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膀胱镜电切手术治疗膀胱占位性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64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治疗组,各32例。其中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行膀胱镜电切手术,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膀胱镜电切手术 膀胱占位性病变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对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0例膀胱病变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膀胱结石29例,膀胱异物2例,膀胱结核1例,膀胱肿瘤28例,其中乳头状瘤3例,膀胱癌24例。超声对膀胱占位性病变的阳性诊断符合率为98.3%。[结论]超声检查对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极为实际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普查膀胱疾病的重要方法。

  • 标签: 膀胱肿瘤 异物 结石 结核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鉴别膀胱良恶性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因膀胱占位行超声造影检查的15例患者共17个病灶进行分析,观察病变位置、大小、数目,肿块内是否有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是否有增强及造影剂到达时间,增强模式。结果17个病灶中恶性病灶13个(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癌12个、膀胱肉瘤样癌1个),良性病灶4个(腺性膀胱炎1个,膀胱沉积物或凝血块3个),病灶大小(2.8±1.5)cm。超声造影诊断恶性病灶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χ2=0.215,P=0.046)。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癌超声造影到达时间为(20.7±6.0)秒,增强模式为均匀高增强、缓慢慢退;膀胱肉瘤样癌超声造影到达时间为13秒,增强模式为均匀高增强、快速消退;腺性膀胱炎超声造影到达时间为24秒;3个膀胱凝血块表现为无增强。结论超声造影能明显提高常规超声对膀胱占位的检出和鉴别诊断能力。

  • 标签: 超声 超声造影 膀胱占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超声造影(CEUS)技术和三维重建(3D-CEUS)技术对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过增强CT检查提示膀胱内恶性占位病的病例59例,并对其病变进行常规超声、CEUS、3D-CEUS检查并存储图像后,应用QLab软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按血供丰富程度将图像分为4级。同时在与其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3D-CEUS对膀胱占位性病变内血流的显示情况。结果在CEUS不同时相,3D-CEUS对膀胱良、恶性肿瘤血管结构的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膀胱肿瘤主要表现为血流丰富、血管迂曲扩张呈粗网状或杂乱树枝状。良性膀胱肿瘤主要表现为血供较少,呈网状或云雾状。结论3D-CEUS与增强CT比较,其通过对膀胱占位性病变血管结构的显示,在诊断膀胱良恶性肿瘤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膀胱占位 三维超声检查 造影剂 增强CT
  • 简介:目的:研究超微血管显像(superbmicrovascularimaging,SMI)与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在膀胱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患者行常规膀胱超声检查,发现占位性病变者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SMI及CEUS检查,比较3种技术在膀胱占位性病变中血流显示的差异,并观察造影剂进入病灶的灌注模式,分析其灌注特点,最后与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5例膀胱占位性病变患者共36个病灶,其中膀胱恶性肿瘤31个、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2个、腺性膀胱炎3个。SMI与CEUS对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血流显示率为100%,明显高于CDFI(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提示恶性病灶35个,造影表现为快进慢退高增强;腺性膀胱炎1个,造影表现为慢进同退等增强。CEUS的诊断准确率为88.9%。结论:SMI与CEUS均能提高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血流显示率。CEUS能实时观察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血流情况,有助于判断其性质,具有较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超微血管显像 超声造影 膀胱占位性病变
  • 简介:<正>门球战术经历了门球人的长期实践、验证、探索、改进,开局布阵形式多样,变化无穷,但无论采用哪种布阵形式,其核心都是抢占要隘,严密布控,伺机发起进攻,以达到开局夺势之目的。随着门球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超远距离撞击球等高难技术的熟练运用,就要求门球人在隐蔽防守的基础上,拓展出新的、攻守兼备的开局布阵战术,以促进门球运动向深层次发展。笔者从实践中悟出一个新的开局布阵战术打法——"四三之腰"占位战术(简称"四三之腰"战术),现斗胆试述如下。一、所谓"四三之腰"战术,就是在四角与三门之间沿四

