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血流(VFM)技术评估不同年龄段正常成人左室内压差(IVPD)和左室内压力梯度(IVPG)在舒张期不同时相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 093例,分为青年组(18~40岁)、中年组(41~65岁)和老年组(>65岁)。应用VFM技术分别测量等容舒张期(IR)、快速充盈期(RF)、缓慢充盈期(SF)和心房收缩期(AC)的IVPD和IVPG,并与左室舒张功能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的IVPD-IR、IVPD-AC、IVPG-IR和IVPG-AC呈增高趋势,IVPD-RF、IVPD-SF和IVPG-RF呈减低趋势(均P<0.05);②IVPD-RF和IVPG-RF与E峰呈正相关(r=0.391、0.402,均P<0.001);IVPD-AC和IVPG-AC与A峰呈正相关(r=0.407、0.425,均P<0.001),与E/e′呈正相关(r=0.268、0.294,均P<0.001),与E/A呈负相关(r=-0.510、-0.506,均P<0.001),与e′/a′呈负相关(r=-0.514、-0.511,均P<0.001)。结论IVPD和IVPG可以定量分析正常成人舒张期不同时相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有望成为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新指标。

  • 标签: 血流向量成像 相对压成像 左心室内压差 正常人 左室舒张功能
  • 简介:目的应用血流技术(VFM)观察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舒张期血流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36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和39例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作为观察对象,获得其左心室血流图像,分析其舒张期不同时相涡流特征并比较两组的定量参数.结果健康对照组在等容舒张期未见明显涡流图像,舒张早期和晚期在二尖瓣前后叶下方可见2个较小且对称的涡流,舒张中期显示充盈左心室腔较大的整体涡流.心肌梗死组在舒张期各时相的涡流变化规律与健康对照组相似,但舒张早期、晚期的二尖瓣下涡流横径、纵径均大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42±6.77)mmvs(24.53±4.73)mm,(41.50±5.87)mmvs(25.55±4.72)mm,t=12.916、23.248,P均<0.05)];舒张早期、中期、晚期涡流横向距离和纵向距离均大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60±4.60)mmvs(13.23±4.25)mm,(28.65±3.75)mmvs(15.20±4.38)mm,(17.70±3.79)mmvs(12.59±4.20),(40.93±7.33)mmvs(26.13±4.83)mm,(51.69±11.41)mmvs(22.84±4.52)mm,(36.00±8.25)mmvs(21.50±3.59)mm,t=9.618、18.528、13.336、17.266、36.805、27.528,P均<0.05==.心肌梗死组舒张期各时相涡强度均大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71±5.24)/svs(15.18±4.39)/s,(19.33±3.67)/svs(11.23±3.53)/s,(33.42±5.38)/svs(21.17±6.32)/s,t=8.542、10.358、9.751,P均<0.05)],而最大向量速度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FM可显示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舒张期血流状态的变化,并可对涡流的特点作定量分析.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梗死 涡流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血流(VFM)技术评估正常人左心室各节段室壁剪切应力(WSS)在舒张期不同时相的变化。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志愿者200例,应用VFM技术测量舒张期同一时相左心室各节段WSS以及舒张期不同时相[等容舒张期(D1)、快速充盈期(D2)、减慢充盈期(D3)、心房收缩期(D4)]左心室各节段WSS,进行分析并寻找变化规律。结果①舒张期同一时相左心室各节段WSS之间的关系:D1前间隔、后间隔及后壁,D2后间隔、后壁及下壁WSS的绝对值之间的关系呈现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舒张期不同时相左心室各节段WSS的变化规律:左心室前间隔、后间隔、前壁、侧壁及下壁整体室壁剪切应力(WSS-AL)的绝对值在D1-D2-D3-D4呈递增-递减-递增趋势,后壁WSS-AL的绝对值在D2-D3-D4呈递减-递增趋势;左心室前间隔心尖段、后间隔基底段和中间段、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侧壁基底段,后壁中间段和心尖段,下壁基底段和中间段WSS的绝对值在D1-D2-D3-D4呈递增-递减-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心室WSS在同一时相不同节段以及同一节段不同时相均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且与左心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相符合,说明VFM技术测量的WSS可以定量反映出正常人左心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血流向量成像 室壁剪切应力 血流动力学 左室舒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血流(vector flow mapping,VFM)技术观察室壁瘤患者左室能量损耗(energy