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自体在锁骨骨折中的疗效及治疗价值。方法 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科收治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自体回植术。术后1、3、6、12个月复查X线,观察患者的康复及骨折愈合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收集情况。结果,随访持续了一年,一年后,所有患者都实现了愈合,没有并发症。观察组和对照组总疗效分别为95%和92.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两组数据不同,术中出血量与术中持续时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采集的量与常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锁骨 粉碎性骨折 切开复位 钢板 内固定 自体骨泥 植骨
  • 简介:背景:对于成人CroweⅢ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考虑到臼杯覆盖率和翻修时骨质缺损的风险,在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时利用植提升储备量是明智的。目的:探讨成人CroweⅢ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在全髋关节置换中,利用自体颗粒结合打压植治疗髋臼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40例(45髋)成人CroweⅢ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其中男8例,女32例,年龄31-68岁,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过程中,全部采用于真臼处加深髋臼、旋转中心内移和下移的方法,利用自体颗粒结合打压植技术修复髋臼缺损。术后随访观察髋关节Harris评分、肢体长度、旋转中心位移、假体覆盖率及并发症等。结果与结论:术后平均随访32.7个月,所有患者髋臼旋转中心都恢复(接近)正常,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假体周围感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髋关节假体稳定,性覆盖良好,植处可见整合、骨质硬化带消失,未见螺钉断裂、假体周围透亮线等,患髋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患侧肢体长度平均延长(2.31±0.18)cm,假体覆盖率为78.1%,治疗后旋转中心水平距离与垂直距离明显低于治疗前(P=0);结果表明在成人CroweⅢ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髋关节置换中,采用自体颗粒结合打压植修复髋臼缺损,可有效恢复髋臼覆盖率,维持臼杯初始稳定性并增加储备量,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人工假体 自体颗粒打压植骨 骨泥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 简介:上颌颧骨区域可提供较大量的皮质,这个区域的块非常适合上颌前牙或双尖牙区域的植.因为可以免去开辟第二手术区域;选用正确的超声外科器械可以使取手术简单而安全。如同传统的上颌窦植.术后并发症很少,5个月后植区域即可植入种植体.且稳定性、美观效果均较为理想。

  • 标签: 颧上颌骨 自体骨移植 病例报告 超声 骨刀 手术区域
  • 简介:在带血管蒂自体移植术治疗严重缺损中,通过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严格的术前准备,细心的术后护理以及正确的健康指导等,使手术成功率提高,术后的并发症减少,促进病人肢体功能逐渐恢复.

  • 标签: 骨缺损 骨移植 矫形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自体填充对于距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距软骨缺损患者,对患者进行关节镜下自体填充固定术治疗,比较治疗满意度及NRS评分。结果 48例患者,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患者分别2、12、34例,满意度为95.8%;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NRS运动及NRS休息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距软骨缺损患者进行关节镜下自体填充固定术治疗,效果理想,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因此,该诊断方法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自体骨填充 距骨软骨缺损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同种异体治疗兔桡骨缺损疗效的实验研究。方法:将1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同种异体供体,28只作为实验受体。按美国组织库标准制备同种异体。将受体实验动物双侧桡骨中段切除10mm,制成缺损模型。受体实验动物右侧桡骨缺损内植入自体髂骨粒(对照组);左侧取等量同种异体粒同法植入(实验组)。于术后2、4、8、12周,对缺损修复组织内OPG蛋白的表达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术后12周,检测两组小梁相对体积、小梁数量和骨密度。结果:术后两组未见感染现象发生。术后2、4周实验组OPG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周两组OPG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周两组小梁相对体积、小梁数量和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种异体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其性愈合过程与自体移植相似,并且来源广泛,能够避免因自体移植带来的诸多并发症,可以成为治疗缺损的重要材料。

  • 标签: 自体骨 同种异体骨 骨缺损
  • 简介:目的分析和评价应用钻花结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1例采用钻花结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随访3~18个月,平均(7.1±5.1)个月,1例感染,1例切口裂开,锁骨骨折均获得了临床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5±0.7)个月。结论应用钻花结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锁骨中段骨折 重建钢板 骨折固定术 骨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体开放植疗法在胫骨感染性缺损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2例胫骨感染性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自体开放植,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2例患者中,治疗后5周游离植皮的患者共计4例,且其创面均完全闭合,治疗后10周创面得以愈合的患者共计38例;本组中,性愈合的患者共计41例,其愈合的平均时间为(7.3±1.5)个月,出现感染复发现象的患者共计1例,未良好愈合。结论在胫骨感染性缺损的治疗中,自体开放植疗法的效果显著,属于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胫骨感染性骨缺损 自体骨开放植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同种异体复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肿瘤性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主要选取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采用同种异体复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肿瘤性骨髓缺损的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12月到48个月,平均为30.5个月,功能均得到恢复,其中有2例患者巨细胞瘤局部复发后再次进行了手术,其余患者局部未发作。且全部患者经过治疗后未出现病理性骨折。结论对于肿瘤性缺损患者采用同种异体复合自体骨髓抑制法临床效果显著,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进行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同种异体 骨复合 骨髓移植 肿瘤性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钙水泥与自体治疗SanderⅢ型跟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42例SanderⅢ型跟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结合自体治疗,观察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磷酸钙水泥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磷酸钙治疗SanderⅢ型跟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自体骨植骨治疗 SanderⅢ型跟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踝双平面截自体软骨移植治疗内侧距软骨损伤合并距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行双平面截自体软骨移植治疗的25例内侧距软骨损伤合并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36.5岁(范围:21~47岁)。所有患者于关节镜下评估软骨损伤范围及深度,Outerbridge分级为Ⅱ~Ⅳ度。手术经内踝前内侧切口,行内踝双平面截,下翻截块显露软骨损伤部位,完整切除异常软骨,使用刮勺彻底切除硬化囊壁,将来自同侧膝关节健康软骨移植至距软骨损伤区。收集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记录并发症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数据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6个月(范围:12~36个月)。患者术后踝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明显改善,VAS由术前的(6.5±1.3)分降至术后的(1.9±1.3)分(t=8.13,P=0.00);AOFAS-AH评分由术前的(62.4±3.3)分升至术后的(88.0±2.4)分(t=-31.51,P=0.00);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59.8±2.7)分升至术后的(85.2±3.5)分(t=-25.50,P=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术前为(92.5±1.3)分,术后为(92.0±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P=0.065)。随访中无感染、移植软骨坏死、囊肿残留、截端不愈合、供区持续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双平面截加同侧膝关节自体软骨移植治疗软骨损伤合并距囊肿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明显缓解患者踝关节疼痛并改善踝关节功能。

