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观察分析高原白内障行非超超声乳化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行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8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白内障诊断标准。随机分为UCE组和NCE组,两组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前均给予患者心电图、血样、肝功能、尿常规等术前检查及抗生素眼药水滴注等术前准备。UCE组对患者进行扩瞳和局部麻醉后,行巩膜隧道切口,并注入黏弹剂,再做一辅助切口,环行撕囊,对晶体核进行乳化和吸净,植入人工晶状体,并置换黏弹剂,术口自闭;NCE组对患者进行扩瞳和局部麻醉后,行巩膜隧道刀层间分离至透明角膜内1.5mm,前房注入黏弹剂,环行撕囊,用注洗针头对晶体核进行乳化和吸净,植入硬质人工晶体,吸出黏弹剂,注水恢复前房,结膜瓣内注入地塞米松,单眼敷料遮盖。结果两组术前后散光度比较,术前两组患者散光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NCE组在术后1w、1mo、3mo散光度明显低于UCE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有所降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UCE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幅度明显大于NCE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UCE组出现2例角膜内皮混浊,1例后囊破裂现象,经及时检查治疗均恢复正常体征,除此之外,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产生,NCE组不良反应现象少于UCE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原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超声乳化摘除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术后不良反应率低,对角膜内皮伤害小,为临床行白内障摘除术提供参考。

  • 标签: 高原白内障 小切口非超超声乳化摘除术 角膜内皮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CEC)变化量化分析,为降低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PEA)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68例(73眼)及糖尿病合并白内障64例(68眼)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超声时间及累计释放能量对角膜内皮的影响进行对比,将术后1d、1wk、1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进行对比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术后1周以超声时间(X1)、累积释放能量(X2)为自变量,超乳时间及累计释放能量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影响更明显(90.3%)。2.术后1d、1wk、1mo,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量要高于对照组。3.术后1d、1wk、1mo,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患者的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要低于对照组。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超声时间、累积释放能量对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更大,且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量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变化均高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

  • 标签: 糖尿病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角膜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和修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患者98例(98眼),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形态及直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术后1周及1、2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明显降低,细胞直径明显增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3、6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直径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角膜下部内皮细胞密度明显低于上中部内皮细胞密度,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早期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受损严重,损伤部位以角膜下部为主,术后3个月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基本修复。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角膜内皮细胞 损伤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眼膜病患者60例(60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结果角膜植片透明者54例,视力≥0.3者20例,≤0.04者7例,0.05~0.2者32例,出现免疫排斥反应5例。结论角膜穿孔或角膜瘢痕者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应重视防治术后免疫排斥反应。

  • 标签: 角膜病 穿透性角膜移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角膜板层切除联合多层羊膜移植术后的病人佩戴角膜绷带镜对舒适度、疼痛度及病灶预后的改善情况。方法 :收集 26例行角膜板层切除联合多层羊膜移植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常规护理联合角膜绷带镜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适程度。结果:观察组中的患者术后各种不适症状均比对照组减轻或减少,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板层切除联合多层羊膜移植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可以显著减轻术后患者眼部诸多不适症状和疼痛。

