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腹膜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领域的热点和难点,NCCN指南和PSOGI推荐肿瘤细胞(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轻中度结直肠癌腹膜转移。在CRS+HIPEC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领域,腹膜转移高风险患者行二次探查+HIPEC是否有生存获益,以及HIPEC在该整合治疗体系中的价值,是两个争议已久的重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法国学者开展了两项随机对照研究:PROPHYLOCHIP研究和PRODIGE 7研究。(1)PROPHYLOCHIP研究发现,腹膜转移高风险患者初次手术后,密切观察组与二次探查+HIPEC组的DFS、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若初次手术理想、肿瘤细胞完全,则无必要行二次探查+HIPEC;(2)PRODIGE 7研究发现,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行完全CRS,联合或不联合HIPEC,其OS(41.7个月比41.2个月,P=0.99)和无复发生存(RFS)(13.1个月比11.1个月,P=0.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认为对于此类患者行HIPEC是非必要的。然而,由于该研究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系列问题,其结论引起了巨大争议,未得到广泛认可。经过详细分析和深入探讨,我们认为,尚不能根据PRODIGE 7研究否认HIPEC的价值。CRS+HIPEC为核心的整合技术体系是"实体瘤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整合治疗"理念的体现和典范,CRS是基石,完全CRS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HIPEC是CRS的有效补充。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腹膜转移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二次探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癌腹膜转移(CRPM)患者实施肿瘤细胞(CRS)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实施CRS的100例结直肠癌及阑尾黏液腺癌来源的腹膜转移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治疗情况(手术时间、器官切除数量、腹膜切除数量、失血量等)。全组男性53例,女性47例;中位年龄52.0(39.0~61.8)岁;同时性腹膜转移患者52例,异时性48例;术前行新辅助治疗患者52例;原发肿瘤位于左半结肠43例,右半结肠28例,直肠14例,阑尾黏液腺癌来源15例。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范围)表示。分析围手术期安全性[围手术期Ⅲ级以上定义为严重不良事件(SAE)],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SAE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R软件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校正曲线评价列线图的效能。结果全组中位腹膜癌指数(PCI)评分为16(1~39)分。68例(68.0%)手术患者达到完整肿瘤程度(肿瘤程度:0~1评分);62例患者在术后进行了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有21例(21.0%)CRPM患者发生了Ⅲ~Ⅳ级SAE共37例次,包括泌尿系统输尿管损伤2例次,围手术期大量出血或贫血6例次,消化系统7例次,呼吸系统15例次,心血管系统4例次,皮肤切口裂开1例次,腹腔感染2例次;未发生Ⅴ级SAE。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癌胚抗原(OR:8.980,95%CI:1.428~56.457,P=0.019)、PCI评分(OR:7.924,95%CI:1.486~42.259,P=0.015)、中白蛋白输注量(OR:48.959,95%CI:2.115~1 133.289,P=0.015)和总输入量(OR:24.729,95%CI:3.956~154.562,P=0.001)是CRS围手术期出现SA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构建CRS围手术期SAE预测列线图,内部验证显示预测列线图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6(95%CI:0.872~0.980),模型Hosmer-Lameshaw检验计算预测效能为95.6%,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度和一致性。结论CRS是治疗CRPM的一种安全有效方式。严格筛选病例和围手术期液体管理是降低CRS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膜转移 围手术期 安全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细胞(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能否提高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方法从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以及CNKI、万方、维普六个数据库中检索腹膜转移的相关文献,并手动检索了法国Elias团队关于腹膜转移的研究。文献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为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2)有接受CRS+HIPEC治疗为试验组和接受其他治疗为对照组的资料;(3)有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生存分析数据;(4)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5)文献语言为中文和英文。排除标准:(1)仅有摘要的研究;(2)数据不全的研究。文献的筛选和数据提取由两人独立进行,存在分歧的文献由第三人决定。提取的数据包括作者、发表年份、受试者数量、受试者的入组时间、随访时间、研究设计、治疗方案,以及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风险比HR及其95% CI,若文中未提供,则通过Engauge Digitizer11.1软件从生存曲线中提取随访时间和相应时间点的生存率,计算HR及其95% CI。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或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使用STATA1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有研究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HR及其95% CI进行合并分析,试验间异质性通过Q检验和I2统计量进行评估。当不存在显著异质性时(Q检验:P≥0.1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当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时(Q检验:P<0.1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并通过亚组分析找出异质性的来源。用敏感性分析评价合并结果的稳定性。通过Egger检验和Begg检验来评估发表偏倚(P<0.05表示存在发表偏倚),并通过Begg漏斗图在风险比对数上的视觉对称性来反映。结果共有10项研究被纳入进行Meta分析,包括1项随机对照试验、9项队列研究,1项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不确定;9项队列研究文献质量评分均>7分,均为高质量研究。其中试验组有781例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对照组有2 452例接受了其他治疗[包括肿瘤细胞(CRS)、姑息化疗(PC)和腹腔内化疗(IPC)]。合并结果显示,试验组总体生存率(OS)高于其他治疗对照组(HR=0.43,95% CI:0.34~0.54),但研究异质性较大(P=0.024,I2=52.9%)。不同对照治疗方案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OS高于CRS(HR=0.63,95% CI:0.44~0.90)、PC(HR=0.37,95% CI:0.32~0.43)和CRS+IPC(HR=0.60,95% CI:0.37~0.96)这3个对照组;由于各亚组研究异质性较低(CRS组:P=0.255,I2=22.9%;PC组:P=0.222,I2=29.9%;CRS+IPC组:P=0.947,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结果进行合并。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分别删除各项研究后的合并分析结果差别不大,提示合并分析结果较为可靠。各研究偏倚检测结果显示:Begg检验(P=0.088)>0.05,Egger检验(P=0.138)>0.05,Begg漏斗图上的散点分布基本对称,表明纳入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CRS+HIPEC可以提高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OS。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腹膜转移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性成纤维细胞分泌胞外体增强胃癌干细胞化疗耐药。方法收集2019年1月新鲜胃癌组织,从中分离出新鲜胃癌组织中分离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收集其条件培养基,提取胞外体,分为条件培养基组、胞外体组和对照组,体外成球实验和体内成瘤实验观察加入条件培养基或胞外体条件下,5-氟尿嘧啶对胃癌干细胞成球能力、成瘤能力和肿瘤生长速度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Wnt信号通路的主要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Wnt2。采用t检验。结果体外成球实验和体内成瘤实验显示,在加入条件培养基或胞外体条件下,5-氟尿嘧啶对胃癌干细胞成球率[(2.90±0.25)%、(1.40±0.21)%,t=8.318,P<0.05;(3.40±0.34)%、(1.39±0.16)%,t=3.324,P<0.05]、成瘤能力[(483.36±39.15)、(185.25±12.31) mg,t=14.713,P<0.05;(572.62±47.39)、(188.36±13.19) mg,t=18.412,P<0.05]和肿瘤生长速度[(622.45±51.06)、(235.32±28.25) mm3,t=14.168,P<0.05;(702.45±65.31)、(255.39±20.47) mm3,t=13.308,P<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外实验中加入胞外体后β-catenin和Wnt2表达明显增强,而胞外体抑制剂GW4869处理后β-catenin和Wnt2明显减弱(0.61±0.07、0.28±0.06;0.58±0.05、0.24±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4、6.380,P<0.05)。结论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可通过胞外体增强胃癌干细胞的耐药性,机制可能与增强Wnt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肿瘤相关性成纤维细胞 外泌体 胃癌干细胞 化疗耐药性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中快速冰冻检查及常规病理结果,评价快速冰冻检查腮腺肿瘤的敏感度及特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104例腮腺肿瘤病人中快速冰冻检查及常规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结果快速冰冻检查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5%、95.6%。结论快速冰冻有助于确定腮腺肿瘤治疗计划,但须结合临床表现及中发现作出综合评估。

