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根基主义”是俄国19世纪下半叶思想本土化运动中一个十分醒目的,集政论、哲学、文艺美学、历史文化学于一身的新斯拉夫主义理论派别。本文拟对“根基主义”及其民族文化审美理论作一讨论。

  • 标签: 根基主义 文化根基 精神和解 斯拉夫主义
  • 简介:正确理解宗白华意境理论的前提是将其放在对宗白华美学思想整体观照的视野中来进行考察。艺术是创作主体人格的外化是宗白华的基本美学观念。他的意境理论是他在对前人理论继承的基础上对自己以"人格"为核心范畴的美学思想的深化与发展,其核心意旨是强调对人格境界的追求。

  • 标签: 宗白华 意境 人格 美学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劳伦斯·布尔的《环境想象:梭罗、自然写作与美国文学的形成》与《为濒危世界而书写》两部环境文学批评专著中核心概念的变化与发展,具体展现布尔生态批评理论的发展,说明两部著作在批评视野、核心伦理观与生态思想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显示出深层生态主义与人文生态主义不同的侧重点,代表美国第一、第二浪潮生态文学批评不同的立场与观点。

  • 标签: 劳伦斯·布尔 生态文学批评 环境文学批评理论 地缘性
  • 简介:意大利著名理论家和小说家翁伯托·艾科建构了一套以读者为中心的开放作品阐释理论体系,其理论内核主要由文本、读者和方法论相辅相成的三部分构成。它们指的是创造性的、多元而歧义的现代开放作品;知识和美学积淀深厚的虚拟“模范读者”以及具有图书馆和百科全书般组合和联接能力的批评策略。这一理论体系显示艾科对现代和经典开放性艺术作品的一种真诚的批评态度,他教给我们对抗文学迷宫的方子,给重读经典和叙事结构分析以理论上的启迪。

  • 标签: 翁伯托·艾科 开放作品 模范读者 百科全书
  • 简介: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巅峰之作,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语言优美生动,善于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特别是人物名字的意象应用十分精彩。本文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提出的合成空间理论从认知层面对《红楼梦》中"鸟"的意象和隐喻进行简要个案分析,旨在说明概念整合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认知活动,具有极强的认知解释力。合成空间为理解这部名作的意象组合和创新提供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

  • 标签: 合成空间 映射 投射 意象
  • 简介:李奇教授是美国著名批评理论家、《诺顿批评理论选集》主编、俄克拉荷马大学讲座教授。他的《解构主义批评》(1983)和《美国文学批评:30年代至80年代》(1988),后者的2009增订版改名为《1930年代以来的美国文学批评》)为我国学者所熟悉。他的后期著述包括《文化批评,文学理论,后结构主义》(1992),《理论之重要》(2003),《与理论同行》(2008)。北京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理论之梳理,批评与辩护:李奇选集》(2010)。本次访谈成于2009年4月。在批评理论兴起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对它进行回顾与展望,话题涉及到我国批评界关注的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包括:对“批评理论”的界定,批评理论兴起的时代和学术背景,文学研究与批评理论的关系,批评理论和文学院系乃至和研究型大学的关系,对文化研究的反思,“后理论”以及“反理论”思潮出现的缘由,以及批评理论未来的发展和命运。

  • 标签: 批评理论 解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 60年代 文化研究
  • 简介:<正>体验性、语境性激情念念不忘1980年代,在"回望"、"重返"、"重述"中纪念1980年代,这是1990年代乃至"新世纪"文学现场,一批致力于解释和发现1980年代以后产生的文学现象的批评家几乎固定的一个研究项目。一方面,他们在回望中的

  • 标签: 文学理论批评 南帆 文学话语 新世纪文学 语境性 《白鹿原》
  • 简介:所谓土族文学是指士族文人所创作的,以反映士族意识为主的,体现士族阶层审美情趣的文学作品。虽然目前还没有直接以“士族文学”命名的研究专著,但是在本时期学术研究中有很多涉及到与“士族文学”相关的内容。本文尝试综述如下:

