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梁启超为主导中介,日本明治初年的启蒙文学对中国清末民初的“小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小说是“小说”主流的事实和以小说开启民智、改良社会和小说观念。但由于中、日近代文学的内在驱力不同,中国“小说”的基本主题、思想倾向和艺术基调都不同于日本启蒙文学

  • 标签: 近代新小说 日本 启蒙文学 梁启超
  • 简介:马礼逊的《西游地球闻见略说》对于中文的现代变革来说,代表了一种划分层次的逐层思维,以及在叙述时逻辑论证上的逐层推进,体现了一种现代理性的思维方式;米怜的《张远两友相论》是中文第一部对话体小说,它改变了中国白话章回小说的结构,开创了一种新型的中文小说文体;郭士立的书信体小说,把西方的书信和中国的尺牍相结合,用西方书信体的内容,加上中国尺牍的包装,在中文小说形式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 标签: 欧化 新小说 改造国民性
  • 简介:<正>一、近代小说的分期和发展(一)近代小说的分期问题:1949年以前出版的有关文学史或论著中,由于把自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之间的文学称为“近代文学”的文学史断代思想在当时还未形成,“近代文学”只是作为“清代文学”或“近

  • 标签: 资产阶级改良派 五四运动 革命派 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 近代小说
  • 简介:在国人的淑世、强国思想和近代小说观念的影响下,近代中国出现了以创作旨趣和题材命名的社会小说,并借助报刊形成一定的声势。早期社会小说家出于救世强国的热心,按照他们的救世思想,进行社会小说创作,表达了他们科学救国、改良风俗和恢复道德以淑世的思想。这些思想虽然没能实现,但我们不能无视其存在,这是近代进步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近代文学具有近代性的重要表现。

  • 标签: 近代 社会小说 谴责小说 新小说
  • 简介:<正>近代小说理论对小说本体的研究是其理论批评结构中极为重要的主要组成部分。虽然与近代小说价值论相比,近代小说本体论显得并不那么煊赫一时,但其重要性却并非如此,可以说,本体论与价值论互为依赖,形成了近代小说理论批评的核心与基石。然而由于某些历史

  • 标签: 古代小说 近代小说理论 小说本体 本体论 小说批评 王国维
  • 简介:据现有的资料来看,近代小说多产生于上海、北京、广州、天津等得风气之先的文化发达地区,其它地方的作品则较少见到,因而也就显得十分珍贵。《社会鉴》和《越南救国史'这两种贵州近代小说,《晚清戏曲小说目》、《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等小说书目均未著录,虽然早就作为辛亥革命史料刊登出来,但限于专业分工,治近代文学者知者甚少。这里稍作介绍,以期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 标签: 近代小说 近代文学 通俗小说 戏曲 作品 风气
  • 简介:中西文化语境促使传统小说批评方式萌生新机,形式的突破与内容的创新,小说话接续小说批评传统。跨文化的小说对话,缔造了文学单元的多向探求,个人的审美感悟上升为时代的集体意识,引发时人重新检讨和正确评价小说文本的审美实践。大众参与的批评实践,形成中国小说批评史建构的先导,小说话零散形式的剥落,凝结成一种理论范式和操作规范,从而有效地推动中国小说批评方式的近代转变。

  • 标签: 小说观念 小说话 大众参与 小说批评 形式突破
  • 简介:小说在清朝之前几千年中一直未能登上正统文学的大雅之堂。自梁启超将小说推至“文学之最上乘”之后,经小说家及理论家的努力,小说数量迅猛增加,研究小说的专门论著和专门的小说目录学著作亦出现,其故事性、娱乐性、消遣性的特征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变化与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尤其是中国文学观念的变化密不可分。

  • 标签: 近代 小说 目录 文学观 演变
  • 简介:晚清“小说界革命”推动了中国文学变革转型的同时,对一衣带水的韩国“小说界革命”变革亦产生了重要影响。晚清文学革命代表人物梁启超在韩国知名度颇高,其相关著述在韩国开化期广为流传,著述中所蕴含的文学思想和小说变革理论被韩国思想启蒙家和小说革命的倡导者吸收借鉴,最终实现了韩国化的阐释并被付诸具体实践。这与长期以来中韩之间密切的文化交流以及韩国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语境密不可分。

  • 标签: 小说革命 影响关系 启蒙 思想渊源
  • 简介:造成近代小说观念变化的原因,从外部看,主要缘于特定时代政治与文化的急剧变动,从内部看,则与文学内部的演变规律,小说自身的特性密切相关。小说观念是特定时代的人们对小说的理解和认识,它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小说家的哲学、美学思想,对小说功能的认识,所恪守的艺术方法、创作原则等,它以小说文体为中心,研究与小说相关的创作观念、价值观念等等许多复杂内容小说观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每个时代都有其代表性的小说观。小说观念的演变传达着文化精神的深层律动。

