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河南洛阳出土的301例成年男性颅骨进行了观察和测量。长、宽、高的均值低于太原、西安人;型主要为狭型;形主要为椭圆形;圆枕出现率低,多呈嵴状;大孔多位于第3磨牙侧,距正中缝14.39mm,距硬腭后缘5.51mm。

  • 标签: 颅腭区 人类学 颅骨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简单的重建牙槽嵴技术。部取骨可以用来即刻重建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并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取骨术后反应轻的优点。材料和方法17名患者(男性10人,女性7人),治疗时间1年以上。使用环形钻从上穹窿部取核状骨重建美学区域的牙槽嵴。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骨缺损的类型和位置、取骨的大小、是否同时拔牙、是否即刻种植、是否需要软组织瓣覆盖以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结果取骨的平均长度12.5mm(长度范围9~14mm)。平均宽度7.3mm(宽度范围5~9mm)。在11个病例中,采用了拔牙后旋转侧带蒂的结缔组织瓣技术。没有患者出现取骨不适。16名患者成功的完成了单牙的种植修复。讨论骨重建的最佳材料是自体骨,而且应该在取骨简单、术后反应小的部位取骨。使用上核状骨重建牙槽嵴具有以上的全部优点。结论在这篇初步的研究中,介绍了一种新的重建牙槽嵴的技术。“上核状骨”重建牙槽嵴具有取骨简单、有效、取骨术后反应轻的优点。可以对牙槽嵴的缺损进行三维重建。

  • 标签: 牙槽嵴 骨重建 取骨 上腭 术后反应 即刻种植
  • 简介:窝是颌面深部的骨性腔隙,位于眶尖的下方,由蝶骨体、蝶骨翼突、骨垂直板与上颌骨体围成,是头颈交界的重要结构。一些重要的神经、血管走行其间,并与前窝、鼻腔、眼眶及面颊等浅表部位毗邻。目前人们已重视翼窝区域的病变与治疗,一些学者已开展了鼻内镜下经鼻或经上颌窦入路翼的血管神经性病变及占位性病变的手术,并对翼窝的解剖和鼻内镜下翼窝的入路途径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研究。本文介绍鼻内镜下翼窝区域微创手术的应用解剖学。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翼腭窝区 应用解剖学
  • 简介:目前二维超声对于胎儿的评估和腭裂的诊断仍较困难,因而近年来有较多学者使用三维超声技术评估胎儿。这些技术包括渲染成像和多平面成像,可对唇裂胎儿合并的原发腭裂进行产前诊断,对合并的继发腭裂的诊断虽有明显改善,但对软腭裂和单纯继发腭裂的诊断仍是一个挑战。侧角度照射技术着重规范容积数据的采集,高质量的容积数据,能重建原发和继发的任何切面,并能显示的曲面平铺图像,因而能对腭裂进行明确诊断,甚至是单纯继发腭裂。在早孕期,三维超声显示鼻后三角,重建的轴平面和冠状面,可确定原发和继发,诊断正中唇腭裂和单侧或双侧完全性唇腭裂。

  • 标签: 胎儿 腭裂 3D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患内损伤后,实行开颅手术之后非手术延迟性内血肿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实行颅脑损伤清除血肿手术的120例患者,并从中随机选择70例病患的临床资料作为分析对象。结果通过对病患进行头部的CT复查,并进行血肿清除手术,较好地使病患恢复身体的健康。结论实行内手术的减压之后,应该对远隔部位的内血肿出现的现象进行预防,并做好早期的诊断以及二次手术的准备,有效地改善DTCH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颅内损伤术 非手术区 延迟性颅内血肿 分析研究
  • 简介:开展(rapidmaxillaryexpansion,RME)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扩大上颌牙弓的矫治方法。自1860年Angle首先用于临床后,经过100多年的完善和发展,快速扩大术被证实有理想的矫治效果,随后有大量学术研究。近期一些过对开展与鼻气道阻力、与口呼吸及面结构等的关系的研究得出“使用RME不仅会导致牙、面组织的改变,也导致了面结构的改变。从而降低鼻气道阻力改变习惯性口呼吸”的结论.本章侧重口呼吸与面发育的关系及开展对鼻腔发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腭开展 异常呼吸 鼻气道阻力 矫治方法 上颌牙弓 临床常用
  • 简介:目的探讨大动脉岛状黏骨膜瓣修复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大动脉岛状黏骨膜瓣修复22例缺损,同期修复20例,二期修复2例,观察术后缺损愈合及语音情况。结果22例患者无组织瓣坏死,19例一期愈合,缺损区外形与语音功能恢复满意,3例组织瓣部分边缘愈合不良。结论对4cm范围内的缺损采用大动脉岛状黏骨膜瓣同期修复方法简便,疗效满意。

  • 标签: 腭缺损 腭大动脉 膜岛黏骨状瓣 腭修复术
  • 简介:颈交界(craniocervicaljunction,CCJ)系围绕枕骨大孔的枕骨、寰椎、枢椎及其周围韧带等组织共同构成的解剖功能复合体.这一骨性复合体使得颈部在维持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活动度;同时,这些骨、韧带结构包绕了延髓、延颈髓交界以及上颈髓.故而,颈交界的异常可引起神经、血管损害以及脑脊液的动力学改变.笔者拟就颈交界的解剖及生物力学、颈交界不稳定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综合报告如下.

