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介绍了诸书家的风格、特长,指出晋字在中国书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标签: 魏晋 书法
  • 简介:魏晋时期是一个处于重大变革的时期,这时是文学、艺术自觉的形成期与成熟期,在意识形态上呈现出崭新的特异的面貌。表现在书法艺术,在汉末成就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从而成为卓越的典范。至东晋,王羲之等对行草书的拓展与创造,甚至可以说是绝响。笔者在撰写《魏晋论》时,注意了下面二点:首先,笔者想通过对这时期的书法史的阐述,展示出魏晋学的大概。当然,当时所处的客观存在的事实也在本文的阐述之中。诸如魏晋士人的政治气候、社会环境、经济生活、地域因素、风俗习惯、行为心理等方面。因为这些都是这一时期文艺领域中的重要方面。如果被忽视的话,便会损伤它的真实面貌,也会使这个时期的文艺内容变得贫乏与苍白。其次,笔者如实地阐扬魏晋士人在书法上独具的艺术成就。作为这一特殊时期的人们,其家庭出身、社会阅历、学问修养和艺术情趣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各自在书法创作的面目上也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风格。这一时期艺术姿性之丰美、丰富,使我们感到其艺术内容之殷实,艺术激情之充盈,艺术生机之盎然,艺术成就之伟大。这也是魏晋能开启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无数法门的原因所在。另还需要说明,本文自始至终对魏晋士人的精神、思想与行为、心理进行了礼赞。笔者在撰写时,觉得他们的生活情态如在眼前,亲切可感。本文另还提出了魏晋学上有异于时人的一些问题。

  • 标签: 魏晋士人 艺术成就 魏晋时期 艺术自觉 意识形态 书法艺术
  • 简介: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形成不同的艺术风貌。魏晋是历史上的重要转型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以致儒家经典式微,玄学和道教得以兴盛,结合不同地域特征的影响使魏晋艺术独具特色。

  • 标签: 魏晋书法 玄学 道教
  • 简介:魏晋时期门阀世族把书法作为家族文化象征符号并以此争胜,相应的书法技艺传承也从汉代“师法”演变成“家法”秘传。魏晋世族的形成,确立了善书作为“士”身份的文化符号,建立了书法文人化审美传统,开启了后世书法传承的笔法渊薮传授模式。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书法在当时起到暂时替代儒经成为治平工具的作用。

  • 标签: 师法 家法 书法世族 社会意义
  • 简介:本刊讯近日,由山西省文化厅、山西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主办,山西书法院、太原美术馆承办的“晋书风流——山西书法院2016书法双年展暨山西书法院第三届高研班优秀学员书法作品汇报展”在太原美术馆开展,双年展共展出山西书法家协会主席、副主席.山西书法院研究员、创作员书法作品136件云、朱培尔、于明诠、陈海良与学员中遴选出的48名优秀学员的书法作品52幅。

  • 标签: 书法作品 山西省 双年展 法院 风流 晋书
  • 简介:西域楼兰残纸之发现,诚乃中外交通、历史、语言、地理、宗教、种族等研究之重要史料。此外,楼兰残纸之书体书风至有关于吾国中古书法史之研究,尤其是汉末至柬晋三百年间,书法史之发展集中于书体、书风之衍变,考其衍变途径,实与漠魏统治阶级之升降及两晋政治文化中心之转移有关,如河西与江左,俱为汉文化保存之区域,亦为书法发展之胜地。楼兰毗邻河西,而与江左悬隔。楼兰残纸与江左书风之所以能近似,盖东西文化之传播使然也。本文综合楼兰古国之残篇,参阅旧史,抽绎漠魏书学之谱系,兼论魏晋体之渊源耳。

  • 标签: 楼兰 魏晋 地域 草书 残纸 新书体
  • 简介: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汉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象形”是汉字的第一大特征,也是其本质属性。汉字的创造是来源于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反映自然的特征。许慎《说文解字序》曰:“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乌兽之文与地之宜,

  • 标签: 魏晋书法 大自然 自觉意识 觉醒 文字发展 汉字
  • 简介: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完成书体演变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草真行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个时代,各种书体完全走向成熟,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的重要历史意义。出现了很多卓越的书法家和一些经典的书法艺术珍品,其丰富的实践和深刻的书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千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古典书法艺术的主流。

