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计算认知矫正(computerized cognitive remediation therapy,CCRT)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2019年4—6月,采用随机、单盲、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将符合MCI标准的4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CCRT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CCRT组每周治疗5次,每次30 min,共治疗8周(40次);对照组进行自然观察。在治疗前后对受试者进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采用两个相关样本配对秩和检验中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评价CCRT干预前后2组MMSE、MoCA得分差值的差异,两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中的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MMSE和MoCA得分的差异。结果CCRT组共21例完成治疗,3例退出。CCRT组与对照组治疗前MMSE、MoCA评分及各因子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MMSE总分(Z=-2.83)、注意力和计算力(Z=-2.58)、时间定向力(Z=-2.00)和视空间功能(Z=-2.45)评分差值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MoCA总分(Z=-3.40)、视空间与执行功能(Z=-3.41)、注意力(Z=-3.09)的得分差值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CCRT对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是注意和视空间功能有改善。

  • 标签: 认知疗法 计算机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认知矫正(CCRT)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社会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98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实施CCRT训练,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社会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的定向力(5.60±1.35)分、计算力(2.20±0.79)分、语言能力(7.10±0.36)分、空间能力(0.78±0.42)分、即刻记忆力(2.42±0.53)分、短程记忆力(1.17±0.78)分及MMSE总分(23.36±2.98)分均所有提高(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SDSS、PSP评分(8.23±0.94)分、(81.36±14.23)分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应用CCRT治疗能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患者的社会功能。

  • 标签: CCRT VD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辅助认知矫正(CACR)治疗对缓解期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就诊的缓解期抑郁症患者,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CACR干预组和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和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版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及智力水平。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CACR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CACR治疗,每天1次,每次注意、记忆训练各20 min。2组患者于入组时、治疗后8周分别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线测验A、连线测验B、Stroop色词测验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最终纳入缓解期抑郁症患者67例,其中对照组32例,其中男性18例(57%),女性14例(43%),年龄(29.0±9.2)岁;CACR干预组35例,男性20例(56%),女性15例(44%),年龄(28.0±9.2)岁。2组间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版得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病程、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前2组患者WCST、连线测验、Stroop色词测验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CACR干预组患者WCST总测验次数[(76.8±14.3)比(83.6±14.6)]、持续错误次数[(24.4±3.3)比(27.4±4.8)]、随机错误次数[(17.9±3.1)比(22.2±4.3)]低于对照组,正确次数[(27.9±1.8)比(26.6±2.6)]高于对照组(P<0.05);连线测验B时间[(86.1±15.6)s比(119.6±16.2)s]短于对照组(P均<0.05)。WCST分类完成次数、连线测验A时间、Stroop-C正确个数、Stroop-C完成个数、Stroop-CW正确个数、Stroop-CW完成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CR治疗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缓解期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 标签: 抑郁症 认知障碍 计算机辅助 认知矫正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认知矫正(computerized cognitive remediation therapy, CCR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率以及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对CCRT的临床效应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1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CCRT组(n=196)和工娱治疗(work and amusement therapy, WAT)组(n=115),分别给予自主开发的CCRT、操作性音乐和舞蹈治疗12周。在治疗前、后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按基线时MCCB总分将患者认知功能分为4‌个水平:严重认知功能损害、中度认知功能损害、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认知功能正常,根据MCCB总分的变化将患者的疗效分为3‌种情况:无改善(≤0‌分),改善(0~9.57‌分),显著改善(>9.57‌分),最后比较2组认知功能改善率的差异。结果CCRT组认知功能显著改善19‌例,改善105‌例,无改善46‌例;WAT组显著改善7‌例,改善39‌例,无改善41‌例。CCRT组认知功能的改善优于WAT组(Z=2.978, P=0.003)。CCRT组较WAT组严重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有较高的改善率(Z=1.860,P=0.032)。CCRT组中度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无改善率低于WAT组(Z=-1.817,P=0.035)。CCRT组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较WAT组无改善率低(Z=-3.294,P=0.001),而改善率和显著改善率均升高(Z=2.084,P=0.019;Z=1.969,P=0.025)。认知功能正常的患者CCRT组与WAT组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改善和显著改善的患者合并统称为有改善后,2组比较结果显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经CCRT后改善率较WAT升高[77.2%(44/57)与41.4%(12/29),χ²=10.853,P=0.001];而基线时存在严重认知功能损害、中度认知功能损害或认知功能正常的患者,经CCRT后改善率同WAT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经CCRT后认知功能改善的等级按照Cohen′d分别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0.59)>中度认知功能损害(0.48)>正常认知功能(-0.12)>重度认知功能损害(-0.24)。结论CCR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率优于WAT,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经CCRT后认知功能改善率更高。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认知疗法 认知障碍 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认知矫正(CCRT)联合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51例,干预过程中因患者中途出院等原因,实际完成了93例,干预组47例,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社交技能训练,干预组另外实施8周的CCRT。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交技能评定目录量表(SSC)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干预组PANSS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总分、阴性症状评分分别为(46.36±9.33)分、(11.15±3.5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1.06±10.26)分、(16.42±4.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7、5.41,均P < 0.05);干预组SSC量表评分总分、冲突解决能力评分、建立关系能力评分分别为(16.05±6.85)分、(3.36±1.65)分、(3.14±1.8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1.08±8.24)分、(5.92±2.35)分、(6.75±2.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7、5.34、7.00,均P < 0.01)。结论CCRT联合社交技能训练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认知疗法 计算机模拟 社交技能训练 阴性症状 认知功能受损 社交技能缺陷 康复 社会功能 精神残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现代社会,美丽的笑容和牙齿的整齐排列已经成为个人形象和自信的一部分。因此,口腔矫正一直备受关注。传统的金属矫正器虽然在牙齿矫正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它们的外观和使用可能引起一些患者的顾虑。在这一背景下,隐形矫正器作为一种新颖而先进的矫正方式,已经在口腔医学领域崭露头角。本文将探讨隐形矫正器的应用,以及它在矫正中所带来的效果和益处。

