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肾纤维化的主要特征为肾间质中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的过量沉积,最终造成肾组织结构损伤及功能丧失。转化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是调节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胶原形成的典型途径。TGF-β1/Smad信号传导途径的持续激活导致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长期过度活化,对于肾纤维化的形成是必需的。本文对TGF-β1/Smad通路对肾纤维化的机制以及中药对其干预进行综述,为肾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肾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通路 中药干预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 简介:目的了解γ干扰素(IFN-γ)对瘢痕疙瘩Fb(KFb)中TGF-β/Smad信号通路的作用,探讨IFN-γ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可能机制。方法切取3例患者的瘢痕组织,体外分离培养KFb,实验选用第3-5代细胞。(1)将KFb分为:对照组,加无血清DMEM培养;TGF-β1组,用10ng/mL的TGF-β1单独作用;IFN-γ组,用100ng/mL的IFN-γ单独作用;TGF-1,+IFN-γ组,10ng/mL的TGF-β1与100ng/mL的IFN-γ联合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mRNA、蛋白表达,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与阳性细胞表达情况。(2)另取KFb,用10ng/mL的IFN-γ作用,于作用前及作用后30min和1、2、4、6、8h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Smad3和Smad7的mRNA表达,于作用前及作用后1、2、4、6、8h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mad3和Smad7的蛋白表达。(3)另取KFb,根据添加的IFN-γ终浓度不同分为1、10、100ng/mLIFN-γ组,均作用4h;设立未添加IFN-γ的KFb为对照组。同前检测各组Smad3和Smad7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1)IFN-γ组KFbCTGF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为0.017±0.009与1.198±0.004,较对照组(0.024±0.013与1.229±0.011)显著减少(P〈0.05);TGF-β1+IFN-γ组CTGF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为0.634±0.138与1.204±0.010,较TGF-β1组(1.331±0.298与1.727±0.004)显著减少(P〈0.01)。IFN-γ组KFb中,α-SMA阳性细胞荧光强度(0.922±0.059)和α-SMA蛋白表达量(0.3051±0.0031)较对照组(1.055±0.005与0.4513±0.0094)显著减少(P〈0.01);TGF-β1+IFN-γ组-α-SMA阳性KFb荧光强度(1.129±0.004)和α-SNA蛋白表达量(0.6734±0.0098)较TGF-β1组(1.270±0.005与1.3842±0.0024)显著减少(P〈0.01)。(2)10ng/mLIFN-γ作用后第1个时相点,Smad3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出现一过性增高,随后降低,mRNA表达量于作用后4h降至最

  • 标签: 干扰素Ⅱ型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蛋白质类
  • 简介:转化因子-β广泛参与和调控多种细胞介导的过程,是一种与神经组织保护、骨折愈合、软组织创伤修复、器官移植、肿瘤治疗等许多学科领域密切相关的多功能细胞因子。本文对运动与TGF-β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 运动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细胞外囊泡(ASC-EVs)对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转化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脂肪干细胞来源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行吸脂术患者的抽吸脂肪。真皮成纤维细胞来源于同一科室包皮环切术患者自愿捐赠的皮肤组织。将脂肪抽吸物离心纯化后经酶消化提取脂肪来源于细胞(ASCs),扩增后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蛋白标记物。收集第3~5代ASCs上清液提取胞外囊泡(EVs),透射电镜观察微观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NanoSight检测粒径分布,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膜表面标志性蛋白CD63、Alix和TSG101。用PKH67荧光标记的ASC-EVs与真皮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后,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对EVs的摄取情况。通过TGF-β1持续诱导真皮成纤维细胞5 d,并添加50、100 μg/ml浓度的ASC-EVs,通过免疫荧光染色,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以及Smad-2/3/4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第3代ASCs表面标记物CD73、CD49d、CD90、CD105为阳性,CD34、CD45为阴性。透射电镜下ASC-EVs为圆形膜性囊泡,边缘清晰,由双层磷脂膜包裹。95%以上的ASC-EVs粒径为(30.0~261.0)nm,平均(166.0±86.1)nm。EVs高表达标志蛋白CD63、Alix和TSG101。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携带绿色荧光的ASC-EVs被真皮成纤维细胞摄取并分布在胞浆内,部分ASC-EVs在细胞核周围分布。α-SMA免疫荧光染色后,经连续5 d的TGF-β1诱导,共聚焦显微镜下见真皮成纤维细胞中α-SMA绿色荧光的表达显著提高,而采用50 μg/ml和100 μg/ml ASC-EVs作用的真皮成纤维细胞中,α-SMA的表达较未经ASC-EVs作用的真皮成纤维细胞显著降低,但不呈现浓度依赖;细胞α-SMA和Smad-2/3/4的mRNA转录水平较未经ASC-EVs作用的真皮成纤维细胞显著下降,α-SMA和Smad-2/3/4的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此外,ASC-EVs可显著降低细胞分泌至上清液中的Ⅰ型胶原的含量,但对Ⅲ型胶原的分泌量无明显干预作用。结论ASC-EVs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真皮成纤维细胞中TGF-β-Smad信号通路,干扰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减少Ⅰ型胶原分泌密切相关。

