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及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深部刺激术(deepbrainstimulation,DBS)已成为治疗中晚期PD的重要方法,可改善病人的运动症状、减轻左旋多巴制剂的副作用、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并长期维持疗效[1]。PD病人DBS治疗获得满意疗效需要:①术前评估与筛选;②术中电极精确植入;③术后个体化的程控。合理、规范化的术后程控以确定最佳参数,使病人症状得到最大的缓解。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对PD病人DBS后程控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程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取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依据是否予以生物反馈治疗将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多动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例)与实验组(n=20例),实验组患儿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患儿不接受任何干预,实验组接受20次生物反馈干预后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结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多动症患儿症状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数据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小儿多动症存在一定效果,值得进一步应用研究。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 多动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期本院收治的200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成对照、治疗组,各100例,两组患者使用舍曲林100mg/d、阿普唑仑0.4mg,睡前服用,连续四周。治疗组再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每周5次,每次30min。连续两周。结果两组患者HAMA总分均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前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对照有效率分别为100%、90%。结论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广泛性焦虑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地形图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4例脑血管病患者。将地形图与同步脑电图、CT检查作对比分析。结果在脑血管病诊断中,BEAM阳性率(75%)高于同步EEG阳性率(51.7%),尤其TIA患者,发作过后EEG无阳性,而BEAM多数有异常改变;在脑血管病诊断中,BEAM阳性率略低于CT扫描阳性率,尤其脑出血早期,CT在所有病例均为阳性表现,明显高于BEAM阳性诊断率。TIA患者CT扫描均为阴性,BEAM多数为阳性。结论地形图弥补了CT扫描单纯反应形态改变而无功能改变的不足,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脑血管疾病 CT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频指数(BIS)在麻醉深度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择期全麻手术患者7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50例,分别采用脑双频指数(BIS)、常规方法进行麻醉深度检测并指导麻醉管理。结果观察组术中MAP变异指数、HR变异指数、丙泊酚用量、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呼吸循环紊乱、苏醒延迟、手术麻醉相关并发症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检测麻醉深度指导麻醉管理,可提高麻醉管理质量,使患者获益。

  • 标签: 麻醉深度 脑点双频指数 麻醉质量 并发症 苏醒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和比较不同程度运动运动性心理疲劳对的影响。方法运用《运动员疲劳问卷》筛选出运动性心理疲劳的运动员40名,根据其不同的运动强度分2组,2组分别是弱运动组和强运动组,比较2组脑电波变化,分析其影响。结果通过对弱运动组和强运动组的脑电图结果比较,弱运动组放电率为55.7%,非特异性异常率为13.3%,总异常率为69.0%;强运动组放电率为66.6%,非特异性异常率为16.7%,总异常率为83.3%。强运动组放电率、总异常率均明显的高于弱运动组的放电率、总异常率,两组数据比较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不同程度运动对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有影响,大量高强度运动会使运动员容易发生运动性心理疲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应该注意运动强度的安排。