  • 标签: 矫正治疗 隐形矫正器 应用与效果
  • 简介:计算色彩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是直接交互,在认知过程中,色彩的某些可用特性是被使用者直接感知。使用者在认知图像的过程中,根据其以往对色彩认识的相关经验,形成综合的判断和解释,为使用者提供明显的使用线索。本文论述了解读计算视觉色彩的生理机制,色彩感知经验对计算视觉的影响,数字色彩设计技巧,探索计算视觉色彩心理暗示。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了计算数字色彩设计的规律与技巧。在色彩与使用者直接交互过程中,更好的了解人在计算识图时的视觉直观感受,实现快速解读重要信息,有效交流的目的。

  • 标签: 计算机色彩 视觉 感性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合叙事护理和认知矫正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1-2023.12期间我院住院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5例,接受叙事护理联合认知矫正)。对比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阳性症状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分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阳性症状量表和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阳性症状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叙事护理联合认知矫正对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个体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值得广泛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叙事护理 认知矫正治疗 精神分裂症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计算辅助认知训练在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将72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n=36)及对照组(n=36),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传统人工认知训练,而实验组给予计算辅助认知障碍训练,总治疗时间为8周。于训练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MMSE及LOTC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MMSE及LOTCA评分均较前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MSE及LOTCA评分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计算辅助认知训练更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

  • 标签: 认知训练 计算机辅助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的计算辅助认知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随机纳入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作业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指导患者计算辅助认知训练。比较患者认知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组间各项恢复情况指标和患者脑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认知水平评分显著较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P<0.05)。结论:计算辅助认知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应用疗效确切,治疗方式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 作业功能训练 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计算辅助认知训练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到2020年8月收治的老年MCI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48例。试验组给予计算辅助认知训练,每周5天,每天30分钟,训练难度采用自适应的方式进行调节。对照组训练每周5天,每天30分钟,训练难度是固定的。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血清IGF-1水平。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MMSE评分(28.73±1.02)、MocA评分(22.03±5.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计算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PSC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传统认知训练,观察组则采用暨南大学自主研发的V1.0版语言认知系统进行计算辅助认知训练,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识评估量表(MoCA)对2组患者各项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定向能力、延迟回忆、注意及计算能力评分及总分[分别为(5.59±0.97)分、(3.20±1.03)分、(4.02±0.78)分和(20.46±4.14)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分别为(4.79±1.23)分、(1.47±1.06)分、(2.32±1.04)分和(17.18±4.28)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在视空间及执行功能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在复述能力、抽象能力方面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用V1.0版语言认知系统进行计算辅助认知训练能进一步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认知障碍 语言认知系统 脑卒中 认知训练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口外支抗与种植钉支抗在口腔矫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支抗类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外支抗,观察组采用种植钉支抗,矫正后随访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随访9个月,种植钉支抗的观察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凸距差、倾角差显著大于口外支抗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磨牙位移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钉支抗患者满意度为95%,口外支抗患者满意度为8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矫正中采用种植钉支抗,其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口外支抗,可减小非矫正牙的移位,有效控制磨牙,改善面型。

  • 标签: 口外支抗 种植钉支抗 矫正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计算认知行为治疗(Computerized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CBT),是指通过电脑交互界面,以清晰的操作步骤,高度结构化的多种媒体互动方式(如网页、漫画、动画、视频声音等)来表现认知行为治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治疗方式.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运用CCBT对某些青少年的焦虑症治疗干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CCBT具有容易被用户接纳、较低的治疗成本和方便数据收集等许多优点,相关的实践研究也证实了CCBT在焦虑症治疗方面的有效.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焦虑症等计算认知行为治疗进行简要的介绍,并从其在青少年群体中治疗焦虑症的可行性、有效性、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索,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焦虑症 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 可行性 有效性
  • 简介:这道计算题曾让有的人花费好几个小时仍不得其解。问题是,将1到9这几个数字排列成3行,并使第2行的3个数字相加的和比第1行的3个数字之和大3,而且使第3行的3个数字之和比第1行的3个数字之和大6。那么,请你试试看能找到答案吗?

  • 标签: 计算机 数字排列 个数 计算题
  • 简介:新型的量子计算、光子计算、生物计算、纳米计算等将会在21世纪走进我们的生活,2000年1月我国上网计算数为350万台,便携计算、数字基因计算、移动手机和终端产品

  • 标签: 计算机计算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