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脑转移瘤是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进入颅内形成的转移灶,常见的原发肿瘤为肺癌、乳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1]。临床症状明显的乳腺癌脑转移的概率为10%~15%,居于脑转移瘤的第2位,但加上无临床症状的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真正的发病率可高达30%[2]。尤其随着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明显延长和化疗药物对身体其他部位肿瘤复发的有效控制,乳腺癌脑转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3].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分子分型 血脑屏障
  • 简介: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预后与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密切相关。目前对胎盘早剥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和超声诊断,漏诊、误诊时有发生,导致妊娠结局不良。本文旨在综述各项生化指标在胎盘早剥预测中的研究进展,寻找一种准确的、敏感的指标来预测并预防胎盘早剥的发生,为早期预测胎盘早剥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改善母儿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胎盘早剥 癌抗原125 甲胎蛋白 胎盘生长因子 D-二聚体
  • 简介:乳腺浸润性筛状癌(invasivecribriformcarcinoma,ICC)是一种少见的浸润性乳腺癌类型,其发病率约占乳腺癌的0.3%-3.5%,1983年由Page等[1]首次提出。随后ICC因其独特的病理学特点和良好的预后,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对ICC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诊断标准和治疗等方面已有较多共识,但也存在分歧。

  • 标签: 乳腺肿瘤 腺癌 综合治疗 预后
  • 简介: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是指通过给予乳腺癌患者某些生物物质,刺激宿主产生免疫防御应答以取得抗乳腺癌效应的治疗方法,其包括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随着免疫学的发展,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化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之后,又一种潜在的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治疗方案。研究者最初发现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如卡介苗(bacillusCalmette-Guerin,BCG),以及抗肿瘤免疫因子制剂如细胞因子、干扰素-a等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来治疗乳腺癌[1]。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型的免疫治疗方法也相继问世,如封锁免疫检测点和T细胞疗法等[2]。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有可能成为毒性较低和更具针对性的方法。笔者就乳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多重感染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的分布情况及多重感染亚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人乳头状瘤基因分型技术对300例(慢性宫颈炎症组121例、CIN158例、CIN242例、CIN320例、宫颈鳞癌组SCC8例、正常对照组51例)就诊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运用?2趋势检验比较HPV在不同病变中的总感染率、多重感染率,分析HPV亚型在多重感染中的分布及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慢性宫颈炎、CIN1、CIN2、CIN3、SCC组的HPV多重感染率分别为3.92%、9.92%、15.52%、19.05%、15.00%、12.50%。不同宫颈病变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多重感染率明显升高(P〈0.05),宫颈癌组多重感染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感染中以二重感染最常见,二重感染最常见的HPV亚型组合是HPV16+51型。结论CIN1、CIN2、CIN3及宫颈癌中HPV的感染率均高于正常和宫颈慢性炎症组,高危型HPV多重感染(高危与高危)增加宫颈上皮内病变风险,但与宫颈癌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病变 HPV多重感染 HPV亚型
  • 简介:近年来,一系列大样本、前瞻性临床试验证实了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术(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为其提供了循证医学Ⅰ级证据,并显著影响和引导了乳腺癌患者腋窝处理的临床实践,其对乳腺癌分期、预后及治疗的影响已被纳入第七版AJCC乳腺癌分期系统、NCCN指南、ASCOSLNB指南、最新St.Gallen专家共识和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临床指南。

  • 标签: 乳腺肿瘤 转移 淋巴 综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妇女感染HIV(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与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为HIV/AIDS(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妇女宫颈病变的早期发现及治疗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妇科门诊进行筛查的53例HIV/AIDS妇女作为实验组,58例HIV阴性妇女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TCT(thinprepcytologictest,TCT)及HPV(humanpapillomavirus,HPV)检测。结果53例HIV/AIDS妇女TCT异常48例(90.56%,48/53),58例HIV阴性妇女中,TCT异常27例(46.55%,27/58),两组TCT异常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例HIV/AIDS妇女中高危型HPV14例(26.41%,14/53);58例HIV阴性妇女高危型HPV高危型10例(17.24%,10/58),两组感染高危型HPV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的TCT异常有差异,但高危型HPV感染没有差异。

  • 标签: 艾滋病 子宫颈癌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液基薄层细胞检测
  • 简介:<正>干细胞(stemcells)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以及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功能,在再生医学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然而,干细胞的来源、体外维持干性的能力、免疫反应及其致瘤性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干细胞在临床中的应用。人羊膜上皮细胞(humanamnioticepithelialcells,hAECs)是一种不为人熟悉的干细胞,具有胚胎干细胞的特性;在特定环境中可诱导分化为多种类型的细胞,目前已广泛应用于

