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探讨疫情时期大学生对SARS疫情的心理反应,344名大学生的心理实验结果显示,大学生对SARS疫情信息关注和预防控制心愿对其心身反应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产生重要影响,男性对疫情的信息关注和行为反应多于女性,在一学生对疫情的控制心愿和行为反应多于大二学生。大学生淡化对SARS疫情的信息关注和做好积极预防控制,可以解决其心身和行为反应等问题。

  • 标签: SARS疫情 行为反应 心理反应 男性 认知 预防控制
  • 简介:目的了解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认知的现状,为相关单位和部门提供信息依据和参考。方法利用“公众用药安全”讲座活动对到场公众进行了随机调查,发放调查表150份,回收144份。通过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的方法,除去信息缺失较多的调查表,对剩余115份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结论多数被调查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及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公众希望政府部门加大药品监管力度,保证上市药品质量,治理虚假广告,及时公布药品安全信息,大力宣传科学合理用药知识,为其安全用药提供可靠的保障。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认知 调查 分析
  • 简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引起了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的普遍关注.作为中国西南方向的重要邻国,缅甸总体上反应比较积极,但具体行动不多.缅甸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对于中国而言,是中国想要塑造周边经济和安全共同体的举措,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于缅甸自身而言,“一带一路”倡议总体上是缅甸发展的一大机遇,缅甸可以借此搭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便车”.对如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政经合作,缅甸社会普遍担心安全利益受损、中国在缅影响力过大等.中国在缅甸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应重视双边之间的认知差异,做好增信释疑工作,促进双边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一带一路 中缅关系 缅甸 昂山素季 密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公众使用化妆品的现状以及对化妆品不良反应认知度,了解化妆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监测部门提供信息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根据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化妆品情况、对化妆品的关注点,化妆品的不良反应认知和发生情况与建议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向就诊患者、高校学生、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超市员工、化妆品卖场员工、化妆品购买者群体,美容美发场所从业和消费者群体发放问卷,并当场填写,并对有效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发放10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00份,其中男性有156人,占比例为15.6%,女性有844人,占比例为84.4%,男女之比约为15;调查目标的年龄主要分布在18~40岁左右,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职业。结果显示有373人根据化妆品的说明书对化妆品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解,占比例为37.3%;其中有129人产生过化妆品过敏,占比例为12.9%;190人购买化妆品是通过美容院或者网购获得,占比例为19.0%;129过敏消费者中有21人使用化妆品发生不良反应而没有找有关部门解决问题,占比例为16.3%。结论大众对于怎样安全使用化妆品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了解度不够,所以应该通过各个途径普及对化妆品的使用、出现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不良反应的种类、不良反应反应情况以及斑贴试验等有关内容,让使用者进行了解,对自己的权益进行保护;监管部门还应该对网购等其他销售途径在展卖化妆品时的质量进行把控,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还要及时将新型化妆品的安全信息进行发布,使大众在使用化妆品时,能够产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 标签: 化妆品 不良反应 问卷调查 认知
  • 简介:运动员的预期反应是在部分信息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预期反应会提高对外界刺激的加工速度,对于运动员比赛中的动作行为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运动员预期反应中的信息加工特点的有关研究,分析了高水平运动员的视觉选择注意,以及预期反应的年龄特点和情景意识,并分析了运动员预期反应研究的主要方法。

  • 标签: 运动员 预期反应 认知加工 视觉选择注意 情景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认知行为护理效果。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淋巴瘤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认知行为护理。对比认知水平、生活质量、化疗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认知行为护理 淋巴瘤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认知行为护理效果。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淋巴瘤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认知行为护理。对比认知水平、生活质量、化疗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认知行为护理 淋巴瘤 不良反应
  • 简介:我院药学部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要求,协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药理室及中国药学会武汉分会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对我院医务人员药物不良反应(ADR)认知度进行了调查。

