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血流病原微生物学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全部血液培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住院患者,将符合血流诊断标准及明确诊断是感染病原计入结果,进行分析(不包括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结果3年共检出血流病原800株。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199株,来自其他医疗机构的病原23株。3年住院血流患者总计542例,血流年发生率平均为32.8/1万住院患者。共检出医院获得感染病原578株,占全部菌株的72.3%。血流菌株和医院感染菌株中革兰阳性分别占40.3%和43.4%,革兰阴性分别占54.8%和50.3%,真菌(包括念珠属和隐球菌属)分别占4.3%和5.7%,厌氧菌分别占0.6%和0.5%。全部病原中,大肠埃希占28.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18.6%,肺炎克雷伯占9.8%,金葡占8.1%,肠球菌属细菌占7.4%,铜绿假单胞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4.1%和2.9%。全部送检标本中有129份为污染,污染率为1.4%。复数感染36例,占全部感染的4.7%。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中,普通病房感染株362株,占医院感染菌株的62.6%,ICU感染菌株216株,占医院感染菌株的37.4%,其中呼吸ICU55株,外科ICU83株,新生儿ICU50株,急症ICU27株。普通病房感染最多的是大肠埃希,呼吸ICU和急症ICU感染最多的是CNS,外科ICU感染最多的是鲍曼不动杆菌,新生儿ICU感染最多的是肺炎克雷伯。结论该院近3年住院患者血流年发生率平均为32.8/1万。病原以革兰阴性为主,普通病房及不同专科Icu的主要病原菌种有所不同。

  • 标签: 血流感染 菌群分布 多微生物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研究分析血液科住院患者血流的分布以及危险因素。选取2014年0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血液科收治入院的患者224例,对全部患者进行血液病原的菌落培养,并进行病原菌种鉴定,作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患者血流后的住院时间及生存情况,相关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112例血流病原感染患者为血流组,同时112例血培养阴性的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占24.20%的革兰阳性球菌,包括3.53%的草绿色链球菌,4.59%的施氏葡萄球菌,16.08%的肺炎链球菌;69.75%的革兰阴性杆菌占,包括15.87%的嗜水气单胞,27.67%的大肠埃希,5.86%的鲍曼不动杆菌,6.76%的铜绿假单胞,13.59%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占6.05%念珠属的真菌。60天后随访,血流的患者死亡率31.43%,对照组患者死亡率24.12%,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血流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血流是影响血液科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生存情况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血液科 血流感染 病原菌 住院患者 危险因素
  • 简介:分析某院住院患儿血流分布及药敏特点。采用天地人微生物自动检测与分析系统对3848份住院患儿血标本进行培养及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共分离病原262株(6.81%),其中革兰阳性(G^+)占73.28%,革兰阴性(G^-)占23.66%,假丝酵母属占3.05%;G^+前3位依次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肠球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G前3位依次是大肠埃希、铜绿假单胞和肺炎克雷伯。主要G^+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对青霉素86.41%耐药,对红霉素77.17%耐药;主要G^-对常用抗菌药物已普遍耐药,仅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92%、15.59%、23.53%。G^-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较常见,其中大肠埃希产酶株检出率为77.78%,肺炎克雷伯为88.89%。

  • 标签: 儿童 血流感染 病原菌 抗药性 微生物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外膜肺氧合并发血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20年7月~2022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84例体外膜肺氧患者。根据其是否并发血流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为未感染组,共计32例,实验组为感染组,共计52例。比较两组的病原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病原种类中多数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前三位分别为病原为鲍曼不动杆菌22例、肺炎克雷伯12例及铜绿假单胞9例,分别占比42.31%、23.08%及17.31%;两组一般资料中年龄、性别、基础疾病、静脉置管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般资料中机械通气时间及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体外膜肺氧合并发血流患者的主要病原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时间及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时间。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血流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针对重症医学科患者的血流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合理的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方法:对我院重症医学科搜集的血培养标本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其病原分布机耐药性。送检时间在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送检标本共793份。结果:从所收集的血培养标本中对病原进行分离,793份中,共有707株病原,阳性率为8.91%。其中有78株为革兰阴性,占病原总数的11.03%,主要为肺炎克雷伯;20株为革兰阳性,占总数的2.82%,主要为葡萄球菌属;6株真菌,占总数的5.6%,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主要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敏感率较高,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和头孢唑啉等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等出现较高敏感度的就是革兰阳性,其中,出现有较高耐药性的就是青霉素和红霉素。结论:革兰阴性是重症医学科患者中出现血流的主要类别,对于抗菌药物的选用应根据病原的实际检测结果进行,使得患者对细菌的耐药性得到有效的降低,可以对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使得患者可以尽快恢复健康。

  • 标签: 重症患者 血流感染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科与非新生儿病房血流情况。方法:对患者血液进行血培养,分析新生儿科与非新生儿病房血流分布情况。结果:本次实验数据来源于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进行检测的8000份,其中共检测出860株血液感染病原。非新生儿病房中感染588例,占据68.37%,新生儿中感染272例,占据31.6%,非新生儿病房中大肠埃希236例(40.14%)。结论:针对病原高度集中感染趋势,医院应做好防控有效易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医院感染流行爆发。