  • 标签: 瘢痕 转化生长因子β 脂肪干细胞 细胞外囊泡 肌成纤维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他克莫司(TAC)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周期的作用及其抑制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周期性增殖的机制。方法5μmol/L的TAC分别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24、48、72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周期,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凋亡。进一步将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TL组)、转化因子-β1组(TGF-β1组)、TAC组、TGF-β1+TAC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Smad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5μmol/LTAC作用于人肾小球系膜细胞48h,细胞在S期的比例明显下降了(P〈0.05),在G0/G1期的百分比增加(P〈0.05)。与CTL组相比,TGF-β1组Smad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CTL组相比,TAC组Smad2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TGF-β1组相比,TGF-β1+TAC组Smad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TAC可能通过影响TGF-β1/Smad2信号通路阻断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由G1期进入S期而抑制其增值。

  • 标签: 肾小球系膜细胞 细胞增殖 他克莫司
  • 简介:转化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超家族包括其配体、配体拮抗分子、受体、信号转导分子等信号通路,在软骨分化、增殖、成熟等各个阶段均具有重要功能。基因组相关研究显示,TGF-β家族成员与骨关节炎中软骨的退变紧密相关。本研究拟从TGF-β信号调节软骨的发生、生长板的发育、关节的形成以及关节软骨的发生和发展等方面进行综述,认识TGF-β信号在软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以期为更好地维持软骨健康,为骨关节炎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 骨形态发生蛋白 软骨 软骨内成骨 骨骼发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探讨COX-2抑制剂NS-398对转化因子-β(TGF-β)影响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环氧化酶-2(COX-2)及Smad2mRNA表达的作用,系膜细胞COX-2mRNA和Smad2mRNA表达均增加,TGF-β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COX-2表达的信号通路之一是Smad信号通路

  • 标签: 信号通路 氧化酶表达 环氧化酶
  • 简介:转化因子β诱导蛋白(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inducedprotein,TGFBIp)是一个多功能细胞外基质分子,在细胞黏附、迁移、增殖、分化中起十分重要作用[1,2]。近期KimHJ等[3]及RowleyJW等[4]研究显示,TGFBIp可作为一种血小板来源蛋白,在血小板活化、促进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制备抗TGFBIp单克隆抗体将更好地理解血小板活化及血栓形成,为发展新的抗血栓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手段。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动物1.1.1主要试剂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 单克隆抗体 诱导蛋白 制备 血小板活化 PROTEIN
  • 简介:摘要富亮氨酸ɑ-2糖蛋白-1(leucine-rich ɑ2-glycoprotein-1, LRG1)作为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蛋白家族成员之一,通过转化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通路影响多种疾病,与脑缺血后的血管生成、内皮细胞凋亡和自噬、炎症反应以及血脑屏障破坏关系密切,有望成为缺血性卒中的新型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然而,目前探讨LRG1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的研究较少,对于其分子机制认识尚不完善,致使对LRG1在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存在争议。因此,文章就LRG1-TGF-β信号通路与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为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糖蛋白类 转化生长因子β 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细胞凋亡 自噬 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转化因子β(TGFβ)/Smad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后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后给予氯化钠注射液静脉输注。比较两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3 d、7 d认知功能障碍(PCOD)发生情况,及术前和术后3 d TGFβ、Smad1和Smad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观察组丙泊酚用量(648.71±65.25)mg和瑞芬太尼用量(0.46±0.08)mg,均少于对照组的(837.92±57.53)mg和(0.59±0.14)mg(t=15.380、5.701,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PCOD发生率(术后3 d:8.00%,术后7 d:12.00%)低于对照组(26.00%、34.00%)(χ2=5.741、6.832,均P<0.05);观察组术后3 d TGFβ(0.45±0.09)、Smad1(0.37±0.06)和Smad2(0.36±0.04),均低于对照组的(0.60±0.18)、(0.47±0.08)和(0.42±0.11)(t=5.271、7.071、3.625,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人胃癌根治术可降低术后PCOD发生率,且可下调TGFβ/Smad蛋白通路表达。

