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7 个结果
  • 简介:大陆各地普遍使用辅警力量以缓解警力不足。对维护社会安全与秩序,辅警正发挥着不可忽略的实际作用、但是各地辅警法制建设的空白或不足,导致一些不良社会后果如辅警违法违纪现象、辅警自身的权益危机等等。辅警法制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顶层设计,又要因地制宜、具体细化。首先需要做的是确立辅警法制建设的基本方向。在主体资格定位、岗位设置、职能体系设置、监管机制、晋升制度、培训教育和待遇保障七个方面进行探索,以期借鉴香港、台湾地区的成熟经验明晰以上七个方面,为大陆辅警法制建设探明方向。

  • 标签: 辅警制度 法制取向 经验借鉴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大部分农村大胆创新、在部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上进行了实际流转,为当地的招商引资和全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针对广东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大多数厂房未办出产权凭证的现状、成因、解决的重要性及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建议广东省各地政府在出台解决上述问题的政策时应更多地考虑历史原因、企业过往贡献、土地改革的发展方向等因素。

  • 标签: 广东省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厂房 房地产权证 政策
  • 简介:诚信既是一个道德概念,也是一个法律概念。为解决我国社会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可以通过德育和法治两条途径来进行。法治以稳定的法律制度,规范并保障诚信社会的建设,从而成为解决诚信缺失问题与建设诚信社会的主要方式。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依法建立市场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并同时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 标签: 诚信 法律 监管体系 信用体系
  • 简介:淳化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和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辖15个乡镇204个行政村,总人口20.54万人,农业人口18.4万人;总面积983.81平方公里,农用地面积97.2万亩,常用耕地68.3万亩。该县位于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南缘,境内五道山岭横贯,中部六条大沟纵切,塬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密布,水土流失严重。2010年以来,县水利局紧紧围绕“生态经济强县建设”目标任务,优先发展民生水利,加快建设资源水利,大力推进生态水利,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被陕西省水利局评为“2010年全省夏季农建先进单位”。

  • 标签: 2010年 水利建设 淳化县 民生 扶贫开发重点县 黄土高原沟壑区
  • 简介:2006年9月13日至14日,中国法学会在沈阳召开“全国地方法学会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陈冀平代表中央政法委作了重要讲话。中国法学会韩杼滨会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罗镇副会长作了工作报告,刘常务副会长作了总结讲话,我省法学会副会长陈勇、柯元伟参加会议,陈勇副会长代表福建省法学会介绍了我省地方法学会建设工作经验。

  • 标签: 经验交流会 学会建设 地方法 沈阳 副会长 法学会
  • 简介:为了更好地推动广东省内各高校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和学科建设,加强国际法研究,以及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学交叉研究,促进相关领域的学者之间的交流,2008年3月29日,广东省法学会国际法学研究会、汕头大学法学院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在广州联合举行了“广东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座谈会”。

  • 标签: 国际关系学 学科建设 国际法 广东省 座谈会 广州
  • 简介:志丹县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0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9个、中心卫生院4个、乡卫生院7个;全县卫生系统共有职工807人。2010年上半年,他们狠抓各项业务工作,进一步落实精神文明、党风廉政、综合管理、创佳评差等工作措施,大力推进医院卫生体制改革和项目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 标签: 医疗卫生机构 基础设施建设 志丹县 服务能力 卫生局 侧记
  • 简介:20世纪末期,还居位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的蔡定剑写就《历史与变革》一书,将新中国法制建设成就与挫折做出一番梳理,并在此基础进行回顾与反思,最终结合西方法制发展经验提出中国法制发展所特有的阶段特征。但是,此文叙述是基于既定历史事实的梳理,亦或是作者臆断之下的演绎,在研读全书后,终须作出一番定论。

  • 标签: 《历史与变革》 法制建设 新中国 演绎 全国人大常委会 书写
  • 简介:随着重点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不断强化和加速,涉重点项目的政府招投标、集中采购、土地征收、房屋拆迁、滩涂围垦、移民安置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行政争议频发,且矛盾更加尖锐,对抗程度更加激烈。而且行政争议与其他社会矛盾集聚交汇,引发不少群体性行政争议事件,使社会稳定面临空前压力。行政审判作为化解行政争议的法定途径.其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对“保增长、重民生、促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审理好涉重点项目建设的群体性行政案件,已经成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能动司法、民本司法、和谐司法的重要课题。