  • 标签: 小说观念 演变 因素
  • 简介:近代小说在文体上破体与创体并存,不少作品不符合古代、现代和外国小说的文体规范,是破体。有些作品的破体是作者为了某种传播意图而故意造成的,有明显的文体创造意识,可视为创体。近代小说破体与创体的原因,一是我国固有小说文体的庞杂,二是当时对小说文体的理论探讨比较薄弱,三是为了各种各样的传播意图,而后者是最主要的原因。

  • 标签: 近代小说 文体特征 创体 破体 传播
  • 简介:<正>近代中国既是中国人民苦难深重的时代,又是仁人志士改良图治的时代。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的破产,刺激了有志之士对社会改良的认识。在西学新思想的召唤下,他们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国家政治体制的进步要求。为获得社会广泛响应他们寻求最有效的表达方式以实现其政治启蒙,这时,梁启超找到了“政治小说”。他发现:“在昔欧洲各国变革之始,其魁儒硕学,仁人志士,往往以其身之所经历,及胸中所怀,政治之议论,一

  • 标签: 乌托邦小说 梁启超 中国近代 政治小说 蔡元培 资产阶级革命派
  • 简介:华东师范大学陈大康教授所著《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史》2014年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它以逾300万字的篇幅,网取了与近代小说相关的史料,包括作家概况、地域分布、新作问世、旧作再版、读者反馈、官方态度,还有小说理论及报纸、杂志、书局等出版机构,为再现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整体面貌提供了信实的基础.?这部巨著对天津近代小说也进行了关注,刊载了《大公报》《津报》《中国报》《天津日日新闻》《中外实报》等报刊上与小说相关的资料,但仍有所遗漏,笔者对此进行了补充.笔者还发现了《民兴报》《天津白话报》《醒华日报》《中国萃报》等天津报刊亦刊载与小说相关的资料,这些是《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史》没有关注到的,遂按书中体例一并进行补充,以期使这部巨著更加完善.

  • 标签: 近代小说 编年史 中国 人民文学出版社 补遗 华东师范大学
  • 简介:小说》与“政治小说”的相互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一、《小说》的开创性及其历史功绩;二、“政治小说”的源流及其得失;文章对《小说》与“政治小说”的相互关系以及“政治小说”产生的原因及流变加以剖析。尽管“政治小说”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它的开山之功还是值得肯定的。

  • 标签: 政治小说 《新小说》 得失 阐述 流变 开创性
  • 简介:<正>历史的回顾“小说派”涉足法国文坛是五十年代中期的事。当时,崭露头角的一批小说作家,从边门进入出版界,借助几个近乎第二流的出版社出版了他们的得意之作:象罗布——格里耶的《橡皮》(1953)、《窥视者》(1955)、《妒忌》(1957);比托尔的(《途经米兰》(1954)、《时间的支配》(1956)、

  • 标签: 新小说派 格里耶 五十年代 萨洛特 小说家 窥视者
  • 简介:《何典》是一部语言独特风格奇妙的近代白话幽默小说,具有特别的艺术色彩,但由于作者是一位高才不遇的在野才子。描写的是下界的“鬼人鬼事”,且多使用方言亵词、俚俗土语,看似满纸荒诞,难登大雅之堂,因而多被人忽略.

  • 标签: 近代 幽默小说 《何典》 修辞特色
  • 简介: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八年间,重大政治事件接连发生,社会的急剧动荡直接导致了读者阅读需求、作者创作宗旨与内容的变化,创作观念与理论也随之相应而变。这期间,翻译小说的崛起给上述变化增添了有别干传统意味的色彩,此时因清政府已无力对意识形态作严密监控,小说发展获得了较前宽松的环境。已率先完成改造的出版业对上述变化起了放大效应。制约小说发展的系统的原有平衡被打破并重新构建的平衡,小说已走近从能量的大量积蓄到释放的转折点,在临近转折的最后八年里,小说发展与政治进程两条线索渐行渐近,最后出现了名为“小说界革命”的交叉点。

  • 标签: 近代小说 转折 关键
  • 简介:在完成初稿之后,又根据它编制了两张统计表.表一是创作于近代的通俗小说单行本出版状况表,这里所谓的"近代",是指道光二十年至宣统三年,即按传统的从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的分段法.

  • 标签: 近代小说 通俗小说 单行本 创作 编年史 传统
  • 简介:法国小说对中国试验小说的艺术渗透似乎已成不争的事实。本文将在法国小说家的四位主要代表及中国20世纪80年代涌现的一批试验小说家之间建立一个比较研究,旨在说明不论是法国小说,还是中国试验小说,都宣扬一种"现实主义",将其作为小说创作的出发点。如果说前者对后者施加了某种影响,使得某些叙述形式渗透到中国当代小说创作艺术中,这种影响的可能性正是来自于中法小说家对"现实"和"现实主义"的共同理解,而非单纯的技巧模仿。

  • 标签: 法国新小说 新试验小说 新现实主义 新语言 新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