  • 标签: 医务人员 药物不良反应 认知度 临床药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认知和行为意向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纸质问卷和微信问卷2种形式,对2018年9月至12月在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候诊及等候取药的患者或家属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被调查者以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答毕现场回收。经2位药师筛选合格问卷,对调查问卷中关于ADR认知和行为意向的每个问题选项赋予一定分值,对得分进行百分化,并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回收问卷519份,合格问卷508份,有效回收率为97.9%。受访者对ADR认知的中位得分为50(0,100),行为意向中位得分为86(36,100)。≥60岁的老年人对ADR认知和行为意向的得分均低于20~39岁和40~59岁人群(均P<0.05),大学/大学专科学历者对ADR认知和行为意向得分明显高于中学/中等专业学历者(均P<0.05);城镇居民对ADR认知和行为意向得分均明显高于郊区及农村居民(均P<0.05)。仅有55.9%(284/508)的调查对象对ADR定义的选择是正确的,44.1%(224/508)调查对象认为ADR是用药错误、药品质量或医疗差错造成的,62.6%(318/508)认为发生ADR应该由医院、药品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承担责任。在发生ADR后,有91.9%(467/508)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向相关部门报告,但有25.6%(130/508)的调查对象不知道报告部门和不知道如何填写报表。结论公众对ADR的认知度较低;尽管有报告ADR的意向,但因对ADR的认知度较低,对报告部门、报告途径等不了解而受限。

  • 标签: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系统 患者参与 问卷调查
  • 简介:目的提高厅级干部对双硫仑反应认知度,降低双硫仑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对2010年荆州地区158名厅级干部实施双硫仑反应相关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双硫仑反应的相关认知度调查。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厅级干部对双硫仑反应认知率明显提高,饮酒控制率由教育前的39.24%提高到58.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硫仑反应的发生重在预防,健康教育在其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厅级干部 双硫仑反应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尽管从认知无线电范式的提出已经经历了十几年了,在这些年里研究主要集中于物理层和媒体访问的问题上,而最近的一些研究才针对认知网络的路由问题。本文将移动认知无线电和AdHoc网络的反应式路由相结合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设计了一个反应式路由协议来达到此目的。

  • 标签: Ad Hoc网络,认知无线电,路由协议,频谱感知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社区更好地开展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7月13日~7月19日来郴州市北湖区南塔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疫接种的儿童家长父母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 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问卷357份,回收率99.2%,有效问卷277份,有效率77.6%。儿童家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知识最高得分为9分,最低得分为1分,平均得分为6.01分(6.01±1.82)。儿童家长的教育水平是影响其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P<0.001)。  结论: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认知水平不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手段,加强对接种疫苗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

  • 标签: 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认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重症医学的飞速发展,促使我们对重症产生了新的思考与认知。我们将重症理解为损伤或疾病发生发展为致命性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桥梁是广泛的机体失调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紊乱。机体反应是重症病理生理学的要点与重点,血流动力学是重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与重心,两者形影不离,相互关联。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宿主/机体失调反应”和“重症单元”两个新概念,并强调制定血流动力学干预措施的新要求,从而突出了机体反应与血流动力学对于重症的关键作用,亦丰富了重症体系化认知的内涵。

  • 标签: 重症 应激 血流动力学 宿主/机体失调反应 重症单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应用认知护理干预改善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甲状腺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取时间2016年09月12日至2017年09月12日,分为观察组(认知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心率值及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值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两组患者在满意度对比中存在较大差异,P小于0.05,即观察组--96.67%,对照组--66.67%。结论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应用认知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减轻应激反应,并且还能提高护理质量,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认知护理 甲状腺瘤 手术 应激反应
  • 简介:反应时作为客观的心理指标,已被广泛地运用到认知心理学和视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当中.反应时实验方法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其实验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和更新.现代多视野速示器与计算机的结合,是当前反应时研究的一种新技术.本文既介绍了反应时实验研究的方法,又从硬件和软件方面叙述了如何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三视野速示器反应时(RT)进行自动记录的设计,并简要介绍了这种类型速示器的组成、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举例说明了如何使用这套系统进行相应的心理学的实验.

