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巨噬细胞后,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s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表达与M1、M2型极化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巨噬细胞TREM-1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豆蔻酰佛波醇乙酯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予以0(空白对照组)和1 μg/ml 的 Pg-LPS(LPS组)刺激,同期加入终质量浓度为0.1 μg/ml的TREM-1抑制剂LP17(LPS+LP17组)或对照肽(LPS+对照肽组),培养24 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PCR,RT-qPCR)检测TREM-1和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标志物(分别为CD86、CD206)及其极化相关细胞因子[分别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0]mRNA表达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REM-1、CD86、CD206蛋白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及IL-10的表达。结果细胞培养24 h后,LPS组巨噬细胞中TREM-1相对 mRNA表达量(1.40±0.14)及蛋白表达量(3.85±0.24)均较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1±0.18、1.00±0.05)显著升高(P<0.05),同时M1型极化标志物CD86 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为1.42±0.01、1.55±0.07)均较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0±0.09、1.00±0.10)显著上调(P<0.01),且M1型极化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1β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加入TREM-1阻断剂LP17后,与LPS组相比,TREM-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6 mRNA(0.96±0.00)和蛋白(1.36±0.02)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TNF-α、IL-1β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对于M2型极化标志物CD206及极化相关细胞因子IL-10,细胞培养24 h后,CD206 mRNA(0.56±0.05)及蛋白表达(0.25±0.04)均较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2±0.25、1.00±0.10)显著下调(P<0.01),IL-10 mRNA较空白对照组表达显著上调(P<0.05),其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LP17组CD206、IL-10 mRNA表达均较LPS组显著下调(P<0.05),CD206、IL-10蛋白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EM-1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Pg-LPS介导的巨噬细胞M1型极化,从而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发挥促炎作用;尚无证据表明TREM-1是否参与调控Pg-LPS介导的巨噬细胞M2型极化。

  • 标签: 牙周炎 紫单胞菌,龈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巨噬细胞 极化
  • 简介:摘要Nasu-Hakola病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以认知功能障碍及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遗传性疾病。文中报道1例来自中国近亲家庭的Nasu-Hakola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患者的实验室、影像学及遗传学资料进行分析。患者为40岁女性,主诉为“进行性遗忘及行为改变3年,尿失禁8个月”。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包括眼球上视轻度受限、四肢腱反射亢进及病理征阳性。神经心理学评估提示严重认知功能和行为障碍。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广泛性脑萎缩,主要累及额叶、尾状核和前部胼胝体。头颅CT成像显示少量的双侧基底节钙化。该患者无骨痛或骨折史,骨骼检查未见异常。全外显子测序鉴定出一个新的细胞触发受体2基因纯合突变(c.523delA),并确认其父母和妹妹为突变携带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患者无好转迹象。虽然其临床表现具有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的特征,但其脑脊液中β-淀粉蛋白42水平降低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存在淀粉蛋白沉积,而这可能与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失调相关。

  • 标签: 额颞叶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脑白质病变 神经心理学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胞触发受体2基因新突变致早发型痴呆一家系的临床表型、影像学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对1例2019年9月26日就诊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表现为额颞叶痴呆症候群的早发型痴呆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采集,并对先证者进行人类全外显子测序,对家系成员进行一代验证。结果先证者为49岁女性,临床表现为性格改变、精神行为异常、记忆力下降、共济失调、癫痫发作。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细胞触发受体2基因第154位密码子发生p.R52C纯合突变,家系中4名成员为杂合携带者,1名有类似临床表现者已故,无法检测。先证者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双侧额颞叶萎缩、双侧白质高信号、胼胝体变薄,双手、足部平片未发现有骨囊变改变。结论患者表型为额颞叶痴呆痴呆、癫痫,不伴有骨囊变,基因检测显示细胞触发受体2基因纯合突变。该突变很可能为致病突变。对早发型痴呆,尤其当伴有癫痫发作、共济失调不典型表现时,应进行细胞触发受体2基因检测。