  • 标签: 新生儿科 非新生儿病房 血流感染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导管相关性血流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ICU中心静脉置管的631例患者资料,记录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CRBSI)发生情况、病原分布以及耐药性。结果在631例患者当中,发生CRBSI患者58例,感染发生率为9.19%,其中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58例CRBSI中,共分离出71株病原,其中革兰阳性44株(61.97%)、革兰阴性23株(32.39%)、真菌4株(5.63%);表皮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青霉素性较高,分别为100.00%、92.31%、92.31%、76.9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苯唑西林、青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分别为100.00%、91.67%、83.33%、83.33%;铜绿假单胞对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7.78%、77.78%、66.67%;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分比为100.00%、100.00%、71.43%、71.43%、71.43%、71.43%、71.43%。结论我院近两年ICU导管相关性血流以革兰阳性为主,临床工作中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结合药敏实验结果,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套长期导管相关血流(CRBSI)的病原学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11年1月~2015年3月以带涤纶套长期导管建立血液透析通路进行透析的患者405例,对其中确诊的CRBSI的患者均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测定,分析病原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405例患者中,共发生CRBSI75例,33例(44%)血培养阳性;病原分布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占感染总数的66.6%(22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45%),表皮葡萄球菌3株(9%),粪肠球菌2株(6%);检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占33.3%(11株),主要为阴沟肠杆菌2株(6%)、荧光假单胞2株(6%)、肺炎克雷伯2株(6%);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呋喃妥因的敏感率达100%,其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株(13.6%);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最为敏感,对头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均为45.45%。结论长期导管相关血流分布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呋喃妥因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也不少见,且部分对常见抗生素头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对此应予以重视。

  • 标签: 血液透析 长期导管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血流分布及耐药性,得到适用于本地区的病原感染谱和抗生素治疗方案,为本地区的血流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规范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减轻人经济负担,提高病人生存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5月1日到2022年4月30日我院住院的通过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共同确诊为血流的患者临床数据,使用VITEK MS质谱仪进行细菌鉴定,使用VITEK2 Compact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余数据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分析其阳性率和血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临床诊断。结果:开展血培养病原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共分离到病原762株,血液病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有革兰阴性杆菌447株,占分离到的病原株数的58.63%;血液病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中分离到的革兰阳性的株数次之,为292株,占分离到的病原株数的38.40%;血液病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中分离到的真菌株数最少,为22株,占分离到的病原株数的2.98%;主要病原有大肠埃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肺炎克雷伯等,大肠埃希血流的最主要致病菌(28.72%);主要的革兰阴性中,大肠埃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较高,耐药率呈总体下降趋势,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一直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主要革兰阳性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上升;屎肠球菌检出率高于粪肠球菌,且耐药性均高于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苯唑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呈平稳状态。结论:血液病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及时进行病原和耐药性监测,持续加强细菌耐药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正确选用抗菌药物,降低病人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及早控制血流,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 标签: 黔江区 血流感染病原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医院获得性血流病原分布情况及感染途径。方法对我院2013年03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93例血流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统计其病原阳性分离率及各类病原构成比,并调查其主要感染途径。结果本组93例患者共分离菌株79株(84.9%),阳性分离率为25.3%。各类病原中,革兰阴性杆菌的占比最高,为90.0%,其中肠科杆菌(50.0%)的构成比要明显地高于非发酵(11.1%),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主要为大肠埃希及肺炎克雷伯血流途径分别为血管内导管感染(39.8%)、尿道感染(26.9%)、呼吸道感染(18.3%)、肠道感染(10.8%)及皮肤感染(4.3%)。结论血流多为耐药性较高的菌种,血流的主要途径为血管内导管感染及尿道感染,临床用药过程中需结合感染途径合理用药。