  • 标签: [ ] 绷带镜 无菌性角膜溃疡 羊膜移植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不同位置角膜切口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和视力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 2016年 9月— 2017年 9月间接诊的白内障患者中随机选取 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50例角膜切口位置选择在颞侧角膜缘后上方 11—1 点钟位置做反眉状切口 的为 A组, 50例角膜切口位置选择在颞侧角膜缘后 做反眉状切口,左眼选择在 2—4 点钟位置,右眼选择在 8—10 点钟位置 的为 B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角膜散光和视力情况。结果 B 组 患者术后 3d 末祼眼视力达到( 0.4—0.8 )的百分比为 80.00% , 术后 1 月末祼眼视力达到( 0.4—0.8 )的百分比为 94.00% ,明显高于 A 组的 56.00% 和 82.00% ;术后 7d 末的平均散光屈光度为( 1.12±0.55 ),术后 1 月末的平均散光屈光度为( 0.76±0.49 ),明显低于 A 组的( 1.39±0.55 )和( 1.17±0.52 ); 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白内障囊外摘除 手术切口选择在颞侧角膜缘后 做反眉状切口,左眼选择在 2—4 点钟位置,右眼选择在 8—10 点钟位置,能够有效促进术后视力恢复,降低对 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 标签: 角膜切口 白内障 角膜散光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维生素C局部应用治疗角膜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9例角膜炎、角膜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眼科方式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维生素C局部应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00%,复发率为6.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9.39%,复发率为22.45%。两组比较,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C局部应用治疗角膜角膜溃疡具有显著疗效,且不易复发,治疗效率高、安全性好。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维生素C 角膜炎 角膜溃疡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动员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1月~2017年4月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入院并行冠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检查的患者83例,根据有无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即置入冠脉支架分为两组:PCI组患者66例,于冠脉造影后即刻以及球囊扩张后第1、3、5、7、24h各取外周血2mL。单纯行CAG检查患者17例作为对照组,于CAG后0、7、24h以同样方法各抽取外周血2mL,所得标本由同一实验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KDR+细胞数量。结果:对照组CD34+/KDR+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PCI组CD34+/KDR+细胞数量在球囊扩张术后24h出现升高,较0h升高61%(43.50±29.59vs27.28±13.61,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CD34+/KDR+细胞数量变化幅度与PCI术中冠脉损伤程度显著相关(P〈0.001)。结论:PCI发起EPC的时间依赖性动员,PCI术后24hEPC的最大动员幅度与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循环内皮祖细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角膜异物患者各相关因素的分析,探讨角膜异物发生、发展、及预后的规律。方法:对 928例角膜异物病人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统计结果显示:男:女 =22.81:1,左眼:右眼 =1.30: 1; 20—40岁 占 人群发病人数的

  • 标签: 角膜 角膜异物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应用维生素C治疗角膜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104眼)角膜溃疡、角膜炎患者,依据随机法划分为参照组50例(51眼)例与研究组50例(53眼)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眼科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将维生素C局部注射在患眼眼球结膜下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的复发率和治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平均治愈天数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角膜溃疡、角膜炎患者应用维生素C局部注射治疗治疗效果好,且患者康复速度快,值得推广。

  • 标签: 角膜溃疡 角膜炎 维生素C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照组患者采用角膜溃疡清创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视力改善效果明显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明显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角膜溃疡清创术 抗真菌药物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溃疡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36例角膜溃疡患者临床护理措施及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收治的36例角膜溃疡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治愈24例,好转7例,行眼内容物剜除术治疗5例。结论给予角膜溃疡患者护理干预,有效改善角膜溃疡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角膜溃疡患者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丝状角膜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丝状角膜炎的患者9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两组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贝复舒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愈时间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率95.83%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1.2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时间观察组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丝状角膜炎采用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效果明显,可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丝状角膜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0例(105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出现角膜水肿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结果65眼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其中,轻度角膜水肿50眼,3d内恢复透明;中度角膜水肿8眼,5d内消退恢复透明;重度角膜水肿5眼,10~25d内消退恢复透明。2眼重度角膜水肿者晶体状体核硬度均为v级核。结论术后做好裂隙灯下角膜观察及护理,有利于手术后视力的提高,防止大泡性角膜病变及角膜变性的发生,减少老年性白内障术后的并发症。

  • 标签: 白内障 角膜水肿 护理
  • 简介:2015年,年过六旬的明水县工农社区退休职工党员祝凤蕴被确诊为肺癌后,决定捐献眼角膜.起初,子女都不同意,但他却说:“我死了以后,让急需眼角膜的人重见光明,就再无遗憾.”他的一番话,转变了家人的态度.2016年8月17日,祝凤蕴来到县红十字会,签署了捐献眼角膜的协议.

  • 标签: 角膜 捐献 善行 他人 退休职工 红十字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3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行角膜病灶清创,氟康唑滴眼液、那他霉素眼液滴眼,全身静脉滴注氟康唑,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3例。结论早发现、早诊断真菌性角膜炎,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真菌性 角膜炎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