  • 标签: 重点项目建设 群体性行政案件 审理
  • 简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形势下党赋予公安机关的新的重大历史使命.但是,当前农村治安形势不容乐观:重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开始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群体性突发事件还将持续上升;农村封建迷信沉渣泛起,邪教组织屡禁不绝等等.对此,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基石作用,把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打击违法犯罪的尖刀作用,严厉打击涉农犯罪;充分发挥在社会治安防范中的骨干作用,构筑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充分发挥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标签: 新农村建设 困境 公安机关 历史使命
  • 简介:<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就其性质来说是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正如它们各自的名称所形象表述的那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上层建筑并不是消极地被决定,它一经产生,就对经济基础发生巨大的能动的反作用。法(包括法律制度和法律观点)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能动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是,对法的这种能动作用,如何正确认识和自觉运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 标签: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经济立法 上层建筑 经济建设 反作用 正确认识
  • 简介:我国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已经实施了10年。10年来的司法实践证明,它不仅是一部在发布时就受到各方一致好评的刑事诉讼法,而且是一部大体符合社会实际,基本能够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从事刑事诉讼活动需要的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中的许多规定,有的已经成为国家和人民群众从事诉讼活动遵循的法律准则,有的仍然是民主法治建设努力实现的奋斗目标。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司法实践 制度建设 刑事诉讼活动 修改 公正
  • 简介: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要实现“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不仅要靠高素质、专业化的检察队伍和科学、规范、严格的管理,还要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因此,大力推行科技强检战略。积极推进“三位一体”机制建设,运用高科技服务检察工作,以信息化带动检察队伍建设和业务发展。更有力地打击犯罪活动。维护司法的公正和统一.已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 标签: “三位一体” 检察机关 业务发展 信息化 法律监督机关 检察队伍建设
  • 简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必将对在刑事诉讼中承担侦查等重要职能的公安机关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对法治公安建设也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所谓"审判中心主义"的内涵一般包括理念法治化、证据严谨性及庭审实质化这三重含义,其中主要凸显的是审判的权威性、终局性以及对证据的判断认定。在"审判中心主义"导向下,公安机关一方面要树立牢固的法治理念,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学素养和业务能力,强化证据法学观念,打造合格的执法队伍;另一方面,要在侦查机制、行政执法、内部考评制度等实际工作中做出相应的调整,改变"口供为王"、"从供到证"等办案思路,以适应"审判中心主义"的各项要求,使法治公安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 标签: 审判中心主义 法治公安 证据法
  • 简介:横山县电力局,近年来,在省地电公司、市局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强化管理为基础,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以市场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标,创新思路,强化服务,使企业效益不断提升,全局各项工作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 标签: 省级文明单位 横山县电力局 文明企业 “三个代表” 精神文明建设
  • 简介:1998年6月4日晚,中央电视台《社会经纬》栏目对河南省安阳市的一例遗弃老人案(以下称“遗弃案”)作了报道和讨论。案情大致如下:一位老年妇女有三个孩子,三个孩子皆已成家,但均不愿承担赡养义务。最初该妇女住在三儿子家,但后来三儿子及儿媳不同意母亲一直住在自己家里,就要求她在三个儿子家里轮流居住。当这位老年妇女搬至大儿子的家里时,大儿子不准她住在房中而令其住在房屋旁边的过道中。这位老人迫于无奈,只好搬到了村中的一个庙中居住,后终因不堪儿子们的虐待自杀。死者的弟弟向法院起诉控告了三个不孝顺的孩子,安阳市受理此案的人民法院依法追究了三被告的刑事责任。在评论此案时,新闻工作者倒行地以“法律意识淡漠与法制

  • 标签: 法制教育 道德教育 法制建设 法律问题 教育者 法律意识
  • 简介:以证成性与正当性的理论分梳来检视当代中国的政治,它呈现出注重证成性、偏轻正当性的失衡状态。这种失衡的政治状况导致我国的法治发展同样陷入畸轻畸重的偏颇境地,体现在宪法领域就是:宪法浓重的纲领性影响宪法的有效规范性,宪法的富强精神突出、民主精神羸弱,宪法的发展追求事实上的实效性、忽视规范上的合宪性。失衡的政治导致法治的正当性基础弱化,体现在作为法律内容之权利的去政治化、立法体制的行政化以及司法解释的立法化。未来法治中国的建设发展应以证成性与正当性有机统一、基本均衡的政治作为基础。

  • 标签: 法治 政治 证成性 正当性
  • 简介:因立法中缺乏明确理论基础的指导,《合同法》第286条规定的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定性不明,导致实务操作中出现诸多混乱,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的主体争论即是其一。比较国外立法例,应以增值理论构建我国《合同法》第286条的规范设计基础,就我国的现状,应明确勘察人、设计人、发包人聘请的工程师、向发包人申报的分包人、无效合同中工程验收合格的实际施工人等可为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的主体。

  • 标签: 承包人 优先受偿权 不动产优先权 增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