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食管性疾病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79例胃食管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常规给予两组患者制酸剂、胃动力药,合并食管炎患者给予应用粘膜保护剂。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干预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有效率76.9%,两组患者有效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ERD在护理方面应注重心理疏导、健康教育、依从性等方面的干预,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心理,减少精神障碍,改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 标签: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临床护理 食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食管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自2007年5月——2010年6月所收治的79例患有胃食管性疾病的患者,展开相关治疗。结果79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结论腹腔镜治疗胃食管性疾病安全、可靠。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腹腔镜 临床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胃食管性疾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入院治疗的胃食管性患者4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后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在药物及科学合理的护理配合治疗后,治愈23例,好转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88.9%;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胃食管性疾病在治疗时配合给予严密的护理措施,可以取得医患之间更好的配合效果,有利于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从而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胃食管反流性 临床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病(GERD)对咽喉性疾病(LPRD)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咽喉嗓音外科就诊的具有LPRD症状的141例患者资料,男性118例,女性23例,年龄28~75(56.72±10.04)岁。被纳入的患者同时进行24 h下咽食管腔内多通道阻抗pH(24 h-HEMII-pH)监测、多时点唾液胃蛋白酶检测、症状指数(RSI)和流体征评分(RFS)量表评估。24 h-HEMII-pH监测结果中有一次咽喉部事件作为LPRD的诊断标准,24 h记录食管下段pH<4.0的时间大于4.0%或DeMeester评分>14.7作为GERD的诊断标准。其中,LPRD和GERD均为阳性的患者被划分为L&G组,LPRD阳性而GERD阴性的患者被划分为IL组,LPRD阴性而GERD阳性的患者被划分为IG组,LPRD和GERD均为阴性的患者被划分为N组。统计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唾液胃蛋白酶检测的差异。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24 h-HEMII-pH结果,116例(82.3%)患者被诊断为LPRD,45例(31.9%)患者被诊断为GERD,其中IL组有82例(58.2%),L&G组有34例(24.1%),IG组有11例(7.8%),N组有14例(9.9%)。基于唾液胃蛋白酶检测,共有106例患者结果为阳性,L&G组的总唾液胃蛋白酶检测阳性率(94.1%)、晨起检测的阳性率(70.6%)均显著高于IL组(75.6%,26.8%)、IG组(63.6%,27.3%)和N组(35.7%,28.6%),χ2值分别为19.01和20.81,P值均<0.001。L&G组患者的RSI评分(14.0)显著高于IL组(7.0)、IG组(1.0)和N组(0),H=52.26,P<0.001。L&G组和IL组在R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2,P>0.05)。结论合并GERD使LPRD患者的临床症状更明显,唾液胃蛋白酶检测阳性率更高。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咽喉反流性疾病 24 h下咽食管腔内多通道阻抗pH监测 酸反流 唾液胃蛋白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喉性疾病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41例咽喉性疾病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和高质量的护理干预,观察其疗效。结论通过药物治疗、饮食宣教、精心护理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 标签: 咽喉反流性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胃食管病(GERD)治疗方法在咽喉性疾病(LPRD)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期间,选取汾阳医院住院/门诊60例已经确诊LPRD的患者参与研究,经纳入、排除标准分析,确认患者符合实验参与条件。根据60例LPRD患者的入院时间分组,最终将其分配为2组,一组实施常规慢性咽喉炎综合治疗方法,另一组则实施GERD治疗方法,分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对比两组的疗效、炎症因子和肠胃激素水平。结果:从疗效情况看,实施GERD方法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经检测,在治疗后观察组的炎症因子和肠胃激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LPRD患者实施GERD治疗方法可提高疗效,并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肠胃激素水平。

  • 标签: 咽喉反流性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 疗效 炎症因子 肠胃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部队人员胃食管病临床症状与吸烟、饮酒、辛辣刺激食物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分别对60例GERD、360例非GERD(对照组)生活习惯、病史进行调研。结果GERD组病人较非GERD组更易发生反酸、烧心、食,GERD组的年龄明显高于非GERD组,GERD组的伴随症状、消化道疾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汁性胃炎、胆石症、其他消化道疾病、消化道外疾病、咽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GERD组。结论吸烟、年龄与GERD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本研究没有发现性别、饮酒、浓茶、咖啡、甜食、进食过饱、高脂食物与GERD及其相关症状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性疾病的疗效和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间来我院就诊的100例胃食管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使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10mg口服,2次/d;对照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口服,2次/d。经过8个周的治疗后对两组的临床症状和食管粘膜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胃食管性疾病临床症状和食管粘膜损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肠溶胶囊对胃食管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患者信赖和使用。

