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腰5和腰6脊神经根共同结扎是目前最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鼠模型,但结扎后大鼠的机械触诱发痛会在24-72h内迅速发展,时间窗过短,本课题组探索和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单一腰6脊神经根结鼠模型。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腰5和腰6脊神经根结组、单一腰6脊神经根结组及假手术组,除单一腰6脊神经根结组18只外,其余3组每组6只大鼠;分别检测其50%机械缩爪阈值(50%PWT)。另取5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腰5和腰6脊神经根结组、腰6脊神经根结组,各组大鼠只数分别为6只、24只、24只。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脊髓背角胶质纤丝酸性蛋白(GFAP)在结扎术后第1d、第7d、第14d和第28d的表达。结果单一腰6脊神经根结组产生了长期发展的机械触诱发痛(1-14d);且大鼠同侧脊髓背角GFAP表达随之升高。结论单一腰6脊神经根结鼠模型可以作为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发展期具体机制的有效模型。

  • 标签: 大鼠模型 脊神经根结扎 神经病理性疼痛
  • 简介:摘要报告3例下腰椎神经脊神经节细胞瘤伴脊柱不稳或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例。第1例患者因腰骶部疼痛不适10余天就诊。术前诊断为L5S1椎间不稳、L5双侧峡部裂、L5S1左侧椎间孔占位性病变待查术中切除肿物并送病理,同时行L5S1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第2例患者因左腰腿部疼痛不适1个月就诊。术前诊断为L4-5椎间不稳、L4-5椎间盘突出症。术中探查发现L5左侧神经根肿物,手术切除肿物并送病理,同时行L4,5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第3例患者因右侧腰腿部酸痛不适4 d就诊。术前诊断为L3-4、L4-5、L5S1椎间盘突出。术中探查发现S1右侧神经根肿物,呈浸润性生长,且被神经纤维紧密包围,部分切除肿物并送病理,同时行L4-5、L5S1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节细胞神经瘤。3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脊神经节细胞瘤主要起源于原始神经脊细胞移行分化形成的交感神经节细胞,亦可起源于交感神经及外周神经,多见于腹膜后和纵隔内,腰骶神经根节细胞神经瘤较少见,临床上与椎间盘突出症很相近,鉴别困难,常在术中发现,术前能够明确诊断的较少。手术切除是治疗节细胞神经瘤的主要手段。

  • 标签:
  • 简介:目的:目前较为流行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儿童脑瘫的手术中,选择低阈值的神经亚束进行切断是手术的关键。但手术中发现神经后根亚束阈值变化很大、为更好理解这一方法的理论根据和解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我们用狗为实验动物模型进行去大脑、慢性脊髓化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riveposteriorrhizotomy,SPR),前后神经后根兴奋性和肢体肌肉反应级别变化的研究。方法:将动物分成三组,分别进行SPR手术,进行脊神经后根亚束阈值的测定,并对阈值的两倍刺激效应和阈下刺激的时间空间总和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在去大脑操作中短时间内阈值有大范围波动,部分脊神经后根切断后其阈值变化于5~10min内可达其基值的10倍左右。30s内用阈值量恒定的电流刺激后根,同侧下肢肌肉反应级别差异较大。另外,两倍阈值量刺激常使肌肉病理级别反应增加,这在对照组也有表现。邻近神经后根阈下刺激的时间,空间总和效应使对照组刺激阈电流变小,而肌肉反应级别并未变化。结论:这一实验结果表明目前广泛应用的SPR手术神经后根阈电流的不稳定因素来自脊髓本身,临床应用的阈值往往超过实际阈值,两倍阈电流刺激使病理反应级别增加。因此SPR手术判断神经阈值的电生理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 标签: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儿童 脑瘫 反射差异性
  • 简介:摘要神经鞘膜瘤又名雪旺细胞瘤,是起源于神经鞘膜的良性肿瘤,恶性很少,由近心向远心生长,但是肿瘤在椎间孔处形成的哑铃状就有可能是由外向内侵犯。本组大部分病员均先发现肿块,后期出现疼痛而就诊。脊髓出现压迫症状则相对较晚。瘤体小于2公分的无明显症状,大于3公分的特别是已跨入椎间孔时形成的哑铃状肿瘤,则容易与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本组就有一例因腰腿疼痛而入院。所以临床上要求外科医生在术前诊断及手术选择上均有较高的要求。