loss,EL)及心尖段室壁剪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室壁瘤患者27例,依据左室心尖部是否合并血栓将其分为室壁瘤组(16例)和室壁瘤血栓组(11例);同时收集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受检者心室结构及心功能参数,脱机进行VFM离线分析,根据时间-流量曲线及瓣膜的启闭划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获取相应的EL及WSS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舒张期和收缩期,室壁瘤组与室壁瘤血栓组左室心尖段的E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舒张期,室壁瘤组与室壁瘤血栓组间隔心尖段、侧壁心尖段、前壁心尖段的WSS峰值低于对照组(均P<0.05),室壁瘤组前壁心尖段的WSS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③收缩期,室壁瘤组与室壁瘤血栓组前壁心尖段的峰值WSS低于对照组,室壁瘤组前壁心尖段的WSS均值低于对照组(均P<0.05);室壁瘤血栓组前壁心尖段的WSS均值高于室壁瘤组(P<0.05)。结论VFM技术可以定量评价左室室壁瘤患者的EL和WSS,为进一步了解左室伴或不伴血栓的室壁瘤患者心腔内血流动力学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 左室室壁瘤 血栓 能量损耗 室壁剪应力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血流(VFM)技术定量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左心室能量损耗(EL),观察心腔内血液流场状态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SLE患者60例作为SLE组,同期选取6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运用VFM分析获取左心室腔内各个时相[等容收缩期(T1),快速射血期(T2),快速充盈期(T3),缓慢充盈期(T4),心房收缩期(T5)]、各个节段(整体、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EL情况。并对EL与心脏结构和功能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LE组EL从基底段至中间段至心尖段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SLE组T2-EL、T3-EL、T4-EL、T5-EL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LE组T3-EL与间隔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呈正相关(r=0.784,P<0.001);T5-EL与间隔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E/e′)呈正相关(r=0.812,P<0.001),与A峰呈正相关(r=0.715,P<0.001);T1-EL与间隔E/e′、A峰呈正相关(r=0.461、0.672,均P<0.001)。结论VFM技术能够评价SLE患者左心室EL,观察和定量分析心腔内复杂的血液流场信息,可为早期准确评估心脏功能提供可靠的流体力学证据。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流向量成像 能量损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新技术血流(VFM)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30例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利用VFM技术采集所有患者基本数据及血流参数,并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心段十二点长轴速度峰值差值(Ts-6D-12)、间隔后壁达峰时间差值(SPWMD)、左心室十五节段至收缩血量最小值(Tmsv16-SD)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体力学上观察组各指标均比对照组差(P<0.05)。结论超声新技术VFM可直观显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流体力学变化,这为患者及时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超声新技术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 充血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流(VFM)技术在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LVEF正常(LVEF>50%)的AS患者37例,依据血流动力学改变,分为轻至中度组(AS1组,16例)和重度组(AS2组,21例),同期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在线测量左心室常规结构及心功能参数,并进行VFM离线分析,根据时间-流量曲线及瓣膜启闭情况划分时相如下:全舒张期(P0)、等容舒张期(P1)、快速充盈期(P2)、减慢充盈期(P3)、心房收缩期(P4)、等容收缩期(P5)、快速射血期(P6)、减慢射血期(P7)、全收缩期(P8),获取相应时相左心室内能量损耗(EL)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左心室EL比较:①三组左心室EL随心动周期均呈规律变化,3个峰值分别出现在P2、P4和P6;全舒张期P0-EL与全收缩期P8-EL接近相等。②与对照组比较,AS1组P0~P8的EL均有所增高,但仅P4、P7、P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两组相比,AS2组P0~P8的EL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P2、P4、P6的EL增高显著。相关性分析:①对照组及AS组P0-EL、P8-EL与LVMI呈正相关(r=0.561、0.585,0.635、0.652,P<0.01);②对照组及AS组P2-EL与E和e′呈正相关(r=0.623、0.537,0.576、0.502,P<0.01),P4-EL与A呈正相关(r=0.482、0.555,P<0.01);③对照组及AS组P0-EL、P8-EL与E/e′呈正相关(r=0.480、0.459,0.673、0.590,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537、-0.596,-0.569、-0.625,P<0.01)。结论VFM技术量化左心室EL有望成为早期评价LVEF正常的AS患者左心室功能障碍的新指标。