  • 标签: 痴呆 突变 系谱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 额颞叶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对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TRAP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68例食管癌患者,按分层抽样法分为胸腔镜根治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各34例。胸腔镜根治术组采用胸腔镜根治术进行治疗,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的颈、胸、腹三切口开放食管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肺功能及TREM-1、TRAP1表达的差异,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两组患者TNF-α、IL-6、IL-10水平均高于手术前,且胸腔镜根治术组TNF-α、IL-6、IL-10水平低于传统手术组[(23.21 ± 0.32)mg/L比(29.69 ± 0.48)mg/L、(232.15 ± 23.64)ng/L比(246.73 ± 25.89)ng/L、(0.64 ± 0.19)ng/L比(0.89 ± 0.2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两组患者CD3+、CD4+、CD8+水平均低于术前,CD4+/CD8+水平高于术前,且胸腔镜根治术组CD3+、CD4+、CD8+、CD4+/CD8+水平均高于传统手术组[(46.78 ± 1a2.43)%比(41.32 ± 9.36)%、(46.12 ± 9.68)%比(41.59 ± 7.98)%、(27.42 ± 4.27)%比(21.38 ± 3.16)%、1.47 ± 0.46比1.25 ± 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均低于术前,且胸腔镜根治术组FEV1、FVC、FEV1/FVC均优于传统手术组[(2.37 ± 0.72)L比(1.82 ± 0.53)L、(3.34 ± 1.06)L比(2.43 ± 0.82)L、(62.47 ± 15.26)%比(53.67 ± 1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TREM-1、TRAP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胸腔镜根治术组TREM-1表达高于传统手术组(141.56 ± 34.69比121.54 ± 22.75),TRAP1表达低于传统手术组(1.63 ± 0.51比2.11 ± 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根治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5.88%(2/34)比23.53%(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40)。结论胸腔镜根治术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优于传统手术组,可升高TREM-1表达,降低TRAP1表达,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以及减少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 标签: 食管肿瘤 胸腔镜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对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TRAP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68例食管癌患者,按分层抽样法分为胸腔镜根治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各34例。胸腔镜根治术组采用胸腔镜根治术进行治疗,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的颈、胸、腹三切口开放食管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肺功能及TREM-1、TRAP1表达的差异,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两组患者TNF-α、IL-6、IL-10水平均高于手术前,且胸腔镜根治术组TNF-α、IL-6、IL-10水平低于传统手术组[(23.21 ± 0.32)mg/L比(29.69 ± 0.48)mg/L、(232.15 ± 23.64)ng/L比(246.73 ± 25.89)ng/L、(0.64 ± 0.19)ng/L比(0.89 ± 0.2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两组患者CD3+、CD4+、CD8+水平均低于术前,CD4+/CD8+水平高于术前,且胸腔镜根治术组CD3+、CD4+、CD8+、CD4+/CD8+水平均高于传统手术组[(46.78 ± 1a2.43)%比(41.32 ± 9.36)%、(46.12 ± 9.68)%比(41.59 ± 7.98)%、(27.42 ± 4.27)%比(21.38 ± 3.16)%、1.47 ± 0.46比1.25 ± 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均低于术前,且胸腔镜根治术组FEV1、FVC、FEV1/FVC均优于传统手术组[(2.37 ± 0.72)L比(1.82 ± 0.53)L、(3.34 ± 1.06)L比(2.43 ± 0.82)L、(62.47 ± 15.26)%比(53.67 ± 1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TREM-1、TRAP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胸腔镜根治术组TREM-1表达高于传统手术组(141.56 ± 34.69比121.54 ± 22.75),TRAP1表达低于传统手术组(1.63 ± 0.51比2.11 ± 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根治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5.88%(2/34)比23.53%(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40)。结论胸腔镜根治术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优于传统手术组,可升高TREM-1表达,降低TRAP1表达,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以及减少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 标签: 食管肿瘤 胸腔镜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细胞触发受体(TREM2)在小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对照组及LIRI 2、6、12、24、48 h组,每组6只。采用开胸夹闭左肺肺门法建立LIRI模型。取各组小鼠左肺组织,测定肺湿/干质量比值(W/D),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肺组织TREM2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mRNA表达;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TREM2、caspase-1细胞焦亡标志成孔蛋白Gasdermin-D(GSDMD)的蛋白表达。