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2013年5月至2021年8月经手术治疗并被病理证实的36例FN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中男13例,女23例,平均年龄(35.9±15.3)岁。50%患者于体检时发现,术前经影像学诊断为FNH者21例(58.3%)。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无手术相关死亡。病理均证实为FNH。中位随访时间21.1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1例患者出现复发。结论FNH是一种容易误诊的肝脏良性肿物疾病,对有明显症状、肿块进行增大或与肝恶性肿瘤难以区分的病例应行手术切除,且预后良好。

  • 标签: 灶性结节增生 诊断 治疗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在诊断肾脏疑难局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5月在我院的56例肾脏疑难局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对比两组受检者的检查结果。结果: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经病理诊断有20例属恶性病变,有36例患者为良性病变,常规超声诊断结果显示有33例良性病变,另外23例为恶性病变,超声造影诊断显示有38例良性病变和18例恶性病变,常规超声诊断肾脏疑难局性病变的敏感度为70.0%(14/20)、特异度为75.0%(27/36)、阳性预测值为60.87%(14/23)、阴性预测值为81.82%(27/33)、准确率为73.21%(41/56),超声造影诊断肾脏疑难局性病变的敏感度为80.0%(16/20)、特异度为94.44%(34/36)、阳性预测值为88.89%(16/18)、阴性预测值为89.47%(34/38)、准确率为89.29%(50/56),超声造影诊断肾脏疑难局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均明显比常规超声检查更高(P

  • 标签: 超声造影 肾脏疑难局灶性病变 常规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肝脏结节状增生患者实施诊断过程中选用核磁共振成像或CT的意义。方法:本项研究入选人员为我院收治并已确诊为肝脏结节状增生患者,入选时间设定在2021年2月-2021年2月,入选总例数为60例。在获取配合后分别对上述入选人员实施CT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并对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误诊率及漏诊率实施对比分析。结果:相较于CT检查结果,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准确率更高,误诊率及漏诊率更低,且相应指标组间对比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在对肝脏结节状增生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相较于CT而言,选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率更高。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CT 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良恶性肺部孤立磨玻璃密度结节CT象征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良恶性肺部孤立磨玻璃密度结节6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组以病理学检查为依据,良性组(20例),恶性组(40例),对良恶性结节CT征象进行观察。结果 CT诊断出良性、恶性结节的符合率为85.00%(17/20)、90.00%(36/40),与病理学检查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良恶性结节的分叶征、大小、瘤肺界面、内部密度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CT象征 肺部孤立局灶 良恶性 磨玻璃密度结节
  • 简介:摘要癫痫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成人癫痫患者中,绝大部分为癫痫。成人癫痫病因众多、病理机制复杂、症状表现差异较大,常给临床医师在制订诊疗策略时带来困惑。得益于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新的诊疗手段不断涌现并应用于癫痫,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也不断推陈出新。鉴于上述背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与癫痫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专家共识及最新文献,结合当前国内医疗发展实际情况,讨论并撰写了该指南,旨在为我国成人癫痫患者提供更加实用、规范的诊疗方案。

  • 标签: 局灶性癫痫 诊断 治疗 指南 成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慢性骨感染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期帮助临床医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22例慢性骨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为(5.6±3.5)岁,范围为1~13岁;股骨16例,胫骨5例,腓骨1例;患侧为左侧12例,右侧10例。初次就诊时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10例,跛行8例,局部肿物3例,股骨外翻伴步态异常5例,不愿站立1例,症状持续时间为(3.2±4.1)个月,范围为7 d至12个月,均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入院后完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结核菌素试验、T细胞斑点检测等。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平扫+重建、磁共振成像检查。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患肢病灶刮除术。结果4例C反应蛋白升高,5例白细胞升高,8例淋巴细胞升高,3例中性粒细胞下降,2例血红蛋白下降,1例血沉升高,4例降钙素原升高。结核菌素试验、T细胞斑点检测均无明显异常。3例骨质破坏周围无硬化骨,17例骨质破坏周围有硬化骨,4例骨皮质增生肥厚,5例股骨远端外翻畸形。病理诊断提示病灶内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均为阴性。随访时间为(2.7±3.8)年,范围为1个月至4年,无切口感染、病理性骨折、骨感染复发等发生。结论儿童慢性骨感染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表现复杂,易误诊漏诊。早期积极行病灶刮除术,根除感染,是改善症状、防止畸形发生的关键。

