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敖包祭典”是盛行于北方少数民族中的一种传统的娱乐活动。蒙古族自古就有“祭石奠树”的习俗。后来由于受到萨满教和黄教的影响,曾一度中断。罗布桑悫丹在他的《蒙古风俗鉴》中曾这样写道:“敖包祭典,是古已有之的习俗。敖包里有称为金家拉立的汗公敖包,有以其地名而命名的敖包,有以山川为命名的敖包,有依照王公敖包

  • 标签: 敖包 蒙古族 祭典 命名 成吉思汗 北方少数民族
  • 简介:蒙古族的敖包祭祀仪式源远流长,从氏族社会延传至今。学术界关于敖包的起源众说纷纭。笔者运用词源学、考古学、宗教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理论与方法,通过对敖包祭祀渊源、功能、禁忌、种类等诸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敖包的原型来自先祖的石板墓,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相结合的产物;敖包祭祀源于祖先祭祀,是古老的萨满教“万物有灵论”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随着历史文化的变迁,敖包的种类逐步增多,并且其功能也发生了演变。

  • 标签: 蒙古族 敖包祭祀 渊源 祖先崇拜
  • 简介:我国崇拜敖包的民族不仅是蒙古族,与其邻近的达斡尔、鄂温克等几个民族也同样是崇拜敖包的民族。近年来,热心研究敖包者越来越多,从不同角度对敖包进行研究,并发表一些有学术价值的论文。纵观研究敖包的资料,有的认为从汉文字出现便有了敖包,或后

  • 标签: 蒙古敖包 属性 传说 形体研究
  • 简介:蒙古敖包的渊源一直是蒙古学中讨论的难题之一。本文依据史料考证,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敖包最早应是一座勇士的坟墓,祭敖包源于葬礼,并由此衍生出了敖包相会、那达慕等社会功能。

  • 标签: 蒙古族 敖包 文化渊源 考证
  • 简介:敖包蒙古族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它是古代蒙古人流传下来的一种崇拜天地、高山、大树的原始信仰活动。据元史记载:“元兴朔漠,代有拜天之礼,衣冠尚质,祭器尚纯,帝后亲之,宗戚助祭。其意幽深古远,报本反始,出于自然,而非强为之也。宪宗即位之二年,秋八月九日,

  • 标签: 蒙古族 祭敖包活动 演变 民族风俗 祭祀活动
  • 简介: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少数民族歌曲《敖包相会》,一听就知道是抒发男女恋情的好歌,旋律优美,传之久远。但是,何为"敖包"?以前一直望文生义地认为"敖包"就是人人熟悉的蒙古包。可是,这次深入到蒙古高原才真正认识了敖包那粗砺雄浑的身姿,并领教了她那无比神奇的魅力!

  • 标签: 敖包 民族歌曲 男女恋情 望文生义 蒙古高原 蒙古包
  • 简介:敖包和拉卜则是蒙藏两个民族民间信仰的产物,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敖包祭祀,随着蒙古族文化的变迁,更多地融入了藏族拉卜则祭祀的元素。早期的游牧民族,大多依靠口述或仪式的形式来保存和强化记忆,河南县的敖包(拉卜则)祭祀同样具备类似功能。如济农敖包的祭祀除了宗教的功能,还有纪念祖先的作用。在对济农敖包纪念仪式的操演中,河南县的蒙古族加深了对于蒙古族祖先和民族精英的记忆,同时也巩固了族属认同。

  • 标签: 敖包 拉卜则 仪式
  • 简介:摘要:本文以内蒙古达茂旗乌兰敖包地区红柱石矿为例,首先对其地质特征进行简单分析,进而对该地区红柱石矿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地区以红色建造为主。断裂和褶皱构造,给本区主要矿产的生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红柱石矿主要赋存在比鲁特组第一亚组第二岩性段内。矿床成因则为接触变质带中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形成的沉积变质型矿床。

  • 标签: 乌兰敖包,红柱石矿,地质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十五的月亮》是现代剧作家海默于1948—1949年创作的一部内蒙古题材的汉语歌剧。这部歌剧直接孕育了1953年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中的插曲《敖包相会》的诞生;较受学术界关注的"劝奶音乐",也早在1949年随这部歌剧搬上了舞台。文章论述了这部歌剧的创作历程、剧本及音乐特点,并对其艺术价值和意义进行了阐释。

  • 标签: 十五的月亮 内蒙古歌剧 东蒙民歌 采集活动 敖包相会
  • 简介:“游牧交界之处,无山河又为识别者,以石志,名曰:鄂博。”这是《大清会事例》书中对敖包的记载。敖包最初的作用是用于指路、辨别方向和行政区划,后来路经敖包的人们都会膜拜它,渐渐地就成了祈福风调雨顺、健康长寿、路途平安的图腾。据不完全统计,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有敖包500余座,位于边境地区的敖包有200余座,它们与一代代戍边人共同守护着两千里边防线的冬去春来。

  • 标签: 敖包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安宁 行政区划 健康长寿 边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