  • 标签: 书法艺术 魏晋时期 书体演变 中国书法史 中国艺术史 历史阶段
  • 简介:书学在东汉已产生,其中也产生了以张芝为代表的书家群,但一个相对独立的书学场域却是在魏晋时期才形成,至齐梁之际达到顶点,这是“书学自觉”的深层内涵。书学场域是在整个文化场域的矛盾运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 标签: 书学自觉 书学场域 文化权力
  • 简介:本文通过魏晋玄学与书学的参证,集中探讨了魏晋南北朝书学中的创作理论。论文通过对魏晋南北朝书学文献的爬梳,提出魏晋创作思想的关键在于重视性灵的砺炼与投入,其根本的精神在于一种自然的精神。论文由此详细探讨了“天然”与“工夫”、“从容研玩”等书法创作思想。

  • 标签: 自然 性灵 工夫
  • 简介:魏晋南北朝书法的发达除了因为它是一门自觉的艺术之外,还在于书法在当时社会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一,在人物品评盛行时期,书法体现了上人的文化素质与精神风貌。其二:在讲究门阀等级观念的时代,书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家族的文化地位。因此,当时产生了许多书法世家,士人之间经常有争书名高下的情况。书法的这一社会价值促进了此时期书法的发展。

  • 标签: 书法 艺术 文化地位 时期 体现 魏晋南北朝
  • 简介: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虽然只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短暂的一瞬间,但它是中国的书法发展极其辉煌的时期,有着极高的地位,对我国书法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这个时期的书法发展达到历史的高峰期,对中国书法的发展长河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这一时期书法社会背景、兴起原因、发展过程、艺术特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几个方面来诠释魏晋南北朝的书法艺术。

  • 标签: 魏晋南北朝书法 碑刻 书体
  • 简介:晋书·载记》主要记录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及一些汉族人建立的所谓“僭伪”政权的历史.历来评论《晋书》的,对其有所涉及,但尚未有人作专门的讨论.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搜集有关材料,对其作一粗浅的探讨.一、关于取材《史通·古今正史》:“皇家贞观中,有诏以前后晋史十八家,著作虽多,未能尽善,乃敕史官更加纂录,采正典与杂说十余部兼引伪史十六国书,为纪十、志二十、列传七十、载记三十,并叙例、目录合为百三十二卷.”三十卷《载记》,所据的资料就是“伪史十六国书”.《史通·正史》与《隋书·经籍志》对这些“伪书”作了列举,记有:前赵史:和苞撰《汉赵记》十篇,田融撰《赵书》十卷.

  • 标签: 《十六国春秋》 《晋书》 张重华 鸠摩罗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十七史商榷》
  • 简介:史论的创立,由来已久。《左传》有“君子曰”,《史记》有“太史公曰”,《汉书》有“赞”,《三国志》有“评”,《晋书》以下,则多为“史臣曰”。《晋书》往往在有些例目前加一段序言,说明设立之原由凡例,有时也进行评论,亦可视作史论。自史汉至晋书,史论总的趋势...

  • 标签: 《晋书》 史论 “五胡” 《史记》 《文心雕龙》 《史通》
  • 简介:货币之争魏晋之际,发生过一场要不要货币以及如何控制货币发行数量的争论与实践,涉及到经济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今天读来仍然是饶有兴味的。事情得从汉代说起,当时通过用的“五铢”铜币因为逐年铸造,流通的数量日增,到章帝时,谷帛价格都已经十分昂贵,乃至县官一级均感到经费不足使用,朝廷也不能不有所忧虑了。尚书张林乃建言,说“今天非但谷物价格昂贵,什么东西都贵了,这是钱贱的缘故(以目下的说法即货币贬值),所以应当令天下都以布帛等来计算租

  • 标签: 根本问题 货币贬值 发行数量 谷物价格 控制货币 经济建设
  • 简介:一、引言正史作为乙部之首,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受到历代王朝重视,自北宋以来,历代中央教育文化机构皆颁布校正的正史定本;另一方面,它也受到历代藏家与学者重视,马瀛“汉晋斋”、杨以增“四经四史之斋”,皆以宋本正史为斋号,

  • 标签: 《晋书》 演化 版本 历代王朝 古代典籍 文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