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医护人员手部卫生消毒院内感染控制情况 , 探讨相应对策。方法 二道区卫生卫生监督所对二道区二级以上医院 2018年、 2019年对部分医护人员进行手部采样检测卫生消毒情况 , 分别获得 195份、 197份资料 , 观察手部卫生消毒检测合格情况 , 结合 2018年、 2019年中心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 2019年临床护士合格率均低于临床医生和医技人员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018年总合格率低于 2019年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018年Ⅰ、Ⅱ类环境下合格率与 2019年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018年Ⅲ类环境下合格率低于 2019年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018年、 2019年Ⅲ类环境下合格率均低于Ⅰ类、Ⅱ类环境下的合格率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019年感染率低于 2018年感染率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随着手部消毒合格率的提高 , 院内感染率降低 , 临床护士的手部卫生消毒情况较差 , Ⅲ类环境下医护人员手部卫生消毒情况较差 , 有必要加强手部卫生消毒 , 特别是临床护士 , 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 标签: 医护人员 手部卫生消毒 院内感染控制 对策
  • 简介:目的:分析并探究医护人员卫生控制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2个病区的56例医护人员,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总结医护人员卫生控制不良因素,然后根据相关因素制定并实施手卫生监测管理措施,同时选取本2个病区的15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比并观察监测管理措施实施前与实施后的效果。结果:手卫生监测管理措施实施后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各项观察指标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两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实施医护人员卫生监测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使院内感染得到控制,提高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卫生合格率及依从性,给患者、医疗区域带来安全。

  • 标签: 医护人员;手卫生;院内感染;实施前;实施后
  • 作者: 张英兰罗金玉袁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二医院福建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9期
  • 机构:手的清洁和消毒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简单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医护人员和病人手的消毒问题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关注[1,2]。有关资料显示,医护人员通过手传播细菌造成的感染占所有原因的30%[3]。因此,医护人员正确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传播,保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此,对我院医护人员在操作前后,使用普通流动水洗手或消毒情况进行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卫生依从性与院内感染间的关系,总结控制院感的手卫生管理措施。方法我院于2014年1~6月份抽取了部分医护人员,对其手卫生执行情况、全年院内感染进行了统计,并总结了手卫生管理的相关措施,于2015年1月1日落实实施。统计2015年1、2季度手卫生执行情况,院内感染情况,并于2014年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分析手卫生依从性与院内感染的关系。结果2015年1季度抽考六步洗手合格率、手卫生依从性较2014年1~6月,差异不显著P>0.05;全院手术感染率(1.25%)与2014年1~12月相比,感染率下降显著,差异P<0.05。2015年2季度抽考六步洗手法合格率、手卫生依从性与2014年1~6月相比,显著提升(P<0.05);手术感染率(2.15%)与2014年1~12月相比,下降显著(P<0.05)。结论提升医护人员卫生依从性有助于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应强化医护人员卫生依从性管理。

  • 标签: 医护人员 手卫生 依从性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医院中医护人员卫生依从性,分析消毒供应室手卫生培训对医护人员手部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研究人员在进行调查时,针对我院消毒供应室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性的实际情况,明确手卫生工作的重点、薄弱环节及人群,分析找出影响依从性及正确性的具体原因。结果:在开展手卫生前后管理后,工作人员的手卫生管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各数据对比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总体来看,医院中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相对来说较高,而在针对其进行管理时,应当针对其中的各种风险事件进行管理,并建立以手卫生活动为基础的管理体系,针对其中的不良事件和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使医院的管理质量得到提升,降低不良反应和不良感染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医院 手卫生管理 感染控制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护人员消毒前后手部带菌情况以及需采取的相应对策。方法对医护人员消毒前后的手表面进行卫生学检测和菌量培养。结果医护人员消毒前菌落数显著高于消毒后(P<0.001)。结论医护人员手部卫生意识薄弱,制定并落实相应措施,可改善手部卫生状况。

  • 标签: 医务人员 洗手 交叉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及医护人员卫生执行率。方法:将我院2021年6月—2022年1月100例老年病医院外科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卫生执行率、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不良情绪低于对照组,医护人员卫生执行率高于对照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病医院外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医护人员卫生执行率,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 标签: 优质护理 院内感染控制 应用价值 医护人员 手卫生执行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内感染控制中采取优质护理时的影响。方法:2018年9月~2020年9月期间,选择我院109例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55例),研究组采取优质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手卫生执行率以及护理管理质量水平。结果:研究组手卫生执行率为98.15%,对照组为8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 院内感染 医护人员 手卫生执行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人员采取不同手卫生方法清洁对手卫生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医护人员112名,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C、D4个小组,各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做手卫生,其后均采样做细菌培养试验,计算分析培养出的菌落数,找出手卫生合格率最高且适合本院医护人员的最佳手卫生方法。结果:A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为92.86%、B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为96.43%,较C组78.57%、D组60.71%的手卫生合格率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医护人员还需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要求,根据不同时机选择最适合的手卫生方法。

