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德国摩泽尔河畔有一座已有两千余年历史的古老城市——特里尔,1818年5月5日,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马克就诞生在这里。故居风雨当我们进入特里尔时,见到摩泽尔河上有一座拱形石桥,它建于公元2世纪。桥上汽车川流不息,桥下绿水盈盈。桥面已经多次改造,但那用岩石垒砌的桥墩,

  • 标签: 马克思 特里尔 马克思主义运动 《共产党宣言》 展览室 《资本论》
  • 简介:特里尔是德国西部边境上的一个小城,人口虽然只有十万,但历史却十分悠久。它是欧洲四大古都之一,排在伦敦、巴黎、罗马之后。在这座环境优美的小城中,随处可见的是古罗马留下的遗址和遗迹,如矗立在市北面的“黑城门”,据说就建于公元二世纪,是当时罗马帝国最高大的城门。

  • 标签: 马克思故居 德国 特里尔 人文景观
  • 简介:牟成文在《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撰文认为,实践,是马克哲学的核心概念。正是面向现实的、历史的和开放的实践,马克才“革命性”地与他的前人哲学做了原则性区隔,并成功地实现了现代哲学转向。实践在马克哲学中的地位之重要是显而易见的。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实践概念 《湖北社会科学》 哲学转向 原则性 人哲学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使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马克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空前巩固。但同时也要看到,不同于以往直白的“无用论”“空洞论”“过时论”,当前在认识和对待马克主义的问题上出现了几个“隐性”误区,其隐蔽性强、迷惑性大,危害不容低估。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误区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意识形态工作 党员 诞辰
  • 简介:在所谓“国际共运处于低潮”的今天,“经济全球化”、“WTO”、“转型”、“转制”等名词,确实比“马克主义”响亮得多。在某些国人眼中.谁要主张“马克主义”,不是“僵化”便是“弱智”。但事实远非如此!胡总书记多次谈“马克主义中国化”,非常睿智。马克不仅在中国、俄罗斯、朝鲜等东方国家还“活着”,在欧洲“活得更精彩”,在拉美、非洲,许多力量甚至把“毛泽东主义”当作“马克主义第三阶段”。在新自由主义者看来,简直是“愚不可及”,“痴人说梦”!但马克主义者看来,则是“不容忽视的现实”、“代表未来的存在”。本文谈欧洲尊重马克主义,是想说明马克“不仅活着”,而且比以往“游荡得”更加广泛、深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经济全球化 自由主义者 国际共运 欧洲国家
  • 简介:马克的视野中,资本主义是一个“头足倒置的世界”,即生产者和产品“倒立”的世界。这种“倒立”关系存在的根源在于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在《资本论》中,马克从商品拜物教到货币拜物教再到资本拜物教渐次展开的序列分析中构成了对资本主义这一“头足倒置的世界”的有力批判.透视与全面展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拜物教所遮蔽与颠倒的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

  • 标签: 商品拜物教 货币拜物教 资本拜物教
  • 简介:狭义实践观把实践仅仅理解为一种物质生产活动,除此之外人的其他活动都不能纳入实践界域,它对马克的实践范畴存在着误解和误读,只看到马克对黑格尔的精神劳动批判,而忽视了马克对黑格尔精神劳动的充分肯定;把《提纲》中的"感性的人的活动"等值于物质生产活动;用经济学中的物质生产概念代替哲学中的实践概念;错误地理解了在马克之后的一些马克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实践的一些观点。马克的实践范畴是广义的,实践就是人的各种生活活动的最一般的抽象,是指主体人使用一定的"劳动资料",把一定的"原材料"加工为一定产品的劳动过程。

  • 标签: 马克思 实践范畴 狭义实践观 广义实践观
  • 简介:我很喜欢读吴非先生的杂文。最近接广东《同舟共进》杂志样刊,开篇便是吴非先生的大作,题目就很引人:《谁是马克》。吴非先生讲了一个故事:有位青年朋友在德国留学,来信说了一件奇事。每次国内有朋友去柏林,她都要带他们去看看马克广场。这个广场上有马克和恩格斯的铜像,马克坐着,恩格斯站立一边。故事就出在这里。到这里瞻仰两位革命伟人的,有许多是中国人,这也很正常。这一次我的朋友邂逅一批来自江苏的参观者,老乡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 党委书记 笑话 故事 广场
  • 简介: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马克主义文化理论调查研究的评论,第二部分是从社会整体和日常生活两个不同的方面对文化进行研究。作者认为六十年代对马克著作的非教条主义的评论是有成果的。为了创立文化理论,有必要重新研究马克主义的经典著作。近几十年来,马克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家都曾试图从劳动方面给文化下定义,但这种尝试基本上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我们应从社会整体和日常生活两个方面来研究文化。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日常生活 马克思著作 教条主义 六十年代 经典著作
  • 简介:在有机马克主义的形成过程中,有机哲学、马克主义、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和中国的生态文明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以人与自然的共同福祉为目标,有机马克主义强调对整体利益和共同体的关注,蕴含了不少有益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启示。

  • 标签: 有机马克思主义 有机哲学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 简介: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问题是马克一生思考和关注的中心。这一中心构成了马克理论的主线,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的理论是一种关于个人与社会发展问题的学说。马克发展学说的理论基础则是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立足于主体实践立场。揭示了现实生活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和依据,把个人与社会的历史发展归之为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生成与建构的过程。

  • 标签: 马克思理论 实践维度 个人与社会 实践的唯物主义 社会发展问题 现实生活世界
  • 简介:马克哲学与后现代哲学思想有许多相同之处。在理论逻辑上,马克开辟的哲学现实化道路,契合了后现代哲学回归“生活世界”、与现实生活“零距离化”的走向,成为“不可超越的意义视界”;在实践逻辑上,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主题的现实资本主义批判是马克现代性批判的核心维度,在批判现代性的负面效应时肯定其历史价值成为马克与后现代理论家的基本共识,而揭示人的异化的历史性和以“历史性”消解超历史的“非神圣形象的异化”的批判深度则使马克走进后现代哲学道路;在辩证逻辑上,马克追求“否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方法论自觉,与游戏规则法、解构法等强调知识的断层性、差异性、不可通约性与不可预见性的后现代主义方法的思维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后现代哲学 哲学现实化 现代性批判 方法论
  • 简介:马克的著作中,共同富裕是指在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基础上劳动者通过按劳分配实现的生活资料平等占有状态。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物质基础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即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实现机制是按照劳动分配生活资料。共同富裕是个历史的概念,受到共产主义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和社会文化条件的制约。共同富裕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具有不同的特性。马克共同富裕思想是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的理论指导。

  • 标签: 马克思 共同富裕 社会所有制 社会生产力
  • 简介:本文以18、19世纪欧洲学术思想为背景,全面考察了马克、恩格斯对“文化”概念的使用情况,发现:相对于当时的文化研究状况来说,马克、恩格斯形成了“文化哲学”的缺席,合理的解释就是他们意识了到当时所谓文化研究的唯心主义倾向。但作为一种新历史哲学的创立者,马克、恩格斯不可能忽视今天人们所说的种种文化现象,马克、恩格斯对文化现象的研究是通过“文明”概念、“精神生产”与“精神生活”概念、“意识形态”概念,甚至还有“上层建筑”概念来进行的,这提示了马克主义文化哲学构建的科学路径之所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文化概念 文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