  • 标签: 士族文人 文学研究 综述 两晋 文学作品 审美情趣
  • 简介:美国犹太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的美国犹太文学研究已近三十年,适时地回头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开展美国犹太文学的研究会起到一定的总结和反省作用。本文梳理并评价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术界对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现状、美国犹太文学的特点以及美国犹太文学研究中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认为美国犹太作家无论怎么写或是否愿意接受被冠以美国犹太作家这样的头衔,他们始终都无法改变自己的民族文化立场和秉性。

  • 标签: 美国犹太文学 研究现状 民族立场
  • 简介:对英语世界以外从事美国文学研究的外国学者来说,恐怕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候了。美国文学研究越来越国际化,国外出生以及立足国外的美国问题研究者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试图解释这种现象及其衍变,并有选择地重点分析美国文学研究中新的跨国界与比较的方法。首先,本文将简要回顾催生这些新方法的背景因素,包括美国学术界人员构成方面的变化等,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文学研究内部’出现了对传统经典的挑战,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和种族批评研究的兴起大大深化了整个研究,在随后探讨如何定义新的跨国界美国问题研究中又滋生了各类不同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其次,论文作者拟通过描述近期出版的、暗示这些方法成功之处的一系列书籍和文章来进一步说明以下五种宽泛、重叠的研究范畴:(1)聚焦作者研究,拓宽超越国界的批评理解视野;(2)强调语言学翻译或跨文化交流课题;(3)研究世界范围内(大西洋世界、泛太平洋世界与美洲世界)文本的流通与跨文化影响;(4)以全球化视野处理文化流动的研究课题;(5)对跨越国界的环境相互依赖或类同进行生态批评研究。我们会看到它们大部分都是异质的,其间我们在研究的方法上也发现了相当可观的差异和观点间的碰撞。

  • 标签: 美国文学研究 跨文化影响 跨国界
  • 简介:中国的期刊是借西学东渐之风发展起来的。最早的中文期刊是英国耶稣会教士于1815年在马六甲共同创立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国最早的文学期刊当属晚清四大小说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期刊是发表和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或载体,因此其影响力直接关系到学术成果的传播与影响。就中国的文学研究而论,从新文学运动开始,学术期刊已经在世界文学的研究与交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基本特点是外国文学的输入。当前,中国的学术期刊在同国际接轨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需要在期刊专业化、优秀化和国际化方面做出努力。

  • 标签: 学术期刊 世界文学 研究 交流
  • 简介:本文是“《今日世界文学》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2007)的主题发言,主要考察美国在过去的30年里统治文学研究领域的纪念碑式著作,以此对比20世纪早期的欧美与20世纪晚期的中国,探讨它们在“文化现代性”思潮下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变迁。

  • 标签: 文学研究 文化变迁 中国 美国
  • 简介:物质主义诱惑下道德失败的悲剧与人对于道德的发现是康拉德小说的两大主题,王松林《康拉德小说伦理观研究》紧紧抓住康拉德小说的伦理关怀,对康拉德创作的伦理背景、康拉德伦理观的形成机制以及康拉德的小说伦理观的艺术表现展开了充分论述,并多有新见,体现了一种学术创新精神。这是我国康拉德研究领域一部资料翔实、观点新颖、独具特色的力作。

  • 标签: 康拉德 《康拉德小说伦理观研究》 伦理
  • 简介: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文学阅读及批评的模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文学文本与影视改编的关系究竞如何?改编的原则与理念是什么?其中有哪些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探讨?视觉产品在文学教学中有什么意义?本文从电影时代的文学研究语境、述说文本的时代与文本述说的时代、传播意义与受众范围的革命等几个方面探讨改编研究的起源、发展和研究意义。文章认为,改编研究彰显了文学作品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不仅是文学与其他媒介互动的重要原因,也预示着一个崭新的文学跨学科研究视野。

  • 标签: 改编 文学 银幕 跨学科研究
  • 简介:中国外国文学研究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首届专题研讨会将在苏州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外国文学研究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主办,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

  • 标签: 外国文学研究 专题研讨会 英语 学会 中国 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