  • 标签: 羊膜上皮 再生医学研究 诱导分化 细胞因子 自我复制 免疫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脊柱裂及其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脊膜膨出6例、脊髓脊膜膨出16例、脊髓外翻3例、隐性脊柱裂9例及30例正常胎儿脊柱的相关超声资料,总结其声图像特征,并与产后超声、MRI或尸检结果对照。结果1脊膜膨出声像为:a.背部包块:均见囊性包块向外膨出;b.脊髓圆锥位置:均正常;c.后颅窝池:均正常存在。2脊髓脊膜膨出:a.背部包块:均见混合囊性包块向外膨出;b.脊髓圆锥位置:腰骶部脊柱裂均显示圆锥低位,颈部脊柱裂显示圆锥位置正常;c.后颅窝池:14例消失,2例明显变小。3脊髓外翻声像为:a.背部包块:均未显示包块外膨;b.脊髓圆锥位置:均显示圆锥低位;c.后颅窝池:均消失。4隐性脊柱裂声像为:a.背部包块:均未显示包块外膨;b.脊髓圆锥位置:均显示圆锥低位;c.后颅窝池:均正常存在。5预后:脊髓圆锥低位和后颅窝池消失提示脊柱裂预后不良。结论产前超声能为胎儿先天性脊柱裂的产前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产前 脊柱裂 脊髓圆锥 后颅窝池 预后
  • 简介:精液分析是一项用于评估男性生育能力十分重要的临床检测项目,然而,许多研究显示精液分析结果并不可靠,有观点认为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QC)存在问题,很多实验室没有按照要求进行QC或者执行QC方法不一致,质量保证(qualityassurance,QA)工作常常被忽视。QA和QC方法在检验医学的许多领域(例如临床生物化学和血液学)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其在男科实验室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精液标本的异质性,液化状态,检测方法、标准及检测流程是导致结果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精液分析中进行QC和QA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 精液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局部化疗对剖宫产瘢痕妊娠(caesareanscarpregnancy,CS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2013年收治的48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24例采用子宫动脉栓塞+局部化疗的患者纳入A组,24例采用子宫切开取胚的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转阴时间、孕酮下降至未孕水平时间以及月经复潮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2±2.3)d]短于B组[(8.9±2.7)d](P〈0.05),术中失血量[(35.8±9.3)mL]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6.7%)优于B组[分别为(317.9±13.7)mL、45.8%](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局部化疗治疗CSP安全性好,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标签: 子宫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 化疗 异位妊娠 腹腔镜
  • 简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也是目前妇科领域的研究热点。自噬失调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归关系密切,但国内外对自噬与EMs的关系鲜有报导。本文对自噬相关基因及信号转导通路在EM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探讨以自噬为靶点治疗EMs的潜在价值。

  • 标签: 自噬 子宫内膜异位症 凋亡 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改良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绵羊MDSC,探索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绵羊肌源性干细胞分化为平滑肌的可能性。方法取成年绵羊股四头肌细胞采用改良差速贴壁法(modifiedpreplatetechnique)进行优化、分离、纯化获得绵羊级源性干细胞(MDSC)。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CD44、CD34、CD31、CD45、CD14的表达;westernbloting法检测干细胞标志物desmin表达情况鉴定MDSC。然后利用10ng/mlTGF-β1诱导MDSC向平滑肌方向分化;随后利用Westernbloting法检测诱导培养基处理的MDSC中平滑肌蛋白标志物a-SMA和calponin的表达;结果通过对改良差速贴壁法成功分离出成年绵羊的肌源性干细胞(MDSC)。流式细胞仪鉴定其干细胞标志物CD44、CD34阳性表达,同时CD31、CD45、CD14表达阴性。Westernblotting检测MDSC中Desmin呈阳性表达。利用10ng/mlTGF-β1成功诱导MDSC向平滑肌方向分化。诱导过程中,平滑肌特异蛋白a-SMA和calponin在诱导细胞中的表达逐步上升。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差速贴壁法成功分离出成年雌性绵羊的肌源性干细胞(MDSC)。并首次利用TGF-β1诱导羊肌源性干细胞(MDSC)成功向平滑肌方向分化。

