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直肠进展(AA)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直肠AA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首次结肠镜检查并病理证实为直肠息肉的患者临床资料,将整个队列随机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7∶3)。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AA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基于以上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运用验证集进行模型内部验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区分度,Calibration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决策分析曲线(DCA)评估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共有1 936例直肠息肉患者纳入分析,其中1 356例患者纳入训练集(男840例、女516例),580例患者纳入验证集(男379例、女201例),年龄分别为(57.4±9.8)和(57.6±9.7)岁;其中无AA患者1 502例(77.6%)、有AA患者434例[22.4%,其中1~9 mm 73例(16.8%)、>9~<20 mm 271例(62.5%)、≥20 mm 90例(20.7%)]。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18,95%可置信区间(CI):1.003~1.033]、脂肪肝(OR=1.870,95%CI:1.274~2.744)、低密度脂蛋白(LDL)(OR=1.378,95%CI:1.159~1.637)、粪便隐血试验(FOBT)(OR=2.597,95%CI:1.857~3.631)、息肉部位[近端(OR=2.869,95%CI:1.727~4.764)、远端(OR=2.791,95%CI:1.721~4.527)]与直肠AA发生有关。该模型的AUC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为0.664(95%CI:0.630~0.698)、0.640(95%CI:0.587~0.693),Calibration校准曲线表明预测和实际风险一致性良好,Hosmer-Lemeshow(H-L)检验P值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为0.830、0.150,DCA表明该列线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年龄、脂肪肝、LDL、FOBT、息肉部位这5个预测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预测直肠息肉患者发生AA的风险,从而实现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直肠癌精准分层筛查策略。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进展性腺瘤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危险因素
  • 作者: 李海义 陶文武 王波玲 刘俊 张玲 王吉玲 程朝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消化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消化内科,武汉 430061 ,武汉市第五医院内科 430061 ,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科,西安 710032 ,湖北省石首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434400 ,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乌鲁木齐 830001 ,广东省湛江市中心医院病理科 524000 ,武警湖北省总医院内科,武汉 430061
  • 简介:摘要前驱糖尿病作为早期2型糖尿病的一个阶段,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肠道细胞增殖,最终诱发肿瘤。本研究纳入直肠进展患者216例,选取同期结肠镜检查未见直肠存在异常者628名为健康对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直肠进展组前驱糖尿病检出率、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9.3%(20/216)比4.9%(31/628)、(6.3±0.2) mmol/L比(5.4±0.1) mmol/L、(5.8±1.4)%比(5.1±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4.000,t=1.156、t=1.531,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50岁、糖化血红蛋白5.7%~6.4%、前驱糖尿病均与直肠进展有关[OR(95%CI)分别为4.189(2.067~6.231)、3.915(2.243~5.196)、1.126(1.014~1.152)、1.258(1.035~1.616),P均<0.05]。前驱糖尿病是直肠进展的危险因素,但相关机制复杂,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糖尿病前期 血糖 结直肠进展性腺瘤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进展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进展直肠腺瘤患者69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科二病区住院的结肠镜检查无直肠病变者7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脂肪肝、高脂血症、便秘、大便潜血等因素与进展直肠腺瘤发生的关系。结果:进展直肠腺瘤在50岁以后发病率增加,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无特异性胃肠道症状,大便潜血阳性、吸烟每年≥400支、有癌症家属史的患者为进展腺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50岁以上(尤其是男性),有直肠癌家族史、大便潜血阳性、吸烟患者应定期结肠镜检查,以发现进展直肠腺瘤从而早期切除,可大大降低进展直肠癌发生风险,从而降低我国结肠癌发生率、死亡率。

  • 标签: 结直肠腺瘤 进展期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直肠息肉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息肉,前者指腺瘤,当前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直肠肿瘤的癌前病变。目前认为,大多数的直肠癌发生需经历腺瘤-癌的发展序列,即从肠上皮异型增生,演化至腺瘤形成,进一步癌变发展为浸润性癌,甚至转移扩散。通过结肠镜检查可早期发现并合理处置腺瘤及癌变息肉,符合"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级预防策略。然而就临床中明确诊断的直肠恶性息肉该如何正确处理,选择内镜下治疗还是手术扩大切除目前尚无统一定论。通过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作如下综述总结,以期明确和规范直肠腺瘤癌变的治疗。

