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30余年来,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技术已成为轻中度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线治疗方式。NIV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与人机连接方式密切相关,比如口鼻面罩、鼻罩、口罩、全脸面罩或头罩。20%~30% 的NIV失败是由于鼻罩或面罩的并发症和不舒适引起的人机不同步,使患者住院病死率上升3倍以上。NIV的不同连接方式在性能、舒适度和耐受性方面各有特点,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效果也有一定差异,本文主要讨论NIV连接方式的研究现状和在不同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营养支持方式对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在我院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患者 84 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应用肠内及肠外混合营养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肠内及肠外混合营养方式能显著缩短患者呼吸机通气时间,也能有效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值得推广 。

  • 标签: 营养支持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潜射航行体自然空化情况下,穿越水/气界面时会受到空泡溃灭的冲击载荷,对空泡进行主动通气是一种有效的降载方法,文章针对通气空泡的物理过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值算法,采用标准k-ε两方程湍流模型,VOF多相流模型,Zwart-Gerber-Belamri空化模型,结合UDF自定义函数与动网格动态层技术,开展了通气空泡整个出水过程的数值模拟工作,研究了通气通气时序通气方式等方面对空泡形态出水载荷等方面的影响,获得了对工程设计有参考价值的基本结论.

  • 标签: 航行体 通气空泡 通气量 通气时序 通气位置
  • 简介:目的比较在心肺复苏中常用的两种通气方式的差异。方法对43例采用球囊面罩通气的患者和35例采用气管插管通气的心肺复苏患者进行了观察,观察内容包括①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得到及时供氧的时间。②抢救后血氧饱和度上升达到85%以上的例数及时间。③发生胃内容物返流的例数。④心肺复苏成功的例数。结果球囊组43例患者得到及时供氧的平均时间为1.884分钟,血氧饱和度达到85%以上者31例,血氧饱和度达到85%的平均时间为6.535分钟,6例发生胃内容物返流,心肺复苏成功8例。插管组35例患者得到及时供氧的平均时间为5分钟,血氧饱和度达到85%以上的为30例,血氧饱和度达到85%的平均时间为9.906分钟,1例发生胃内容物返流,心肺复苏成功6例。结论两种通气方式各有优缺点,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酌情使用。

  • 标签: 心肺复苏 人工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不同通气方式治疗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选取76例心肺复苏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院急诊科自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所接收,将其按照不同的通气方式,均分为两组,就常规气管插管通气方式(对照组,n=38)与面罩口咽气管-气管插管方式(观察组,n=38)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生存情况展开探讨。结果从救治存活率方面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53%,5.26%,组间差异比较大,P<0.05。从生命体征方面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气道开放时间,心跳恢复用时,自主呼吸用时及意识改善用时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差异经t检验,P<0.05。结论相比而言,面罩口咽气管-气管插管方式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不同通气方式 心肺复苏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通气方式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治疗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所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共6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观察组,每组共有患者20例。当中对照组(1)采取常规气管插管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2)采取喉罩联合气管插管治疗,观察组采取面罩囊口咽通气管联合气管插管进行治疗,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要明显的高于两组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和其他方面均要明显的优于两组对照组(P<0.05)。结论面罩囊口咽通气管联合气管插管进行治疗,对于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心肺复苏的成功,同时也能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因此十分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不同通气方式 急诊心肺复苏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方式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急诊治疗的心肺复苏患者68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4例)和观察组(n=34例)。对照组进行人工标准心肺复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早期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情况及生命体征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插管成功率及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通气方式 急诊 心肺复苏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不同通气方式进行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择取在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期间于我院急诊接受通气治疗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有创组与无创组,各40例。比较以下指标:①治疗总有效性;②治疗的安全性。结果:①无创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5.00%,明显低于的有创组的85.00%,经过统计学分析得到P<0.05,由此可见差异具备统计学上意义。②无创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00%,低于有创组的20.00%,但经过统计学分析得到P>0.05,由此可见差异不具备统计学上意义。结论:对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有创通气的效果更好,其通气治疗的有效性优于无创通气,且安全性不受影响。

  • 标签: 通气方式 急诊呼吸衰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肺复苏患者实施不同通气方式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本科室2015年1月到2017年10月间60例急性心肺复苏患者,实施随机数表分组传统组(n=30)、联合组(n=30),传统组患者进行传统气管插管通气治疗,联合组实施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治疗,对比不同通气方式的疗效。结果联合组心肺复苏成功率较传统组明显升高(P<0.05)。联合组心肺复苏成功患者气道开放、心跳恢复、意识恢复、呼吸恢复时间及治疗后3h二氧化碳分压较传统组明显降低,氧分压较传统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急性心肺复苏患者实施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治疗可达到良好疗效。

