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外周血细胞形态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诊断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4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临床资料,记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1例,记为对照组,对所有儿童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记录并对比两组受检者检测结果。并将研究组患儿随机均分成甲组和乙组,甲组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乙组基于甲组采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对比甲乙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 除RDW之外,研究组Hb、RBC、MCH、MCV、MCHC、铁元素水平和铁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乙组诊断准确率高于甲组(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形态与全自功血细胞分析仪针对小儿缺铁性贫血联合诊断效果显著,可有效区分不同受检者的血液指标水平,在血液疾病检查中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 标签: 外周血细胞形态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联合诊断 小儿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外周血细胞形态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诊断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4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临床资料,记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1例,记为对照组,对所有儿童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记录并对比两组受检者检测结果。并将研究组患儿随机均分成甲组和乙组,甲组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乙组基于甲组采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对比甲乙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 除RDW之外,研究组Hb、RBC、MCH、MCV、MCHC、铁元素水平和铁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乙组诊断准确率高于甲组(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形态与全自功血细胞分析仪针对小儿缺铁性贫血联合诊断效果显著,可有效区分不同受检者的血液指标水平,在血液疾病检查中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 标签: 外周血细胞形态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联合诊断 小儿缺铁性贫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一项是公共卫生体检,公共卫生体检形式也是有好几种,到村组去体检最为常用,因为这更加方便群众,一次有位群众对我发问题:你采的这个血要拿回医院才检查,准不准确?可不可靠啊?为了科学的回答老百姓的这个问题,笔者不得不来做本文的实验和论述。

  • 标签: [] 血细胞分析 有无差别
  • 作者: 杨茂,刘家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12-14
  • 出处:《药店周刊》2022年第8期
  • 机构:六盘水市首钢水钢医院,贵州六盘水553001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总结,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检验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血细胞检验中不合格的标本共计1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血细胞检验中不合格的标本原因进行分析,并讨论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血细胞检验中不合格的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之间具有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应的质量控制分析最终的结果显示,不合格的血细胞检验标本的质量有所提升,不合格率有所下降。结论:临床血细胞检验是当前临床检验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患者在进行各项检查和手术之前的一个重要的检验内容。因此,在进行临床血细胞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对其质量进行控制,降低血细胞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确保临床检验质量,为患者后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或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是一组由各种原因导致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过度增殖活化引起全身高炎症反应的临床综合征。细胞因子风暴是该病的关键环节。由于病因复杂、疾病严重程度差异大、临床表现非特异性等原因,该病的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较为困难。细胞因子在HLH的早期快速诊断、与其他细胞因子风暴相关疾病的鉴别、亚型判别、分层治疗、疗效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HLH相关细胞因子谱类型及其在与各类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HLH的分层治疗和治疗过程监测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以进一步提高HLH的精准诊治水平。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细胞因子 感染 精准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在诊断乙肝中应用血细胞分析联合生化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在2021年05月到2022年05月选择乙肝患者100例(试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进行对照分析(参照组),采集所有对象的血液样本,应用血细胞分析联合生化检验进行诊断,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血细胞分析结果中的MPV、MCV、PDW、RDW在试验组中结果均高于参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生化检验中的总胆红素、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LT、γ-GGT以及AST试验组比参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讨论:在诊断乙肝中应用血细胞分析化学发光法联合生化检验,三项指标均有明显升高,且表现为正相关性,可作为诊断乙肝病情的重要方法。

