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们对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须根的溶性成分进行研究。应用硅胶、SephadexLH-20、ODS柱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应用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是:2-羟基麦冬黄酮A(1),5,8-dimethoxy-6-methyl-7-hydroxy-3-(2-hydroxy-4-methoxybenzyl)chroman-4-one(2),5,7-dihydroxy-6,8-dimethyl-3-(4-bydfoxybenzyl)chroman-4-one(3),7,4-dihydroxy-5-methoxyflavanone(4),N-trans-coumaroyltyramine(5),N-trans-coumaroyloctopamine(6),N-trans-feruloyltyramine(7),对羟基桂皮酸(8),咖啡酸(9),阿魏酸(10)。化合物4,6,7,9,10首次从沿阶草属中分离得到。利用Hella、Hep2肿瘤细胞测定化合物1,2,4-7,9,10的细胞毒作用,1,2,5-7,9显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 标签: 百合科 沿阶草属 须根 化学成分 细胞毒活性
  • 简介:我们对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须根的溶性成分进行研究。应用硅胶、SephadexLH-20、ODS柱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应用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是:2-羟基麦冬黄酮A(1),5,8-dimethoxy-6-methyl-7-hydroxy-3-(2-hydroxy-4-methoxybenzyl)chroman-4-one(2),5,7-dihydroxy-6,8-dimethyl-3-(4-bydfoxybenzyl)chroman-4-one(3),7,4-dihydroxy-5-methoxyflavanone(4),N-trans-coumaroyltyramine(5),N-trans-coumaroyloctopamine(6),N-trans-feruloyltyramine(7),对羟基桂皮酸(8),咖啡酸(9),阿魏酸(10)。化合物4,6,7,9,10首次从沿阶草属中分离得到。利用Hella、Hep2肿瘤细胞测定化合物1,2,4-7,9,10的细胞毒作用,1,2,5-7,9显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更多还原

  • 标签: 百合科 沿阶草属 须根 化学成分 细胞毒活性
  • 简介:摘 要:目的:对退黄藤溶性成分进行检验分析,为退黄藤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运用气相色谱 -质谱技术对退黄藤的溶性成分进行检验与分析,对退黄藤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结果:本次研究共从退黄藤溶性成分中检验出 24种成分,对 24种成分进行了化学成分鉴定。结论:退黄藤中的溶性成分主要是烷烃类成分,这些成分在该植物中首次鉴定出来。

  • 标签: 退黄藤 脂溶性成分 检验分析
  • 简介:小枯正当妙龄。为了追求美丽,她成功抵制了所有肉食的诱惑,青菜也只是用水煮煮、加盐拌食。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时间,小桔的身材接近模特标准,走在大街上,回头率极高。可是这回头率却不仅仅是冲着曼妙的身材,小桔的身上、脸上不知什么时候爬上了很多红色的皮疹,口服外用了很多药物都没有很好的疗效。而且,要是哪里碰伤了,伤口也极难愈合,这些让小桔烦恼不已。

  • 标签: 脂类 难愈合 身材
  • 简介:摘要运用HPLC技术分析丹参溶性成分组成,并建立了四种丹参溶性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采用AgilentZorbaxSB-C18色谱柱(4.6×250mm,5μm),以乙腈-水-乙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0nm。通过与对照品比较,建立HPLC分析方法同时测定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四种溶性成分的含量,该方法的重复性RSD小于2.0%,平均回收率为98.3~101.6%。本文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 标签: 丹参 脂溶性成分 HPLC 质量控制
  • 简介:因此丹参酮ⅡA超微粉碎提取的最佳工艺为A3B2C2,结果丹参酮ⅡA超微粉碎提取的最佳工艺为A3B2C2,等.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提取方法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

  • 标签: 丹参脂溶性 成分湿式 湿式超微
  • 简介:摘要目的丹参中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是丹参制剂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也是成品的主要检测指标,通过对丹参酮ⅡA提取方法的研究,对丹参制剂提取工艺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根据当前丹参制剂的生产工艺出发,在提取时间、溶媒倍数、提取温度、溶媒浓度等方面进行筛选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丹参的最佳提取重要条件为,4倍量90%的乙醇,70℃温浸1.5小时,通过实验证明采用以上所述的丹参提取方法,干燥过程同样采用低温减压浓缩的丹参提取物中丹参酮ⅡA转移率超过50%。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利于有效成分保留,适用于丹参中溶性成分的提取,对于丹参制剂的生产工艺优化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丹参酮ⅡA 提取方法 工艺优化
  • 简介: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仅以丹参酮ⅡA测定来判断复方丹参片质量有一定的缺陷,因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特别是复方制剂,化学成分复杂,任何一种活性成分均不能完全反映中医用药所体现的整体疗效.又因丹参酮ⅡA对光敏感,见光不稳定,易分解,尤其以乙酸乙酯为溶剂时分解更快,所以对其测定方法的改进提高显得必要.本文利用中国药典测定丹参酮ⅡA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复方丹参片溶性成分指纹图谱进行了初步研究.