  • 标签: 血流向量成像 主动脉瓣狭窄 心室功能,左 能量损耗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血流(VFM)技术评价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右心室内迹线、波前和心室内相对压的变化规律,为定量评估ASD右心室流场运动和功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就诊的继发孔型ASD患者97例,按照肺动脉高压(PAH)的不同程度进行分组:不伴PAH组[肺动脉收缩压(PASP)≤30 mmHg]30例,轻度PAH组(PASP 30~50 mmHg)25例、中度PAH组(PASP 50~70 mmHg)22例和重度PAH组(PASP>70 mmHg)20例,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29例为对照组。采用VFM技术分析右心室内迹线和波前的变化规律,并定量评估各组间主肺动脉内径(MPA)、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左心室收缩末期偏心指数(LVEIs)、左心室舒张末期偏心指数(LVEI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内压差(IVPDs)、右心室横径(RVTD)、右心房横径(RATD)、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Tei指数,三尖瓣E峰流速、A峰流速、E/A,三尖瓣环速度e、a、e/a以及E/e等参数,对以上参数与IVP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对照组、不伴PAH组与轻度PAH组右心室迹线和波前均显示舒张期能顺利到达心尖顶部;中度和重度PAH组整体呈漩涡状不能顺利到达心尖顶部,血流流动效率随PAH压力升高逐渐减低。②各组间MPA、RVAW、LVEIs、LVEId逐渐增大,LVEF逐渐减小(P<0.05);与对照组和不伴PAH组比较,轻度、中度、重度PAH组RVTD、RATD逐渐增大(P<0.05),Tei指数、E/e逐渐增大,TAPSE、RVFAC、E、E/A、e、e/a逐渐减小(P<0.05)。③与对照组和不伴PAH组比较,轻度、中度、重度PAH组IVPDs逐渐降低(P<0.05),IVPDs峰值均出现在快速充盈期。④IVPDs分别与TAPSE、RVFAC、E、e呈正相关(r=0.848、0.735、0.915、0.822,均P<0.05),与Tei指数、E/e呈负相关(r=-0.711、-0.905,均P<0.05)。结论迹线、波前以及相对压成像可为定量评估ASD右心室血流流场变化、PAH压力大小及右心功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 标签: 血流向量成像 房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迹线 波前 相对压成像
  • 简介:目的:观察血流(VFM)技术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价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1例确诊为左室流出道梗阻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心尖五腔心切面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取样线上收缩期峰值速度(Vs)、峰值流量(Fs)、收缩期负向总流量(SQ)以及左心室收缩期3个时相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及减慢射血期涡流的横径与纵径,各项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两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在LAD、LVDD及LVEF等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133,t=4.732,t=8.622;P〈0.05)。在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3个切面上测定Vs、Fs、SQ,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左心室收缩期3个时相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及减慢射血期涡流的横径与纵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FM技术能够有效鉴别梗阻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的左室收缩期功能,为临床诊断提供量化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 梗阻性 收缩期
  • 简介: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最常发生在血管的弯曲或分叉等结构较复杂且容易出现涡流的位置。传统的多普勒超声成像无法精确检测和显示血流中的涡流信息。血管壁面剪应力是与颈动脉病变密切相关的重要参数,在出现涡流的位置上精确计算出这个参数的值需要应用血流技术。

  • 标签: 超声成像技术 颈动脉硬化 血流 应用 向量 多普勒超声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血流(VFM)技术定量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能量损耗(EL)及涡流特点,探讨EL与心脏功能及涡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心力衰竭患者105例,分为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组(LVEF 40%~<50%,HFmrEF组,56例)及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组(LVEF<40%,HFrEF组,49例),并匹配同期3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VFM技术测量左室内等容舒张期(IVR)、快速充盈期(RFP)、心房收缩期(ACP)、等容收缩期(IVC)及快速射血期(REP)的EL、涡流面积及循环强度。结果HFmrEF组、HFrEF组左室内各时期EL较对照组减低,且ACP内左室内EL在对照组、HFmrEF组、HFrEF组间呈逐渐减低的趋势(均P<0.05)。ACP内HFmrEF组、HFrEF组左室内漩涡面积、循环强度均较对照组增大,且在对照组、HFmrEF组、HFrEF组间呈逐渐增大趋势(均P<0.05)。RFP左室内EL与E/e′呈正相关(r=0.524,P<0.001)。ACP左室内EL与A峰呈正相关(r=0.492,P<0.001),与漩涡面积呈负相关(r=-0.235,P=0.040)。结论VFM技术可用于评估左室内EL改变,HFmrEF及HFrEF患者左室内EL较正常人显著减低,EL与心脏舒缩功能及漩涡面积具有相关性。

