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反倾销法与竞争法存在一些天然的联系。然而许多国家的实践表明,对外贸易政策的实施,很有可能与其竞争政策相冲突。随着贸易的自由化、市场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运用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支持国内的产业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反倾销法就是典型的体现。本文从反倾销法和竞争法的经济理论出发,分析两者的潜在冲突,试图探索解决反倾销法与竞争法之间冲突的途径。

  • 标签: 反倾销法 竞争法 竞争政策 掠夺性定价 对外贸易政策 贸易的自由化
  • 简介:在世界现有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缘于历史的各种"巧合"与设计,美国私有央行垄断着世界货币的发行权,而全世界所有其他人的命运则不得不为这种制度所决定。此次金融危机中,美元国际货币发行权再一次避离应有的监控和限制,掠夺世界各国和人民,侵害人权。对此,世界各国和人民应坚持国际社会本位理念和保护人权的思想,公平地分配国际货币发行权所带来的利益,构建各国间的货币互换机制;或者坚持设计出一种通行的国际货币;或者达成货币同盟,捍卫经济主权;或者在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构架下,增强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的应有地位和权益;抑或强化国际金融监管的制度和体系建设与改革,防止各国人民的财富和正当权益被无辜侵害。当然,这些都有助于同时也依赖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

  • 标签: 国际货币发行权 美元 人权 冲突 协调
  • 简介:修改后刑诉法明确了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同时完善了已有的辩护制度,因此,如何建立合理、和谐的控辩关系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课题。由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和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京华论坛”于9月28日召开,来自诉讼法学界和实务界的专家、律师和检察官代表围绕“修改后刑诉法控辩关系的拓展与协调”主题展开研讨,以期促进诉讼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刑事控辩法治环境,进而推进我国刑事诉讼水平的整体提升。

  • 标签: 控辩关系 刑诉法 修改 协调 清华大学法学院 人民检察院
  • 简介:著名学者苏力教授在其研究基层司法制度的著作《送法下乡》一书中提及了法学界一直没有给予足够关注的一个问题:法院的基本职能究竟是落实和形成规则(普遍性的解决问题),还是解决纠纷(具体的解决问题)?或者在两者不可偏废的情况下以何为重.并将向哪个方向发展?这个问题不仅法学界没有给予足够关注.司法实务界也同样没有给予关注并在实践中意识到。

  • 标签: 审判职能 中级法院 二审 民事 《送法下乡》 基层司法制度
  • 简介:<正>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反映着一定的生产关系,主要表现为商品的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价格信号的正常显现和传递作用是市场机制得以健康运转的基本条件,而垄断行为的出现会打破正常的竞争秩序,使得价格机制难以正常发挥作用,甚至有学者认为一切垄断行为最终都以价格问题表现出来。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的调整不可避免地涉及价格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其与专门调整价格经济关系的价格法之间的关系,自然也就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反垄断法与价格法冲突的表现,说明两部法律产生冲突的原因,并试图对如何协调冲突提出自己的设想。

  • 标签: 价格法 价格垄断 市场支配地位 价格违法行为 竞争秩序 掠夺性定价
  • 简介:香港基本法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香港法院解释基本法。《基本法》的解释充满了解释主体、解释体制、解释技术和方法各方面的矛盾和冲突。全国人大常委会按原意方法解释基本法,特区法院按照其普通法传统解释基本法,从而导致解释结果的差异性,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特区法院解释方法的不同与其所处的体制并非简单对应关系,两者从技术层面仍有较大空间化解因释法方法的差异性引发的冲突。现阶段基本法解释的冲突协调依赖于基本法解释的基础制度构造,主要体现为特区法院自身的司法建设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基本法程序规则的完善。

  • 标签: 基本法解释 原意解释 文义解释 普通法
  • 简介:我国正积极构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利用市场机制减排温室气体、推动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绿色发展目标。碳排放权交易是一种特殊的市场机制,从其建立、运行到监管都始终贯穿着各种政府行为。根据现代市场经济法的要求,碳排放权交易中的管理性经济关系立足于并服务于基础性经济关系。在构建碳排放权交易监管法律制度时,现代市场经济法制应当科学回应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关系,将市场决定与政府有为两大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

  • 标签: 绿色发展 经济法 碳排放权交易监管 政府与市场
  • 简介:<正>本文所讨论的是正式合同法及其执行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不同于多篇提交给本次研讨会的其他论文,本文的追问是毫无掩饰的——甚至是毫无歉意的——后果论导向:一套正式的合同法及其执行机制的存在是否会大大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 标签: 执行机制 合同执行 非正式合同 经济发展 合同纠纷 经济增长
  • 简介:环境公益诉讼,尤其是行政诉讼中,原告适格问题是制度建设的重要事项。欧盟各国以《奥胡斯公约》及欧盟指令为轴心,通过各自的公益行政诉讼制度建设,如民众诉讼制度、制定特别法承认团体的原告适格,或通过扩大传统的利益概念,扩大法保护的对象等不同方式达到扩大原告适格的目的,实现公约所保障的司法参与权,使得司法保障成为环境政策中不可欠缺的制度性手段。