  • 标签: 移植,自体 距骨 骨囊肿 骨软骨损伤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踝截联合自体软骨移植治疗距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1月—2017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16例(16足)距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18~67(33.4±11.1)岁;右侧7例,左侧9例。患者均采用前踝截联合自体软骨移植治疗距软骨损伤。比较术前及其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术后2年采用软骨修复MR观察(MOCART)评分评价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16例患者术后随访36~72(46.6±12.8)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的(6.9±1.6)分改善为(0.8±0.8)分,AOFAS评分由术前的(60.7±10.8)分提升为(90.9±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67、13.92,P值均<0.001),依据AOFAS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优14例、良2例,优良率16/16。术后2年MRI示截面均愈合良好,原病灶缺损区均被移植物充填,MOCART评分为(65.0±10.2)分。结论前踝截联合自体软骨移植治疗距软骨损伤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好,症状减轻明显,临床疗效好。

  • 标签: 踝损伤 距骨软骨损伤 前踝截骨 骨软骨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跟锁定重建钛板加自体髂骨植治疗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SandersⅢ型跟骨折患者采用跟锁定重建钛板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男21例,女11例。年龄23~65岁,平均39.6岁。结果全部32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6个月(8~24个月)。优16例,良15例,可1例,优良率96.9%。结论跟锁定重建钛板加自体髂骨植治疗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跟骨锁定重建钛板 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 自体髂骨植骨
  • 简介:摘要患者若有牙列缺损或者牙列缺失的情况,种植牙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但在实际种植牙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为长期缺牙或者是炎症、外伤、疾病等导致的牙列缺损或者牙列缺失情况,直接种植牙很难成功。所以如果种植位点量严重缺失,在种植牙之前或者是种植手术同时进行点移植手术,以保证种植位点的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当今种植牙的有效修复率大大的提高了,不同的自体、人工的移植手术在牙种植中应用,保障了种植牙的适应性,促进了由于在种植位点缺失的牙种植手术成功率的上升。

  • 标签: 自体骨 种植 骨移植 骨缺损 修复
  • 简介:目的:评价钛网成型自体颗粒复合修复材料移植重建兔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成效果。方法:18只新西兰家兔,均建立单侧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用钛网成型重建下颌外形后,分别移植自体颗粒修复材料和自体颗粒复合修复材料。术后12周取移植做组织学检查及Micro-CT检查。应用SPSS1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移植部位有大量新生组织形成,材料已大部分吸收,实验组自体颗粒复合奥邦修复材料的体积分数和骨密度与仅用自体颗粒移植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钛网支撑自体颗粒复合修复材料移植能够形成良好的组织学结构,为下颌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自体颗粒骨 骨修复材料 骨缺损
  • 简介:目的:研究牙种植过程中,收集自体即刻移植修复种植体周围小型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选择14例牙种植患者,植入25颗种植体时发生17处缺损,其中开窗式缺损9处,烦(舌)侧种植体颈部暴露8处。在牙种植窝制备过程中,应用自制的集骨器收集随冷却水流出的骨屑,并将其即刻移植或与Bio—oss混合后移植修复缺损。结果:牙种植术后3-6个月,原缺损处局部形态饱满,X线片示种植体与周围牙槽形成良好的结合,二期手术时见缺损处巳覆盖成熟骨质,移植成活良好。结论:应用自制集骨器获得的收集修复种植体周围小型缺损,方法简单实用。

  • 标签: 种植 骨移植 骨缺损 自体骨 集骨器
  • 简介: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后诱导成愈合情况,探讨自体红骨髓灌注异体重筑的可行性。方法选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0只,建立双侧髂棘板及骨膜缺损2em×2om模型。4周后,实验侧(右)缺损区用自体红骨髓浸泡灌注处理的同种异体进行移植,对照侧(左)缺损区行单纯异体移植。术后于不同时间摄X线片观察缺损修复情况,并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术后4、8、12周实验侧骨折线消失18例、20例、20例,对照侧组为6例、8例、14例;实验侧术后4、8、12周碱性鳞酸酶分别为(1.43±0.47)、(1.94±0.85)、(0.31±0.06)U/g、对照侧分别为(0.26±0.19)、(0.34±0.01)、(0.28±0.10)U/g。术后4周、8周时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时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红骨髓可以促进同种异体移植后的愈合,可以逐步应用于临床进行缺损修复。

  • 标签: 自体骨髓移植 异体骨移植 骨缺损 碱性磷酸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