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协作疼痛管理在置换围术期的应用。方法:收集科室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期间的120例接受膝关节置换患者(设为对照组)及2019年1月至12月的120例接受THA患者(设为观察组)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按加速康复理念多模式镇痛,采用多学科协作,观察组基于加速康复理念,采用多学科协作,强化护士主导作用,优化镇痛方案。比较两组术后2h、4h、6h、12h、24h、48h静息疼痛、活动性疼痛,患者手术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术后2h、4h、6h、12h、24h、48h静息疼痛、活动性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2W、1个月、3个月关节功能Hiss评分与镇痛效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协作疼痛管理在置换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加速康复 护士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疼痛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导尿与间歇导尿对全或全置换术后尿潴留及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将68例全或全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按采用导尿方式不同,随机分成留置导尿组和间歇性导尿组,通过观察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和尿路感染发病率的分析,来评估两种导尿方式的临床副作用情况。结果留置导尿组31例,2例男性全置换术患者出现尿潴留,尿潴留发生率6.45%,7例发生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率22.58%。间歇导尿组37例,尿潴留5例,尿潴留发生率13.51%,2例男性提示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5.41%。结论对全或全置换术后留置导尿可减少尿潴留发生率,但增加尿路感染发病率。间歇性导尿可减少院内获得性尿路感染发病率,也使大部分患者减少留置导尿引起的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留置导尿 间歇性导尿 全膝置换术 全髋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NNN-链接护理模式对置换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术后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拟行骨性关节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密封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NNN-链接护理模式的围手术期护理。应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的自我感觉负担;应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测量膝关节主被动活动度和评估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1 d及2周的膝关节康复情况;采用护理结局分类患者满意度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出院前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应用生活质量简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的生活质量。结果术后3 d两组的SPBS评分较术前降低,观察组术后3 d的SPB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及2周的AKS评分分别为(27.26±6.81)、(103.26±15.22)分,高于对照组的(24.28±5.68)、(95.32±10.83)分(P<0.05);观察组术后1 d及2周的膝关节主和被动活动范围分别为(47.66±9.22)°、(81.23±14.22)°和(64.23±12.22)°、(89.23±14.26)°,大于对照组的(42.25±8.59)°、(72.26±12.52)°和(58.26±10.12)°、(78.26±13.10)°(P<0.05);观察组术后1 d及2周的VAS评分分别为(5.29±0.82)、(3.46±0.77)分,低于对照组的(5.91±0.88)、(4.22±0.98)分(P<0.05);两组术后2周的AKS评分、膝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VAS评分改善幅度大于术后1 d(P<0.05)。观察组对沟通、安全、护理技术、护理、指导、物理环境的满意度和满意度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SF-36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维度的评分较术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NNN-链接护理模式应用于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能减轻患者的自我感觉负担,提高膝关节功能和主被动活动范围,减轻膝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康复 生活质量 自我感受负担 NNN-链接护理模式 膝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是大腿和小腿相连关节的前部,先秦已有此词。如《礼记·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退人若将队诸渊。”后又通称膝盖。如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五:“又曰:君可暂卸膝盖骨,且无所苦,当日行八百里。”又宋·王贶《全生指迷方》卷二:“穴在足膝盖下三寸外廉,按之陷中是。”又《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四《侯彝》:“御史曰:贼在汝之右膝盖下,彝遂揭阶砖,自击其膝盖翻示御史曰:贼安在?御史又曰:在左膝盖下。又击之翻示御史。”检《汉语大词典》释此词,首见书证为明·朱权《卓文君》第一折:“怎做得登瀛洲膝盖儿软,踏翰林脚步儿长。”《汉语大词典》引例偏晚。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酉阳杂俎》 《太平广记》 御史 段成式 通称
  • 简介:问:我喜欢在家中训练,但家中没有腿弯举机。请问,除了直腿硬拉动作外,还有什么动作能有效刺激股二头肌和臀大肌呢?答:架腿挺就是一个被大家所忽视的股二头肌和臀大肌训练动作,你只需借助家中的长凳就能进行。其实,这个动作和很多人经常做的仰卧挺动作很相似,只不过是把双脚搁在长凳上做,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训练负荷。

  • 标签: 训练负荷 健身 训练方法 保健知识
  • 简介:<正>在腿部训练中跳过腿屈伸练习,并使用这个更具挑战性的动作来击打你的股四头肌。动作要领站在一个稳定的支架旁边,诸如一个瑞克力量器旁边,将你的双脚并拢或分开同宽。