  • 标签: 乙肝;血细胞分析;化学发光法;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进展迅速的高致死性疾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潜在病因多种多样,及时启动恰当的治疗方案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及时、准确和完整地诊断噬血细胞综合征需要遵循疑似诊断-确定诊断-病因诊断的三步骤原则。随着诊断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发,噬血细胞综合征规范化诊断体系的建立和临床路径的建设,这一致死性疾病的诊断效率不断提高,噬血细胞综合征已经进入规范化、路径化和个体化的精准诊断时代。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诊断 精准
  • 简介:摘要意义未明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ICUS)是指持续时间≥4个月的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不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最低诊断标准,并且不能归类于任何其他血液或非血液系统疾病的一类疾病的总称。随着二代测序(NGS)技术的发展,部分ICUS患者可被鉴别诊断为意义不明的克隆性血细胞减少症(CCUS),其具有克隆性造血等与早期MDS相似的临床特征。大部分ICUS患者病程呈惰性,部分患者可进展为MDS、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等髓系肿瘤。笔者通过对ICUS及CCUS的定义、发病机制、预后与随访管理等方面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对ICUS患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克隆造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诊断,鉴别 疾病恶化 意义未明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方法:本试验选择50名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医院接受临床检验的血液学检验异常的病人,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一共50名,两组采用血细胞形态学方法进行观察,并将两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异常阳性率显著提高(P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检验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从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发热、贫血或者经血常规检查后列为危急范围的患者共80例作为观察组的实验对象,截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80名作为对照组的实验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需要实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就其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值等指标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反映出患者真实病情变化,从而辅助部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 临床检验 运用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当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在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选取50名缺铁性贫血患者和50名参与体检的健康人员参与本次两组对照实验。对所有参与实验的人员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通过检验结果当中各项指标的数值对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进行相应讨论。结果: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当中,实验组红细胞形态异常值为58.00%,口型红细胞值为12.00%,附红细胞体数值为20.00%,异形淋巴细胞数值为12.00%,异常细胞值为10.00%。以上数值均高于对照组,所形成的p值均达到了小于0.05的标准。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检查具有明显作用,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检验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的意义价值。方法:择取病例区间为2019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血常规检查结果处于危急值范围中的患者共计100例设置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入院体检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样开展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方式,比对两组检验结果。结果:检验后,研究组红细胞压积情况、细胞平均大小、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值等与对照组比较,显示研究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即P<0.05。结论:临床检验采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方式,可有效提高疾病症状诊断效果,确诊率提高,可做临床推广。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 临床检验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检验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者,将其设定为观察组,收治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同期选取36例健康儿童,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对其均进行血细胞检测,并对比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GB、HCT、WBC均较高,t检验组间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进行诊断时,通过检验血细胞了解HGB、HCT、WBC水平变化情况能够进一步确诊,便于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血细胞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当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在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选取50名缺铁性贫血患者和50名参与体检的健康人员参与本次两组对照实验。对所有参与实验的人员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通过检验结果当中各项指标的数值对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进行相应讨论。结果: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当中,实验组红细胞形态异常值为58.00%,口型红细胞值为12.00%,附红细胞体数值为20.00%,异形淋巴细胞数值为12.00%,异常细胞值为10.00%。以上数值均高于对照组,所形成的p值均达到了小于0.05的标准。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检查具有明显作用,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检验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方法:本试验选择50名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以本院临床检验发现有异常血象检验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共50例,以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比较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显示,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检验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的意义价值。方法:择取病例区间为2019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血常规检查结果处于危急值范围中的患者共计100例设置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入院体检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样开展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方式,比对两组检验结果。结果:检验后,研究组红细胞压积情况、细胞平均大小、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值等与对照组比较,显示研究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即P<0.05。结论:临床检验采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方式,可有效提高疾病症状诊断效果,确诊率提高,可做临床推广。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 临床检验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的病因,并分析感染及非感染因素诱发的HLH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4日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期间诊断或怀疑HLH的97例年龄≥14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筛选后纳入HLH患者80例。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及病因构成,对比感染组、肿瘤组、自身免疫性疾病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结局。结果纳入的80例HLH患者年龄[M(Q1,Q3)]为53.5(32.0,64.0)岁,男女比例1∶1。继发于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混合因素者分别为23.8%(19/80)、37.5%(30/80)、15.0%(12/80)、10.0%(8/80),其中EB病毒感染(15例)和血液系统肿瘤(28例)分别为感染和非感染相关HLH中占比最高的病因。感染组患者外周血二系或三系减低的占比高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组[68.4%(13/19)比33.3%(4/12),P=0.002]。血清铁蛋白(SF)≥500 μg/L和≥1 500 μg/L的患者分别占93.1%(54/58)和72.4%(42/58);其中29例患者治疗后SF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1 049(362,1 769)μg/L以及2 010(1 231,7 323)μg/L(P<0.001)。噬血现象可见于68.75%(55/80)的患者,HLH相关基因突变见于5例患者。三组患者中13.1%(8/61)死亡,47.5%(29/61)好转,9.8%(6/61)复发。结论HLH无特异性症状且病情进展迅速,主要病因为感染、肿瘤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早期进行病因治疗及特异性治疗或可缓解病情。

  • 标签: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噬血细胞性 铁蛋白 感染 病因 横断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