  • 标签: 雷贝拉唑肠溶胶囊 胃食管返流性疾病 食管粘膜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喉性疾病诊疗方案。方法选择2017年2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例咽喉性疾病患者,分别对其予以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SI)与流体征评分量表(RFS)的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的RFS评分与RS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对于治疗咽喉性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RFS评分与RSI评分。

  • 标签: 咽喉反流性疾病 埃索美拉唑 RFS评分 RSI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喉性疾病(LPRD)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46例咽喉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2个月后,35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率为76.1%;其中以症状缓解(RSI≤10)为有效,40例有效,有效率为87%。结论详细的询问病史和喉镜的检查对LPRD的诊断非常重要;而RSI和RFS两个量表为本病的初步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质子泵抑制剂作为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因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用于治疗咽喉性疾病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咽喉反流性疾病 RSI量表 RFS量表 质子泵抑制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胃食管连接部(EGJ)屏障功能、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和激发试验的差异,分析GERD和食管功能性疾病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差异。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00例有GERD典型症状的患者,按照罗马Ⅳ标准和里昂共识,结合内镜检查、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MII-pH)监测和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GERD组(32例)、高敏感(RH)组(33例)和功能性胃灼热(FH)组(35例)。根据HRM检测结果,分析各组患者间食管动力学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GERD组的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低于FH组[(19.37±7.92) mmHg比(25.35±12.38) mmHg(1 mmHg=0.133 kPa)],GERD组和RH组的EGJ收缩积分低于FH组[(20.84±21.52) mmHg·cm、(20.72±19.35) mmHg·cm比(35.93±36.82) mmHg·cm],GERD组的远端收缩积分水平低于FH组和RH组[(802.35±496.86) mmHg·s·cm比(1 316.84±853.92) mmHg·s·cm、(1 141.65±607.93) mmHg·s·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7、-2.069、-2.149、-3.045、-2.467,P均<0.05)。3组患者均无主要蠕动异常,GERD组的无效食管蠕动发生率高于RH组和FH组[62.5%(20/32)比39.4%(13/33)、25.7%(9/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9.214,P均<0.05)。结论GERD患者存在食管动力异常,主要表现为LES静息压降低、EGJ屏障功能下降、食管体部轻微蠕动异常等;食管RH患者也存在EGJ屏障功能下降。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功能性胃灼热 反流高敏感 食管高分辨率测压 里昂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在胃食管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所有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剂量20mg,每天2次,分别与2.4.8周进行随诊。结果95的患者4周后显著改善,8周后基本消失。结论埃索美拉唑在对GERD的治疗上有明显疗效。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食管外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疾病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186例胃食管疾病患者从服药注意事项、合理饮食结构、餐后体位、改善生活方式及定期复查随诊等相关内容做了详细周密的健康宣教。结果186例患者中179例按照健康教育的要求,遵守服药注意事项、合理饮食结构、餐后保持正确体位、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局部杓间黏膜充血、杓黏膜红斑减轻;溃疡面缩小或缓解,7例未按上述医嘱及健康教育要求做的患者复查时症状未改善或有加重的趋势。结论通过对胃食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通过非手术方式治愈疾病,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咽炎 喉炎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咽喉性疾病是指胃内容物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咽喉与许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密切相关,引起咽喉性疾病的症状受多种因素影响,但目前国内外缺乏统一的诊断及治疗标准。本文就咽喉性疾病与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幽门螺旋杆菌、胃食管病和甲状腺疾病等关系,对近年来咽喉性疾病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咽喉反流 胃食管反流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 简介:咽喉性疾病(LPRD)是指胃内容物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临床症状表现为声嘶(或发音障碍),咽喉疼痛,咽喉异物感,持续性清嗓,慢性长期咳嗽,呼吸困难,喉痉挛等。慢性咳嗽常常在临床上考虑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所致,而大多数患者就诊于内科,由该病所致而被忽视。近年来,我们对因慢性咳嗽而来就医的患者加强了临床症状的询问,及咽侯部的检查,及时明确了咽喉返流性疾病的诊断,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现总结如下:

  • 标签: 慢性咳嗽 咽喉疼痛 反流性疾病 护理 食管上括约肌 胃内容物反流
  • 简介:【摘要】咽喉性疾病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疾病,其症状和体征繁杂且无特异性,而咽喉性疾病诊断目前主要依靠症状评分及喉镜下的体征,导致其所得数据的可靠性及特异性十分有限。传统观点认为的酸性胃内容物是引起性疾病的主要病因,对于非酸胃内容物如胃蛋白酶引起的咽喉性疾病仍是空白。本文对咽喉性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意在阐明其仍需进行大量基础研究和长期临床观察与试验。

  • 标签: 咽喉反流性疾病 诊断 胃蛋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