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对早期胚胎发育各阶段的深入探索,尤其是对合子基因组激活以及第一次细胞分化的研究,研究者发现早期胚胎表观遗传学遵循着严密的时空修饰机制。既往研究已确定H3K9me3H3K27me3对基因组表达的抑制效应,明确它们在基因组中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物学事件,如染色质重编程、基因组印记、胚胎干细胞干性维持及体细胞克隆等,但其涉及的详细分子机制和作用机理仍不完全清晰。本文从发育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方面,阐述早期胚胎组蛋白H3K9me3H3K27me3研究进展,为了解胚胎发育的复杂机制以及进一步完善体外胚胎培养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H3K9me3 H3K27me3 表观遗传修饰 基因组印迹 体细胞核移植
  • 简介:

  • 标签:
3
  • 简介:摘 要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投入的增加,小学的教学设施在逐年完善。信息技术教育已成提高学生素质的必修课,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信息技术教育中。在通过对德育教育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的几点措施,以达到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具备较高的德育素质。

  • 标签: 信息技术 计算机 德育
3
3
  • 简介:摘要: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扩展,也是室内空间环境的再造。本文主要讨论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差异和内部关系。同时,有必要认识到当前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它们之间的互补和和谐关系,促进室内设计学科的深化和发展,阐明室内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关键作用,以更好地设计室内环境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 标签: 建筑设计 室内设计 建筑空间
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H3 G34R突变的高级别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2016—2019年经组织病理学及基因检测确诊为伴有H3 G34R突变的高级别胶质瘤5例,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15~45岁(平均年龄23岁),其中小于20岁患者4例。5例患者均以头痛或肢体乏力起病。影像学提示病变单独位于额叶或顶叶者各1例,同时累及额叶及顶叶者1例,单独累及颞叶者1例,弥漫累及多脑叶者1例;其中2例存在轻度病灶强化。形态上,5例均为胶质母细胞瘤结构,其中2例伴有原始神经元成分;全部5例肿瘤细胞均表达H3 G34R突变型抗体并伴有ATRX表达缺失,除1例外均出现p53过表达,5例均不表达Olig2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8和24个月复发,后者于复发后3个月死亡;另3例术后不足12个月的患者目前无进展。结论伴有H3 G34R突变的高级别胶质瘤在临床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方面均具有相对一致的特征,包括其显著好发于年轻患者,发生部位几乎全部位于大脑半球,其组织学类型以胶质母细胞瘤最为常见等。可以考虑将其作为新的肿瘤实体进一步加以研究。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组蛋白类 甘氨酸-34-精氨酸突变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河北省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施工项目中选购装载机方法,对国内外装载机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实际施工要求总结出了选购中注意事项。

  • 标签: 装载机 选型 3m3
  • 简介:摘要:社会需求,教学手段的发展,教学技术的更新,教学教育功能的开发,教学设计者的态度和思想,都在影响着当前教育教学效果,提倡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建立更加适应学生的教育思想,教学载体多样化,让各具个性的学生,在集中教学中都受益,达到学生全面提升的效果,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本文提出,对于每次课的主体知识点,不能“昙花一现”,也不要单线联系,要在“双案——四线”中同时并进,各条线不是互相取代,更不是相互抵触,而是“从A地到B地的并联”关系,知识结构中有,问题练习中有,课本中有,学案中有,ppt课件中仍然有,预习时涉及,互动探究时深入,收尾训练时巩固,坚持每一节课的节奏都是“合奏”与“混响”,这些“自助餐”式的学习载体,总有合适的“音频”或“食品”能够引起学生的“食欲”或“共鸣”。老师就是“编创者兼音乐指挥”,舞台上各个声源如何更和谐,何时发声,发什么样的调子,要融入作曲创编者和指挥者的才智,才可以欣赏到优美的交响乐。一节课的内容看起来不多,但学生的理解情况多,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教育,教师就必须坚持多角度付出,无论“课本画块描线”“系统制作课件”“精心编制学案”“知识分层主线”“问题例题训练”“音像动画图片”“生生动态答辩”“引导学生会战”等等,这一宗才构成备课的教学方案,才能为一节优质课创造稳固的基础。在教学管理与实施中,教育的节点和情景信息都不是固定的,更不可能把学情都看作是一致的,在分层教育活动时,无论是人、事、资源、行为,多采用“3+3+3”的划分去操作,又可以将教育的精准度提升三倍以上。