  • 标签: 肌源性干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平滑肌 盆腔器官脱垂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乳腺癌保留乳房相关知识宣教对可保留乳房乳腺癌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5月至11月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28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保留乳房相关知识宣教并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保留乳房知识宣教前后保留乳房选择比例的变化,分析保留乳房组与全乳切除组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患者年龄比较采用t检验,例数比较采用χ2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知识宣教后,保留乳房选择率由25.2%(71/282)降至19.1%(54/282)(χ2=12.430,P=0.002)。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全乳切除组相比,保留乳房组的平均年龄更低[(51.3±9.9)岁比(42.9±8.2)岁,t=6.216,P=0.000],受教育水平更高(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比例:44.9%比75.0%,χ2=17.925,P=0.000),有职业患者的比例更高(66.3%比85.9%,χ2=9.372,P=0.009)。家属对手术方式的选择(P=0.001)以及患者在选择手术方式时是否受到家属影响(χ2=7.334,P=0.026)在保留乳房组与全乳切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0.907,95%CI:0.871~0.944,P=0.000)和患者家属对手术方式的选择(OR=2.028,95%CI:1.270~3.237,P=0.003)是患者保留乳房手术选择的独立影响因素。患者拒绝保留乳房手术的主要原因是对局部复发的担心(73.5%,150/204);保留乳房失败后患者拒绝乳房再造的主要原因是对再造手术创伤的担心(53.8%,21/39);选择全乳切除患者拒绝再造的两大原因分别为自身对形体改变的良好接受度(47.5%,95/200)以及年龄因素(46.5%,93/200)。结论手术方式的决策过程是医师、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的过程,医师有必要为可保留乳房乳腺癌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详尽的手术相关信息,协助患者做出选择。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保留乳房手术 知识宣教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30例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绝经期子宫内膜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息肉组均进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取息肉组织为实验组一,取远离息肉的内膜组织为实验组二。经石蜡病理证实为良性子宫内膜息肉。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检测外周血激素6项,将两组中雌激素进行对比,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息肉及子宫内膜中芳香化酶的表达,用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片分析,平均光密度值为比较指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雌激素水平分别为:(16.5±2.11)pg/ml和(15.8±2.28)pg/ml,两组外周血雌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一、实验组二和对照组组织中芳香化酶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1011±0.0013)、(0.0255±0.0010)、(0.0247±0.0007),以α=0.05的检验水准,实验组一中芳香化酶的表达明显高于实验组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二中芳香化酶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不依赖于体循环雌激素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子宫内膜局部芳香化酶过表达有关。

  • 标签: 绝经期 子宫内膜息肉 发病机制 雌激素 芳香化酶
  • 简介:目的探讨抑制素B(InhibinB,InhB)用干预测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手术后精液参数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男科门诊收治的VC型男性不育症患者92例。术前完成相关检测,包括完善病史登记,精液常规分析,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睾酮(testosterone,T)和InhB检查等。所有患者均接受左侧精索静脉显微结扎术,术后12周随访精液常规分析、FSH、T、InhB。对术前、术后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根据术后12周精液参数改变情况将患者分为改善组(59例)和未改善组(33例),改善组术后12周精子浓度明显提高(P〈0.05),未改善组精子浓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InhB水平均有明显提高,术前及术后12周InhB水平,改善组均明显高于未改善组(P〈0.05)。根据术前InhB水平将患者分为低InhB组(38例)和高InhB组(54例),低InhB组治疗有效率低于高InhB组(P〈0.05)。结论VC术前InhB水平的高低,与术后精液参数是否能得到明显改善有一定关系,可作为VC患者手术选择参考指标之一。

  • 标签: 男性不育症 少弱精子症 抑制素B 精索静脉曲张手术 精液参数
  • 简介:癌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发达国家一直居高不下。2013年美国癌症协会大样本调查显示每天大约有1600名美国公民死于癌症,而乳腺癌是继肺癌之后女性死亡的第二号杀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乳腺癌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并渐趋年轻化。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间的相互作用,是多因素、多步骤的连续过程。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 乳腺肿瘤 肿瘤微环境
  • 简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多数伴有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黄连素(Berberine,BBR)又名小檗碱,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异喹啉类生物碱,BBR作用广泛,通过多种可能机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而改善IR,降低血糖,对PCOS患者的IR有治疗作用。本文就BBR在改善PCOS患者IR的可能机制及临床疗效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黄连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观察腹腔镜和腹式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发现盆底肌力减退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术后3个月复诊发现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的患者154例,有116例术后接受生物电刺激治疗为治疗组,其中腹腔镜组61例,腹式组55例。应用PHENIX检测仪量化评估盆底肌力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10次,在术后6个月和10个月再次检测患者盆底肌力情况。38例未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Ⅰ类肌力和Ⅱ类肌力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增高(P〈0.01)。腹腔镜组和腹式组比较,治疗前盆底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Ⅰ、Ⅱ类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个月腹腔镜组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高于腹式子宫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腹式组治疗后术后6个月与10个月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疗效显著。对腹式切除子宫发生重度盆底肌力减退患者需要强化疗程。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 腹腔镜及腹式子宫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间隔减瘤术(neoadjuvantchemotherapyfollowedbyintervaldebulkingsurgery,NACT/IDS)在晚期卵巢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2000年6月至2013年1月109例IIIc和IV期晚期卵巢癌患者资料,将53例直接行肿瘤减灭术(primarydebulkingsurgery,PDS)患者纳入PDS组,将56例行NACT/IDS患者纳入NACT/IDS组,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及围手术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overallsurvival,OS)和无病进展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T/IDS组手术切除率(53.6%)明显高于PDS组(43.4%)(P〈0.05);NACT/IDS组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优于PDS组(P〈0.05)。结论NACT/IDS增加了手术切除率,减少了手术创伤,术后生存率与PDS无明显差异。在Ⅲc期和Ⅳ期卵巢癌患者,并非强调直接行PDS,NACT/IDS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 间隔减瘤术 新辅助化疗 直接肿瘤减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