  • 标签: 脊神经鞘膜瘤 哑铃状肿块 手术治疗。
  • 简介:老年人腰骶脊神经根管损伤(狭窄)骨质疏松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脱出症或急性腰扭伤等常见腰腿痛,传统中医辩证论治,针灸推拿、内外用药一般都难以见效。目前临床最常见的误诊误治慢急性腰腿痛——即腰骶脊神经根管损伤,仅就此症的治疗谈一些体会。

  • 标签: 脊神经根 腰骶 根管 损伤 常见 临床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脊髓压迫症与脊神经根压迫症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患者出现双腿和(或)双臂无力首先要想到可能为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特别是四肢有感觉丧失和括约肌障碍的患者。

  • 标签: 脊髓压迫症 脊神经根压迫症 诊断
  • 简介:目的从解剖和临床两方面探讨腰骶部脊神经后根的穿刺径路.方法对10具成人尸体腰骶部脊神经后根进行解剖学研究;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对30例腰腿痛病人X-线及CT图片所示椎骨、硬膜囊与神经后根进行测量并分析,寻找一条安全穿刺脊神经后根的路径.结果尸体标本示脊神经前、后根分别位于马尾前、后部,后根较前根粗大,出硬脊膜后下行一段距离再出椎间孔,L3,4、L4,5、L5S1椎间隙的硬膜囊直径小于相应节段椎板间隙间距,且越低位者差距越大.病人测得的数据与标本相似,临床上从椎板间隙最宽处穿刺进针均能抵达相应的脊神经后根.结论经椎板间隙最宽处穿刺入路可抵达相应脊神经后根而不伤及硬膜囊.

  • 标签: 腰骶丛 脊神经根 神经解剖学
  • 简介:腰椎周围韧带和肌肉软组织慢性劳损,导致腰肌创伤性瘢痕和粘连,积累性组织损伤,形成慢性腰痛,多数学者认为这类腰腿痛累及脊神经后支。据统计70%~80%的人在其一生中经历着一次以上的腰背痛,直接影响工作和生活。目前尚无统一分类,从病因学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

  • 标签: 脊神经后支阻滞 中药治疗 下腰痛 病因学分类 慢性劳损 周围韧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澄清脊神经管畸形术语概念,建立一种规范实用的分型。方法对自1996年至2016年间作者诊治的2020例脊神经管畸形病历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治经验并结合胚胎学、病理学、医学影像学和手术治疗学知识,做出临床实用的脊神经管畸形分型。结果脊神经管畸形被分为开放性脊柱裂、闭合性脊柱裂和尾部脊柱脊髓畸形三大类,包括脊髓脊膜膨出、单纯脊柱裂、终丝型脊髓拴系、束带型脊髓拴系、脊髓脂肪瘤、脊椎皮窦、脊髓纵裂、椎管内肠源性囊肿、脊膜膨出、脂肪脊髓脊膜膨出、隐性骶管内脊膜膨出、终末脊髓囊性膨出、骶前脊膜膨出、骶尾部畸胎瘤、Currarino综合征和骶神经发育不良,共16个病种。结论统一脊神经管畸形术语概念、规范分类标准,有利于经验总结和学术交流。本分类简明实用,可用于指导临床和科研工作。

  • 标签: 神经管畸形 脊柱裂 脊髓脊膜膨出 脊髓拴系综合征 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针刺配合神经阻滞对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患者在治愈率及缩短疗程方面的积极作用。方法对我科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间67例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患者根据双盲原则对患者分组,两组均行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使用神经阻滞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治愈率及缩短疗程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效果良好,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针刺 神经阻滞 胸脊神经后支
  • 作者: 陈黔 郑拥军 过建国 李亦梅 缪秀华 宁杰 聂发传 任飞 王静 王礼彬 张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贵州省骨科医院疼痛科,贵阳市 550002,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疼痛科,上海市 20004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杭州市 310000,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乌鲁木齐市 830054,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张家港市 215600,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昆明市 65003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疼痛科,重庆市 401120,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疼痛科,长沙市 410078,河南省人民医院疼痛科,郑州市 450000,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江西省九江市 332000,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疼痛科,太原市 030001
  • 简介:摘要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疗法是疼痛科基本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头颈肩背部及上肢疼痛疾病的治疗,以及某些手术的局部麻醉。本专家共识介绍了颈脊神经根的解剖,系统描述了颈脊神经根阻滞疗法的各种操作方法、常用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本专家共识推荐使用解剖定位法和影像引导下进行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文献和临床应用证实,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疗法是头颈肩背部及上肢急慢性疼痛疾病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标签: 颈椎骨 脊神经根 神经传导阻滞 疼痛 共识
  • 简介:目的探讨无水乙醇硬膜外注入脊神经毁损术对于晚期肿瘤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68例晚期肿瘤患者采用无水乙醇硬膜外注入脊神经毁损术治疗,观察其安全性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3月的平均VAS评分分别为8.5±0.5、1.5±1.2、3.8±1.0、4.5±1.0,疼痛缓解优良率分别为100%、95.3%、71.6%。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除出现排尿困难7例(10.3%),恶心嗜睡、下肢麻木各5例(7.4%)外,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无水乙醇硬膜外注入脊神经毁损术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止痛效果明显,且安全易行,值得推广。

