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充气腋窝和耳后腔镜甲状腺手术以及甲状腺手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成三组,A组患者通过无充气腋窝治疗,B组患者通过耳后手术治疗,C组患者通过手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引流液总量、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声嘶、切口血肿、淋巴漏)。结果: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9.38±20.16)min、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1.26±10.76)min,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8.46±8.4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引流液总量为(110.16±30.46)ml,B组患者的引流液总量为(120.41±43.52)ml,C组患者的引流液总量为(76.56±22.4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通过无充气腋窝和耳后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耳后入路腔镜 无充气腋窝入路 颈前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FNF行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73例高龄FNF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行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治疗,随访时间为3个月,分析短期随访效果。结果 末次随访的活动、畸形、功能、疼痛和总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73例患者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5.89%,并发症发生率为1.37%。 结论 给予高龄FNF患者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效果明确,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superPATH入路 微创髋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后外侧联合内侧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例三踝骨折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骨折治疗,观察组予以后外侧联合内侧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创全髋前和后侧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需要进行全髋置换的髋关节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后的出血量明显减少,P

  • 标签: 微创 平衡功能 颈骨折 全髋关节 股骨 置换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创全髋前和后侧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需要进行全髋置换的髋关节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后的出血量明显减少,P

  • 标签: 微创 平衡功能 颈骨折 全髋关节 股骨 置换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和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双盲法分成A组(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和B组(超声引导下腋),每组30例,评价两种方案的麻醉效果。结果:A组的麻醉操作时间和起效时间均比B组更快,差异显著,P<0.05。结论:肋锁间隙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的穿刺时间比腋时间更短,感觉和运动阻滞见效更快,值得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肋锁间隙入路 腋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上在三踝骨折治疗中应用改良后外侧和内侧联合的方式,对其效果展开分析和探究。方法:68例三踝骨折患者均是由本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随机抽取的,因为治疗方式的差异,将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4例采用的是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34例采用的是改良后外侧和内侧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和V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而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组间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优良率方面100.00%显然比对照组70.59%高,P<0.05,组间有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结论:三踝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联合使用改良后外侧和内侧方式,可促进骨折的愈合,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最大限度的提高。

