根
  • 简介:艺术人类的研究方法基于人类学者对研究对象的田野调查和参与观察,通过对当地人社会文化的整体性考察来对特定文化语境下的民间艺术形式做出意义的阐释和解读。艺术与宗教信仰的关系密切,本文所调查研究的中越边境的布傣天琴仪式是艺术在民间信仰仪式中的文化表征,同时又建构起当地社会对于神、鬼、祖先崇拜的神圣空间,这种神圣空间又通过当地麽公们的仪式对布傣村落的社会生活进行引导和规范。

  • 标签: 艺术人类学 天琴 布傣 神圣空间
  • 简介:<正>在当今艺坛里,“学习外国”,似乎已不成问题;“以我为主”,在口头上也无太大分歧。而争论较大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主要向西方文艺借鉴什么、学习什么?我认为,毛泽东同志在这方面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只是以往我们对它的重视和运用都还不够,那就是学习外国主要的还是“原理”、“学法则”。大家如若都能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

  • 标签: 西方文艺 “洋为中用” 学习毛泽东 现实主义 象征主义 艺术原理
  • 简介:玉柄形器为祖先之灵的生命象征物。有牙形柄形器附加以众多微小的玉饰组合体,寄托着祖灵生命无限延续,让子子孙孙无穷尽的祝祷意向。神人兽面纹是祖灵显现的具象形式,一般以獠牙的怪异化和穿耳佩玉块的写实表现,组合成人兽合一的幻化形象;其变体则是以“鸟形灵”的神话表达模式,塑造成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人面鸟身祖神像立于枝头花果之上的奇妙青铜器景观。以植物发芽、开花、抽笋状为象征的花瓣形和竹节形柄形器,突出表达祖灵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和生殖力,对应着南方少数民族有关竹灵、祖竹、族灵等宗教信仰观念。

  • 标签: 玉德 祖灵 玉柄形器 竹节形 花瓣形
  • 简介:在传统民间工艺品的研究中,在探讨起源问题时,不同的历史观对过去的想象是截然不同的,传统民间工艺品的起源困境并不在于物本身,而在于我们思考的路径与秉持的观念。无论是起源于墨子,还是起源于汉代、南北朝、五代,有关风筝的起源都是在残缺的历史观下书写的,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国上古时期的神话思维与考古材料。文章运用了词源的谱系追踪方法,讨论风筝与上古时期的神话思维、物化天梯之间的关系,试图以杨家埠风筝起源为例,探讨传统工艺品的神话起源是如何可能的。

  • 标签: 风筝起源 历史 神话思维 词源学 物化的天梯
  • 简介:  Q:我们知道,10月16日至23日,Felissimo艺术收藏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Felissimo株式会社作为日本著名的时尚产品邮购品牌公司.为什么关注艺术,Felissimo的艺术收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标签:
  • 简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大高校毕业生持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美术专业的毕业生作为整个高校毕业群体的一部分,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如何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定位,如何引导大学生顺利就业,这些都是高校及美术专业的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更是高校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一、高校美术专业的培养模式现状为了对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这一职业群体的职业生涯规划特征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三个本科批次美术专业的340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查。

  • 标签: 美术学专业 培养模式 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美术专业
  • 简介:婚礼文化是藏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藏族独特文化的窗口。藏族婚礼仪式过程,从多个侧面反映了藏族社会历史发展、社会结构、经济和宗教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现代化与传统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而位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的布伦村仍保留着传统的藏族婚礼仪式过程。文章通过对云南藏区传统婚礼中的仪式单元的分析,旨在阐释婚礼仪式过程以及仪式所发挥的社会功能。

  • 标签: 云南 藏区 婚礼仪式
  • 简介: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的作品往往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的,同时,又由于其作品中的"墨西哥风情",被视作异国情调的神秘代表。然而,理解艺术家的作品仅仅从作品表面来看是不够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也并非某种单一元素使然。社会文化根源、历史背景及艺术家个人经历的多维视野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的独特性与丰富性。

  • 标签: 弗里达·卡罗 超现实主义 墨西哥文化
  • 简介:古琴,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乐器,并很早就形成了其自身传统。先秦时期,古琴的演奏除了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外,还在民间广为流传,可见琴乐传习在当时的社会中已广泛展开,并且包含了深刻的内容。

  • 标签: 审美情感 先秦时期 孔子 情感教育 审美活动 演奏者
  • 简介:文章以广场舞引发社会矛盾的现象为研究背景,先简要阐述了国外学者如何用游憩设施艺术解决公众矛盾的典型案例,并借由马先生的观点指出了国内在城市公共空间领域微景设计的研究盲区。再以武汉巡司河广场噪音扰民事件为例,提出了如何通过游憩设施艺术设计实现景观改造,从而从功能上解决公共空间使用矛盾的方案。创新点是就地盘活混合功能与屋顶增量转移功能两种对策的提出。

  • 标签: 游憩设施 城市 景观 社会 艺术
  • 简介:长期以来,西方艺术史学理论与方法体系能否与中国古代画传统有机地结合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本文考察近百年来中国艺术学学科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西方学术体系对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影响,考察中国传统画学理论向现代艺术的转型过程和不同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以及西方学术话语体系与中国学术传统的交往与冲突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作者在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艺术史研究必须走出并超越中西二元对立的迷障,完成中国艺术史学科现代形态的转化与整合。

  • 标签: 艺术学 艺术史 中国画学 方法论
  • 简介:叙事是人类最古老的传播活动,从原始社会简单的动作和表情,到语言和文字的发明,再到今天影像手段的日臻完善,人类叙事的媒介和模式不断变更,叙事本身也变得更加复杂。与语言或文字的叙事功能相一致,影视作品中的画面语言,同样承担着重要的叙事职责,而且因为其本身所特有的动态性和形象性,赋予了画面语言更加丰富的叙事内涵。准确的构图不仅可以传递美感,而且在揭示人物心理、交待人物关系、点明作品主题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叙事作用。

  • 标签: 画面构图 叙事元素 叙事潜质 叙事功能
  • 简介:文章选取山东省济南市堤口庄四蟹灯表演为切入点,分析其当前研究动态、路径及方法,进而探讨艺术人类视角下地方性文化符号建构的问题。

  • 标签: 地方性文化符号 建构 艺术人类学 四蟹灯
  • 简介:对于存在于民间的宗教信仰,学术界持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它不是宗教,因为民间信仰杂乱,与迷信、巫术紧紧相连;一种则认为它是民间的一种宗教,因为它与宗教有很形似的功能。带着对民间信仰神秘感的探索,假期参与观察了隆德县每年一次的大型庙会——北联池庙会,发现民间信仰与村际空间存在着经济、精神、文化、政治、娱乐等诸多的空间链接关系,民间宗教在现代社会仍然有很大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民间信仰 宗教 北联池 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