  • 标签: 门球运动 技战术水平 攻守兼备 变化无穷 目标球 落位
  • 简介:摘要占位性脑水肿是一种严重威胁小脑梗死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可发生于17%~54%的患者。对于恶化风险较高的小脑梗死患者,应密切监测意识水平和跟踪CT/MRI改变。伴临床恶化的占位性小脑梗死患者应行脑室造口术/脑室外引流和枕下颅骨切除减压术。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小脑疾病 减压颅骨切除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正>病史摘要患者男性,48岁,于1995年3月体检时B超发现“肝右叶占位性病变”,遂于当地医院行CT、MRT检查,均提示“肝海绵状血管瘤”。5月在该院行肝动脉栓塞化疗。7月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呈结节样变,肿瘤质地较软、界限不清,切除困难,考虑为“血管瘤”,仅行肝动脉结扎,术后恢

  • 标签: 肝脏占位性病变 肝海绵状血管瘤 早期肝硬化 栓塞化疗 肝占位病变 肝动脉结扎
  • 简介: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健康查体的普及,肾脏占位的检出率逐年增高。这其中直径≤4cm的小体积肾占位(smallrenalmasses,SRMs)检出率增速最快,据一项在美国进行的大规模调查发现,1983年至2002年这20年间,肾癌的发病率从7.1/10万增长至10.8/10万,其中直径〈2cm和2-4cm的肾癌分别增长了285%和244%。

  • 标签: 肾占位 体积 影像学技术 健康查体 肾脏占位 检出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了49例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的护理体会,包括膀胱灌注化疗前、中、后的护理观察,规范的护理措施,配合心理护理,有效的健康指导,使患者能主动积极配合,提高患者灌注的依从胜,从而有效的预防膀胱术后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膀胱肿瘤膀胱灌注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垂体区占位病变绝大多数是垂体腺瘤,临床上时有非垂体腺瘤的垂体区占位病变误认为垂体腺瘤,并行不恰当的治疗。本文回顾分析2004年至2010年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收治的9例非垂体腺瘤性垂体区占位病变的诊治,有助于提高诊治水平。

  • 标签: 库欣综合征 库欣病 双侧岩下窦采血
  • 简介:一、数据再“大”无用武之地等于零。要搜集“慢数据”“活数据”互联网上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数据,人们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各种设备,比如电脑、手机、智能电器、感应器等等,都能时刻留下人的行为痕迹,实时产生数据,这些呈几何级增加的数据沉淀在网上,成为大数据。这些大数据有多大用?

  • 标签: 传统报业 占位 人的行为 “大” 互联网 感应器
  • 简介:个性化、娱乐化的发展趋势已成为推动消费类电脑发展的驱动力。在消费市场愈发细分化的今天,用户需求差异化显露得越来越明显。纷繁的市场声音下,惠普提出:“个性化”数字娱乐将成为未来人们对满足其生活及娱乐而对数码设备提出的核心需求,也将是未来所有个人数码产品的技术发展及应用趋势所在。

  • 标签: 个性化 消费类 电脑 惠普 占位 消费市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全膀胱切除直肠代膀胱与回肠膀胱术的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 130例进行全膀胱切除直肠代膀胱手术的患者, 116例进行回肠膀胱手术的患者病例均选自 2013年 6月— 2016年 6月期间,根据不同的尿道改流方式分为全膀胱切除直肠代膀胱组以及回肠膀胱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并发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后排尿次数等情况。结果 选取的患者均進行全膀胱切除术,手术均成功。在住院期间,进行直肠代膀胱手术的患者有 14例发生并发症,进行回肠膀胱手术的患者有 19例发生并发症。回肠膀胱术尿道改道的方法在手术时间( 5.3±1.3) h,手术出血量( 195.74±15.26) mL,住院时间( 26.5±5.4) d,手术后排尿次数( 5.5±1.7),并发症的发生( 16.38%)中与直肠代膀胱( 3.5±1.2) h,( 153.54±14.26) mL,( 21.5±5.3) d,( 9.4±1.5),( 10.76%)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于发生浸润性的膀胱肿瘤的患者实行全膀胱切除手术效果良好,尿道改流中直肠代膀胱优于回肠膀胱术。  

  • 标签:    [ ] 全膀胱切除 直肠代膀胱 回肠膀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