  • 标签: 儿童 骨感染,局灶性,慢性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肝硬化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细胞癌和肝脏结节增生(FNH)的临床和MRI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1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南通市中医院行肝脏手术的105例无肝硬化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95例,女性10例,年龄(60.2±9.9)岁,病灶109个。收集同时段肝脏FNH的88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52例,年龄(32.8±9.5)岁,病灶99个。比较两组年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史、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强化模式、病灶形状、病灶边界、包膜等。结果无肝硬化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细胞癌患者年龄和乙肝病史比例高于肝脏FN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细胞癌病灶类圆形、边界清楚、有包膜比例高于肝脏FNH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细胞癌病灶的T1WI、T2WI、强化模式、DWI、ADC图等与肝脏FNH病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45.5岁、乙肝病史、病灶边界清楚、"快进快出"的强化模式、有包膜诊断无肝硬化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细胞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95%CI:0.95~0.99)、0.79(95%CI:0.72~0.85)、0.78(95%CI:0.72~0.85)、0.94(95%CI:0.90~0.97)、0.99(95%CI:0.98~1.00)。结论有包膜、病灶边界清楚及"快进快出"的强化模式有助于无肝硬化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细胞癌与肝脏FNH的鉴别。

  • 标签: 癌,肝细胞 诊断,鉴别 甲胎蛋白类 局限性结节状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肺磨玻璃结节CT特征在不同时期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来我院治疗肺磨玻璃样结节肺腺癌的1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检测,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密度等变化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究CT特征与不同时期肺腺癌间联系。结果 不同时期肺磨玻璃结节腺癌诊断CT影响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混合磨玻璃结节最大层面长径和CT值均高于纯玻璃结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结论 对于不同时期的肺腺癌患者的肺部磨玻璃样结节检查,CT检查具有一定特异性,混合磨玻璃结节最大层面长径高于3.04mm,CT值高于-447.48Hu,存在粗短毛刺、分叶等表征,高度符合浸润肺腺癌。

  • 标签: 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 CT特征 不同时期 肺腺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肝结节增生、肝细胞肝癌鉴别诊断中,应用普美显的价值。方法 本院选择2020年5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FNH组与HCC组,各20例。结果 经干预,FNH与HCC的鉴别准确,得到了显著提高(P

  • 标签: 普美显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细胞肝癌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肾脏上皮肿瘤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之一,其病理诊断进展较快,分类越来越精细化,给病理医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特别是乳头状肾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肾肿瘤领域。本文旨在分享急需掌握的重要进展和诊断难点,并对其中尚存争议的主要问题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节段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患儿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经重复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FSGS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和分析患儿临床表现特征、两次肾活检病理类型及治疗反应。结果共34例原发性FSGS患儿入选本研究,男性22例,女性12例,首次肾活检中位年龄14岁(1~18岁),重复肾活检中位间隔时间6个月(1~151个月)。31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其中22例伴有镜下血尿,4例血肌酐升高;余3例中,2例表现为血尿、蛋白尿,1例表现为蛋白尿。首次肾活检时有16例患儿诊断为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14例诊断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诊断为IgA肾病,2例诊断为IgM肾病。34例患儿均表现为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差。首次肾活检部分患儿肾脏病理表现为球囊粘连(2/34)、袢足细胞附着减少(2/34)、外周袢向尿极延伸(2/34)、肾小管反流(4/34)、毛细血管腔内血栓形成(2/34)及IgM沉积(12/34)。结论FSGS发病初期临床病理表现不典型,易漏诊,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差。肾脏病理表现为球囊粘连、袢足细胞附着减少、外周袢向尿极延伸、肾小管反流、毛细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及IgM沉积的患儿需加强随访,必要时行重复肾活检,明确FSGS诊断

  • 标签: 肾小球硬化症,局灶节段性 儿童 肾病综合征 肾脏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肝脏病变良恶性定性诊断中,取超声造影干预的具体内容、应用效果。方法:研究起始时间:2018年9月,截止时间:2021年9月,参考对象构成:肝脏病变患者,调查统计发现,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后,患者均已确诊,其病例数总计100,且均接受临床诊断,具体方案为:常规超声扫描、超声造影检查,就以上检查方式最终成效进行比较。结果:66例良性病变、34例恶性病变,为金标准(病理学)检查结果;在超声造影检查后,其诊断符合率(97.00%)、特异性(96.97%)、灵敏度(97.06%)相较常规超声扫描(83.00%、87.88%、73.53%),超声造影检查后居更高水平,P<0.05。结论:患者肝脏病变的良恶性检查中,在诊断符合率、特异性、灵敏度有效提升方面,联用超声造影技术效果确切,可大力推行、应用。