  • 标签: 胃肿瘤 手术期间 认知障碍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蛋白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瑞芬太尼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NA-186-3p(miR-186-3p)对子宫颈癌CaSki细胞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及与转化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载有miR-186-3p抑制基因、miR-186-3p模拟物的质粒分别转染至子宫颈癌CaSki细胞,分别为miR-186-3p-I组、miR-186-3p-M组;另将转染空载质粒的CaSki细胞作为对照,为miR-186-3p-C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tarbase软件预测miR-186-3p靶基因,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结果miR-186-3p-M组细胞凋亡率均低于miR-186-3p-I组和miR-186-3p-C组[(7.5±3.2)%比(13.9±0.7)%、(12.7±0.6)%,均P<0.05]。miR-186-3p-M组迁移细胞数[(218±25)个比(168±13)个、(175±13)个,均P<0.001]和侵袭细胞数均多于miR-186-3p-I组和miR-186-3p-C组[(165±21)个比(130±11)个、(142±12)个,均P<0.001]。miR-186-3p-M组TGF-β、Smad2、Smad3、磷酸化Smad2(p-Smad2)、磷酸化Smad3(p-Smad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最低,与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采用Starbase软件预测miR-186-3p与XIST RNA互补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XIST野生型载体+miR-186-3p模拟物质粒共转染的细胞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低于XIST野生型载体+miR-186-3p空载质粒共转染的细胞(P<0.001)。结论miR-186-3p可能直接与XIST RNA结合而下调TGF-β-Smad信号通路活性,进而增强子宫颈癌CaSki细胞凋亡、迁移、侵袭活性。

  • 标签: 子宫肿瘤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蛋白质类 miRNA-186-3p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肿瘤侵润
  • 简介:目的探讨转化因子β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TGF-β1/ERK1/2/MMP-2)通路在腺样囊性癌(ACC)侵袭和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用转化因子β1(TGF-β1)以及ERK通路抑制剂U0126处理ACC-2细胞。MTT检测ACC-2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blot蛋白印迹检测ACC-2细胞中ERK1/2的活化及MMP-2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CC-2细胞中MMP-2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及U0126干预后,ACC-2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TGF-β1刺激可增强ACC-2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增加ACC-2细胞p-ERK1/2和MMP-2蛋白以及MMP-2mRNA的表达,而U0126阻断ERK磷酸化后,抑制了TGF-β1刺激的增强作用,ACC-2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降低,MMP-2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下降。结论TGF-β1/ERK1/2/MMP-2通路参与了人唾液腺ACC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调节。TGF-β1可通过上调ERK1/2,继而上调MMP-2,促进人唾液腺AC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ERK1/2可能成为人唾液腺ACC侵袭防治的新靶点。

  • 标签: 腺样囊性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信号通路
  • 简介:TGF-β信号通路的改变发生于肾上皮细胞恶性转变的早期,并与TGF-β型受体(TβRⅢ)的缺失有关。为了研究TβRⅢ介导的肾透明细胞癌凋亡中的作用,通过构建腺病毒基因载体,在体外转染肾透明细胞癌使其重新表达TβRⅢ,并在裸鼠瘤内注射重组腺病毒来建立体内TβRⅢ高表达模型,

  • 标签: TGF-Β 信号通路 TΒR 转化生长因子 肾细胞癌 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化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与幼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关系。方法选取8周龄新西兰白兔60只,体质量1.5~2.0 kg。按随机数表法将实验动物分为2组:实验组(48只),醋酸泼尼松龙7.5 mg/kg双侧臀肌交替注射,每周2次,共注射8周,其中造模成功的设为发病组,造模未成功的设为未发病组;对照组(12只),于同样部位相同频次注射等体积9 g/L盐水,为预防感染,每周注射1次青霉素钠(50 000 U/只)。第8周注射完后行CT检查并处死所有实验动物,取出股骨头。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TGF-β信号通路相关因子TGF-β1、TGF-β2、Smad2、Smad3在股骨头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下游矮小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在股骨头中的表达,比较各组中相关因子的表达差异。结果实验组造模过程中处死6只,存活32只,发病6只(发病组),未发病26只(未发病组),造模成功率为18.75%(6/32只)。ELISA示:对照组、未发病组及发病组的TGF-β1表达量分别为(77.12±14.62) ng/L、(90.17±11.90) ng/L、(126.14±25.66) ng/L,发病组与未发病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5、4.24,均P<0.05);对照组、未发病组及发病组的TGF-β2表达量分别为(74.54±7.63) ng/L、(89.24±9.51) ng/L、(109.74±16.45) ng/L,发病组与未发病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2、5.65,均P<0.01);对照组、未发病组及发病组的Smad2表达量分别为(17.74±2.72) μg/L、(23.82±3.58) μg/L、(31.28±3.88) μg/L,发病组与未发病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4、7.99,均P<0.01);对照组、未发病组及发病组的Smad3表达量分别为(1.76±0.52) μg/L、(2.39±0.45) μg/L、(3.53±0.47) μg/L,发病组与未发病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0、6.71,均P<0.01)。qPCR示:Runx2在对照组、未发病组及发病组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0.17、1.27±0.14、1.72±0.11,发病组与未发病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0、8.91,均P<0.01)。结论TGF-β信号通路在幼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程中表达上调,刺激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增殖分化,骨重建过程增强,参与坏死骨组织的修复过程。