  • 标签: 快速冰冻 腮腺肿瘤The value of frozen section examination in parotid gland tumor case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肾上腺肿瘤患者应用后腹腔镜切除与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对研讨。方法:本实验选取的104例肾上腺肿瘤患者均是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以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讨论组(n=52)行后腹腔镜切除治疗和参照组(n=52)行开放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各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分析。结果:相比参照组,讨论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中出血量更低,指标数据差异显著(P

  • 标签: 并发症发生率 肾上腺肿瘤 后腹腔切除术 开放手术
  • 简介:摘要:随着教育"双"方针的逐步落实,各所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与可持续成长,健康教学也开始成为该校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从小学生最普遍的身心发展问题入手,通过研究当前学校在心理教育领域中所出现的新现象,并研究在"双"方针下怎样有效进行学校心理教育,以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 标签: "双减"政策 小学心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技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实施的12例经腹腔镜下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手术均获成功,有1例术后突发危机,经抢救后转危为安。且12例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20~40h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3~6d。术后5个月血压均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技术成熟、安全可靠,做好护理工作能有效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腹腔镜技术 肾上腺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结合“双”政策的内涵和要求来创设出更具实效性的作业内容,促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和身心健康的共同发展,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基于此,教师可以构建生活实践型作业,以不断丰富数学作业的内容与形式,降低数学作业的难度,使得学生进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实现对数学知识内容的巩固运用;教师也可以创设趣味游戏型作业,引导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完成作业,缩短学生作业时间,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促使学生在体会数学学习乐趣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发展。

