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筛选出对孢子丝菌结合效率相对较高的探针。方法以50株纯培养的孢子丝菌及标准株为样本,以毛霉、烟曲霉、念珠菌各1株为阴性对照,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法(PCR-ELISA)对已报道的5个孢子丝菌特异探针(U26852、U26866、U26866′、M85053及AF117945)进行筛选。记录各探针与合成DNA片段杂交底物显色与否及酶免疫测定指数(EI)值。结果PCR产物测序证实5个探针均位于产物序列上;在相同的ELISA条件下,探针U26852显色最强,EI值最高。结论针对28SrRNA的探针U26852是目前与孢子丝菌结合效率相对较高的探针。

  • 标签: 孢子丝菌 探针 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杆菌DNA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2月~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肺结核(经初步诊断)患者80例,同时抽取其他肺病患者60例,分别直接涂片痰浓集进行结核杆菌培养和FQ-PCR检测TB-DNA。结果痰标本采用FQ-PCR法检测检查结核杆菌灵敏度最高,比直接涂片、培养、浓集涂片检测方法明显灵敏,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Q-PCR法检测结核杆菌TB-DNA方法更加精准,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痰结核杆菌 FQ-PCR检测法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杆菌涂片检查方法与意义。方法对50份结核杆菌涂片检查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结核杆菌涂片检出抗酸菌者检查为涂阳患者即判定为结核病标下菌阳性。结论直接涂片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设备要求也不高,在结核病防治中居重要位置。

  • 标签: 结核杆菌 涂片检查 方法
  • 简介:PCV2阴性母猪免疫PCV2疫苗后,可以将母源PCV2特异淋巴细胞被动转移给仔猪。本研究分析了PCV2特异淋巴细胞被动转移对仔猪PCV2攻毒的保护效应。与未免疫PCV2疫苗母猪产下的仔猪相比,

  • 标签: 细胞免疫应答 PCV2 保护效应 仔猪 异性 攻毒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和不同检测标本在结核杆菌检测结果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科室收治的初次我院就诊并临床诊断符合“肺结核”标准的158例患者的痰液和肺泡灌洗液,对所有的标本均进行两次抗酸染色涂片、两次快速培养检测结核杆菌(1次及1次以上阳性均记为阳性)。结果1.快速培养法的结核杆菌检出率高于抗酸染色涂片法;2.肺泡灌洗液的结核杆菌阳性率均高于痰液。结论快速培养法是临床工作中确诊结核病的首选方法,肺泡灌洗液能有效提高肺结核的诊断率。

  • 标签: 结核 肺泡灌洗液
  • 简介:目的:采用chirp信号作为声刺激进行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steady-stateresponse,ASSR)测试,观察chirp-ASSR反应阈值与纯音听阈阈值的相关性,探讨chirp-ASSR客观听力检测在儿童临床听力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听力中心检测的儿童共40例(共74耳)作为研究对象,在0.5kHz、1.0kHz、2.0kHz和4.0kHz处进行chirp-ASSR和纯音听阈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接受测试的儿童年龄4-13岁,平均年龄7.7岁。纳入研究的74耳包括男48耳,女26耳;右34耳,左40耳;正常听力59耳,听力损失轻度4耳、中度6耳、重度5耳。0.5-4kHz频率chirp-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2、0.884、0.842、0.892;chirp-ASSR反应阈经过校正后所得的各频率预估听阈与纯音听阈值更加接近。结论chirp-ASSR作为一种具有频率特异的客观测听技术,能够较好的反映儿童真实的听力水平。

  • 标签: 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反应(ASSR) chirp听性稳态反应 纯音测听 客观测听法 相关性研究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99Tc^m标记分子探针与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特异结合及生物分布。方法:Westernblot分析MDA-MB-231细胞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IL-11受体(IL-11R)蛋白的表达;荧光检测99Tc^m-DTPA-c(CG-RRAGGSC)与乳腺癌细胞特异结合及结合位点。18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6组(挖-3),经尾静脉注入0.74MBq(0.1mL)分子探针,不同时间测量其在荷瘤鼠体内生物分布。结果:West-ernblot检测MDA-M13-231细胞IL-11R是MCF-10A细胞的6.7倍;荧光染色证实99Tc^m-DTPA-c(CGRRAGGSC)-FITC特异结合在MDA-MB-231细胞的胞质和胞膜中;乳腺癌细胞IL-11R结合分子探针具饱和性;分子探针在荷瘤鼠体内迅速、持续聚集在瘤体内,4h达峰值(17.63±1.73)%ID/g,其他脏器分布极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A-MB-231细胞呈IL-11R高表达,与环九肽具有高亲和力,99Tc^m标记环九肽放射性分子探针体内外能与之靶向特异结合。