  • 标签: 课本 导学案 课件 分层教育 针对个体 载体“自助餐”,多措并举
  • 简介:摘要目的对denosumab治疗后骨巨细胞瘤的恶性转化及伴有H3F3A 突变的骨巨细胞瘤与副神经节瘤综合征进行分析及文献复习。方法收集2例术前经denosumab治疗后的骨巨细胞瘤病例。例1为49岁女性,4年前患肱骨骨巨细胞瘤。3个月前发现骶骨及腰5椎体前方肿物,考虑骨巨细胞瘤转移。经denosumab 4次注射治疗后,切除该两处肿物。例2为22岁男性,左桡骨远端溶骨性病变,穿刺病理诊断骨巨细胞瘤,经denosumab 3次注射治疗后,手术切除。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例1发现骶骨溶骨性破坏呈现denosumab治疗后骨巨细胞瘤的常见表现,腰5椎体前方肿物组织形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考虑为副神经节瘤,且两处肿瘤均显示H3F3A G34W突变蛋白阳性。例2经denosumab治疗后组织形态部分表现为纤维肉瘤形态。结论骨巨细胞瘤与副神经节瘤同时存在且均伴有H3F3A G34W突变时,考虑为肿瘤综合征,副神经节瘤成分并非denosumab治疗后改变。经denosumab治疗后骨巨细胞瘤可以发生恶性转化,应与其他的恶性肿瘤相鉴别。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肿瘤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分子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疾病所具有的特异性致癌位点予以结合,通过调节遗传物质的表达达到阻断肿瘤生长与转移的目的。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特异性致癌基因或分泌蛋白不断被发现。R脊椎蛋白3(RSPO3)基因属于R脊椎蛋白家族,研究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机体发育、细胞增殖以及肿瘤领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针对RSPO3所涉及的相关肿瘤分子机制研究仍缺乏关键性突破,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将基础科学实验与临床紧密联合,以期阐明RSPO3在肿瘤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 标签: R脊椎蛋白3 生物标志物 肿瘤
  • 简介:摘要:垃圾焚烧过程中,炉膛内部的不稳定燃烧工况或主燃烧区域温度低于850℃/2S,会导致二噁英等有害物质在一烟道出口位置重新合成,为减少这一现象,使垃圾焚烧炉环保排放符合国家标准,对炉膛内部的温度测量系统影响因素进行探究验证,及实际燃烧温度场后分析,为运行人员提供燃烧调整有效模型参考,优化运行工况。

  • 标签: 垃圾焚烧 850℃/2S 二噁英 温度场
  • 简介:【内容摘要】本 课题 是对近两年来我校课改中的优化探究型课堂中小组合 学 学习方式的一次 创新 ,对小组合学提出了三个层面的优化策略。本文 详细 阐述 小组 合学设计上优化措施:知一项原则——(问题的设置要明确三点: 合学 的触摸点, 合学 的聚焦点,同伴合学的连接点),定两条定律(以探究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行三序合一。

  • 标签: 小组合学设计 知 定 行
  • 简介:摘要免疫治疗在肿瘤生物学研究中至关重要,并在肿瘤靶向治疗中取得了重大进展。B7-H3(CD276)是B7家族的一个免疫关卡抑制剂,与CTLA4、PD-1和CD28等许多免疫相关因子相互作用。尽管B7-H3的受体是什么尚不明确,但确定其在多种肿瘤中过度表达。起初,有研究结果认为B7-H3可协同刺激免疫反应,但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在T细胞上有协同抑制作用,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避。因此,B7-H3的过度表达与肿瘤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且在体外实验中已证实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此外,有结果表明,除了免疫调节作用外,B7-H3还能直接影响上皮恶性肿瘤进展。旨在描述不同恶性肿瘤中B7-H3的作用、与其他免疫因子的关系以及在恶性肿瘤进展中的非免疫学功能。在肿瘤治疗中靶向B7-H3可减少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进展和转移,因此这可能会改善治疗方案和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B7-H3(CD276) 免疫关卡抑制剂 上皮恶性肿瘤 侵袭 迁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脯氨酰羟化酶属于2-酮戊二酸依赖的双加氧酶超家族,是体内重要的低氧感受器,可直接感受氧分压的变化,通过氧依赖性途径羟化缺氧诱导因子特定的脯氨酸残基,从而介导缺氧诱导因子的降解。脯氨酰3-羟化酶4(P3H4)是P3H1、P3H2的同工酶,被标识为人类肿瘤相关自身抗原,在泌尿系统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P3H4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泌尿系疾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系统讨论泌尿系疾病中P3H4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前景。

  • 标签: 泌尿系疾病 脯氨酰3-羟化酶4 人类肿瘤相关自身抗原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