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利多卡因作为一种酰胺类麻醉药,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局部麻醉和心律失常治疗。研究发现利多卡因不仅具有抗炎、抗菌、镇痛等作用,同时还对多种肿瘤细胞显示出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乳腺癌、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文章综述了利多卡因的抗肿瘤机制,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协同增敏化疗药物与增敏热疗等,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相应参考。

  • 标签: 利多卡因 肿瘤 凋亡 增殖 迁移 化学治疗
  • 简介:摘要: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属于一种皮肤科常用药物,该药物为无菌制剂,常应用于皮肤轻度烧伤,或者为蚊虫叮咬引起的皮炎、皮肤感染等相关疾病进行治疗。本研究选择200个批次的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进行抽样分析,运用法定检验方法进行样品研究,评价所生产的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在质量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及风险,进一步结合相关风险的产生为该药品的生产提供风险控制措施,提升药品的生产质量。

  • 标签: 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 抽样检查 质量风险 控制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凝胶在小儿静脉穿刺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88例,随机均分为接受一般护理措施的对照组以及基于对照组接受利多卡因凝胶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评分。结果: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9.5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72%(P<0.05);对照组穿刺疼痛评分为(3.85±0.87)分,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3.21±0.52)分(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利多卡因凝胶可促进患儿主动配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患儿的穿刺疼痛感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利多卡因凝胶 小儿静脉输液护理 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右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0年6月—2022年7月期间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中随机抽取98例患儿进行研究。按照患儿家属的意愿,随机分成各有49例患儿的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取单纯右氯胺酮麻醉处理、右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麻醉处理,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生命体征存在的差异、麻醉清醒用时,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标,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苏醒所花费时长,相比对照组显著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使用右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进行麻醉,能有效保持患儿麻醉后生命体征平稳,缩短患儿麻醉苏醒花费时长,降低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系数高。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右氯胺酮异丙酚 利多卡因 小儿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奥布凝胶联合利多卡因胶浆在提高留置胃管舒适性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院内收治的留置胃管患者共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序列数为基础,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在留置胃管时使用利多卡因胶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在留置胃管时使用利多卡因胶浆结合奥布凝胶进行干预。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留置胃管前,将奥布凝胶联合利多卡因胶浆用于胃管留置,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其舒适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奥布卡因凝胶 利多卡因胶浆 留置胃管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在慢性牙周炎辅助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法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牙周指标、牙周致病菌检出率均低于参考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在慢性牙周炎辅助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牙周情况,且具有较高抑菌作用。

  • 标签: 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 慢性牙周炎 辅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是评价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指标,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可延缓患者术后恢复。利多卡因近年来被报道可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文章主要阐述了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因素,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不同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利多卡因改善术后胃肠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加强术后康复提供新方案。

  • 标签: 静脉输注 利多卡因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局部湿敷利多卡因对输液港患儿无损伤针穿刺中镇痛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60例需行输液港输液及维护的肿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统一规范操作流程标准穿刺法进行蝶翼无损伤针穿刺,观察组常规穿刺前在注射座上方湿敷利多卡因5分钟,再按常规统一规范操作流程标准穿刺法进行穿刺;采用数字强度分级法(NRS评分)、FLACC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价和方检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需行输液港输液及维护的肿瘤患者穿刺疼痛程度对比对照组,P

  • 标签: 利多卡因注射液 输液港 镇痛 无损伤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心血管应激反应预防作用。方法 以于2021.01~2023.01期间在本院行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应用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功能将其进行分组。此次试验共设置两组,其中观察组(n=42)于全麻前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均匀涂抹于气管导管套囊表面处,对照组(n=42)不作这一处理。结果 两组插管前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心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拔管时、拔管后1min,观察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 标签: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心血管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绝经后妇女取环宫颈注射用利多卡因和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确诊为绝经后取环妇女94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取环方法,试验组采用注射用利多卡因和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取环治疗方法,对比两组干预后的心理状态、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情况、临床指标以及取环成功率。结果:试验组心理状态、不良反应发生率、取环成功率、临床指标以及减轻疼痛感觉等情况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绝经后取环妇女治疗中采用注射用利多卡因和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取环方法效果更好,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疼痛,还可以提升取环成功率。

