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阵发房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将44例阵发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疲劳、情绪波动、感染以及心肌缺血是老年阵发房颤主要诱因。观察组患者对阵发房颤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95.5%>81.8%,P<0.05)。结论在老年人阵发房颤临床治疗和护理当中,针对其预后影响因素,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极大提升了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的治疗与恢复,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 标签: 阵发性房颤患者 预后影响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阵发房颤的致病原因、发病机制,并制定积极有效的临床防治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0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26例阵发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风湿性心脏病7例,占26.92%;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占34.62%;冠心病3例,占11.54%;甲状腺功能亢进4例,占15.38%;原发性心肌病3例,占11.54%。通过对各不同诱因的治疗与控制,26例房颤均在12-24h内消失。结论阵发房颤动患者绝大多数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风湿性心脏病、高心病、冠心病较为常见。临床防治中时,一定要积极寻找诱因,再进行标本兼治,考虑心律失常发作时心室率的控制和心律失常的转复、以及预防复发的措施。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病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房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阵发心房纤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无心房纤颤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十二连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观察组P波最大时限(122.63±12.67)ms,P波离散度(44.82±6.38)ms,均高于对照组的(108.42±7.28)ms、(36.44±4.13)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能够作为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依据,对早期阵发心房纤颤做出准确诊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 阵发性心房纤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112例动态心电图阵发房颤动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不同年龄段的PAF患者的心房颤动规律。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12例PAF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将其分为三组,其中青年组患者20例,中年组患者40例,老年组患者52例,对全部患者进行心电记录,并对不同时间段内的心房颤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知,老年组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两组患者,且不同时间段内,三组患者的PAF发生情况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三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PAF疾病的发作和年龄以及时间等都具有较大的关系,为了更好的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日常治疗中需要患者随身佩戴心电记录盒,这样能够实现对患者的心房颤动情况的实时了解,防止患者病情发作导致严重的后果。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动态心电图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阵发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阵发房颤动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心房颤动转复率相当,P>0.05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转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心室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BNP(B型钠尿肽)、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EF(左心室射血分数)、FS(左心室内径缩短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6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5例发生不良反应,P>0.05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房颤动均安全有效,但是胺碘酮治疗阵发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利于患者的预后改善,具有更高的临床可行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胺碘酮 阵发性心房颤动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总结冷冻球嚢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房颤动病人的护理。[方法]对2例阵发房颤动病人行冷冻球嚢导管消融治疗,同时加强围术期的护理。[结果]2例病人均成功进行了肺静脉隔离,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结论]加强阵发房颤动病人行冷冻球嚢导管消融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令冻球嚢 导管消融 户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阵发房颤动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单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2.5%;两组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1例腹部不适症状;观察组出现1例腹部不适,1例呕吐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未对治疗带来影响。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房颤动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的减少阵发房颤动的复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胺碘酮 阵发性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回顾并总结36例胸腔镜下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房颤患者的术后护理要点。提出术后监护循环功能、呼吸系统,加强胺碘酮使用的护理和胸腔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重视抗凝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做好出院回访。

  • 标签: 心房颤动 胸腔镜 射频消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阵发房颤动者心脏超声检查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房颤动患者50例,将其归为观察组,并选取同一时期的纯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做心脏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压末期内径以及E/A的值,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房内径为mm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的mm,观察组患者中的E/A指数为同样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两项指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mm与对照组患者中的mm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心脏超声检查高血压合并阵发房颤动病症时,不仅可以显示出引发心脏病形态结构的不同,同时也能够显示出其他指标的不同,在临床观察该病症时有重要的运用价值和意义。

  • 标签: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脏超声 心脏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阵发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判断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医治的3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同时选取本院同时间的3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将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检查E/A、室间隔/左室后壁方面的对比差异不大(P>0.05);但两组患者是在左室舒张末期的内径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的左房内径长于对照组的,且差异在统计学的范围之内(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房颤动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可有助于观察患者的生理情况和心脏结构上的变化,有着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脏超声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促脉证(阵发房颤动)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方法选择我科自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促脉证(阵发房颤动)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实施了中医护理方案。结论帮助患者消除紧张不安的负面情绪,增加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 应用 中医护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房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0例阵发房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通过胺碘酮和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应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12个月内房颤复发和转为持续性房颤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较好,同时12个月内房颤复发和转为持续性房颤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房颤,临床效果较好,同时不良反应情况较少,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 标签: 胺碘酮 厄贝沙坦 阵发性房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阵发房颤动者心脏超声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65例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再在同期患者中选取65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并对所得超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E/A的比值及左房内径与对照组的超声结果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高血压的患者由于心脏负荷的长期增加,导致心脏的结构发生了相应变化,其中左房增大会表现出房颤的现象。

  • 标签: 高血压 阵发性房颤 心脏超声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物联动治疗方案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房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采取瑞舒伐他汀结合中成药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与同期对照组80%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联动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高血压合并阵发房颤患者临床疗效,可以作为临床优选方案而加以推广使用。

  • 标签: 药物联动治疗方案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 瑞舒伐他汀 步长稳心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阵发房颤动者心脏超声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65例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再在同期患者中选取65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并对所得超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E/A的比值及左房内径与对照组的超声结果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高血压的患者由于心脏负荷的长期增加,导致心脏的结构发生了相应变化,其中左房增大会表现出房颤的现象。

  • 标签: 高血压 阵发性房颤 心脏超声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室上速心电图特点及用药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14~2015年18例室上速患儿入院后心电图检查特点并根据心电图特点选择不同药物治疗。结果将室上速分为O-AVRT、A-AVRT属于AV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NRT(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AT(房性自律性心动过速),前4种均为折返机制所致,最后一种为自律性增高所致,针对不同类型室上速分别采用不同药物治疗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 标签: 儿童 阵发性室上速 治疗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门诊或住院确诊并经复位治疗痊愈的BPPV患者1046例。所有患者于2015年12月进行随访以了解预后状况,所有数据应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BPPV多见于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女男比例为2∶1。②BPPV复发率为27.20%,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伴有梅尼埃病的患者复发的风险是不伴有梅尼埃病患者的15.567倍(P<0.001);有偏头痛的患者复发的风险是没有偏头痛的患者的3.003倍(P<0.01);伴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患者复发的风险分别是不伴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患者的1.554倍和1.457倍(P<0.05)。结论BPPV多见于中年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受累半规管中后半规管型BPPV占绝大多数。梅尼埃病、偏头痛、高血压、高脂血症可能为BPPV复发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特征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护理。方法探讨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27例的临床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儿经治疗及护理匀复律成功。结论护理人员要了解掌握各种药物的用药知识,做好用药过和中的监护工作,并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 标签: 阵发性心动过速 护理观察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