  • 标签: 复方丹参片 脂溶性成分 HPLC 指纹图谱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黄中蒽醌成分的超声提取工艺研究,以期为大黄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自建高效液相方法对大黄中五种蒽醌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采用正交实验法对的蒽醌成分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超声时间为50min,超声功率为80kw,超声温度为50℃,提取次数为2次,大黄总蒽醌的提取工艺最佳,总量为1.82%。结论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大黄中蒽醌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可以很好的对大黄中蒽醌成分进行提取,有利于大黄的质量控制和资源的开发利用。

  • 标签: 大黄 蒽醌 提取工艺
  • 简介:西洋参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在清朝经法国传教士传入中国,所以称为西洋参.西洋参与中国人参为同科同属植物,所含化学成分不尽相同,所以药性有所差别.西洋参性凉,人参性温.由于西洋参没有人参有人服用后会出现鼻衄等副作用.所以近年来西洋参在我国的销售量猛增.市场上销售的西洋参加工产品比较单纯,主要是原皮西洋参及其饮片、西洋参袋泡茶等.由于西洋参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产地主要加工成生晒参销往中国及东南亚,很少有人进行加工产品的研究.

  • 标签: 西洋参 西洋红参 单体皂甙 成分分析 人参二醇型皂甙类 药理作用
  • 简介:通过测定系列配合日粮中及其脂肪酸消化率,估测斑节对虾的最佳脂肪酸和需要量。当日粮含量为45、75和105g/kg时,其总消化率相似,而日粮含量为135g/kg时其总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总消化率不受脂肪酸组成影响,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为17g/kg和总含量大大超过455/kg的日粮除外。长链高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20:5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表现出最高消化率。具有不饱和键的脂肪酸,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18:ln-9)消化率较高。长链饱和脂肪酸消化率最低,且随着脂肪酸链长度的增加,其消化率降低。该研究结果清楚表明:日粮中含量影响自身消化率,其总的脂肪酸组成影响总和各自脂肪酸消化率。

  • 标签: 斑节对虾 日粮 脂类含量 脂肪酸组成 脂类消化率
  • 简介:目的三种方法(超临界CO_2萃取,6~#溶剂油索氏提取,水蒸气蒸馏)提取冷冻人参溶性成分并测定其含量。方法分别用超临界CO_2萃取、6~#溶剂油索氏提取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人参溶性成分。提取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鉴定分析。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超临界CO_2萃取法获得44个化合物,6~#溶剂油提取法获得75个化合物,水蒸气蒸馏法获得42个化合物。经知网、万方数据库查询,未见报道的化合物共有79种。结论三种方法均能获得部分人参溶性成分,但化合物种类不尽相同,提取物的深入研究正在进行中。

  • 标签: 人参 不同方法提取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随着空语理论的应用范围正在扩大,有必要对这些空语的特征和运作进行比较和考察.本文梳理了空语(EmptyCategory)中有关空屈折成分的理论,并利用最简方案超强的解释能力对空屈折成分进行分析和归类.

  • 标签: 最简方案 空屈折成分 空语类 附着
  • 简介:现代汉语的“提及”衔接成分通过话题的引入表示对话和上下文之间的承接关系,是承接语篇衔接成分的下位类型。文章根据结构将“提及”衔接成分分为2个小:一是说到,说起,提起;二是说起来,提起来。并在各小内部解释、辨析了这些成分的意义和功能。

  • 标签: 语篇 提及类 承接关系 衔接成分 辨析
  • 简介:目的:研究侧茎橐吾(Ligulariapleurocau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侧茎橐吾根与根茎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eremophilane型倍半萜成分,分别鉴定为:3α-hydroxy-8-oxo-eremophila-6,9-dien-12-oicacid(1)、furannoligularenone(2)、3-oxo-eremophila-1,7(11)-dien-12,8β-olide(3)、3-oxo-8α-hydroxy-10αH-eremophila-1,7(11)-dien-12,8β-olide(4)、3-oxo-8α-methoxy-10αH-eremophila-1,7(11)-dien-12,8α-olide(5)、7α,8α-epoxy-eremophila-12β,8β(15β,6α)-diolide(6)、8β-ethoxy-eremophila-7(11)-en-12,8α(15β,6α)-diolide(7)、8β-hydroxy-7,11-eremophila-12,8α-olide(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6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 标签: 侧茎橐吾 倍半萜类 化学成分 植物药 鉴定 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