  • 标签: “双减”背景 小学作业 设计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PH与外剥内扎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对比与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1月我科收住的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各50例),A组采用PPH治疗,B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治疗。结果A组中术后出血、术后疼痛、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均较B组轻,手术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外剥内扎,具有简单、方便、痛苦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环状混合痔 PPH 外剥内扎术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18-02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在我国被批准进入临床应用,随之而来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需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文章总结了针对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抗体引起的irAE发病率、特征性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探讨了其可能的发病机理、不同类型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差别、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为临床肿瘤医师对肿瘤irAE的识别和监控加以指导。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抗PD-1抗体 抗PD-L1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左侧颌下腺腺样囊性细胞癌的超声表现。腺样囊性细胞癌是临床上少见的恶性肿瘤,通过超声表现可辅助该病诊断,但目前缺少对该病常规超声表现的积累。

  • 标签: 颌下腺肿瘤 癌,腺样囊性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的护理经验总结。方法对19例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病人中有13例单指成活,双指成活2例,3指以上完全成活1例,1例成活2指。感染2例,手指坏死1例,血管危象1例。结论严密的观察和护理,防止血管危象的发生和最大程度的恢复手指功能对于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断指再植术 护理
  • 简介:摘要肝脏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在临床上较为罕见,超声造影有助于定性及鉴别诊断。本例患者以"上腹痛、腹胀,发热伴呕吐10 d"入院就诊,常规超声及CT检查均提示"肝脓肿可能",经超声造影后考虑为恶性肿瘤合并感染,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为肝脏鳞状细胞癌,患者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脏原发 鳞状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了解肺癌患者的基线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6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肺癌患者CD3(+)、CD4(+)、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CD8(+)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CD19(+)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与正常人群相比存在降低趋势,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可作为肺癌患者免疫监测的一种方法。

  • 标签: 肺肿瘤 淋巴细胞免疫分型 免疫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甲状腺癌乳头状癌K1细胞生长及侵袭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K1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及10、30、50 μmol/L姜黄素组,其中对照组仅加新鲜培养基,溶剂对照组加入含二甲基亚砜的培养基,10、30、50 μmol/L姜黄素组分别加入10、30、50 μmol/L姜黄素。采用MTT法检测K1细胞生长情况,采用PI和Hochest3342双染检测细胞死亡情况,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波形蛋白、E-钙黏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比较,10、30、50 μmol/L姜黄素组细胞存活能力降低(P<0.05),死亡率增高(P<0.05),细胞侵袭能力[(80.12±3.43)%、(65.59±4.11)%、(30.32±4.67)%比(100.00±2.81)%、(98.82±2.18)%]降低(P<0.05),E-钙黏蛋白[(0.41±0.12)、(0.63±0.14)、(0.70±0.13)比(0.34±0.10)、(0.35±0.11)]表达升高(P<0.05),30、50 μmol/L姜黄素组波形蛋白[(0.70±0.11)、(0.22±0.10)比(0.87±0.12)、(0.87±0.13)]表达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可抑制甲状腺癌乳头状癌K1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促进细胞死亡。

  • 标签: 姜黄素 甲状腺癌 乳头状癌K1细胞 增殖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HCV合并HIV感染者的肝功能、机体免疫和病毒载量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20年12月年收治的297例HIV/HCV合并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住院的单一HIV感染患者506例和单一HCV 感染患者1316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抗HIV和HCV病毒治疗前的肝功能、淋巴细胞及病毒载量等指标。结果 三组患者均以男性所占比例最高,各组性别间差异没有无统计学意义;单一HIV组和HCV组患者的感染年龄较HIV/HCV组偏大。HCV/HIV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球蛋白的水平均高于单一HIV组和单一HCV 组患者,白蛋白、白球比均低于单一HIV组和单一H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HCV/HIV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高于单一HI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HCV/HIV组、单一HIV 组患者的CD4+ T 淋巴细胞、CD8+ T 淋巴细胞、CD4+/CD8+ 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V/HIV 合并感染患者的 CD4+ T 细胞数量、CD4+/CD8+ 细胞比值水平比单一HCV感染者明显降低,而CD8+ T细胞数量水平与单一 HCV 感染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HIV/HCV 组 HCV 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单一HCV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HIV/HCV组和单一HCV组的HCV病毒载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相关(P >0.05)。结论 与,HIV/HCV合并感染者较单一病毒感染者更易发生肝功能受损,CD4+ T细胞和CD4+/CD8+ 比值降低,免疫功能更加低下,HCV病毒载量升高,应加强此类人群的检测,尽早进行干预。

  • 标签: [] 丙型肝炎病毒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重叠感染 细胞免疫 肝功能 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因素与颈动脉支架置入(CAS)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30例接受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并发症。结果支架植入成功率100%,术后30天内的不良事件共3例,其中高灌注综合征1例,脑梗死1例,短暂视力丧失1例。结论高龄不是CAS的高危因素。

  • 标签: 高龄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卒中目前仍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死亡和致残原因之一。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解聚的染色质及相关蛋白形成中性粒细胞外陷阱(NETs),参与到血管内血栓构成。近些年,NETs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中受到了更多的重视。研究结果表明NETs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过程有着重要作用,文中介绍了NETs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血小板 粒细胞 卒中 脑缺血 中性粒细胞外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