  • 标签: 动作要领 髋宽 上挺 一只手 拱起 力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臼下螺钉技术治疗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2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16例,女6例;年龄为19~65岁,平均45.2岁。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前柱骨折2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12例,T形骨折3例,双柱骨折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内固定并臼下螺钉技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5~285 min,平均160 min;术中出血量为360~1 600 mL,平均650 mL。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14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6.4%(19/22)。21例患者术后获12~45个月(平均28.5个月)随访,1例失访。21例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6~3.0个月,平均2.2个月。无一例患者出现骨折移位。末次随访时髋关节改良Merle d’Aubigné & Postel评分为8~18分,平均16分;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18/21)。随访期间1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并发切口浅表感染,1例患者并发创伤性关节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3.8%(5/21)。结论臼骨折解剖复位后应用臼下螺钉技术能够有效增强内固定强度,避免骨折再移位,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临床疗效佳。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髋臼下螺钉
  • 简介:摘要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多种股骨髋骨疾病的终末期诊疗中起到关键作用,但是传统骨水泥假体带来的脱位风险一直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Bousquet在股骨头和臼之间增加了高分子内衬,使得内衬与臼之间活动分离,形成的双动全臼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第一代双动全臼系统以聚乙烯作为内衬,随着现代材料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形成了光滑表面、仿生涂层和高交联聚乙烯衬垫的新型双动全臼系统,性能有所提高。双动全臼系统由于内衬的存在,股骨头与臼距离较大,能够容许更大的活动度,稳定性较高不易脱位,相同时间的假体磨损程度也较低。因此,双动全臼系统在临床应用中越发广泛,特别适用于具有高脱位风险的老年人群、翻修手术或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的患者。但是在另一方面,基于双动全髋关节假体的设计原理,多种因素造成的假体内脱位以及缺乏固定孔等缺点导致双动全系统在针对严重骨缺损等患者时容易引发臼松动,因此制约了其进一步使用。双动全系统可以针对不同的临床应用情况,如针对不同特点的人群,以及针对初次手术的不同方法,采用不同的应用策略,从而降低术后翻修的发生率。以双动全臼系统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为核心,系统的阐述双动全臼系统的原理,与传统骨材料相对比,介绍其优点及缺点,并揭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策略,为未来双动全臼系统的在骨科的应用做出展望。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炎伴外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8例膝关节炎伴外翻。术前X线测量外翻畸形10°~35°,平均21.6°。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根据HSS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术后X线测量外翻角度3°~9°,平均5.7°。HSS膝关节评分术前平均54分,术后91分;活动范围术前平均83°,术后118°。所有病例术后无明显疼痛,行走、上下楼梯等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炎伴外翻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术中外侧软组织的松解是手术的关键。后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 标签: 膝关节 骨关节炎 膝外翻 关节成形术
  • 简介:我们每天要走很多路,可是你了解你的腿吗?有时你的腿会不受脑神经的控制,自行跳动,你知道吗?下面就跟着这个游戏步骤来研究一下你的腿部吧!

  • 标签: 初等教育 自然常识 课外阅读 《膝跳反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所有的健康运动中,跑步是一种最受欢迎,也最容易开展的群体性运动。其不需要任何器械和设备,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适合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年龄的人,且对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防病治病有明显的效果。然而,如果跑步过快,或者每次跑步的时间过长,造成运动量过大,也可以引起损伤,其中“跑步”便是最常见的一种。

  • 标签: 跑步 谨防 健康运动 不同年龄 文化背景
  • 简介:马拉松赛事逐年火热,跑步成为一种积极、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但“跑步百利伤”,长跑人群很容易染上“跑步”,即髂胫束综合征。这种损伤主要由跑步姿势不正确、跑步距离太长或先天髂胫束薄弱引发。下面这个练习可用于普通长跑后伸拉,起到保护髂胫束的作用。

  • 标签: 跑步姿势 生活方式 马拉松 综合征 长跑 赛事
  • 简介:臼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严重的损伤,这种骨折常伴有股骨头脱位,创伤暴力大,骨折表现复杂等特点,自1993年5月~2002年10月共收治臼骨折13例,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髋臼骨折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 牵引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短跑水平落后的因素很多、跑的技术水平低是其中之一。从中外田径比赛中就可以看出我国短跑运动员和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相比,存在着跑得紧张、步幅小、髋关节灵活性差,送不充分和后蹬效果差等弱点。如美国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步长为2.41米,步频4.8步/秒,腾空时间0.113秒,后蹬结束瞬间两大腿夹角100°—110°。而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步长是2.30米,步频4.63步/秒,腾空时间0.128秒,后蹬结束瞬间两大腿夹角只有96°—97°。

  • 标签: 优秀短跑运动员 摆动腿 送髋技术 支撑腿 腾空时间 后蹬角度
  • 简介:背景:全髋关节与半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由于患者身体条件及基础疾病的影响,对关节置换方式的选择是临床需慎重考虑的方面。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75例,全置换组38例,平均年龄(68.4±5.3)岁:半置换组37例,平均年龄(72.5±6.2)岁,对两组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和Merled—Aubigne-Postel髋关节功能分级,置换中出血量及置换时间,置换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与结论:75例患者均获8个月以上随访。两组患者关节置换后髋关节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及髋关节行走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置换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置换组平均置换时间长于半置换组,置换中出血量显著多于半置换组(P〈0.05)。提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半置换,操作时间短,置换中出血少,且置换后疗效与全置换相当。

  • 标签: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半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
  • 简介:生物型全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量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丢失,通常是由应力遮挡引起,之后又逐渐得到恢复[1],在X线片上可表现为假体周围骨质透光度的增加,遇到这些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是如果在X线片上发现臼周围存在着明显的骨溶解现象,而且并未见到假体发生位移的征象,

  • 标签: 髋臼周围 全髋置换 骨溶解 手术治疗 术后 周围骨量
  • 简介:清晨、夜晚,这个城市总能看到跑步的身影。跑步简单易行,适合各个年龄层,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然而一些跑步爱好者出现膝盖疼,可能因为是跑步过量。如果你也是跑步一族,那就有必要提醒你:跑步健身的同时,更要爱护你的膝盖,别让“跑步”找上你。

  • 标签: 跑步 爱好者 健身
  • 简介:在中距离实战搏击中的技击性很强,杀伤力很大。现简单介绍几例肘的用法:1、提盘肘动作要领:对方用右手抄拳攻击我腹部时,我迅速上步闪身曲右臂盘肘击打对方头部(图1),随后提左膝击打对方腹部(图2)。

  • 标签: 动作要领 胸部 攻击 击打 头部 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