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炎(NAR)与鼻炎(AR)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鼻炎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抽血做变应原筛查,分析检测结果并对AR与NAR予以区分,而后采用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AR患者。结果160例患者中AR有105例,NAR为55例;使用安脱达屋尘螨变应原制剂治疗52例观察组AR患者总有效率为96.2%,与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AR的60.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鼻炎患者临床重视开展变应原检查,以明确诊断患者鼻炎类型。而对于AR患者则推荐使用特异性免疫疗法,临床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非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鼻炎中医学将本病归于“鼻鼽”范畴,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关注度也不断提升。本病复发率高,根治困难,中医药能发挥其独特优势,通过纠正人体正邪偏衰,改善患者体质,从而起到预防和抵抗病邪的作用。通过查阅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鼻炎临床效果的文献,为此作一概述。

  • 标签: 鼻炎 变应性 中医药
  • 作者: 王小龙1饶桂丽2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4-10-20
  • 出处:《医药界》 2014年第10期
  • 机构:王小龙1饶桂丽2(1湖北省浠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所湖北浠水438200)(2湖北省浠水县妇幼保健院中药科湖北浠水438200)
  • 简介:目的观察聚焦超声治疗鼻炎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常年鼻炎患者119例,鼻内镜下运用CZB型超声鼻炎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部位分别是双侧下鼻甲、鼻中隔结节、鼻中隔前上部和鼻丘。按照2004年兰州会议《鼻炎的治疗原则和推荐方案》,用积分法评定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年进行疗效评定,其中显效率91.60%(109/119),有效率6.72%(8/119),无效率1.68%(2/119),总有效率98.32%(107/119)。治疗后1d、1周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1年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超声治疗鼻炎近期疗效显著。

  • 标签: 超声疗法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挑刺治疗肺气虚寒型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以穴位挑刺治疗,1周1次,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以内服辛芩颗粒治疗,3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结果两组的症状+体征评分都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挑刺治疗常年鼻炎(肺虚邪袭型)疗效显著。

  • 标签: 穴位挑刺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肺气虚寒型 症状+体征积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鼻炎患者的遵医行为及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标准的问卷调查表和依据患者自报评价结果,对130例确诊为鼻炎患者服药依从进行调查。以服药情况分为四组一组无漏服;二组每月漏服1~3次;三组每周漏服1次;四组每周漏服1次以上。结果一组82例患者报告遵医行为好(无漏服);二组15例患者每月漏服1~3次;三组20例患者每周漏服1次;四组13例患者每周漏服1次以上。经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一组与二、三、四组存在统计学差异,而二、三、四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患者的遵医行为与疗效间有紧密的联系,其遵医行为直接关系到疾病的疗效。

  • 标签: 问卷调查 过敏性鼻炎 遵医行为
  • 简介: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成为全球的健康问题,特别在儿童已是最常见的慢性变应性疾病。变应原的皮肤点刺试验(skinpricktest,SPT)简便易行、敏感可靠,是我国AR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中确诊AR的检测手段之一。引起AR的变应原随着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天气、气候的变化而有所差异。本文通过对961例临床诊断AR患者的SPT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福建东南沿海地区AR变应原的分布特点。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沿海地区 变应原 福建 皮肤点刺试验 临床诊断
  • 简介:鼻炎(AR)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发生在鼻黏膜的感染炎性反应,肥大细胞(MC)浸润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新近发现的MC表面受体白介素33受体(IL-33R)、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受体(TSLPR)和Toll样受体4(TLR4)可以促使MC产生Th2相关效应因子,促发且维持Th2偏向,加重AR的免疫炎性反应,是研究和治疗AR潜在的靶点.本文将对上述受体的结构、表达、功能、相应配体、信号转导及其在AR中的作用进行简要概述.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肥大细胞 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60例鼻炎合并鼻窦炎,采用新型负压置换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鼻炎合并鼻窦炎采用负压置换治疗的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病人采用常规负压置换法进行治疗,7天为一疗程;观察组采用治疗前用呋麻滴鼻液(武汉五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喷鼻腔,5分钟后使用呋麻滴鼻液及地塞米松注射液棉片给予下鼻道,中鼻道及总鼻道充分的填塞10分钟,然后再进行负压置换治疗。并观察两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病人的疗效分别为96.66%,63.3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炎合并鼻窦炎采用新型负压置换法疗效显著,病人满意。

  • 标签: 变应性鼻炎合并鼻窦炎 新型负压置换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布地奈德是一具有高效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类用药。本研究旨在观察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对少儿鼻炎及相关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收治的37例少儿鼻炎及伴随症状病例进行科学分组,对治疗组和对照组采取不同治疗手段,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观察临床症状控制效果,并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分析与比对。结果从产生药效时间分析,治疗组时间约为2.13±1.29(d),与对照组4.19±1.49(d)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效果速度明显。结论布地奈德气雾剂应用治疗临床针对少儿鼻炎及相关症状具有明显效果,优于常规盐酸氨溴索针剂及利巴韦林针剂的治疗。