  • 标签: 利多卡因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 绝经后取环妇女 取环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将利多卡因乳膏、罗哌因应用在小儿病患的包皮环切手术当中,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方法:将2021年5月-2022年5月纳为本次研究区间,于该区间摘选75例行下肢手术的高龄病患,按照麻醉方式分为常规组(n=37,罗哌)、观察组(n=38,罗哌联合利多卡因乳膏),对比两组患儿的应用效果。结果:相比于常规组,观察组有着更低血压与心率水平,P<0.05;苏醒躁动评分对比有差异,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患儿存在疼痛评分上的差异,且常规组更高,P<0.05;与观察组相比,观察组有着更短的出室时间,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数据上的差异,且常规组更高,P<0.05。结论:利多卡因乳膏、罗哌的联合使用具有显著效果,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 标签: 罗哌卡因 利多卡因乳膏 小儿 传统包皮环切术 吻合器包皮环切术
  • 简介:【摘要】 肺癌属于恶性肿瘤,较为常见,发生率及死亡率在肿瘤中位居第一,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据统计,近年肺癌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发生年龄也在下降,手术是治疗肺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手术治疗越早效果越佳,以往多使用传统开胸手术进行治疗,但因为失血多、并发症多、创伤大,预后较差[1]。随着科技的发展,胸腔镜的出现让手术更安全,被普遍应用于肺癌手术,而利多卡因应用于胸科手术中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加深,发现其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抗炎等作用[2]。本文对肺癌患者行胸腔镜下肺癌手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影响,旨在为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的术中管理及预后进行优化提供帮助。

  • 标签: 胸腔镜 肺癌手术 利多卡因 优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多卡因神经丛阻滞对大鼠开腹手术后认知功能、应激反应及疼痛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建立开腹手术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神经丛阻滞组(每组24只)。神经丛阻滞组腹膜后组织一次性注射0.5%利多卡因2 ml,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6、12、24、48 h时使用T迷宫实验检测认知功能;术后6、12、24 h时热痛测试仪检测疼痛指标,ELISA法测定血清应激反应指标,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氧化指标,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2 related factor 2, 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 HO-1)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神经丛阻滞组术后6、12、24、48 h T迷宫实验成功率,术后6、12、24 h热痛阈值,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海马组织Nrf2、HO-1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G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均降低(P< 0.05)。与术后6 h比较:对照组术后12、24、48 h T迷宫实验成功率,术后12、24 h热痛阈值、血清ACTH水平及术后24 h血清GC均降低(P<0.05);术后12、24 h血清CRP、MDA水平及SOD活性,海马组织Nrf2、HO-1蛋白水平及术后12 h GC均升高(P<0.05)。与术后12 h比较:对照组术后24、48 h T迷宫实验成功率,术后24 h热痛阈值、血清CRP水平均升高(P<0.05);术后24 h血清GC、ACTH、MDA水平及SOD活性,海马组织Nrf2、HO-1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与术后24 h比较,对照组术后48 h T迷宫实验成功率升高(P<0.05)。与术后6 h比较:神经丛阻滞组术后12、24、48 h T迷宫实验成功率,术后12、24 h热痛阈值及血清ACTH、GC均降低(P<0.05);术后12、24 h血清CRP水平、MDA水平及SOD活性,海马组织Nrf2、HO-1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术后12 h比较:神经丛阻滞组术后24 h热痛阈值及血清CRP、GC水平均升高(P<0.05);术后24、48 h T迷宫实验成功率,术后24 h血清ACTH、MDA水平及SOD活性,海马组织Nrf2、HO-1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与术后24 h比较,神经丛阻滞组术后48 h T迷宫实验成功率降低(P<0.05)。结论利多卡因神经丛阻滞可减轻对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缓解疼痛及术后应激反应,抑制氧化应激。

  • 标签: 利多卡因 神经丛阻滞 认知功能 应激反应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治疗伴耳鸣突发性耳聋时对患者的听力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伴耳鸣突发性耳聋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均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及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并对比疗效。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纯音听阈值及耳鸣评分低于A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治疗伴耳鸣突发性耳聋不仅可以改善耳鸣症状表现,同时还可以提升患耳听力水平,值得被进一步运用推广。

  • 标签: 利多卡因 伴耳鸣突发性耳聋 听力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进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利多卡因耳后筛区注射治疗,比较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140例,通过随机分组,常规组、观察组患者中分别人数70例。常规治疗给予本文常规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利多卡因耳后筛区注射治疗给予观察组。结果:通过对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听阈值比较,常规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好转程度为26.48±1.28,观察组整体情况好转较大(P<0.05)。结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利多卡因耳后筛区注射治疗的效果显著,利于改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利多卡因 突发性耳聋 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