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凝胶在小儿静脉穿刺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7
/ 2

利多卡因凝胶在小儿静脉穿刺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吴荧荧,王敏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24000

摘要: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凝胶在小儿静脉穿刺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88例,随机均分为接受一般护理措施的对照组以及基于对照组接受利多卡因凝胶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评分。结果: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9.5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72%(P<0.05);对照组穿刺疼痛评分为(3.85±0.87)分,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3.21±0.52)分(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利多卡因凝胶可促进患儿主动配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患儿的穿刺疼痛感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利多卡因凝胶;小儿静脉输液护理;穿刺成功率

许多儿童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输液,因此开展儿童静脉输液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儿童由于年龄小,心智发育不成熟,一般依从性较差,不能积极配合输液,甚至对穿刺有强烈的恐惧感[1]。对此,只有给予有效的护理,才能减少患儿穿刺疼痛,提高其配合程度,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从而保证输液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此,本文选取我院于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88例,利多卡因凝胶在小儿静脉穿刺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88例,其中男45例,女43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4.28±0.53)岁;体重11-32kg,平均体重(19.25±2.14)kg;输液原因:呼吸道感染52例、腹泻呕吐26例。纳入标准:符合静脉输液要求并有家属陪同;输注药物未对血管造成任何损伤;患儿的医疗记录是完整的。排除标准:肢体运动和感觉异常;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存在神经系统疾病;存在先天性疾病[2]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的护理措施,包括饮食和药物指导,及时补充液体,以及促进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了解。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接受利多卡因凝胶对患儿进行护理,操作方法如下[3]:(1)入院后,准备静脉穿刺的设备和物品,然后核实患儿的身份和医嘱建议。(2)在确认患儿的身份和医嘱后,协助患儿选择合适的体位以保证舒适,评估待穿刺患儿的静脉状况,然后选择合适的体位露出穿刺部分,做好患儿的保暖措施。(3)先用生理盐水棉球局部清洁患儿穿刺部位皮肤,然后以穿刺点为中心沿患儿血管向心脏方向涂抹利多卡因凝胶,再用透明膏药覆盖皮肤,直接的作用在准备静脉穿刺部位的皮肤上。在敷料过程中,要观察是否有渗漏、打滑、局部皮疹等现象,并询问患儿是否有不适。(4)敷药30分钟后,取下透明医用敷剂,用纱布擦去皮肤上的药膏,并对皮肤进行消毒,然后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5)完成静脉留置针穿刺后,帮助患儿调整体位,保证输液治疗的舒适性,并做好相关记录。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一次穿刺成功率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穿刺疼痛评分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对比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9.5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7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n(%)]

组别

例数

一次穿刺成功率

对照组

44

35(79.55)

观察组

44

43(97.72)

P

-

<0.05

2.2两组患儿穿刺疼痛评分比较

对比两组患儿穿刺疼痛评分,对照组穿刺疼痛评分为(3.85±0.87)分,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3.21±0.52)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两组患儿穿刺疼痛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穿刺疼痛评分

对照组

44

3.85±0.87

观察组

44

3.21±0.52

P

-

<0.05

3讨论

静脉输液操作是治疗小儿疾病、补充体液最常用、最重要的护理操作。儿童在穿刺时血管表面浅小而不明显,管壁薄,自制力差,协调性差,再加上儿童家庭对穿刺技术的高期望,大大增加了穿刺儿童静脉输液的难度[4]。此外,血管选择不当会进一步增加穿刺难度,如果在同一部位反复调整和试探,也会造成血管渗漏和破裂,增加护患纠纷的隐患。同时,现在的父母非常重视他们的孩子,这也给他们带来了焦虑的情绪。如果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轻微的失误,很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甚至引起护患纠纷,不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儿科患者在临床上属于特殊患者。由于年龄小,他们对外部因素很敏感,尤其是疼痛。对小儿进行静脉穿刺时,会产生哭闹和强烈的反感,直接影响穿刺效果。因此,需要更好的穿刺技术,以减少儿童的痛苦,提高依从性,提高家庭满意度[5]。基于利多卡因凝胶的穿刺技术可以帮助儿童减轻留置针穿刺的疼痛,提高儿童的配合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儿童的疼痛。利多卡因凝胶混合了利多卡因、丙胺卡因等,可通过表皮和真皮聚集在皮质感觉和神经末梢,起到麻醉镇痛的作用。将利多卡因凝胶用于静脉穿刺时,可给患儿心理暗示,敷后无疼痛感,从而可提高患儿接受程度,减轻疼痛。

本文结果显示,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9.5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72%(P<0.05);对照组穿刺疼痛评分为(3.85±0.87)分,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3.21±0.52)分(P<0.05)。这表明在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利多卡因凝胶可促进患儿主动配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患儿的穿刺疼痛感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吕蓓芳.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效果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8):65-68.

[2] 王丽,胡洁莹.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效果[J]. 心理月刊,2020,15(9):127.

[3] 陈凤. 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满意度的影响[J]. 饮食保健,2020(46):223.

[4] 高月琼. 持续质量改进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价值[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7):212.

[5] 王怡. CQI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实施体会[J]. 母婴世界,2021(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