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碘充足的地区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约为4.14%,其中男性的发病率约为1%,老年和育龄妇女是甲状腺结节高发人群,其发病率可高达5%。近年来,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5%~10%甲状腺结节患者会发生甲状腺癌,而且甲状腺癌的发生机率与大小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放射线接触史、家族史及其他许多因素紧密相关。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病因 流行病学 趋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进而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6年收治禾丰镇辖区的232例手足口患者为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手足口病全年都有发生,集中发生在四月份至九月份,数量占据全年发病总数的82%。我院统计情况,男性患者的数量多于女性患者,发病人群多为幼儿,集中发生在1.5岁到5岁之间,其中两岁-三岁年龄段的儿童发病率为最高。结论手足口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性大,甚至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导致儿童死亡。常见于每年的四月份至九月份之间,因此需要针对手足口病的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手足口病的并发症有效降低,减少重症患儿的死亡率,将流行范围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研究分析,形成适合于基层手足口病的控制对策。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特点 控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着重于分析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实践与应用。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92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就诊等候时间。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就诊等候时间为(29.66±7.51)min,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实施与应用对就诊等候时间的降低有一定的帮助,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门诊护理 实践 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对品管圈理念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的运用情况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接收的5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成两组作为研究对象(实习时间是2016年1月-2016年12月)。给予对照组25名实习护生传统带教法,在观察组25名实习护生带教中运用品管圈理念。对比两组实习护生实习期将要结束时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以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上述三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理念运用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效果较好。

  • 标签: 品管圈理念 临床护理 实习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5-2015年普洱市流行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脑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根据2005年至2015年乙脑的发病率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利用《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圆形分布方式对2005年至2015年普洱市乙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至2015年普洱市乙脑病例共计187例,其中7例死亡,平均发病率0.78/10万每年,死亡率为2.97%,乙脑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发作的特点,且主要分布在6—9月。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之比为0.791,患者中有72.11%为农民。2012年—2015年普洱市均未出现14岁以下的乙脑患者,50岁以上的患者占据总患者数的28.89%。结论普洱市乙脑发病率在逐步上升,流行特征有较大的改变,并且患者主要存在于高龄人群,为此需要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控工作。

  • 标签: 乙脑 流行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以四川省西充县某小学发生的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为例,分析其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发生原因,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一定经验和依据。方法通过对收集疫情发生的个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找出疫情的发生原因和采取的防控措施,并对防控效果进行分析,总结防控工作经验。结果疫情发生于春夏交替季节,持续时间47天,并出现一次发病高峰。共发病90例,罹患率为2.09%。采取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疫情发生的早期及时进行处置,建立环境卫生良好、规范管理的学校卫生制度等是防止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在学校、幼托机构暴发流行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分析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细致化护理在小儿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与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36例流行性感冒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18)和对照组(n=18),分别予以细致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儿疾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儿疾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较比对照组明显更优,患儿家属满意度较比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结论细致化护理应用于小儿流行性感冒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 流行性感冒 细致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方法。方法选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疑似手足口病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1月-2016年1月。分析手足口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防治方法。结果在150例疑似手足口病患儿中,有102例患儿最终确诊为手足口病,发生率为68.00%。手足口病的发生受到患儿生活习惯、不洁饮水史、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生与患儿生存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为了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率,我们要对患儿及其家长加强健康教育,便于控制手足口病发生的风险。

  • 标签: 手足口病 防控 疾病防控
  • 简介:摘要慢阻肺患病人数众多,病死率较高,消耗大量的卫生资源,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慢阻肺流行情况,为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慢阻肺 流行状况 存在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市区学生麻疹流行特征。方法根据该市区疫情、人口和学生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90年—2016年该市区学生麻疹发病341例,占同期总发病(1851例)的18.42%,年平均发病率波动于0/十万~36.78/十万之间,1991年发病最多为48例,以小学生发病最多261例(76.54%),有MV免疫史的328例(96.19%)。2月~4月份是发病高峰季节,1990年—1992年有一个发病高峰,4年~6年出现一次小流行,1996年及以后,学生麻疹发病率超过总体人群。结论学生因人口流动增加、MV未全程接种、免疫失败、初免后随着年龄增长而免疫力逐渐降低等原因而发病,建议在春节后和流行年之前对学生进行MV的强化免疫。

