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药物水煮罐治疗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 36例脑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水煮罐治疗组和常规组各 18例,常规组采取基础治疗并进行行走坐卧等肢体康复,药物水煮罐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药物水煮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功能和生存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提高,且药物水煮罐治疗组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中医护理能够改善脑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药物水煮罐治疗 偏瘫 肢体功能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 疾病多发生于儿科,对影响小儿的正常生活和正常发育。当前,治疗小儿 功能性消化不良 疾病的药物很多,但药物使用的治疗效果不同,所以,在本文中,在不同方面给予 功能性消化不良 药物治疗进展的详细研究。

  • 标签: 小儿 功能性消化不良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 :就临床而言,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病症,该病属于无器质性原因所造成的慢性或间歇性症状。目前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致病因素、机制均尚未有明确表示,但有部分研究人员认为胃肠运动障碍、细菌感染或是心理因素等同该病具有着密切联系。目前临床对于该病主要以多药联用作为其常见治疗模式。本文主要是对当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药物治疗进展进行讨论分析。

  • 标签: 小儿 功能性消化不良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在于探索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方法 对收治的 32 例确诊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 32 例药物性肝炎患者 年龄以 19 ~ 59 岁为主,占 58.36 %。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几率可达 15.36 %;抗结核治疗前有转氨酶和 (或)胆红素升高的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功能损害可达 36.65 %、 22.02 %,明显高于平均发病率 8.03 %。发生时间多为 8 ~ 14 d 。预 后多良好。结论:对于使用抗结核药物的患者要对肝功能进行检测,要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肝 功能异常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防性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对其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衢州市第三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碳酸钙D3联合骨化三醇预防性抗骨质疏松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runnstrom分期评分、上肢Fugl-Meyer(FMA)评分、Wolf运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骨密度(BMD)、骨标志物变化。结果治疗4周、8周、12周,观察组Brunnstrom分期评分分别为(2.97±0.90)分、(3.89±1.04)分、(4.68±1.0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46±0.89)分、(3.13±0.97)分、(4.09±0.97)分(t=2.315、3.070、2.383,均P<0.05);FMA评分分别为(34.28±5.17)分、(49.12±6.24)分、(55.73±6.7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0.07±5.05)分、(44.78±6.03)分、(50.10±6.71)分(t=3.346、2.873、3.401,均P<0.05);Wolf运动评分分别为(1.83±0.45)分、(2.91±0.64)分、(3.96±0.9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49±0.49)分、(2.28±0.57)分、(3.42±0.83)分(t=2.936、4.223、2.519,均P<0.05);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59.12±5.73)分、(71.34±6.03)分、(78.98±6.8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5.14±5.62)分、(65.23±6.19)分、(71.54±6.80)分(t=2.849、4.062、4.415,均P<0.05)。治疗4周、8周、12周,观察组腰椎、髋部BM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8周、12周,观察组总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分别为(76.02±7.26)μg/L、(58.34±6.45)μg/L、(49.12±5.12)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79.98±7.13)μg/L、(64.48±6.71)μg/L、(54.29±5.15)μg/L(t=2.236、3.790、4.090,均P<0.05);血清骨钙素分别为(3.41±0.53)ng/L、(4.75±0.49)ng/L、(6.09±0.72)ng/L,均高于对照组的(3.02±0.48)ng/L、(4.16±0.47)ng/L、(5.41±0.67)ng/L(t=3.133、4.992、3.972,均P<0.05);25-二羟维生素D3分别为(34.87±5.41)ng/L、(48.71±5.67)ng/L、(72.67±6.95)ng/L,均高于对照组的(30.22±5.30)ng/L、(42.35±5.12)ng/L、(64.62±6.14)ng/L(t=3.527、4.782、4.987,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防性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干预有显著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的手部及上肢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及改善患者骨代谢指标。