  • 标签: 腺瘤癌变 恶性息肉 治疗
  • 简介: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构成中分别占10.56%和7.80%,居第3位和第5位。直肠腺瘤泛指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与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至少80%直肠癌由此演变而来,是公认的直肠癌癌前病变,因此积极诊治直肠腺瘤是控制和减少直肠癌的重要途径[1]。本文就直肠腺瘤的分型、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腺瘤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肠镜下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青岛市市立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行结肠镜下直肠腺瘤切除术且在切除术后3年内有结肠镜随访结果的患者501例。分析性别、年龄、BMI、是否吸烟、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否合并糖尿病,腺瘤最大径、数量、病理类型,以及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腺瘤复发率的影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01例结肠镜下直肠腺瘤切除术患者术后3年的腺瘤复发率为25.5%(128/501)。腺瘤复发率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MI为<25、25~29和>29 kg/m2的患者的腺瘤复发率分别为19.2%(32/167)、27.5%(44/160)和29.9%(52/174),其中BMI>29 kg/m2者的腺瘤复发率高于BMI<25 kg/m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8,P<0.05),腺瘤复发率在BMI<25 kg/m2与25~29 kg/m2、BMI为25~29 kg/m2与>29 kg/m2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烟、合并NAFLD、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的腺瘤复发率分别高于不吸烟、不合并NAFLD、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32.9%(51/155)比22.3%(77/346)、27.6%(61/221)比23.9%(67/280)、31.3%(25/80)比24.5%(103/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32、7.232、6.874,P均<0.05)。腺瘤最大径为≤5、>5~<10、10~<20和≥20 mm的患者腺瘤复发率分别为11.6%(23/198)、18.5%(23/124)、41.7%(43/103)、51.3%(39/76),其中最大径为10~<20 mm和≥20 mm的患者腺瘤复发率均高于最大径为≤5 mm和>5~<10 mm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990、14.690、49.440、23.650,P均<0.05),腺瘤复发率在最大径≤5 mm与>5~<10 mm、最大径为10~<20 mm与≥20 mm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1、2和≥3个腺瘤的患者的腺瘤复发率分别为19.6%(20/102)、23.2%(46/198)和30.8%(62/201),其中有3个腺瘤的患者的腺瘤复发率高于有1个腺瘤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6,P<0.05),有1个与2个、有2个与3个腺瘤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展患者的腺瘤复发率高于非进展患者[28.8%(98/340)比18.6%(30/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9,P<0.05)。在腺瘤最大径为10~<20 mm和≥20 mm的患者中,分块切除(内镜下分块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分块黏膜剥离术合并)组的局部复发率均高于整块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合并)组[5/19比4.8%(4/84)、45.7%(16/35)比14.6%(6/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27、8.868,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腺瘤最大径、腺瘤数量、腺瘤病理类型均为影响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3.673、1.523、1.989,95%CI 1.759~6.528、1.096~2.897、1.564~4.089,P均<0.05)。结论高BMI、吸烟、合并NAFLD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复发率高。腺瘤的最大径越大,数量越多,病理类型为进展,患者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率越高。在较大腺瘤的患者中,接受分块切除术的患者局部复发率比整块切除术高。

  • 标签: 结直肠腺瘤 复发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通过临床调研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大肠癌患者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本文中所综述的直肠黏液性腺癌是大肠癌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特殊的病理类型,其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对其进行高度关注,进一步明确该病症的临床病理以及相对应的治疗手段,然后在实践过程中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有效地应对和处理,这样才能呈现出应有的治疗效果,为患者预后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保障。基于此,本文重点综述直肠黏液性腺癌的临床病理以及相对应的治疗手段等内容。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家族性腺性息肉病是具有成百个腺瘤直肠息肉,并且患者在35-40岁时会不可避免地发展成直肠癌,患者及其家族是发生大肠癌的高发人群,约占大肠癌的1%,因此,对患者家系进行筛选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措施.目前已公认为癌前病变,若FAP未予治疗,几乎每一病例都将发生大肠癌,因此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时手术治疗。

  • 标签: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癌变率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行肠镜检查及摘除直肠息肉的患者780例,其中男492例(63.1%)、女288例(36.9%),年龄9~93(56.86±12.65)岁。根据息肉的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腺瘤组540例和非腺瘤组2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腹部临床表现)、内镜特征以及病理表现(直肠息肉的数目、大小、位置、息肉蒂情况、分叶情况及息肉上皮内瘤变情况),将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腺瘤组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便血和腹痛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腺瘤组中存在息肉直径≥1 cm、息肉数目≥3枚、息肉带蒂、息肉分叶、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上皮癌变等的患者占比均高于非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比值比(OR)=1.772, 95%置信区间(CI)=1.333~2.770, P<0.05]、便血(OR=1.290, 95% CI 1.015~1.637, P<0.05)、腹痛(OR=1.732, 95% CI 1.207~2.483, P<0.05)、息肉数目≥3枚(OR=0.390, 95% CI 0.202~0.753, P<0.05)、息肉直径≥1cm(OR=0.604, 95 CI 0.383~0.952, P<0.05)、息肉有蒂(带蒂和亚蒂)(OR=2.779, 95% CI 1.511~5.112, P<0.05)和息肉存在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变(OR=0.599, 95% CI 0.373~0.960, P<0.05)是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腺瘤性息肉易发生上皮内瘤变及癌变,高龄(≥70岁)、便血、腹痛,直肠息肉数目≥3枚、直径≥1cm以及息肉有蒂的患者患直肠腺瘤可能性较大。