  • 标签: 血流向量成像 心力衰竭 能量损耗 涡流
  • 简介:摘要血管老化指血管结构和功能退行性改变。速度向量根据斑点追踪技术,通过对血管精确定位,立体评估不同方向的速度、应变及应变率,能全面评估血管老化过程中力学特点、管壁功能,在血管老化相关疾病的早期检查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现简述该技术在评估血管老化过程及相关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

  • 标签: 速度向量成像 血管 衰老
  • 简介:摘要在电力工程技术工作中,需要进行向量测试的工作有很多,如新投产的变电站及所有保护装置、测控装置、计量表等,因此向量测试的正确性对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电流向量 测试方法 电力工程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速度向量(VVI)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心肌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出现与否分为无微血管病变组(A组)21例,合并微血管病变组(B组)23例;另选体检正常对照组22例,采用VVI技术测量左心室短轴方向各壁的舒张早期最大速度(Ve)与舒张早期最大应变率(SRe)。结果A组Ve仅5个节段(基底后壁,中部前壁、侧壁和后壁,心尖侧壁)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B组大部分节段(中部后壁、下壁和后间隔,心尖部室间隔除外)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A组的多数节段SRe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基底及中部侧壁、中部前间隔除外),B组多数节段SRe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中部前间隔除外);A、B组之间比较,仅基底部侧壁及后间隔有差异(P〈0.05)。结论VVI技术可用于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舒张功能,VVI参数SRe有望成为一种评价糖尿病心肌病变的新指标。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左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颈动脉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方法对86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无斑块部位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双侧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应用速度向量(VVI)技术跟踪颈动脉的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测量各项指标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弹性系数和僵硬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肱动脉内径变化数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无斑块部位长轴的收缩期径向最大运动速度、最大应变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无斑块部位短轴的径向运动速度、旋转率、周向应变及应变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径向运动速度与弹性系数呈负相关(r=-0.464,P=0.002)。讨论VVI技术可检测血管壁的弹性变化,颈动脉运动的机械不一致性和不同部位的力学指标差别,有可能作为动脉硬化早期检测和定量评价指标。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 冠状动脉硬化 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目的:应用速度向量(velocityvectorimaging,VVI)技术评价急性及慢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心肌扭转运动。方法:对24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25例慢性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组)及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存储VVI二维动态灰阶图像,脱机分析左心室短轴观中基底部及心尖部各节段的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结果:①3组受检者的心肌扭转运动方向相同;②心肌梗死组梗死节段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③心肌缺血组部分缺血节段的舒张期旋转速度显著降低,但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VVI技术定量分析心肌扭转运动可能有助于检出和鉴别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为评价局部心肌运动提供更多信息。