  • 标签: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动物模型/幼兔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
  • 作者: 陈燕 马源 何育霖 刘二鹏 邢栋 杨兴欢 朱文 王庆伟 窦启锋 张会清 文建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15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17期
  • 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尿动力学中心&泌尿外科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45005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河南 卫辉 45310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尿动力学中心&泌尿外科 45005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河南 卫辉 4531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神经双侧离断神经源膀胱(NB)幼鼠模型的膀胱形态结构功能变化及转化因子β1(TGF-β1)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选取SD雌性幼鼠64只,其中32只行L6+S1神经双侧离断建立NB模型,32只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神经离断和假手术3、6、12、24周后行膀胱测压检查。收集对应膀胱组织行马松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分析胶原纤维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TGF-β1、Smad2、Smad6蛋白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GF-β1受体Ⅰ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各NB神经离断组膀胱不稳定,存在膀胱漏尿点压(BLPP),膀胱无明显排尿收缩压;神经离断3、6、12周和24周鼠的膀胱基础压(22.10±2.51)、(18.20±1.52)、(31.20±2.82)、(41.10±3.41) cmH2O(1 cmH2O=0.098 kPa)和膀胱容量(22.30±1.72)、(49.10±5.54)、(30.30±2.68)、(13.50±1.52) mL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3.51±0.45) cmH2O和(0.52±0.04)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神经离断组膀胱组织横切面大小为先增大(3、6周)后变小挛缩(12、24周),膀胱壁厚度先变薄(3、6周)后增厚(12、24周);膀胱质量随离断时间持续增加。马松染色结果显示,神经离断大鼠的膀胱壁中正常纤维结缔组织逐渐紊乱,膀胱壁分层结构逐渐解体,平滑肌肥大增厚,肌间胶原纤维逐渐增多,染色变深。天狼猩红检测示神经离断24周的膀胱组织中Ⅲ型胶原纤维明显增多,Ⅲ型/Ⅰ型胶原纤维比例(3.14±0.71)明显高于对应的假手术组(0.88±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神经离断膀胱组织中TGF-β1和Smad2表达随着离断时间逐渐升高,通路抑制性蛋白Smad6随离断时间逐渐降低。Western blot显示TGF-β1受体Ⅰ蛋白水平在12、24周的表达分别高于对应的假手术组1.3、1.6倍(t=6.06、14.45,均P<0.01)。结论脊神经双侧离断导致的幼鼠NB,收缩功能瘫痪,膀胱内压逐渐增高,膀胱正常结构逐渐解体,膀胱纤维化通路TGF-β1/Smads信号通路逐渐激活,小儿NB发展的过程为膀胱纤维化,临床治疗小儿NB应尽早预防膀胱纤维化。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纤维化 膀胱测压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化因子β1(TGF-β1)、水通道蛋白(AQP)及骨桥蛋白(OPN)在氟中毒大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成组设计,将48只SD大鼠按照体质量(80 ~ 1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低氟组(10 mg/kg)、高氟组(20 mg/kg),各16只(雌雄各半),采用腹腔注射氟化钠的方式使大鼠染氟,在大鼠染氟12周后,采用股动脉放血法处死大鼠,取肾组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氟中毒大鼠血清TGF-β1、AQP及OPN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氟中毒大鼠肾脏组织中TGF-β1、AQP及OPN的表达变化。结果高氟组大鼠血清TGF-β1、AQP及OPN含量[(26.42 ± 6.09)、(378.60 ± 36.84)μg/L,(603.45 ± 64.32)pg/ml]均高于对照组[(2.41 ± 0.42)、(157.41 ± 15.26)μg/L,(182.45 ± 30.63)pg/ml]和低氟组[(13.15 ± 3.26)、(245.65 ± 23.21)μg/L,(359.47 ± 55.26)pg/ml,P均< 0.05],且低氟组血清TGF-β1、AQP及OPN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 0.05)。高氟组大鼠肾脏组织TGF-β1、AQP及OPN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和低氟组(P均< 0.05),且低氟组TGF-β1、AQP及OPN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均< 0.05)。高氟组大鼠肾脏组织TGF-β1、AQP及OPN阳性表达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和低氟组(P均< 0.05),且低氟组TGF-β1、AQP及OPN阳性表达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TGF-β1、AQP及OPN在氟中毒大鼠肾脏组织中呈高表达,可作为判断氟中毒对肾脏集合系统损伤的检测指标。

  • 标签: 肾脏损伤 转化生长因子β1 水通道蛋白 骨桥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