  • 标签: 不同程度运动 运动性心理疲劳 脑电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失眠患者应用脑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入我院进行治疗的失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疗法治疗,而观察组则应用脑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PSQI各个维度与总分上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各个维度比较无差异(P>0.05),总分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眠患者治疗中应用脑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失眠 脑电生物反馈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生物反馈仪测试及其儿童多动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4月-2017年6月)搜集的111例临床疑似多动症患儿的一般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脑生物反馈仪测试方法测定多动症儿童分型(其中有43例确诊为注意缺陷型多动症患儿),所有患儿均经过生物反馈加以治疗。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多动症患儿的综合注意力商数、反应控制商数。结果生物反馈仪治疗注意缺陷型多动症患儿之前,综合注意力商数为(63.05±12.44),治疗2个疗程后,综合注意力商数为(102.93±7.05),治疗4个疗程后,综合注意力商数为(108.86±8.65),注意缺陷型多动症患儿治疗前后的综合注意力商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次后,43例注意缺陷型多动症患儿的好转率为65.12%(28/43),治疗40次后,43例注意缺陷型多动症患儿的好转率为88.37%(38/43),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仪测试能够准确测量多动症患儿,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提高多动症患儿的注意力。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仪测试 儿童多动症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帕金森病深部刺激术后采用延伸护理成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深部刺激术)56例(2015年1月—2016年10月)。将其随机分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术后延伸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出院5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达到了(82.38±4.42)分,对照组患者出院5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只有(65.35±5.01)分,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术后延伸护理模式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强,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术后 延伸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频指数(BIS)被应用于临床腹部手术的麻醉深度监测中后的效果。方法接收于我院的82例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应用BIS对其麻醉深度监测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诱导时,在心率、血压及BIS值方面,2组患者均显著降低;插管时,2组除BIS值下降外,其余2项指标(心率和血压)均出现上升;在其切皮与缝皮阶段心率、血压方面无显著变化,而其BIS值有所下降;另外,在苏醒、拔管时间方面,七氟醚组显著低于丙泊酚组,2组差异度明显(P<0.05)。结论BIS能够将麻醉深度监测以数字化的形式直观的显示出来,其能够提供给腹部外科手术中麻醉深度监测指标以临床依据。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腹部手术 麻醉深度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低频超声联合低频刺激治疗慢性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乐山老年病专科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慢性供血不足患者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频超声联合低频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液黏度及脑部(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液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液流速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超声联合低频刺激治疗慢性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确切,其可有效降低血液黏度,加快血液流速,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脑供血不足 低频超声 低频电刺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择选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生物反馈治疗,对比疗效及SAS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及焦虑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PS评分、SANS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借助生物反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可降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焦虑状态。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频指数(BIS)在ICU住院患者行经皮气管切开的过程中对麻醉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入住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治疗并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4例患者由医师根据经验对手术过程中的麻醉进行调控,B组26例患者通过监测BIS值,并根据其数值变化调节麻醉剂输入。两组分别记录静脉麻醉前(T1),切皮时(T2),牛角扩皮时(T3),插入气切套管时(T4)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BIS数值,术中丙泊酚使用的总剂量以及出现低血压、体动等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B组的MAP在T3时显著高于A组(P<0.05),T4时,B组的心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与T1相比较,A组及B组的MAP在T2、T3、T4均明显升高(P<0.05),A组及B组的HR在T3、T4显著升高(P<0.05),A组的丙泊酚剂量较B组多(P<0.05),且患者相关的不良事件较B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BIS指导下行经皮气管切开,较传统方式更加安全舒适,能减少麻醉剂用量及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麻醉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对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治疗,5次/周,治疗10次,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睡眠时间评分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总时间。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 抑郁症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帕金森病患者深部电极植入术及程控调节效果和护理质量,修订了帕金森病患者深部电极植入术及程控调节的护理配合流程,确定了护理对策,加强了术前、术后评估、开机及程控调节的护理配合和安全管理,并进行质量及效果跟踪。采用规范的配套的护理流程,可有效实施护理措施,正确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程控调节 护理流程
  • 简介:目的通过使用可穿戴设备对帕金森病(PD)患者的静态姿态平衡稳定性进行评估,以确定深部刺激术(DBS)对患者术后短期的静态姿势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H-Y分期为3期的16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以及12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受试者。通过可穿戴式传感器采集PD患者DBS开关机前后及对照者在静态姿势平衡实验中的三维人体关节姿态角,并计算重心摇晃距离和摇晃速度。结果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帕金森病患者的重心摇晃距离和摇晃速度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BS开机帕金森患者相比于DBS关机帕金森患者,重心摇晃距离和摇晃速度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使用可穿戴设备评估DBS对帕金森病患者术后短期静态姿势平衡稳定性的影响实验显示,DBS开机的帕金森病患者姿势平衡稳定性增强,DBS对帕金森病患者的静态姿势平衡稳定性有改善作用。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可穿戴设备 静态姿势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取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72例小儿多动症生物反馈治疗依从性差的患儿进行问卷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分析患儿依从性差的原因,同时采取相应的针对措施进行干预。结果小儿多动症生物反馈治疗依从性较差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26.4%的家长认为小儿多动症不需要治疗,患儿长大后会慢慢好转;23.6%的家长认为生物反馈治疗效果不理想;15.3%的患儿由于学习等问题放弃了治疗等。通过实施针对性的干预对策后,返院治疗率81.9%。结论给予多动症患儿家属实施有效的疾病知识宣教,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对策,能够进一步增强患儿生物反馈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小儿多动症 脑电生物反馈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导数的应用一直是常考、常热、常难的内容。特别在这类函数问题的解决中,经常会遇到诸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比较复杂的函数与较为简单的函数(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的和或商等,在某个不等式恒成立的情况下,求参数范围的问题。对这类问题的解决,也有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在解决的过程中好的方法和技巧会使解题变得简单易行。本文就探讨函数问题中分离参数参数范围的策略。

  • 标签: 函数问题参数范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