结果LIRI后2 h模型小鼠肺组织开始出现损伤,肺超微结构改变,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增加;6 h时肺损伤程度最为严重;12 h后肺损伤逐渐减轻,肺组织病理学评分逐渐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IRI 2、6、12、24、48 h组肺W/D比值和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肺W/D比值:7.06±0.52、8.34±0.17、6.42±0.35、5.34±0.25、5.59±0.45比4.69±0.23,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分):5.50±0.54、9.75±0.89、5.88±0.84、3.63±0.74、4.13±0.64比1.13±0.35,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IRI后2 h肺组织IL-1β、IL-18水平即明显升高,于6 h达峰值〔IL-1β(ng/L):502.76±12.25比56.50±8.07,IL-18(ng/L):414.02±10.75比81.63±5.29,均P<0.05〕,随后逐渐降低,48 h时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LIRI后2 h模型小鼠TREM2表达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于6 h达谷值〔TREM2 mRNA(2-ΔΔCt):0.47±0.05比1.02±0.05,TREM2/GAPDH:0.23±0.13比0.48±0.17,均P<0.05〕,随后逐渐升高,于24 h达峰值〔TREM2 mRNA(2-ΔΔCt):3.98±0.15比1.02±0.05,TREM2/GAPDH:0.71±0.17比0.48±0.17,均P<0.05〕;而caspase-1和GSDMD的表达趋势与TREM2相反,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均于再灌注后6 h达到高峰〔caspase-1 mRNA(2-ΔΔCt):2.20±0.13比1.01±0.02,caspase-1/GAPDH:0.64±0.02比0.20±0.06,GSDMD/GAPDH:1.23±0.01比0.87±0.02,均P<0.05〕。结论TREM2可能参与了小鼠LIRI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TREM2影响caspase-1介导的肺内细胞焦亡有关。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肺 2型髓系细胞触发受体 细胞焦亡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D-1/PD-L1)调控树突状细胞(DC)对脓毒症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分析PD-1/PD-L1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从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住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区的脓毒症患者中采用随机数表法抽选25例,根据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0例)和死亡组(15例);同时随机抽取本院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脓毒症患者于确诊后24 h内、健康对照组于入组时取患者外周血,分离血清,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CD4+T、CD8+T细胞比值,T细胞亚群比值(CD4/CD8),CD4+T、CD8+T细胞PD-1的表达,DC表面PD-L1、CD86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CD11c+PD-L1与CD4+PD-1、CD8+PD-1、TNF-α、DC、CD11c+CD86、T细胞亚群比值、CD4+T细胞、CD8+T细胞、IL-10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独立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均明显高于存活组〔SOFA评分(分):15.1±4.1比10.7±2.7,APACHEⅡ评分(分):27.0±7.3比17.0±3.9,均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T细胞亚群比值均<1,且死亡组CD4/CD8明显低于存活组(0.54±0.15比0.79±0.09,P<0.05);健康对照组T细胞亚群比值>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CD4+T细胞、CD8+T细胞、CD11c+DC、CD11c+CD86、IL-10、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CD4+PD-1、CD8+PD-1、CD11c+PD-L1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死亡组上述指标的变化较存活组更显著〔CD4+T细胞:0.14±0.07比0.22±0.08,CD8+T细胞:0.24±0.07比0.28±0.10,CD11c+DC:0.84±0.14比0.93±0.03,CD11c+CD86:(58.83±20.77)%比(78.24± 9.39)%,IL-10(ng/L):34.22±13.98比18.49±5.55,TNF-α(ng/L):95.30±29.33比67.00±20.16,CD4+PD-1:(39.58±10.08)%比(27.03±6.35)%,CD8+PD-1:(38.77±11.91)%比(29.15±8.37)%,CD11c+PD-L1:(21.13±11.54)%比(12.11±8.34)%,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D11c+PD-L1与CD4+PD-1、CD8+PD-1、IL-10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8、0.713、0.898,均P<0.05),与DC、CD11c+CD86、T细胞亚群比值、CD4+T细胞、CD8+T细胞、TNF-α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87、-0.906、-0.840、-0.706、-0.513、-0.820,均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PD-1是影响脓素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1.463,95%可信区间(95%CI)为1.032~2.074,P=0.033〕;ROC曲线分析显示,CD4+PD-1对脓毒症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0.857,95%CI为0.709~1.000,P<0.01〕;当最佳预测值为34.48%时,其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0.0%,准确度85.7%。