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原发性上皮-肌上皮癌, 患者女,51岁,以无明显诱因腰痛为主要临床表现。CT检查显示右肺下叶近内基底段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有轻度分叶,大小2.8 cm×2.2 cm×2.5 cm,相邻支气管及血管受压, 平扫CT值为34 HU;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动脉期可见多发不规则血管影, 动脉期CT值为67 HU,静脉期为99 HU,相邻血管可见贴边征,纵隔及门未见肿大淋巴结影。病理诊断:原发性上皮-肌上皮癌

  • 标签: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上皮‑肌上皮癌
  • 简介:报告1例肌上皮癌。患者男,61岁。左耳前起肿物3年,溃疡1年,伴疼痛10余天。体检:左耳前1个直径约3.2cm大小类圆形浅溃疡面。皮疹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未见明显异常;结节状肿物位于真皮,边界大致清楚,肿瘤细胞呈上皮样或浆细胞样,排列成网状、梁索状或旋涡状,无腺体或导管分化;细胞中等大,核椭圆或短梭形,核分裂易见,胞浆红染,部分透明;有少量纤维间质,纤维间隔较纤细,部分玻璃样变性,将肿瘤细胞团分割成网状、条索状。免疫组化:肿瘤肌上皮标记物SMA、P63和calponin呈弥漫阳性,且细胞增殖指数Ki67约50%肿瘤细胞阳性。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等特点,诊断为肌上皮癌

  • 标签: 肌上皮癌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71岁。因发现左侧乳腺肿物1年半,确诊左乳腺癌1年于2016年1月4日入院。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双乳不对称.双乳皮肤无皮下静脉曲张,无水肿及橘皮样改变。左侧乳房外下象限可触及一大小约6.0cm×5.0cm的实性肿物,质硬,界限不清,活动度差,伴压痛,皮肤红肿破溃,伴乳头内陷,挤压乳头有血性溢液。同侧腋下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质韧,活动度可,较大者约2.5cm×1.0cm×1.0cm。

  • 标签: 乳腺恶性肿瘤 乳腺肌上皮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肌上皮癌是一种主要发生于腮腺的罕见恶性肿瘤,但也可发生在下颌下、舌下、小唾液腺以及头颈部的其他部位,发生于食管罕见。本文中报道1例食管肌上皮癌患者,男,79岁,CT表现为食管中段管壁偏心性增厚,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

  • 标签: 食管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肌上皮癌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肺部少见肿瘤的多模态影像表现。患者女,54岁,因右侧阵发性背痛就诊。胸部CT发现右肺主支气管闭塞伴右肺不张,考虑为肺癌可能;颅脑MR提示鞍区占位,右侧额叶小转移瘤可能;SPECT/CT全身骨显像及MR提示右侧肱骨、左侧股骨转移。最后支气管镜活体组织检查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诊断为右肺肌上皮癌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肺肌上皮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涎腺肌上皮癌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涎腺肌上皮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对标本实施病理检查。记录其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对21例涎腺肌上皮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知,标本肉眼观察平均直径(4.13±0.23)cm,呈浸润性生长且无完整包膜(或无包膜);镜检肿瘤细胞以梭形细胞为主(52.38%)(P<0.05);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临床分期T4患者所占比例(52.38%)显著高于其他分期(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涎腺肌上皮癌临床及病理特点,接诊疑似病例后积极给予全面检查确诊病情,有利于患者及时获得救治保障其疗效及预后。

  • 标签: 涎腺肌上皮癌 临床特征 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上皮-肌上皮癌(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EMC)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极少发生于泪道。本文报道了1例原发于泪道的EMC患者:62岁男性,主因“右眼溢泪10年,间断右侧涕中带血5个月”入院;鼻内镜下右侧下鼻道可见淡红色结节样新生物,表面覆盖伪膜;影像学检查提示右侧泪囊、鼻泪管及下鼻道占位。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接受右侧泪道肿瘤切除术:在鼻内镜下充分暴露泪道,见肿瘤主体位于右侧鼻泪管及下鼻道,部分突入泪囊。术中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提示为“上皮-肌上皮癌”。患者术后溢泪症状消失,随访10个月,肿瘤未见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外阴肌上皮癌,患者女,37岁,以近半年会阴无痛性肿物逐渐增大为主要临床表现。MRI示会阴部形态不规则肿物,边缘光整,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强化不均匀,与阴蒂分界欠清,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平台型,晚期轻度流出。术后随访24个月肿瘤无复发。

  • 标签: 外阴肿瘤 磁共振成像 肌上皮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病例一:男,22岁,未婚。既往身体健康。四月前曾有骑跨外伤史,于二月后无意中触及左侧阴囊一包块,自认为“疝气”未予重视。既之出现胸痛,咳嗽,咯血。临床以咯血原因待查收住内科。体检:T38℃,P78次/分,R25次/分,BP14.6/9.3Kpa发育正常,两可闻及少许啰音,并右下叩诊呈浊音,语颤增