  • 标签: 颅颈交界区 手术治疗 生物力学 螺钉内固定术 CT三维重建
  • 简介:底肿瘤外科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门跨多学科的新兴交叉学科。由于影像学、显微手术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和在临床上的应用,促进了我国底外科的发展,肿瘤手术已不再被人们视为禁区。我科1989-2003年共收治前肿瘤患者59例,经手术治疗后,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同时也改善了生存质量,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与此同时,相应的临床护理学也呈现多学科特点,并促进了该领域内护理学科的发展,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 标签: 前颅底区肿瘤 围手术期护理 交叉学科 肿瘤患者 临床效果 分子生物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咽成形术治疗咽平面气道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咽平面气道狭窄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48)接受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n=48)接受改良咽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Epworth 嗜睡量表(ESS)评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前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手术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改良腭咽成形术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腭咽平面气道狭窄 临床效果
  • 简介:蒙古语的元音化〔瑞典〕詹-奥洛夫斯万特森(Jan-OlofSvanteson)翻译白梦璇(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研究所)编者按:在我国学术界,一般将“化”理解为辅音的化,本文中的“化”也包括后元音的前化。摘要:大部分的蒙古语族语言都经历过一个化...

  • 标签: 蒙古语 复合元音 腭化辅音 基本元音 喀尔喀 辅音系统
  • 简介:背景与目的:海绵窦底贯通性肿瘤临床上并不少见,长期以来均被认为是外肿瘤的晚期表现,不适于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我们应用经眶颧内外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根治性切除海绵窦底贯通性肿瘤,以期提高侵及海绵窦区域的底贯通性恶性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手术造成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本组收集了我科自1998年3月~2002年2月收治的14例海绵窦底贯通性肿瘤病例,其中女性5例,男性9例;年龄22至73岁,平均43.2岁;腺样囊性癌4例,恶性成纤维细胞瘤2例,鼻咽癌2例,上颌窦癌1例,上颌骨软骨肉瘤1例,骨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1例,骨纤维结构发育不良1例,神经纤维瘤1例。所有手术全部采用经眶颧内外联合入路,手术方法主要包括整体游离眉弓和颧骨、切除蝶骨嵴外侧、打开眶上裂、眶下裂和视神经管。肿瘤切除常规按无瘤原则(enbloc)进行。结果:本组共14例患者均达到肿瘤根治性全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障碍。经CT/MRI随访3个月~36个月,均未复发。结论:应用经眶颧入路显微手术可避免术中对正常脑组织的牵拉、减少手术中内操作的时间、并且在巨大型肿瘤的切除过程中控制海绵窦和肿瘤的出血等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优点。大大地提高了底贯通性肿瘤的根治率,并相应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了患者恢复的过程。

  • 标签: 眶颧人路 海绵窦 颅底贯通性肿瘤 根治手术
  • 简介:由上颌后牙颊向错位而下颌后牙位置正常所形成的正锁,交互牵引法及附有双U形曲的改良唇弓活动矫治器各有其缺点。我们采用改良弓进行矫治,经临床10例观察,效果良好。一、材料与方法1、支抗牙的确定及改良弓的制作(附图)。在制作改良弓前,首先根据正锁?..

  • 标签: 正锁 矫治后 支抗牙 颊向错位 腭弓 变异
  • 简介:目的探讨骨骨折的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分析94例部骨折,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文献对骨骨折分为三型,分别对每一型部骨折进行治疗探讨。其中观察、保守治疗41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53例。结果本组资料中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未出现术后植人物外露、口鼻瘘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不同形式的复位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部骨折.能进一步恢复患者的面部外形及咬合功能,固定可靠。

  • 标签: 上颌骨骨折 腭部骨折 分类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为正确把握上种植体的植入方位,确立一种容易的方法和规程。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包括了8名男性和15名女性患者,全部因为正畸的需要而于上植入了4.5mm×8.0mm阶梯状的螺纹钛种植体。首先准备好附带金属钻套筒的外科模板。根据转移到石膏模型靠近中缝旁正中截面上的上颌骨的X线描记,决定金属钻头套筒的角度。采用非侵袭性技术(不需要切开、翻瓣、缝合)直接穿粘膜植入种植体,可以减少手术操作步骤,并便利操作。靠近中缝旁正中区域是一个适宜的种植体植入位置,可以避开中缝处的结缔组织。结果经过3个月的愈合期后,所有种植体均获得了骨整合,并且在整个正畸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种植体的丧失。结论作为支抗,部种植体在支抗的维持和间隙的拓展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而应用三维空问外科模板可以减少种植体的植入位置的误差,可以减少手术时间,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组织的创伤,同时加强了骨整合。

  • 标签: 腭部种植体 安置方法 植入方位 正畸治疗 种植体植入 支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颈交界畸形不同外科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4月至2017年6月手术治疗的690例颈交界畸形患者资料。其中,枕骨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390例,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210例,单纯后路减压术治疗90例。术前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为3-13(平均8.20±4.34)分,术后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JOA评分和影像学改善情况进行1-14个月随访,分析手术疗效。结果随访期内,术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JOA评分为7-16(平均12.13±3.38)分,较术前分值显著提高(t=-5.976,P=0.002)。术后3d颈椎CT显示所有患者的螺钉位置良好,寰枢关节脱位完全复位者485例,颈髓MRI显示脊髓形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术后3月颈椎CT显示骨性融合良好,颈髓MRI显示脊髓空洞消失或明显改善者512例。结论根据患者颈交界畸形是否稳定而选择不同术式,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关节不稳定性 复位 骨螺钉 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