结论外周血PD-1/PD-L1的上调会抑制DC的活化及增殖,影响T细胞活化,诱导脓毒症患者进入免疫抑制状态;PD-1/PD-L1可反映脓毒症患者的免疫状况,其中,CD4+TPD-1对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树突状细胞 T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单核细胞源抑制细胞(monocytic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MDSC)改变及其在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38例,分别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前、后直接取血备检,32例正常同龄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HLA-DR-CD11b+CD33+CD15-CD14+M-MDSC和CD4+CD25+CD127-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浓度及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CD39、CD73、CD40、CD40L、CCR5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LAG3)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NO、CCL3、CCL4、CCL5、IL-10、TGF-β浓度。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M-MDSC比例、胞内ROS浓度及iNOS、CD39、CD7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经LPS刺激后M-MDSC培养上清中NO、IL-10、TGF-β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IVIG治疗后呈不同程度恢复(P<0.05)。各组间Arg-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期KD患儿M-MDSC共刺激分子CD40表达显著降低(P<0.05),LPS刺激后M-MDSC培养上清中趋化因子CCL3、CCL4、CCL5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IVIG治疗后显著上调(P<0.05),但CD40表达仍低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CD4+CD25+CD127- Treg细胞比例及CTLA4、LAG3、CD40L、CCR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Treg和M-MDSC比例呈正相关关系(r=0.58, P<0.05),经IVIG治疗后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M-MDSC数量不足及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急性期KD患儿免疫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单核细胞样髓源抑制细胞 川崎病 iNOS 共刺激分子 调节性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OD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对巨噬细胞吞噬创伤弧菌能力的影响和调控机制。方法转录组测序分析创伤弧菌感染J774A.1细胞吞噬相关基因的表达谱;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NLRP3敲除(NLRP3 KO)的J774A.1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未敲除J774A.1和NLRP3 KO J774A.1细胞对创伤弧菌和pHrodo RED标记的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修饰微球的吞噬能力;荧光定量PCR检测吞噬相关基因Fgr2b的表达情况。结果J774A.1细胞感染创伤弧菌后,吞噬功能相关基因表达谱中约有18个基因表达上调(P<0.05);NLRP3 KO J774A.1细胞在NLRP3的第2个外显子中有5个碱基的缺失,发生移码突变,导致NLRP3表达缺陷;创伤弧菌或E.coli修饰微球体外作用后,NLRP3 KO J774A.1细胞较未敲除组吞噬能力均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未敲除组比较,创伤弧菌感染的NLRP3 KO J774A.1细胞中Fgr2b基因的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LRP3能负调控巨噬细胞对创伤弧菌的吞噬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吞噬相关基因Fgr2b的表达有关。

  • 标签: NOD样受体蛋白3 巨噬细胞 吞噬 创伤弧菌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甲状腺癌(medullary thyroid cancer, MTC)的超声特征并分析其对MTC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8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并经手术确诊的91例MTC患者(共103个结节),其中男36例,女55例,收集其术前超声影像学特征及血清降钙素水平。采用SPSS 22.0,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比或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及秩和检验。结果103个MTC结节中83.5%(86/103)分布于中上极,低回声占比78.6%(80/103),81.6%(84/103)存在钙化,74.8%(77/103)的结节可探及丰富的血流信号(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 Ⅱ~Ⅲ级),纵横比<1占比91.3%(94/103),实性占比87.4%(90/103),彗尾征占比35.0%(36/103),术前血清降钙素检测阳性率为86.8%(79/91)。不同TI-RADS分级的MTC结节组间对比显示超声影像特征中形态(P=0.001)、边界(P=0.012)、囊性(P=0.004)、彗尾(P<0.000),淋巴结(P<0.000)和CDFI血流信号(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下MTC多表现为位于腺体中上极的单发、实性、低回声类圆形大结节,伴粗大钙化灶及丰富的血流信号,周围可伴彗尾征,淋巴结转移几率高,经超声筛查可疑结节进一步接受血清降钙素检查明确诊断。