  • 标签: 少儿临床 变应性鼻炎 布地奈德 糖皮质激素类 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常年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6例常年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8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左西替利嗪(5mg/次,qd)及局部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每个鼻孔各2喷,bi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口服中药治疗。20d/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并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78/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9%(68/83)(P<0.05);经随访1年后,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9.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7%(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年鼻炎的临床疗效满意,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变应性鼻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在鼻炎1(以下简称AR)临床数据库基础上,探讨鼻炎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下鼻甲粘膜局部辨证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AR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舌诊照片录入AR数据库,得出整体证型分布规律;依据内窥镜拍摄的下鼻甲粘膜色泽得出局部辨证,然后统计分析两者的相关。结果72例患者中,虚证以肺气虚寒(29.1%)为多,实证以肺经风热(30.6%)为多;鼻甲粘膜色泽以淡红(34.7%)、偏红(33.3%)和苍白(25%)多见。且中医证型与下鼻甲粘膜局部辨证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中医证型与下鼻甲粘膜局部辨证具有相关

  • 标签: 变应性鼻炎(AR) 证型分布规律 鼻粘膜局部辨证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哮喘合并鼻炎患者采取酮替芬联合舒利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接诊的哮喘合并鼻炎患者50例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25例。对照组采取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治疗,而研究组采取酮替芬+舒利迭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ACT评分与鼻炎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ACT评分与鼻炎症状评分皆有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哮喘合并鼻炎患者采取酮替芬联合舒利迭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 标签: 哮喘 变应性鼻炎 酮替芬 舒利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炎对哮喘患者临床控制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12月间于我院进行疾病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作为A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内支气管哮喘合并鼻炎患者50例作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ACQ评分、ACT评分、沙丁胺醇气雾剂近一月使用次数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相较于A组,B组中患者ACQ评分、ACT评分较高,而FEV1%值、PEF%值较低,且沙丁胺醇气雾剂近一月使用次数较多,p<0.05。结论鼻炎使得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下降,临床疾病控制情况较差,在进行疾病治疗时应给予一定重视,从而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和身体状况。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哮喘 临床控制 肺通气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驻内蒙古某团患间歇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官兵皮肤点刺试验(skinpricktest,SPT)阳性界值对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IgE,sIgE)诊断价值的影响,并评估SPT与血清sIgE测定值的诊断一致。方法对驻内蒙古某团66例间歇AR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官兵进行23种常见的吸入变应原的SPT,选择阳性变应原数量≥4个和SPT阳性结果等级高者31例进行sIgE检测,采用瑞典Pharmacia的UniCAP100系统检测其血清中艾蒿、苦蒿、三裂叶豚草、葎草、榆树、柳树、桦树和蒲公英的血清sIgE,以临床症状、体征和SPT阳性结果作为诊断AR的参考标准,评价SPT阳性界值“+”和“++”对UniCAP100系统检测血清sIgE诊断价值的影响。评价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一致率,并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结果①蒿属花粉是该驻地官兵间歇AR的最主要变应原,其SPT阳性率在60%以上,其次依次是向日葵、葎草、豚草、白桦、榆树、柳树,SPT阳性率均在30%以上。②以SPT“+”为阳性界值时,血清sIgE的灵敏度为0.500(葎草)~0.982(蒿属),特异度为0.500(豚草、榆树、桦树)~1.000(蒿属),一致率为0.581(葎草)~0.984(蒿属);以SPT“++”为阳性界值时,血清sIgE的灵敏度为0.524(葎草)~0.982(蒿属),特异度为0.462(豚草)~1.000(蒿属),一致率为0.581(豚草、柳树)~0.984(蒿属),诊断指标无明显变化。③两种检测方法诊断一致,经Kappa检验显示,蒿属、豚草、葎草、榆树、柳树、桦树Kappa值分别是0.900(P=0.000)、0.131(P=0.447)、0.214(P=0.155)、0.377(P=0.034)、0.209(P=0.242)、0.158(P=0.373)。结论以蒿属花粉为代表的夏秋季杂草花粉和部分春季树花粉是该驻地官兵间歇AR的主要变应原;SPT阳性界值“+”和“+

  • 标签: 间歇性变应性鼻炎 皮肤点刺试验 特异性IGE 变应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常年鼻炎的疗效及分析。方法对78例鼻炎患者,在鼻内镜下用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行筛前神经切断、下鼻甲打孔消融、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结果随访6月以上,总有效率93.6%,显效83.3%。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常年鼻炎安全简便、手术损伤小,副作用小、近期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常年变应性鼻炎 低温等离子 消融术 鼻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炎鼻内镜微创手术在矫正鼻腔结构异常方面的临床效果,研究其医学价值,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鼻炎合并鼻腔结构异常患者50例,对其施行鼻内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术毕对其鼻腔手术区域进行药物辅助治疗,观察并记录鼻炎临床症状。结果经过为期6个月-1年的随访,发现50例患者中痊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体有效率达到了88%。没有出现并发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在各种手术方式中,鼻内镜微创手术在治疗鼻炎合并鼻腔结构异常的问题上有其独特的效果,安全有效,降低了神经兴奋,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鼻内镜微创手术 鼻腔结构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炎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与鼻腔冲洗的临床意义。方法鼻内镜下使用等离子治疗。结果335例鼻炎患者均无腔粘连,干燥及继发性萎缩鼻炎等术后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使用低温等离子与鼻腔冲洗联合应用疗效确切。

  • 标签: 鼻内镜 变应性鼻炎 低温等离子 鼻腔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