  • 标签: 脊神经 乙醇 疼痛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80例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射频治疗后的NRS评分较对照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之中采取护理干预,确保了手术的顺利完成,降低患者的疼痛,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脊神经脉冲射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效果评价
  • 简介:1.约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邵振海等人提出了“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概念,认为上腰段的脊神经后支受到牵拉、卡压等刺激是发生下腰痛的原斟。这一学说现已基本得到公训。现在更常用的名词是“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腰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2.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的特点:疼痛多为持续性,痛区可位于下腰正中、腰骶部、髂嵴附近、臀部,也可伴大腿后外侧痛,但一般不超过膝关节;腰椎向某一方向运动时症状可加重,严重者甚至不能行走和站立:在主诉痛区上方2~3个脊椎节段(脊神经后支发出平面)的棘突、小关节、横突有压痛,深压时可向主诉痛区放射;无下肢感觉、反射和肌力异常;主诉痛区的X线、CT、MRI多为正常。

  • 标签: 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 整脊疗法
  • 简介:1病历简介患者,男,岁.因右侧视力下降半年,腰腿部间断性疼痛20年余,伴头痛、头昏1月入院.查体:神清,语利,双侧瞳孔等大,右眼视力较左侧差,左耳听力明显下降,脊柱无畸形,右下肢肌肉萎缩,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左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阴性.追问病史有左耳聋8年,年前曾诊断为"神经性耳聋".头部CT示额叶区6.3×7.6×9.0cm大小类似哑铃状密度稍高影,边缘清楚,增强扫描示病灶显著强化,且左侧桥小脑角区显示约3.0×1.7×4.0cm大小类椭园形强化灶边缘清楚.诊断意见:①考虑额区大脑镰旁脑膜瘤;②左侧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听神经瘤可能性大.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在全麻下行冠状切口双额开颅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右额硬膜内侧面有一蚕豆大小孤立肿块,左额中上回皮层下发现大小为10.0×8.0×7.0cm分叶状,边界清楚,有明显包膜的肿块,重约250g,予以全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纤维型脑膜瘤.行脱水、止血治疗,术后L3-4、L2-3间隙穿刺为干性穿刺,病愈出院,出院后2个月再次入院,行腰椎MRI平扫示L1-4水平段椎管内长T1等T2信号,邻近结构显示受压,增强示L1-4椎管内(髓外硬膜内)占位性病变以脊膜瘤或神经鞘瘤可能性大,完善术前检查后行椎管探查肿瘤切除术,术中证实肿瘤位于L2-4间隙硬脊膜下,大小2.0×2.5×10.0cm.病理诊断:神经纤维瘤.患者病愈出院,月后患者再次入住我院,行左侧枕下开颅肿瘤切除术,术中在左侧桥小脑角区发现有3.0×3.0×3.0cm大小肿瘤,予以完整切除,术后病检诊断:听神经鞘瘤.

  • 标签: 脑膜瘤 听神经鞘瘤 脊神经纤维瘤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也是公认的难治性疼痛之一。在没有更好的治疗办法之前,对责任神经根进行选择性射频热凝毁损仍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但应避免毁损支配四肢的有显性运动功能的脊神经

  • 标签: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射频热凝术 脊神经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联合下颈部脊神经后支阻滞对颈肩部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07~2021.01本院收治的颈肩部疼痛病患共6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划分成对照组(于超声引导下开展臂丛神经阻滞)和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开展肩胛上神经加下颈部脊神经后支阻滞)各34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加下颈部脊神经后支阻滞对颈肩部疼痛效果确切,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值得采用。

  • 标签: 下颈部脊神经后支 肩胛上神经 神经阻滞 超声 颈肩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