  • 标签: 绒毛膜上皮癌 肺转移 身体健康 睾丸切除 睾丸肿大 术后化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2例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12例患者平均年龄56.25岁,以女性(66.7%)、不吸烟的患者(83.3%)居多.11例患者接受根治性肺叶切除术,另1例因病灶靠近支气管开口需行袖式肺叶切除术.8例患者术后接受了辅助化疗(66.7%).该肿瘤在组织学上表现为癌细胞排列成巢团状,核大呈空泡状,肿瘤间质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9例肿瘤标本检测了P63,均为阳性(100%);11例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阳性;而5例行EGFR突变检测,均证实为野生型.本组平均随访时间为43.83个月,11位患者随访期间无瘤生存,而另1位患者在术后25个月诊断骨转移,接受姑息性化疗后,带瘤生存至今.结论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是一种罕见的,预后较好的非小细胞肺癌.该肿瘤好发于年轻、非吸烟的亚洲人群,EB病毒感染与其发病机制存在密切关系.关键词淋巴上皮瘤样;非小细胞肺癌;手术;EB病毒;预后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31-02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找到与尿路上皮抗原1(UCA1)表达强度相关的临床病理学参数,为该基因在膀胱发生或进展中的功能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逆转录PCR检测83例尿路上皮(膀胱48例.肾盂23例,输尿管12例)组织中UCA1的表达强度,同时用Northern印迹法分别检测3例尿路上皮(3种各1例)的UCAI表达。用Svearman’s非参数分析研究UCA1表达强度与4个临床病理学参数(患者性别。肿瘤分期、分级及数量)的相关性。按照4个临床病理学参数将尿路上皮分为不同亚组。用Mann—Whitney检验来比较UCA1在不同亚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UCA1在83例尿路上皮中总体表达率达84.3%(70/83),在3种尿路上皮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5.4%(41/48)、83.3%(10/12)、82.6%(19/23)。UCA1表达强度与肿瘤分级有相关性,相关系数0.269(P=0.014),且高级别肿瘤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低级别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而患者性别、分期及肿瘤数量与UCA1表达强度均无相关性。结论UCA1与尿路上皮分级的显著相关性说明该基因可能与尿路上皮的进展有关,对此需要更深入的功能学研究加以证实。

  • 标签: 尿路上皮癌抗原1 尿路上皮癌 癌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的病理特征以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4年1月-2016年2月纳入的11例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患者临床资料,均通过病理证实,收集其CT资料,分析病理特点。结果:单发,病灶大小2.1-8.9cm,平均(4.8±0.6)cm;6例周围型、5例中央型;CT平扫发现钙化2例、空洞性病变1例、坏死区1例、7例密度均匀;CT加强扫描发现3例轻中度强化、8例显著强化;1边界模糊、10例边界清晰;3例血管与病灶界限分明、5例血管受病灶挤压、3例病灶内血管包埋。肿瘤切除术8例,其中2例淋巴结转移。结论:CT检查可见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癌肿块边界多清晰、均可见强化、体积偏大,以单发为主,周围型常见于胸膜下部位,中央型特征表现为“血管包埋征”。

  • 标签: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 CT表现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深入了解再生的相关细胞类型及其机制对防治肺部疾病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该文综述了已发现的上皮干细胞的分类、特点以及它们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机制相关的研究进展。上皮干细胞包括基底细胞、club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细支气管肺泡干细胞、远端气道干细胞及肺泡上皮干细胞,机制方面包括Wnt、notch、固有免疫中的信号通路以及其他与生长因子及转录因子相关的影响机制。

  • 标签: 成体干细胞 再生 分类 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卵巢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阶段式评估、诊断和治疗对于正确管理该疾病非常重要。整合妇科肿瘤学、医学肿瘤学、病理学和放射学等学科方法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肿瘤细胞减灭术达到无肉眼残留(R0)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其次是辅助化疗。检测可能影响治疗的基因突变是所有上皮性卵巢的治疗标准。几乎所有卵巢都会复发,复发性卵巢的治疗仍存争议,需要对最新疗法开展广泛审查,以平衡疗效以及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贝伐单抗和/或同源重组缺陷药物的维持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免疫疗法的发展进一步改变了治疗靶点。

  • 标签:
  • 简介:淋巴上皮(1ymphoepithelioma—likecarcinoma,LELC)最早发现于鼻咽,较少见,可累及涎腺、胸腺、、皮肤、胃、宫颈、乳腺、膀胱等,也可发生于口腔、气管和喉。发生于涎腺、、胃的LELC与EB病毒感染有关,但发生于乳腺、宫颈、皮肤及泌尿系统的LELC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阴性。该病发生于下咽者少见,笔者于2008年收治1例下咽LELC,现对该病特点、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 标签: 鼻咽肿瘤 鳞状细胞 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