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速度向量成像 左心室心肌扭转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速度向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扭转运动进行初步分析,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时心脏局部和整体扭转功能是否有改变.方法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30名.常规测量有关左心功能参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二尖瓣口E、A峰值血流速度等.速度向量模式下在系列胸骨旁短轴观图像上测量收缩期心内膜下和心外膜下心肌的最大旋转角度、峰值旋转速率、圆周应变(CS)、圆周应变率(CSR)、舒张期和等容舒张期峰值解旋转速率.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组EDV、ESV、SV明显减低,A峰增高(P<0.01)心内膜下心肌左心室扭转角度和扭矩增高,解扭转率减低(P<0.05)心外膜下心肌的基底部峰值旋转速率、峰值解旋转速率减低(P<0.05)心外膜下心肌的CS、CSR明显减低(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整体扭转角度和速度较正常人增高,局部心肌圆周方向形变能力下降,以心外膜下心肌下降更为明显.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扭转 肥大性心肌病
  • 简介: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及修补术前后右心室壁节段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对29例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I组)修补术前后、10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Ⅱ组)及17例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心肌速度向量技术观察心尖四腔心切面右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速度、应变和应变率。结果I组术前右心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高于I组术后、Ⅱ组和对照组(P〈0.05),而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高于Ⅱ组,但与I组术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后收缩峰值速度、应变与应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右心室壁各节段收缩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右心室收缩期峰值速度易受容量负荷的影响,而收缩期峰值应变和应变率更能真正反映右心室收缩功能。速度向量技术能准确定量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壁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有望成为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房间隔缺损 右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速度向量(VVI)技术评估吸烟大学生颈总动脉管壁运动的意义.方法选择在校吸烟大学生25名作为吸烟组,在校非吸烟大学生25名作为对照组,常规超声测量颈总动脉扩张期内径及内中膜厚度.应用VVI技术对这2组大学生颈总动脉前壁、前内侧壁、后内侧壁、后壁、后外侧壁、前外侧壁6个壁段的运动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吸烟组及对照组组内比较时,前壁、前内侧壁、后内侧壁、后壁、后外侧壁、前外侧壁6个壁段间的径向速度负向峰值(Pv)、切向应变正向峰值(Ps)、应变率正向峰值(Psr)、径向位移负向峰值(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吸烟大学生颈总动脉前壁、前内侧壁、后内侧壁、后壁、后外侧壁、前外侧壁的Ps分别为(4.39±2.94)%、(4.64±3.06)%、(5.07±2.82)%、(4.62±2.58)%、(4.75±2.82)%、(4.49±2.64)%,Psr分别为(0.37±0.26)/s、(0.39±0.28)/s、(0.41±0.27)/s、(0.38±0.25)/s、(0.39±0.26)/s、(0.37±0.24)s,均低于对照组的(6.37±2.06)%、(6.20±1.85)%、(6.39±1.98)%、(6.71±3.54)%、(6.41±2.81)%、(6.35±2.16)%、(0.54±0.21)/s、(0.52±0.19)/s、(0.54±0.19)/s、(0.55±0.23)/s、(0.54±0.21)/s、(0.52±0.19)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87,P=0.000;t'=2.813,P=0.007;t'=2.499,P=0.015;t=3.098,P=0.003;t=2.749,P=0.007;t'=3.578,P=0.001;t=3.338,P=0.001;t'=2.493,P=0.015;t'=2.490,P=0.015;t=3.313,P=0.001;t=3.084,P=0.003;t'=3.230,P=0.002),而各壁段Pv、P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大学生颈总动脉前壁、前内侧壁、后内侧壁、后壁、前外侧壁的径向速度正向达峰时间标准差(Tv-SD)分别为(46±63)、(82±99)、(13±140)、(102±121)、(58±54)ms,切向应变负向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分别为(25.8±47.4)、(29.6±61.5)、(9.2±14.7)、(1.1±22.8)、(10.2±16.6)ms,切向应变率负向达峰时间标准差(Tsr-SD)分别为(30.9±60.4)�

  • 标签: 超声检查 颈总动脉 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