  • 标签: 肝脏局灶病变 良恶性定性诊断 符合率 特异性 灵敏度 超声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KI)在新生儿轻度白质损伤(PWMLs)局部脑白质微结构变化量化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研究。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9月—2018年6月经MR检查有轻度PWMLs的33例新生儿为PWMLs组,出生日龄3~28 d,男22例、女11例;同时,匹配同期接受MR检查颅脑未见异常的33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出生日龄3~24 d,男16例、女17例。观察指标:(1)通过DKI与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参量图评估轻度PWMLs病例的检出率;(2)比较PWMLs组病灶局部区域、病灶镜像区域,以及对照组相应白质区域各参量间的差异。结果(1)2组新生儿胎龄、矫正胎龄、出生体质量及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DKI参量图对轻度PWMLs的病例检出率为51.5%~78.8%,高于DTI参量图的病例检出率(39.4%~42.4%)。(3)与病灶镜像区域及对照组相应白质区域相比,轻度PWMLs区域径向弥散峰度、垂直弥散峰度、平均弥散峰度和轴突水分数均升高,分别为0.3(0.2,0.4)、0.3(0.3,0.4)、0.3(0.2,0.4)、0.1(0.1,0.2),病灶镜像区域分别为0.2(0.2,0.3)、0.2(0.2,0.3)、0.2(0.2,0.2)、0.1(0.1,0.1),对照组相应白质区域分别为0.2(0.2,0.3)、0.2(0.2,0.3)、0.2(0.1,0.2)、0.1(0.1,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轴突内弥散率张量和轴突外垂直弥散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部分各向异性、径向弥散张量、垂直弥散张量、平均弥散张量及轴突外径向弥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DKI对新生儿轻度PWMLs的量化评估明显优于DTI,可揭示轻度损伤所致的脑白质微结构变化。

  • 标签: 脑白质病 新生儿 局灶性白质损伤 弥散峰度成像 双室模型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部型Castleman病临床表现和外科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2009年1月到2019年12月收治的腹部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18例患者经病理确诊而纳入。其中6例因体检而发现,12例有症状,主诉腹部隐痛不适或疼痛为50%(6/12),头晕乏力为25%(3/12),多发性皮疹伴口腔溃疡为16.7%(2/12),体重下降为8.3%(1/12)。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15例患者为透明血管型,3例患者为浆细胞型。无二次手术和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部型Castleman病临床表现多样,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切除安全,预后良好。

  • 标签: 巨淋巴结增生 外科手术 局灶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节段肾小球硬化症(FSGS)的长期预后及与肾脏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研究,收集200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儿科经肾活检术确诊为原发性FSGS的124例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分型、肾活检结果等临床资料。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患儿的肾脏累积生存率,Cox回归风险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等方法寻找和肾脏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24例患儿中男94例(75.8%),女30例(24.2%),患儿肾活检时年龄为16(14,17)岁,13~18岁102例(82.3%);随访时间为64.8(32.1,86.0)个月。124例患儿中非特殊型49例(39.5%)、顶端型33例(26.6%)、塌陷型22例(17.7%)、细胞型14例(11.3%)、门周型6例(4.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肾活检后5、10和15年进入终末期肾病(ESKD)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基线下降≥50%的患儿肾脏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9%、51.4%、21.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肾小球节段硬化比例、中重度慢性小管间质病变均是儿童FSGS进入ESKD或eGFR较基线值下降≥50%的独立危险因素(HR=5.28、1.03、7.81,95%CI 2.77~10.05、1.01~1.04、4.08~14.98,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肾小球节段硬化比例(AUC=0.734,P<0.05,最佳截断值25.4%,灵敏度50.0%,特异度88.6%)、中重度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AUC=0.724,P<0.05,灵敏度46.3%,特异度98.6%)具有良好的评估FSGS肾脏结局的效能。结论儿童FSGS的长期预后不佳,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中重度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小球节段硬化比例≥25.4%。

  • 标签: 肾小球硬化症,局灶节段性 儿童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肝脏结节增生的超声造影与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增强表现。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经本院手术切除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脏结节增生的患者70例,均在术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增强表现。结果:70例患者共有78个病灶。超声造影、增强磁共振检查的门脉期的增强强度、滋养动脉显示率、中央瘢痕显示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肝脏结节增生患者内的增强表现存在差异性,联合两种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可促进疾病诊断准确率的提升。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超声造影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