  • 标签: 三踝骨折 改良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后外侧、内侧联用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接受改良后外侧、内侧联用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资料,共30例。比较治疗前后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骨折复位情况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改良后外侧、内侧联用治疗三踝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复位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三踝骨折 改良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后外侧,内侧联用对三踝骨折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8月期间于本院手术的三踝骨折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对照组28例,行踝关节后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28例,行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 标签: []改良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骨愈合 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观察改良后外侧、内侧联用对三踝骨折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3年11月的三踝骨折患者35例,进行改良后外侧联合内侧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5例三踝骨折的手术和康复情况进行了总结。治疗优良率为94.28%,进一步证实了手术的有效性和患者整体康复情况。结论:对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联合内侧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固定可靠,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能保障治疗的安全性,利于患者术后及骨折愈合,值得在三踝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外侧与后外侧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前外侧和后外侧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90例高龄股骨骨折患者资料。前外侧组45例,男18例、女27例,年龄(83.33±5.29)岁(范围76~96岁);后外侧组45例,男13例、女32例,年龄(81.87±5.00)岁(范围75~94岁)。术后评估手术指标、围手术期出血量、软组织损伤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采用Harris评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前外侧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血红蛋白减少量、隐性失血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前外侧组患者术后1 d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水平[(232.98±83.70)IU/L和(81.67±48.85)mg/L]均低于后外侧组[(296.93±124.58)IU/L和(104.79±36.7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05;t=2.54,P=0.013)。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改善,术后12 h、24 h、48 h前外侧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后外侧组(P<0.05)。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前外侧组为(20.73±4.99)h,较后外侧组的(41.69±13.58)h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1,P<0.001)。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前外侧组Harris评分[(63.31±6.21)分和(75.76±4.91)分]和UCLA评分[(1.84±0.42)分和(3.69±0.76)分]均高于后外侧组[(52.69±10.01)分和(71.33±3.66)分,(1.62±0.54)分和(3.16±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和UCL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外侧组有2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4%(2/45);后外侧组有1例发生假体脱位,并发症发生率为2%(1/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前外侧对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骨折患者是较理想的术式,具有切口短、软组织损伤小、隐性失血量低等优势,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疼痛改善、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老年人,80以上 股骨颈骨折 半关节成形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股内侧肌下与髌骨内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临床疗效。方法  以90例接受TKA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经股内侧肌下)与对照组(经髌骨内侧),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后股四头肌肌力恢复时间、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股内侧肌下入路 髌骨内侧入路 全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股内侧肌下与髌骨内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临床疗效。方法  以90例接受TKA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经股内侧肌下)与对照组(经髌骨内侧),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后股四头肌肌力恢复时间、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股内侧肌下入路 髌骨内侧入路 全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口腔前庭与双侧腋窝乳晕机器人甲状腺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5月在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接受经口腔前庭(经口组)或经双侧腋窝乳晕(经腋乳组)机器人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口组48例,经腋乳组52例,均接受单侧腺叶+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根据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肿瘤大小和位置及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进行1∶1匹配,卡钳值为0.03,成功匹配两组患者各31例。经口组男性5例,女性26例,年龄(33.2±7.9)岁(范围:21~53岁);经腋乳组男性4例,女性27例,年龄(34.6±9.2)岁(范围:19~58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机器人甲状腺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与经腋乳组患者相比,经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长[(211.3±57.2)min比(126.2±37.8)min,t=6.915,P<0.01],引流管留置时间更短[(5.4±1.0)d比(6.4±1.2)d,t=-3.544,P=0.001],住院时间更短[(6.6±1.2)d比(7.4±1.3)d,t=-2.353,P=0.022],术后美容评分更高[(9.46±0.25)比(9.27±0.26),t=2.925,P=0.005]。两组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经过严格选择的患者中,经口腔前庭的手术效果与经腋乳相似,但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对于美容要求较高的患者,经口腔前庭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机器人 经口腔前庭入路 经双侧腋窝乳晕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髂股两窗与髂腹股沟复位内固定治疗复合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复合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7例,女43例;年龄15~78岁[(44.1±16.0)岁]。骨折Letournel分型:双柱骨折101例,前柱前壁伴后半横形骨折35例,“T”形骨折24例。80例采用改良髂股切口结合有限Pfannenstiel切口复位内固定(改良髂股两窗组),80例采用标准髂腹股沟复位内固定(髂腹股沟组)。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和术后6个月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e & Postel评分标准评价患髋关节功能;比较两组神经血管损伤、医源性膀胱损伤、异位骨化、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78个月[(43.3±17.9)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改良髂股两窗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0.0(123.8,180.0)min、600.0(500.0,787.5)ml,髂腹股沟组分别为190.0(150.0,240.0)min、700.0(562.5,887.5)ml(P均<0.01)。术后1 d和术后6个月两组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患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髂腹股沟相比,改良髂股两窗复位内固定治疗复合髋臼骨折在骨折复位效果、术后患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相近的情况下,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等。

  • 标签: 髋臼 骨折固定术,内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中,采用椎旁肌间隙与后正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 72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后正中,观察组使用椎旁肌间隙,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疼痛、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表现优于对照组,且在治疗后的疼痛、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相比后正中,椎旁肌间隙更具安全性、有效性,值得在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中应用。

  • 标签: 胸腰段椎体骨折 无神经损伤 手术 椎旁肌间隙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侧裂,经皮层显微手术对HICH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的是2022年1月—2023年6月接收的32例HICH患者,分两组,各16例;经皮层显微手术是常规组的方式,侧裂显微手术为试验组方法,分析治疗的结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结论:为HICH患者施行侧裂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优于经皮层显微手术,该手术所带来的创伤非常轻微,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经侧裂入路 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腰椎结核侧前方术后腹胀的护理干预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到12月内收集的腰椎结核侧前方术后腹胀患者66例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强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每组33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术后24-48h、术后48-72h缓解人数均少于观察组(P

  • 标签: 腰椎结核侧前方入路 术后腹胀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