  • 标签: 腺瘤性息肉 肠息肉 内镜检查术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 简介:摘要家族性腺性息肉病(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全直肠内遍布大量腺瘤性息肉为主要特征,癌变风险极高。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突变是FAP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围绕FAP的流行病学、临床分型、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结直肠癌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APC基因
  • 简介:摘要随着近几十年来直肠癌化疗研究进展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所取得的效果十分鼓舞人心。通过化疗不但能够让Ⅱ期和Ⅲ期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得到有效降低,而且还能够让直肠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得到进一步延长,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本文就直肠癌化疗进展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化疗进展 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直肠息肉切除术后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接受内镜下直肠息肉切除术的6 430例患者(20 351枚息肉)资料。根据是否包含≥1枚腺瘤性息肉,将患者分为腺瘤患者组(4 573例)和非腺瘤患者组(1 857例);根据直肠息肉术后病理结果,将息肉分为腺瘤性息肉组(10 656枚)和非腺瘤性息肉组(9 695枚)。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法对腺瘤患者组和非腺瘤患者组、腺瘤性息肉组和非腺瘤性息肉组进行1∶1匹配,共1 824对患者和7 362对息肉成功匹配。PSM后,对患者因素如性别(男)、年龄(<40和40~60岁)、息肉个数(>2个)、肥胖(BMI≥28 kg/m2)、有直肠黑变病、有一级亲属直肠癌家族史,以及息肉相关因素如最大径(6~10和>10 mm)、分布情况(远端结肠)和形态学分类(无蒂和扁平)进行直肠腺瘤危险因素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 430例直肠息肉患者中腺瘤检出率为71.12%(4 573/6 430)。PSM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肥胖、有一级亲属直肠癌家族史和息肉最大径>10 mm均与腺瘤发生有关(OR=1.483、1.426、1.503,95%CI 1.063~2.067、1.015~2.004、1.198~1.887,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有一级亲属直肠癌家族史、息肉最大径>10 mm、息肉形态学分类为无蒂和扁平均为直肠腺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25、1.411、1.629、1.165、1.151,95%CI 1.019~1.994、1.001~1.988、1.290~2.058、1.030~1.316、1.012~1.310,P均<0.05)。结论肥胖、有一级亲属直肠癌家族史、息肉最大径>10 mm、息肉形态呈无蒂或扁平状均为直肠腺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结直肠腺瘤 日间手术 倾向评分匹配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直肠癌术前治疗分为初始可切除的新辅助治疗和初始不可切除的转化治疗。在局部进展直肠癌中,新辅助放化疗或放疗基础上,增加同步化疗强度,或将术后辅助化疗提至术前,或联合免疫治疗,可增加病理学降期,有助于器官保留,改善患者生存。在局部进展期结肠癌中,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效果。在可切除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推荐合并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是否联合靶向治疗仍存在争议。而在初始不可切除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分子分型指导下,选择化疗,尤其是三药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有望获得更高的客观反应率和转化切除率,从而接受转化手术切除,改善长期生存。此外,针对错配修复缺陷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转移性直肠癌患者,程序性死亡[蛋白]-1单克隆抗体治疗和(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单克隆抗体已成为标准一线治疗方案。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新辅助治疗 全程新辅助治疗 免疫治疗 转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直肠癌在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第三位,近40年来,中国的直肠癌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早期患者虽可经手术治愈,但仍有一半的直肠癌患者会发生局部复发,甚至远处转移。在精准医学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出现,研究证明药物治疗能延长患者生存并改善生活质量,新一代药物可使中位生存期延长到20个月,但是还是有一些患者对各类靶向药物不敏感。本文将对对直肠癌的病理,现有的药物治疗手段,以及预后和未来展望进行分析和综述。

  • 标签: 结直肠癌 病理 药物治疗 预后
  • 简介: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新的化疗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使晚期直肠癌病人中位生存期延长,根治术后的辅助治疗使Ⅲ期结肠癌病人复发和死亡风险进一步降低。本文综述直肠癌内科治疗最新进展

  • 标签: 结直肠癌 化疗 辅助化疗 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