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0 个结果
  • 简介:根据遥感影像TM数据信息及其文献资料,结合野外验证研究循化县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循化县共有森林、灌丛、草原、荒漠、草甸5个植被型组,20个植被群系;并且植被垂直分布明显。

  • 标签: 植被类型 遥感影像TM 循化县
  • 简介: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通过将遥感技术和实测数据相结合,美国波士顿大学伍兹霍尔研究中心和马里兰大学的科学家绘制了首幅覆盖非洲、亚洲和美洲全部热带植被的地图,

  • 标签: 热带植被 地图 出炉 存储 世界 马里兰大学
  • 简介:利用2006年南平地区二类调查数据,建立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计算南平地区各县市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并运用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得出南平地区中,建瓯和建阳的碳储量值最大,邵武、浦城、南平、武夷山、光泽次之,政和和松溪最低。

  • 标签: 生物量 碳储量 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 聚类分析
  • 简介:根据秦岭南北54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日数据,采用周广胜—张新时模型、Penman-Monteith模型、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和Spline插值等方法分析近52a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秦岭南北多年平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由北向南逐步上升,排序为巴巫谷地〉汉水流域〉秦岭南坡〉秦岭以北,各子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趋势不一,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上升的站点占本区站点总数的比例顺序为汉水流域〉秦岭南坡〉巴巫谷地〉秦岭以北,秦岭以南地区增加更为明显,生态区23个站点中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年际波动并不大,介于1.34~1.89之间;2)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湿润指数、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显著水平(P〈0.01)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排序为降水量〉湿润指数〉相对湿度,降水的增多会促进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累积,水分是主要制约因素;3)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由南向北递减,排序为巴巫谷地〉汉水流域〉秦岭南坡〉秦岭北坡,绝大部分地区呈现不显著的上升趋势,近52a来,水分利用效率普遍呈上升趋势,但并不显著,整体上维持相对稳定水平。

  • 标签: 气候变化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水分利用效率 秦岭南北
  • 简介: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已经成为决定西南地区环境、经济和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其中植被的生态恢复无疑是极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之一,物种选择又是重中之重.通过互联网搜索、文献阅读和野外实地考察,针对喀斯特分布极广且石漠化最为严重的贵州省,本研究调查和分析了喀斯特山区植被生态恢复过程中所选择的物种分布现状,对其恢复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希望能对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生态恢复,尤其是对即将全面铺开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建议.结果表明:在贵州省78个岩溶县(市、区)的328个地点,共调查收集到用于植被恢复的物种87种,其中生态林物种26种(主要是松、杉、柏、香椿、杨树和车桑子等),经济林物种47种,包括26种药用植物(太子参、天麻等)和其他21种经济林物种(茶、油茶、梨、桃、李、板栗等),另外有牧草14种(白花三叶草、黑麦草、紫花苜蓿等).这些物种聚集或零散种植在不同的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大区:A区(黔西高原山地)、B区(黔中丘原山地)、C区(黔东低山丘陵)和D区(无石漠化).就恢复效果而言,油茶、茶、中药材、花卉栽培及草地畜牧业均显示出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势头,板栗、核桃、花椒、桃、梨等经济林物种也在其生长适宜地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然而,植被生态恢复中所营造的人工林,均存在树种单一、物种配置简单、经营粗放等问题,林分的整体功能和生态、经济效益较低,亟待进行改造;不同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域也需要采取不同的物种配置措施.

  • 标签: 喀斯特 石漠化 植被恢复 评价 物种配置
  • 简介:陈嘉教授简介陈嘉教授,男,满族,出生于四川省都江堰市,1989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02年清华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生课程班结业,曾先后在学校中文系、科研处、教务处等部门工作,担任过昆明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系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等职务,现任昆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 标签: 汉语言文学专业 继续教育学院 教育经济与管理 云南师范大学 研究生课程班 都江堰市
  • 简介:为了探讨砒砂岩地区沙棘林木覆盖度对沙棘林下草本植被的影响效果,文章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砒砂岩区不同覆盖度沙棘人工林对林下植被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林下植被的盖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的结果分析,从造林对林下草本植被良性影响角度考虑,砒砂岩区沙棘林的覆盖度应该以20%-25%为宜。

  • 标签: 沙棘盖度 砒砂岩 林下植被
  • 简介:根据有关调查资料,对河南省湿地植被特征种的区系组成、科属种三级分布区类型及其与植被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河南省湿地植被的特征。结果显示,维管植物有50科99属249种,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有6个,属有10个,种有13个。科属都为世界分布类型最多,除此类型之外,泛热带和北温带成分占有突出的位置。种分布区类型中,世界分布显著减少,而以东亚分布为最多,热带亚洲分布次之,北温带分布居第三;中国特有分布中,中国亚热带分布为最多。从浅水湿地到草丛湿地植被,其建群种虽都以世界分布科为最多,但热带分布数量减少,而温带分布数量逐渐增多。河南省湿地植物区系与东亚和热带亚洲以及北温带的植物区系联系最为紧密,而在中国南北方湿地植被的区系关系中较接近于南方亚热带的湿地植被区系特征。