  • 标签: 环境法 公益诉讼 原告适格 欧盟法行政诉讼
  • 简介:国际环境法对中国环境法的发展意义重大,但在中国的法律制度如何接受国际环境法这一问题上,仍存在很多争议。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适用国际条约的一般做法,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国内环境法规如何与国际条约法相联系,最后通过对两个判决的比较研究,表明依靠援引条款来适用国际条约的困难性。

  • 标签: 环境法 国际条约 援引条款
  • 简介: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往往凭借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方式来追求高消费和高享受。这种传统的发展方式正使人类遭受着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报复和惩罚。严峻的现实迫使人类进行思考和行动,结论是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可持续发展又源于环境保护,因此,建立健全环境法律制度就显得尤为迫切。笔者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环境立法滞后,有的制度还存在问题等现状,对完善我国环境法律制度作了探讨。

  • 标签: 环境法律制度 环境立法 中国 健全 惩罚 滞后
  • 简介:2014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为《新法》);对198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为《旧法》)进行了系统的修订,涉及基本原则、监管模式、根本制度、法律责任等诸多方面,改动较大。环境监管模式主要由环境基本法所确立,因此伴随着《新法》的出台,环境监管模式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从《旧法》强调环境执法到《新法》提倡环境治理。

  • 标签: 环境治理 监管模式 环境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强调 全国人大常委会
  • 简介:<正>任何社会生产都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形式,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采取商品经济形式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具有其必然性。另一方面,我国在由产品经济转向商品经济后,经济犯罪也日益突出。因此,刑法理论不能不研究商品经济经济犯罪的关系。例如,商品经济是否产生经济犯罪的根源或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是否有助于预防、减少和消灭经济犯罪?如何运用刑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本文就这几个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

  • 标签: 打击经济犯罪 小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有计划商品经济 刑法理论 产品经济
  • 简介:本文着重从五个方面:国家对经济的原始干预阶段、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阶段、国家对经济的消极干预阶段、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阶段、国家对经济的混合干预阶段进行深入的阐述,进而得出四个结论:在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的关系上历来存在争论、在实践过程中,国家干预可能呈现出“物极必反”的效应.许多国家的经济干预措施总是为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干预最终是以制定体现这种干预的经济法律来完成的.

  • 标签: 经济法 干预 阶段 国家
  • 简介:本书着重对经济犯罪和经济纠纷各自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且在整体上对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作了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在分论部分,对一些常见的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按照各自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发生的普遍程度,不但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有关经济犯罪的构成特征,而且对与之相对应的经济纠纷以及两者的界限均有探讨和研究。

  • 标签: 经济犯罪 经济纠纷 构成特征 比较研究 基本问题 综合分析
  • 简介:正义是弥久常新的议题,随着“环境时代”的到来,正义也被赋予新的含义.环境正义成为环境时代的正义范式。环境是社会建构的,环境问题的真正根源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非正义性。环境正义主张所有地区与人群包括弱势群体有免于遭受环境损害的自由,有对干净的土地、空气、水和其他自然环境平等享用的权利,经由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达致可持续发展以提升民众的福祉。因此,环境法学研究应当走出“全称命题”与“重自然轻人类”的传统路径,其范式应当转移到环境正义议题。

  • 标签: 环境正义 范式转移 地区与群体差异 环境损益分配
  • 简介:一、中国环境立法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环境立法。是从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开始的。全国人大常委会1979年通过的《环境保护法(试行)》,标志着中国当代环境立法的起步。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和国际社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共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环境立法的发展。至今。中国环境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 标签: 环境法律体系 中国现代 环境保护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环境立法 可持续发展
  • 简介:知识产权制度是信息产权化设置中的核心法律制度,但知识产权将知识信息私有化后形成了一对基本矛盾:信息自由传播与知识私有控制的矛盾,特别是当知识产权在现实发展中出现不合理的扩张后,信息自由和知识产权的冲突愈发明显。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是对知识产权基本信息达成公共开放、公共获取的重要机制,其建设内容应着力于信息自由与知识产权之间冲突的化解,使公众的信息福利得到实现,信息权利得以协调发展

  • 标签: 信息利益 信息自由 知识产权 公共服务 信息公平
  • 简介:“同是乡土一家人,一闹官司恨断筋,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往后还要常相处,何必对簿到公堂……”在江西南昌市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第一法庭内,案件主审法官胡少林正在对同为樟树老乡却因工伤赔偿相差5000元迟迟达不成合意的老板曾某和员工黄某进行劝说。

  • 标签: 中级法院 铁路运输 南昌市 行政争议 “道” 工伤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