  • 标签: 甲状腺癌 甲状腺髓样癌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治疗方案制订与转归的关键要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20年3月湖南省人民医院乳甲外科收治的23例MTC患者病例资料、典型病例的临床特点及生存随访结果,结合ATA等指南对MTC治疗方案和转归进行分析。结果23例MTC中,有22例(95.65%)术前血清降钙素(calcitonin,Ctn)不同程度的升高;15例(65.22%)术前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不同程度的升高;3例(13.04%)术前超声及增强CT提示颈部有可疑异常淋巴结;2例(8.70%)术中探查可见包膜侵犯。23例中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1例、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2例、甲状腺全切术3例、甲状腺全切术+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例、甲状腺全切术+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3例、甲状腺全切术+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单侧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3例。8例(34.78%)术后出现复发,其中有7例为第一次手术不规范导致。2例术前Ctn明显升高,仅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未见复发。结论规范化的手术治疗是MTC生物治愈的关键,但也不能简单参照如Ctn等单一因素来决定手术方式,MTC现代治疗方案需同时遵循规范化原则及个体化原则来制定。

  • 标签: 甲状腺髓样癌 降钙素 甲状腺癌
  • 简介:摘要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的表面表达多种受体,通过这些受体与其配体的结合进行信号传导,MCs被活化或抑制,从而对人体进行免疫调节。除去经典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E途径,其他非IgE途径的MCs活化对人体也至关重要,活化的MCs脱颗粒产生的组胺和蛋白酶等,不仅参与机体免疫,也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研究MCs的表面受体并由此进行MCs相关的针对性治疗,对于许多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等的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肥大细胞 激活受体 抑制受体 过敏
  • 简介:摘要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肺癌的15%,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迅速、极具侵袭性,容易早期发生远处转移。尽管SCLC对一线化疗敏感,但容易短时间内复发。在过去的5年间,免疫治疗在SCLC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在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方面,SCLC治疗模式已经发生改变。文章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SCLC中的探索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癌,小细胞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 简介:摘要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肺癌的15%,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迅速、极具侵袭性,容易早期发生远处转移。尽管SCLC对一线化疗敏感,但容易短时间内复发。在过去的5年间,免疫治疗在SCLC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在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方面,SCLC治疗模式已经发生改变。文章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SCLC中的探索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癌,小细胞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葡聚糖硫酸钠盐(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其对Toll受体4(TLR4)/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将90只BALB/c小鼠的体重通过SPSS生成随机数后,参照其大小排序分为对照(CON)组、模型(DSS)组、白藜芦醇低(RES-L,10 mg/kg)、中(RES-M,50 mg/kg)、高(RES-H,100 mg/kg)剂量组、柳氮磺砒啶(SASP)组。记录小鼠状况,测算疾病活动指数(DAI),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上皮组织中TLR4、MYD88、NF-κB p65 mRNA和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结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并用Graph Pad Prism 8统计软件分析。结果DSS组TLR4、MYD88、NF-κB p65显著高于CON组(0.315±0.046比0.082±0.011、0.279±0.025比0.085±0.012、0.244±0.026比0.052±0.011,t=8.352、12.045、11.4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S-H的TLR4、MYD88、NF-κB p65显著低于DSS组(0.105±0.016比0.311±0.045、0.094±0.012比0.295±0.021、0.103±0.015比0.245±0.026,t=9.174、7.285、11.1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S-H组TNF-α、IL-1β、IL-6显著低于DSS组(154.105±6.184比303.408±31.209、93.522±7.271比306.305±40.926、140.509±2.795比263.705±11.116,t=8.174、8.865、18.6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S-H组IL-10高于DSS组(110.708±4.154比93.846±3.232,t=5.56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ES通过调节TLR4/MYD88/NF-κB p65信号通路活化达到治疗UC的目的。