  • 标签: 湿地植被 特征种 植物区系 河南省
  • 简介:浙江衢州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为森林生态系统所涵养,湿地植被类型相对比较丰富,但其群落较破碎,片段化明显。据调查,有湿地维管束植物369种,隶属于93科254属,其中蕨类植物18科23属31种(含种下等级,下同),裸子植物1科2属3种,被子植物74科229属335种。湿地植被可划分为6个类型43个群系。简要分析了湿地保护保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湿地植被恢复及其演替规律监测研究、建立健全湿地保护保育管理机制等建议。

  • 标签: 乌溪江 湿地 植被类型 保护
  • 简介:在肯尼亚内罗毕的一所大象孤儿,抚平大象孤儿心灵深处的创伤,比治愈它们身上那些有形的伤口更加重要。大象是地球上最庞大的陆生动物,从古至今,它们就像陆地上的鲸鱼一样,凭借超常的记忆力不断地重复着独特的迁徙路线。可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了,人类的急剧扩张和气候的变化,让象群的居住区域日趋萎缩,贵重的象牙更令它们付出生命的代价。

  • 标签: 孤儿院 大象 陆生动物 迁徙路线 居住区域 肯尼亚
  • 简介:大象是地球上非常古老的动物,它们总是能依靠惊人的记忆力在自己的领土上往返迁徙。而如今,它们的领土不断被人类蚕食,而它们自己也面临着被人类猎杀的危险。1979年,整个非洲的大象约有130万头,而如今只剩下50万头;亚洲的大象更少,只剩不到4万头。然而,即使大象的数量在减少,人类和它们的冲突依然在加剧。在非洲,当地村民和大象的冲突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 标签: 大象 孤儿院 记忆力 人类 领土 非洲
  • 简介:谭运宏,男,湖南长沙市人,研究生学历,教授。曾任校()教务处处长、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教研部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会员,湖南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副理事长。

  • 标签: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邓小平理论研究 学者 世界政治经济 学术委员会 国际共运史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前急救的重要性以及特点和前急救目前的现状等进行简要的分析。方法抽取在2011-2012年这一段时间内我院前急救科所接受的急救患者病例106例,对这些病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前急救的重要性以及特点和前急救的现状等。结果本院救护车配备为良好,几乎车的空车率为27.7%左右,需要进行院前急救的病种主要为交通伤、急腹症、治安伤、突发心脏病等。患者的年龄分布较大一般在18-72岁之间不等,在所抢救的患者中外科患者所占比例较大一般为占58.6%左右。呼叫响应间期大约为10-15分钟左右。结论前急救对临床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院前急救时要结合该地区的一些特点,对急救资源予以合理有效地利用,要加强相关人员的急救技术培训工作,确保急救能够真正做到及时有效。

  • 标签: 院前急救 重要性 护理措施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很多老年人都倾向于在养老度过余生。然而,重庆市的养老却面临着截然不同的状况:想要住进环境较好的养老,需要等上三五年。而在另外很多养老院里,混住、护工短缺和医疗缺位,把很多老人从养老专业、温馨的想象中拉回了现实。

  • 标签: 养老院 老年人 重庆市
  • 简介:根据云南省第3次(1992—1997年)和第5次(2002—2007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资料,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云南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碳密度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近10年来云南省森林总碳储量由1997年的679.10Tg(1Tg=1012g)增长为2007年的884.11Tg,年增长率为2.67%;乔木林的碳密度由1997年的46.80Mg/hm2(1Mg=106g),增长为2007年的50.58Mg/hm2,高于全国的平均碳密度水平。云南省森林以幼、中龄林为主,占全省森林面积的65%以上,说明云南省森林植被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

  • 标签: 森林 碳储量 碳密度 动态变化 云南省
  • 简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大气中PM2.5对人类健康的威胁逐步加剧,如何减轻PM2.5对人类的危害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PM2.5的研究成果,总结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组成特性、来源分类,以及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对PM2.5的监测标准,并基于森林植被对PM2.5的调控作用,指出通过合理建设森林植被达到有效调控PM2.5、降低PM2.5对人类的危害的目的。

  • 标签: PM2 5 森林植被 监测标准 调控
  • 简介:浆砌片石骨架护坡是路基防护的常见形式,其质量对确保路基安全十分重要。结合路基浆砌片石骨架护坡施工中容易发生的问题,从材料选择、基坑开挖、砂浆制作、砌筑方法、养护及施工工艺控制、质量检测等方面,分析质量通病的形成原因,提出控制浆砌片石骨架护坡施工质量的针对性措施。

  • 标签: 路基 浆砌片石 基坑开挖 砌筑 养护 质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