  • 标签: 急性心肺复苏 通气方式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在神经外科全麻手术中病人保留自主呼吸期间,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和变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两种通气方式,比较两种通气法对诱导期镇静药和镇痛药用药量与术后脱离呼吸机的影响。方法:选择37例ASAI~Ⅲ级神经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16例,术中采用IPPV通气方式;B组21例,术中采用BIPAPA通气方式。记录两组病人诱导插管期咪唑安定和哌替啶的用药量,以及术后脱离呼吸机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A组病人咪唑安定和哌替啶的用药量高于B组,P<0.05;A组病人术后脱离呼吸机的时间长于B组,P<0.05。结论:在全麻保留自主呼吸的情况下,BIPAP能维持较好的通气/血流分布和通气效率,较适宜用于神经外科全麻手术病人。

  • 标签: 神经外科 全麻手术 呼吸机 间歇正压通气 变相气道正压通气 镇静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喉罩和传统的气管插管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临床麻醉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喉罩组(H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监测并记录麻醉药物注入前(T0)、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腹后3min(T2)、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后(T3)MAP(平均动脉)、HR(心率)、PET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气道峰压(Ppeak)等情况。结果T组在T1、T3时的MAP、HR明显高于H组(P<0.05),两组PETCO2及气道峰压(Ppeak)均在正常范围,两组通气效果无差别。结论喉罩可以安全应用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气道管理。

  • 标签: 妇科腹腔镜手术 喉罩 气管插管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不同通气方式对急诊需心肺复苏患者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急诊需心肺复苏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管插管,试验组采取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对两组的心肺复苏效果和气血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心肺复苏效果(气道开放时间、心跳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意识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氧分压和酸碱度低于试验组,而二氧化碳分压高于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通气方式能够使急诊需心肺复苏患者复苏效果加强,有利于气血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 标签: 通气方式 急诊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通气方式于急诊心肺复苏治疗中的实践效果。方法:93例在本院急诊实施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收治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依照通气方式的不同分为甲组(行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乙组(行喉罩气管插管)及丙组(行常规气管插管)。比较三组血气指标和复苏效果。结果:甲、乙两组复苏3h后PaO2高于丙组,PaCO2低于丙组(P<0.05)。甲、乙两组心搏、意识及呼吸恢复时间短于丙组(P<0.05)。结论:较常规插管,喉罩气管插管及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插管于急诊心肺复苏中的运用效果更佳。

  • 标签: 血气指标 心肺复苏 急诊 喉罩气管插管 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
  • 简介:目的对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实施密闭式吸痰,对照组实施开放式吸痰,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吸痰后血氧饱和度与心率变化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4.10,P〈0.01;t=17.98,P〈0.01),且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两组比较差异较为明显,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χ^2=5.29,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中,密闭式吸痰的临床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能够使肺部感染率明显降低,具有进一步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机械通气 密闭式吸痰 开放式吸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持续正压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接收的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4例分为参比组(行常规治疗联合持续正压通气)、试验组(行常规治疗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各37例。将两组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等进行比对。结果:相较于参比组,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HR、CVP、气道峰压、气道平均压更低,MAP、氧合指数更高(P

  • 标签: 呼气末正压通气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成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的密闭式吸痰冲洗装置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科使用密闭式吸痰的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滴注式冲洗,对照组采用手推式冲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冲洗过程中有无呛咳反应,冲洗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冲洗过程中实验组患者发生呛咳反应的机率低于对照组,冲洗前后实验组HR和SPO2的变化小于对照组HR和SPO2的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密闭式吸痰管的不同冲洗方式对机械通气患者安全具有差异性,使用滴注式冲洗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

  • 标签: 密闭式吸痰管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行不同气道湿化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60例(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随机分为面罩氧气持续雾化的对照组(30例)与自制改良型雾化吸入装置的观察组(30例),观察湿化效果、护士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湿化效果好,护士满意度高,P<0.05。结论:自制改良型雾化吸入装置用于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中,能取得较好的湿化效果,提高护士的满意度,整体效果优于面罩氧气持续雾化,值得借鉴。

  • 标签: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