  • 标签: 医护人员 手卫生 细菌培养 合格率
  • 简介: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知识的认知程度、自身职业防护现状等.方法选择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00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医护人员对医院内感染有关知识欠缺;防护行为差;过去1年中医护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为77.0%;被调查者有162人在过去1年中所管理的病人发生医院内感染,占58.3%,其中呼吸道感染101例,占62.3%.结论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医护人员 医院内感染 认知程度 防护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护人员卫生强化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方法:于2023年1月院内开展医护人员卫生强化管理措施,将2022.8——2022.12定义为实施前组,将2023.1——2023.4定义为实施后组,于手卫生强化管理前后分别抽查150次洗手情况,统计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差异;并针对参与研究的36名医护人员开展手卫生知识掌握合格率及洗手正确率进行对比。结果:于手卫生强化管理前后分别抽查150次洗手情况,接触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体液暴露后及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医护人员卫生依从性均以实施后更高,P<0.05。评价手卫生强化管理实施前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知识掌握合格率及洗手正确率,实施后(97.22%、100.00%)均高于实施前(80.56%、88.89%),P<0.05。结论:医护人员卫生强化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具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医护人员 手卫生强化管理 医院感染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医护人员职业感染危险因素与对策。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选择我院门诊口腔医护人员24名作为观察对象,以盲选法均分护理人员,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方式,观察组中结合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开展指导措施。观察对比两组医护人员职业感染发生率、职业感染相关知识知晓度以及个人技能评分。结果:观察组中无医护人员出现职业感染的情况,对照组中有4例,占33.3%,两组间比较的差异显著(P<0.05);同时,结合评价两组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相关知识知晓度以及个人技能评分情况来看,观察组医护人员各项评分均要更优,与对照组比较后得到P<0.05,差异明显。结论:口腔医护人员应当充分重视职业感染的危险性,主动学习和掌握预防职业感染的知识,可以显著降低医护人员出现职业感染的几率,保障医疗健康。

  • 标签: 口腔 医护人员 职业感染 危险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结核病危险因素在医护人员院内感染分析与防护对策。方法选取我院50名医护人员实施现场谈话与问卷调查,掌握医护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肺结核感染危险因素,同时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结果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建筑卫生学硬件、结核病区和开放性肺结核患者管理等属于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提高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其防护意识,对于呼吸道传染病区和开放性肺结核患者的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确保建筑卫生学硬件的达标,使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增强体质,做到将肺结核职业暴露身心伤害下降到最低。

  • 标签: 结核病危险因素 医护人员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详细分析本院临床医护人员卫生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具体改进措施,以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水平,从而有效降低感染几率。方法 以我院近几年临床医务人员卫生状况为重要资料参考,分析现状,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结果 : 临床医护人员卫生意识非常淡薄,执行率较低,没有深入了解自身操作期间携带病菌情况。结论:临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非常重要。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注意手部卫生,深刻意识到手部卫生的重要意义,提高洗手依从性,尽量防止手部接触引起的感染,减少医院感染率。

  • 标签: 医护人员 手卫生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采取更好的手卫生方法,降低医院感率,寻找更有效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不同的卫生洗手方法洗手并现场采样检测的方法,对本院医护人员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调查比较。结果卫生洗手+非一次性擦手毛巾擦干合格率为83.33%;卫生洗手后+一次性灭菌毛巾擦干后采样合格率为90.18%;卫生洗手后不干燥直接采样合格率为91.38%;卫生洗手+感应式风干机风干后采样合格率为93.91%;卫生洗手+感应式风干机风干+涂抹手卫生消毒液甩干至无液体下滴时采样合格率为94.78%;卫生洗手+感应式风干机风干+涂抹手卫生消毒液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时采样合格率为99.17%。结论卫生洗手+感应式风干机风干+涂抹手卫生消毒液并让其自然干燥后采样合格率最高,是医护人员卫生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方法。

  • 标签: 医护人员 手卫生 院内感染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