  • 标签: 学生 麻疹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喘息性疾病病因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5例患儿,将所有患儿按照确诊的疾病类型分为A组、B组、C组。回顾性分析3组资料。结果A、B两组3岁以下患儿所占比重最大;C组6个月以下患儿所占比重最大;A、B两组多于冬季发病,C组疾病多发于春、冬季;三组中只有A组10例患儿存在家族哮喘史,与其他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儿中有31例存在过敏史,A组存在过敏史人数明显多于其他两组;A组患儿WBC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比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三组患儿CRP增高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儿MP-Ab阳性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小儿喘息性疾病与遗传、环境因素相关,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偏高。

  • 标签: 小儿喘息性疾病 病因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的效果。方法选取280名3~8岁的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实验探究开展的时间段在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采用抽签法将选取的儿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140名儿童。观察组儿童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对照组儿童不接种疫苗。分别观察两组儿童中出现流行性感冒的发生率以及接种后的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中140名儿童在接种了疫苗后,仅有3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占2.14%。同时,对照组中有42名儿童出现了流行性感冒,占30.00%,观察组中出现流行性感冒的儿童仅有6例,占4.28%,两组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χ2=18.6533;P<0.05)。结论对儿童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降低流行性感冒的发生率,并且注射疫苗不会产生较大的不良反应,疫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 流行性感冒 疫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4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对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表现、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0例患者,治愈39例,死亡1例,死亡率2.5%;3例患者出现不同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7.5%。结论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流行性出血热 病情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在传染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是手足口病,其诱发因素与多种肠道病毒共同作用存在相关性,与此同时,该疾病在5岁以下儿童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主要临床症状以手、足及口腔出现皮疹或疱疹、发热为主。由于该疾病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加强该疾病的进一步认知。本次研究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予以有效的预防措施,现进行如下综述。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0—2014年宜昌市近5年麻疹发病情况,为落实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宜昌市2010—2014年报告麻疹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4年宜昌市共报告麻疹病例177例,年均发病率0.85/10万。发病呈低龄和成人两极分化状态,≤1岁组和≥15岁组病例构成比分别为38.04%和59.78%;高发季节在3~7月份,病例构成比为76.08%。结论宜昌市2010—2014年麻疹发病主要原因是成人易感人群的大量积累和母传麻疹抗体水平低,控制医院感染,减少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免疫策略的核心。

  • 标签: 麻疹 监测 流行病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南京市2012—2016年异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发病特征及监测系统的运转状况,提升监测管理水平。方法对南京市2012—2016年异地AFP病例,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分析发病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2016年南京市外省或本省外市的异地AFP病例共有100例,安徽省最多(50.00%),集中分布在0~4岁小年龄组(61.00%)。采集到双份合格粪便标本的为70例,占总比例数的70.00%。结论合格便标本采集率低主要是由于异地病例来南京就诊较晚,错过了采集合格便的时限。为提高合格便采集率,首诊医疗机构应及时报告,报告后尽快采集便标本。此外,南京市还需继续加强异地AFP病例监测管理质量。

  • 标签: 脊髓灰质炎 急性弛缓性麻痹 异地AFP 监测 年估计变化百分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四川省夹江县疟疾防治措施及经验,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夹江县1950—2016年疟疾疟疾防治资料和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夹江县1950—2016年累计疟疾发病67595人,其中1954、1964、1973、1983年出现4次流行高峰。中华按蚊是唯一传播媒介,均为间日疟。综合防治阶段(1984—1995年)治疗疟史者61402人次,治疗现症病人11904人次,流行季节预防服药104015人次;发热病人血检233050人,血检阳性4103例,阳性率1.76%,控制了高发季节疟疾的流行。2001年到达基本消灭疟疾的目标,最后1例本地病例发生在2007年。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6年)共血检发热病人24093人,查出恶性疟2人,均为输入性病例。血片复检2414张,复检符合率100%。连续6年未有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发生,2016年9月通过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结论四川省夹江县疟疾防治成效显著,已经达到消除疟疾标准。

  • 标签: 疟疾 流行 防治 消除 夹江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掌握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制定防治措施,降低感染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藤县户籍的HIV/AIDS中国疾病预防控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报告数据和干预前后目标人群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藤县2014年新发报告HIV/AIDS病例151人,报告病例中以男性青壮年居多,20~59岁115例,占报告病例76.15%,60岁及以上老年人36人,占23.84%;以农民居多,124人,占82.12%;报告显示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性传播,占88.74%,其次分别为注射吸毒传播(9.94%)、同性传播(1.32%)。结论在藤县艾滋病控制中,必须加大宣传与综合干预力度,同时重视检测与治疗,实现“早发现、早管理、早治疗”。

  • 标签: 艾滋病 综合预防 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