  • 标签: 卒中 偏瘫 骨质疏松 康复 药物疗法,联合 碳酸钙D3 骨化三醇 上肢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剂量他汀药物对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接受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24 h尿蛋白、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血肌酐水平降低,且研究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eNOS)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Cy水平降低,NO、eNOS水平升高,且研究组患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NO、eNO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及MMP-9水平降低,且研究组患者IL-6、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10/30)高于对照组(26.67%,8/30),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他汀药物既能明显改善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性因子释放,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大剂量 他汀药物 冠心病 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重症哮喘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具体 时段内的重症哮喘患者 43 例为研究资料,依治疗 模式不同分为对照(药物) 和观察组( 联合呼吸机) ,对比 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情况。 结果: 观察组疗效 95.2% ,对照组 72.7% , P< 0.05。 观察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明显较对照组好, P< 0.05。 结论:对重症哮喘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疗效较佳 ,值得推广借鉴 。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药物治疗 重症哮喘 疗效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五音疗法联合药物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 84例老年 FD患者,根据不同治疗分为 2组,对照组( n=42)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 n=42)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五音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 FDDQL评分对比差异明显( P<0.05)。结论: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五音疗法可提高老年 FD疗效,促进生活质量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 FD 中医五音疗法 吗丁啉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耐药的局灶性癫痫患儿是否也使用与认知控制相关的脑区来帮助阅读。方法选择在2011~2014年间于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学中心接受治疗的、被诊断为耐药的局灶性癫痫的患者(8~20岁)。在执行动词联想任务包括语言、认知控制和正式阅读评估时,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用功能连接分析的方法分析阅读得分与前扣带回(ACC)的脑功能连接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81例潜在患者中纳入符合标准的13例儿童(7例女性)。癫痫发作年龄在0~13岁,研究时平均年龄为(12.66±3.17)岁。癫痫患者的智力和文字阅读能力处于平均水平。阅读得分与前扣带回(ACC)与情绪处理相关脑区(右杏仁核)、学习和语言处理脑区(左小脑)、视觉处理脑区之间的脑功能连接呈正相关。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了前扣带回(ACC)在药物难治性癫痫甚至致痫灶位于语言相关脑区患儿中的作用。

  • 标签:
  • 作者: 崔健 王赟 周媛 王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 10006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 100069;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049
  • 简介:摘要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有效,但其机制不明,也难以客观预测疗效。目前抗抑郁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局部自发脑活动的变化多集中在背外侧前额叶、腹内侧前额叶、前扣带回、楔前叶区域;脑功能交互涉及情绪环路、默认网络、中央执行网络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未来研究应优化试验设计、增加样本量、减少样本异质性,比较不同类别抗抑郁药物的影响。文章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影像角度系统综述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脑功能活动的影响,以期促进对抗抑郁药物作用机制的理解,促进可预测抑郁症药物治疗反应客观标记的发现。

  • 标签: 抑郁症 抗抑郁药物治疗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系统研究,以证实其对肝功能与HBV-DN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01月~2020年01月收治的50例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血清HBV-DNA水平分组后探究每组治疗效果。对照组(25例):低水平组;实验组(25例):高水平组。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损伤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肝损害率。结果:实验组肝功能损伤时间为(15.41±3.88)d、肝功能恢复时间为(84.14±6.35)d,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肺结核 乙型肝炎 肝功能 HBV-DNA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高血压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合理应用情况。 方法:选择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9 月 经相关渠道收集来 的 2000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资料开展研究 ,分析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结果。 结果:应用血管紧张素患者人数共计 260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38 % ;钙 离子拮抗药物 286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2.59%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450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2.89% ; 利尿剂 424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4.15% ; β 受体阻滞药物 350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86% ; α 1 受体阻滞药物 230 例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 标签: [ ]高血压 常见用药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压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并探讨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常见降压药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利尿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8.89%、5.00%、6.45%、8.33%和10.81%。结论 对于高血压患者,在其临床用药选择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病情情况以及身体条件等,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 标签: 高血压 常见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前列腺炎病情的治疗进行分析,验证按摩配合药物治疗对患者性功能及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将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五月时间段于我院进行治疗的 140 例前列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情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通过奇、偶法将其平分成对照组、试验组,分组后,试验组进行盐酸坦索罗辛、左氧沙星片联合手法按摩治疗,另一组进行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左氧沙星片治疗。对比其治疗之后生活质量、治疗效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前列腺炎患者病情治疗效率 78.57% ,另一组, 95.71% ;对照组前列腺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06 。结论:经过此次研究验证,前列腺炎患者治疗期间采用按摩联合药物得方式进行治疗,对身体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其治疗效率与生活质量高于单一方式治疗的患者。因此,按摩配合药物治疗的方式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前列腺炎 按摩治疗 药物治疗 性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心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后辅助化疗,采用以蒽环类药物为主的化疗方案。所有患者均不联合使用其他化疗药物,均进行6个周期,每21 d为一个周期。根据患者化疗周期进行统计,纵向对比患者心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前后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值及常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治疗后不同切面的心内膜下心肌平均应变峰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评价化疗前后左心功能及化疗药物对各层心肌的浸润程度,为临床妥善利用化疗药物降低对乳腺癌患者左心功能损害提供依据。

  • 标签: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乳腺癌 左心功能 化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