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超声诊断主动后型左肾静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超声诊断的主动后型左肾静脉患者的超声图像,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超声图像等临床资料。结果共完成左肾静脉超声检查3 519例,其中16例(0.45%)诊断为主动后型左肾静脉,其中男5例,女11例。所有患者均因尿常规隐血阳性就诊,其中合并左腰部不适等其他症状者共7例。超声均为首选检查方法。16例患者中,15例为完全主动后型即Ⅰ型,其中左肾静脉受压共13例,另有2例完全主动后型左肾静脉未见受压。16例中1例为环主动型即Ⅲ型,两支均有受压。结论当临床怀疑"胡桃夹"现象,要求对左肾静脉做相应评估时,超声可作为左肾静脉检查的首选方法。超声可较清楚显示大部分患者左肾静脉走行,判断左肾静脉有无变异、有无受压。超声对Ⅰ型的敏感性最高,不易漏、误诊;Ⅲ型易漏诊,而Ⅱ型及Ⅳ型超声不易检出,可能与超声显像的局限性有关。

  • 标签: 主动脉,腹 肾静脉,左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超声诊断主动后型左肾静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超声诊断的主动后型左肾静脉患者的超声图像,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超声图像等临床资料。结果共完成左肾静脉超声检查3 519例,其中16例(0.45%)诊断为主动后型左肾静脉,其中男5例,女11例。所有患者均因尿常规隐血阳性就诊,其中合并左腰部不适等其他症状者共7例。超声均为首选检查方法。16例患者中,15例为完全主动后型即Ⅰ型,其中左肾静脉受压共13例,另有2例完全主动后型左肾静脉未见受压。16例中1例为环主动型即Ⅲ型,两支均有受压。结论当临床怀疑"胡桃夹"现象,要求对左肾静脉做相应评估时,超声可作为左肾静脉检查的首选方法。超声可较清楚显示大部分患者左肾静脉走行,判断左肾静脉有无变异、有无受压。超声对Ⅰ型的敏感性最高,不易漏、误诊;Ⅲ型易漏诊,而Ⅱ型及Ⅳ型超声不易检出,可能与超声显像的局限性有关。

  • 标签: 主动脉,腹 肾静脉,左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在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主动瓣狭窄(AS)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LVEF正常(LVEF>50%)的AS患者37例,依据血流动力学改变,分为轻至中度组(AS1组,16例)和重度组(AS2组,21例),同期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在线测量左心室常规结构及心功能参数,并进行VFM离线分析,根据时间-流量曲线及瓣膜启闭情况划分时相如下:全舒张期(P0)、等容舒张期(P1)、快速充盈期(P2)、减慢充盈期(P3)、心房收缩期(P4)、等容收缩期(P5)、快速射血期(P6)、减慢射血期(P7)、全收缩期(P8),获取相应时相左心室内能量损耗(EL)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左心室EL比较:①三组左心室EL随心动周期均呈规律变化,3个峰值分别出现在P2、P4和P6;全舒张期P0-EL与全收缩期P8-EL接近相等。②与对照组比较,AS1组P0~P8的EL均有所增高,但仅P4、P7、P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两组相比,AS2组P0~P8的EL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P2、P4、P6的EL增高显著。相关性分析:①对照组及AS组P0-EL、P8-EL与LVMI呈正相关(r=0.561、0.585,0.635、0.652,P<0.01);②对照组及AS组P2-EL与E和e′呈正相关(r=0.623、0.537,0.576、0.502,P<0.01),P4-EL与A呈正相关(r=0.482、0.555,P<0.01);③对照组及AS组P0-EL、P8-EL与E/e′呈正相关(r=0.480、0.459,0.673、0.590,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537、-0.596,-0.569、-0.625,P<0.01)。结论VFM技术量化左心室EL有望成为早期评价LVEF正常的AS患者左心室功能障碍的新指标。

  • 标签: 血流向量成像 主动脉瓣狭窄 心室功能,左 能量损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体测量学指标与超声全息血管硬度分析(R-VQS)技术测量的颈动脉弹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在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中的价值。方法563例体检者,按男女性别分组。采集各位受试者的人体测量学指标[体重指数(BMI)、腰围(WC)、身体形态指数(ABSI)、身体圆润指数(BRI)、内脏脂肪指数(VAI)],并应用R-VQS技术检测受试者颈动脉弹性参数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分析人体测量学指标与PWV的相关性,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PWV的预测因素。结果⑴男性BMI、WC、ABSI、BRI、VAI、PWV参数均高于女性(P<0.05);⑵男、女性BMI、WC、ABSI、BRI、VAI参数与SBP、DBP、TC、TG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P<0.05);⑶男性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可预测PWV(β=0.110、0.101,P均<0.05),女性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及吸烟史是PWV的预测因素(β=0.061、0.095、0.067,P均<0.05);⑷在矫正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相关因素后,ABSI和VAI在男性群体中可预测颈动脉PWV(β=0.078、0.068,P<0.05);BMI、WC、ABSI、BRI、VAI在女性群体中是颈动脉PWV的预测因素(β=0.131、0.123、0.204、0.153、0.196,P<0.05)。结论ABSI和VAI在男、女性群体中均是颈动脉PWV的预测因素,可作为临床简便评估肥胖并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体测量学指标。R-VQS技术可早期反映颈动脉血管壁弹性变化,是一种方便、实时、快捷的检查方法。

  • 标签: 人体测量术 全息血管硬度分析技术 颈动脉弹性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体测量学指标与超声全息血管硬度分析(R-VQS)技术测量的颈动脉弹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在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中的价值。方法563例体检者,按男女性别分组。采集各位受试者的人体测量学指标[体重指数(BMI)、腰围(WC)、身体形态指数(ABSI)、身体圆润指数(BRI)、内脏脂肪指数(VAI)],并应用R-VQS技术检测受试者颈动脉弹性参数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分析人体测量学指标与PWV的相关性,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PWV的预测因素。结果⑴男性BMI、WC、ABSI、BRI、VAI、PWV参数均高于女性(P<0.05);⑵男、女性BMI、WC、ABSI、BRI、VAI参数与SBP、DBP、TC、TG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P<0.05);⑶男性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可预测PWV(β=0.110、0.101,P均<0.05),女性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及吸烟史是PWV的预测因素(β=0.061、0.095、0.067,P均<0.05);⑷在矫正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相关因素后,ABSI和VAI在男性群体中可预测颈动脉PWV(β=0.078、0.068,P<0.05);BMI、WC、ABSI、BRI、VAI在女性群体中是颈动脉PWV的预测因素(β=0.131、0.123、0.204、0.153、0.196,P<0.05)。结论ABSI和VAI在男、女性群体中均是颈动脉PWV的预测因素,可作为临床简便评估肥胖并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体测量学指标。R-VQS技术可早期反映颈动脉血管壁弹性变化,是一种方便、实时、快捷的检查方法。

  • 标签: 人体测量术 全息血管硬度分析技术 颈动脉弹性 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