  • 标签: 获得性血流感染 病原菌分布 感染途径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病原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NSICU452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的发生率、病原分布和药物耐药性情况。结果452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21例,感染率4.6%。股静脉部位置管感染率(10.5%)高于颈内静脉(4.0%)和锁骨下静脉(2.6%),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5,P=0.008)。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的患者中共分离鉴定出病原26株,其中革兰阳性13株(50.0%),革兰阴性11株(42.3%),真菌2株(7.7%)。革兰阳性中以表皮葡萄球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最常见;革兰阴性中以肺炎克雷伯(4株)、黏质沙雷(3株)最常见;真菌为白念珠和近平滑念珠各1株。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的主要病原前2位是表皮葡萄球菌(19.2%)、肺炎克雷伯(15.4%);13株革兰阳性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克林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11株革兰阴性对头孢唑林、哌拉西林有较高的耐药率;2株念珠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等药物高度敏感。结论NS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中以革兰阳性为主,表皮葡萄球菌最为常见,革兰阴性中以肺炎克雷伯较为常见,且耐药率均较高。临床应注意无菌操作,并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减缓耐药性的产生。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病房 中心静脉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对革兰阳性(G^+)球菌、革兰阴性(G^-)杆菌及真菌所致血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某医院389例血培养阳性患者的检测结果,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G^+球菌、G^-杆菌和真菌血流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炎症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经MannWhitneyU检验显示,G^-杆菌感染组患者血PCT高于G^+球菌、真菌感染组(G^-杆菌感染组与G+球菌感染组比较:Z=-2.68,P<0.01;G^-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比较:Z=-2.46,P<0.05)。若以PCT≥0.5ng/mL、CRP≥5.0mg/L、NEU%≥70%及WBC≥10×109/L作为阳性的截点,统计分析显示,G^-杆菌感染组患者血PCT阳性率较G^+球菌、真菌感染组高(G^-杆菌感染组与G^+球菌感染组比较:χ^2=5.94,P<0.05;G^-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比较:χ^2=7.721,P<0.01);G^-杆菌感染组患者血CRP阳性率较G+球菌感染组高(χ2=5.03,P<0.05)。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四项指标在鉴别G^+球菌、G^-杆菌和真菌血流的作用大小比较分析,仅PCT对鉴别G^-杆菌、G^+球菌和真菌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PCT在区分血培养G^-杆菌、G^+球菌和真菌时有较高的准确度,若能动态监测PCT,同时结合CRP、WBC、NEU%的结果综合判断,可以在血流早期指导临床医生快速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合理用药,从而降低血流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革兰阳性球菌 G^+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探讨联合检测炎症指标对不同病原血流的诊断。方法:针对50例受检者为对象,样本来源于2021年1月,截止为2021年12月前来的患者,可划分为血培养阳性组(30例)和血培养阴性组(20例),在血培养阳性组中还可以划分为革兰阳性组(10例)和革兰阴性组(10例)、真菌组(10例),对比受检者的炎症指标差异。结果:从数据可见,血培养阳性组的患者在血清炎症指标上高于血培养阴性组,组间对比存在差异(P<0.05)。同时,在血培养阳性组中,以革兰阴性组的炎症水平最高,真菌组最低,组间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采用血清炎症指标能够与流血感染疾病的病原具有一定关联,更好的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为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炎症指标 病原菌血流感染 诊断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长期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CRBSI)的病原分布、耐药情况及其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4医院肾脏科38例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患者病原及其耐药情况。按处理措施不同分为导管更换组和封管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共分离培养出病原43株,革兰阳性31株,占72.09 %;革兰阴性12株,占27.91%。检出的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耐药率均为0,但对部分常用药物耐药率高;革兰阴性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大部分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低。导管更换组治愈率为88.9%,封管组治愈率为89.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封管和原位更换导管均是治疗CRBSI安全、有效的方案,临床上可视情况选择。封管治疗易操作,可作为常规首选方案,更换导管可作为补救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有限的血液透析通路。

  • 标签: 长期血液透析导管 感染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最近几年来血流的分布情况,研究血流在新生儿与非新生儿中分布的差异。方法对近三年来四川某市儿童医院血培养株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在近三年共8957份标本中,检测出共有868株血流。在这次检测中,新生儿的主要病原是肺炎克雷伯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到了53.9%和17.4%,而非新生儿才占到9.9%和8.6%。对于非新生儿来说,最主要的血流是大肠埃希。结论血流严重影响着新生儿与非新生儿的健康,家长应该要提高对孩子的保护意识,有效的预防病原体的感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肿瘤患者发生血流病原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有明确病原学依据的胰腺肿瘤合并血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分离病原,采用最小抑浓度法(MIC法)和纸片扩散法(K-B法)对血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分析胰腺肿瘤患者发生血流病原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1 372例胰腺肿瘤患者中发生血流116例(8.5%)。血培养共分离出156株病原,其中革兰阴性需氧127株(81.4%),以大肠埃希(42株)、肺炎克雷伯(34株)、铜绿假单胞(12株)为主;革兰阳性需氧25株(16.0%),以屎肠球菌(11株)、粪肠球菌(3株)、咽峡炎链球菌(3株)为主;厌氧菌4株(2.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90.5%,对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的耐药率为2.4%。肺炎克雷伯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为20.6%,对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的耐药率为5.9%。铜绿假单胞除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41.7%,未发现对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耐药菌株。肠球菌属和咽峡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5.7%和33.3%,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胰腺肿瘤患者血流发生率较高,对此临床应了解病原的分布并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期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干预血流的发生。

  • 标签: 胰腺肿瘤 细菌感染 抗药性,细菌 病原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苏州地区儿童血流病原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和分析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血流患儿的血培养结果以及药敏实验数据。结果 共分离得到血培养阳性菌株30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46株(48.67%);革兰阳性球菌143株(46.67%);真菌11株(3.67%)。本研究前5位阳性依次为大肠埃希(16.6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67%)、肺炎克雷伯(11.33%)、肺炎链球菌(11.3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9.00%)。革兰阴性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较敏感;革兰阳性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仍保持着高度敏感性。 结论 苏州地区儿童血流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临床上应重视和加强儿童血流的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期减少和预防多重耐药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儿童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