  • 标签: 视觉认知心理学 反应时 速示器 打印并行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烟酸皮肤潮红反应敏感度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在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的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40例(抑郁症组),以及与抑郁症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32名(对照组)。收集一般人口学和临床资料。采用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对所有被试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测试,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PeriFlux 5000对被试者进行8个浓度(10-5 mol/L、10-4 mol/L、10-3.5 mol/L、10-3 mol/L、10-2.5 mol/L、10-2 mol/L、10-1.5 mol/L、10-1 mol/L)梯度的前臂烟酸皮肤潮红反应测试,计算血流量值和皮肤最大反应血流量(maximal blood flow,MBF)值以及半数效应浓度对数值LogEC50。采用重复测量多重比较与简单效应分析2组8个浓度梯度的血流量值差异,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MBF值、LogEC50。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分析LogEC50与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在烟酸皮肤潮红反应中,当烟酸溶液浓度为10-3.5 mol/L、10-3 mol/L时,对照组血流量值高于抑郁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490、-4.626, 均P<0.01)。对照组LogEC50值(-3.513±0.848)低于抑郁症组(-2.776±0.568),2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4.196, P<0.01)。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词汇学习(t=-2.127, P=0.037)、编码测试(t=-3.226, P=0.002)、词汇回忆(t=-3.697, P<0.01)、故事回忆(t=-2.687, P=0.009)、图形回忆(t=-2.660, P=0.010)测试得分较低,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组LogEC50与RBANS子测试中词汇回忆(r=-0.407,P=0.032)、故事回忆(r=-0.376,P=0.049)与图形回忆(r=-0.455,P=0.015)评分呈负相关;MBF值与图形临摹(r=0.428,P=0.023)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的烟酸敏感度及认知功能均较对照者低,且认知功能降低可能与烟酸皮肤潮红反应中磷脂酶A2的信号通路紊乱有关。

  • 标签: 抑郁症 认知 烟酸皮肤潮红反应
  • 简介:【摘要】欺骗行为在日常生活十分常见。近年来,认知负荷理论取得了丰厚的成果,有诸多学者将其应用在欺骗领域。本研究采用3(3种认知负荷程度:无、低、高)×2(真假:真实反应、虚假反应)的实验设计,通过正确率与反应时,研究认知负荷对真实与欺骗反应的影响。结果:(1)高认知负荷条件下的正确率要显著低于低认知负荷以及无认知负荷条件。(2)高认知负荷条件下的反应时要显著高于低认知负荷和无认知负荷条件,低认知负荷条件下的反应时要显著高于无认知负荷。(3)虚假反应条件下的反应时要显著高于真实反应。结果表明,认知负荷对真实与欺骗反应有影响,我们推测欺骗反应相比于真实反应会体验更高的认知负荷。

  • 标签: 认知负荷 欺骗行为 心理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淋巴瘤患者疾病认知,生活质量及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21年9月78例接受化疗治疗的淋巴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研究组纳入78例患者,对其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疾病认知水平评分、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25.94%)比对照组(53..85%)低,P<0.05。结论 在对淋巴瘤患者开展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后,其化疗不良反应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且对疾病的认知也有所提高。

  • 标签: 淋巴瘤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印尼,其新任总统也提出“海洋强国”的施政理念.由此引发印尼社会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印尼合作前景的强烈关注与讨论.本文聚焦印尼社会各界对“一带一路”的反应与讨论,从3个方面,即“一带一路”是中印尼合作的新机遇、“一带一路”是“威胁与控制”、“一带一路”可能引发印尼的社会冲突,来考察与分析印尼社会各界对“一带一路”的认知.本文认为以下3种观点值得关注:第一是印尼政府相关部门与相关利益群体对“一带一路”倡议抱有积极的认知反应,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中印尼合作与印尼发展;第二是知识界精英则普遍保持谨慎、怀疑甚至批评的态度,认为“一带一路”负面影响较大,是“新殖民主义扩张”的表现;第三,有学者警告关注中国在印尼影响的扩大与加深可能会激化一些社会矛盾.毋庸置疑,“一带一路”为中印尼合作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需要中印尼双方共同关注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消除负面认知与影响,努力推动中印尼双方关系的全面发展.

  • 标签: 一带一路 印尼 全球海洋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