  • 标签: 白藜芦醇 溃疡性结肠炎 炎性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初次确诊的77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NLR为1.8±0.4,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NLR为3.2±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前有无消化道症状、原发肿瘤长径、NLR为甲状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外周血NLR对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髓样 肿瘤转移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疗效及对Toll受体4(TLR4)/分化因子88(MyD88)信号通路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132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层随机设计、对照设计试验原则进行分为两组,每组66例。对照组采取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取甲钴胺联合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TLR4、MyD8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及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45%(63/66)比84.85% (5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81,P<0.05)。观察组治疗后1、2、3周FBG、2 h PB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3周血清TLR4、MyD88、TNF-α、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羊水过多、巨大儿、新生儿早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58%(5/66)比21.21%(14/66)、4.55%(3/66)比16.67%(11/66)、1.52%(1/66)比13.64%(9/66)、3.03%(2/66)比7.58%(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胰岛素可调控TLR4/MyD88信号通路,有助于达到控制血糖、改善母婴结局的目的。

  • 标签: 胰岛素 糖尿病,妊娠 Toll样受体4 髓样分化因子88 甲钴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疗效及对Toll受体4(TLR4)/分化因子88(MyD88)信号通路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132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层随机设计、对照设计试验原则进行分为两组,每组66例。对照组采取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取甲钴胺联合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TLR4、MyD8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及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45%(63/66)比84.85% (5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81,P<0.05)。观察组治疗后1、2、3周FBG、2 h PB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3周血清TLR4、MyD88、TNF-α、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羊水过多、巨大儿、新生儿早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58%(5/66)比21.21%(14/66)、4.55%(3/66)比16.67%(11/66)、1.52%(1/66)比13.64%(9/66)、3.03%(2/66)比7.58%(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胰岛素可调控TLR4/MyD88信号通路,有助于达到控制血糖、改善母婴结局的目的。

  • 标签: 胰岛素 糖尿病,妊娠 Toll样受体4 髓样分化因子88 甲钴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Necrostatin-1对压力诱导的大鼠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从3月龄大鼠腰段脊柱提取细胞,选取第2代细胞进行实验,分为对照(生理盐水)组和Necrostatin-1组,1.0 Mpa压力条件下培养0、24、36 h。单丹黄酰尸胺(MDC)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自噬泡及细胞膜上MDC荧光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MDC阳性率。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染色流式细胞仪定量Annexin V阳性率;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测细胞凋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B和凋亡相关基因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压力作用24、36 h,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与对照组比较,Necrostatin-1可明显下调细胞MDC及Hoechst 33258的荧光强度。流式检测显示,与对照组24、36 h的MDC阳性率(13.97±0.85、23.52±1.92)%及Annexin V阳性率(12.72±0.89、22.13±1.46)%比较,Necrostatin-1可明显下调MDC阳性率(t=5.530、4.977,P<0.05)及Annexin V阳性率(t=4.702、4.9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24、36 h的Beclin1(2.76±0.13、2.65±0.14)、LC3B(3.62±0.18、4.54±0.65)及Caspase-3(2.04±0.15、3.28±0.39)、bax(3.56±0.42、4.82±0.66)基因表达比较,Necrostatin-1可明显抑制24、36 h压力诱导Beclin1(t=8.192、2.836,P<0.05)、LC3B(t=9.013、3.072,P<0.05)及Caspase-3(t=3.048、3.277,P<0.05)、bax(t=4.241、2.850,P<0.05)的基因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ecrostatin-1可明显抑制压力诱导的细胞自噬及凋亡。

  • 标签: 压力 髓核细胞 自噬 凋亡
  • 简介:摘要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通过与其配体PD-L1结合,负向调控T淋巴细胞活化及效应功能,参与免疫耐受的维持。近年研究发现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改善COPD患者体内T细胞功能耗竭,增强抗感染的能力。因此,深入了解COPD发病过程中PD-1对T淋巴细胞的调控,对探讨COPD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PD-1结构、功能及调控T细胞免疫与慢阻肺的关系等方面,对PD-1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T淋巴细胞 炎症 免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