  • 标签: 环九肽 肿瘤 乳腺癌 MDA-MB-231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特异下腰痛(NLBP)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NLBP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医学应对问卷MCMQ及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心理测试,根据SAS得分将患者分为两组标准分≥50分的患者设定为观察组,标准分<50分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对两组之间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LBP中焦虑障碍的发病率为27.55%,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在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疾病应对模式和患者的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BP患者中存在较普遍的焦虑障碍,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建议临床对NLBP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时要注重从多方面切入。

  • 标签: 非特异性下腰痛 心理状况 相关因素
  • 简介:为了解羊肚菌(Morchellaesculenta)菌丝抗原物质的识别特征及其在菌丝上的分布,利用免疫酶染色法(Immunoenzymeassay,IEA)对两株抗羊肚菌单克隆抗体(W8C9,C6A8)在羊肚菌菌丝上对应的特异结合靶点进行定位研究。初步确定了两株单克隆抗体对应的羊肚菌菌丝抗原在菌丝上的位置,并确定了W8C9、C6A8和兔多克隆抗体稀释后适合工作的体积分数分别为5.0%、4.5%、4.0%。

  • 标签: 免疫酶染色法(IEA) 抗原靶位 羊肚菌 菌丝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食物特异IgG抗体水平,为患者剔除饮食中引起疾病的食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定量检测285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7种食物特异IgG抗体浓度。结果285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食物特异IgG阳性检测率为43.2%。牛奶、鳕鱼、鸡蛋三种食物存在性别差异(p<0.05)。其中女性的鸡蛋IgG阳性率高于男性,牛奶和鳕鱼Ig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鸡蛋和牛奶IgG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青少年组(≤25岁)鸡蛋和牛奶阳性率分别达到65.9%和26.8%,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下降。结论过敏性皮肤病与IgG抗体水平升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对于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诱发的过敏性疾病,检测IgE以外的抗体,如IgG则非常有必要。

  • 标签: 过敏性皮肤病 食物不良反应 特异性IgG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在健康体检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化学显色法测定了220例健康人、26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TSGF含量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TSGF含量及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结论TSGF检测具有较高敏感性、相对特异,在健康体检中有助于早期恶性肿瘤筛查。

  • 标签: TSGF 恶性肿瘤 健康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肺活检诊断的非特异间质性肺炎(NSIP)病例进行分析。方法呼吸科、放射科和病理科医师对出院诊断和疑诊的9例(NSIP)病例的临床资料、影像特征和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ATS/ERS)的分类标准,重新作出一致的临床和病理诊断。结果出院诊断(NSIP)患者7例,病理标本来自外科肺活检;疑诊NSIP患者2例,病理标本来自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回顾性病理分析发现,外科肺活检诊断的中7例中5例符合ATS/ERS诊断标准,确诊为NSIP;1例主要病理特征为弥漫性支气管扩张,1例为机化性肺炎,不能诊断NSIP。经CT肺活检疑诊的2例因组织标本较小,不能进行全面病理评价,但因缺乏其他特征性病变,结合临床和影像表现,仍拟诊NSIP。全部病例的影像学表现以磨玻璃样阴影为主,均不具备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典型特征。确诊NSIP的5例中1例存在多肌炎/皮肌炎,临床诊断继发性NSIP;其余4例未发现潜在病因,临床诊断特发性NSIP,其中1例在诊断后3年因肺纤维化进行性加重、呼吸衰竭死亡。2例疑诊病例中1例在入院后20d死亡,1例在2年后确诊多肌炎/皮肌炎。结论NSIP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外科肺活检是确立诊断的主要手段。NSIP的临床和病理诊断需要临床、放射和病理科医师的共同参与,而进一步寻找潜在病因是诊断过程中的重要目标。

  • 标签: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患者教育对舌下特异免疫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518例尘螨过敏且进行舌下特异免疫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试验组(200例)和对照组(318例),在首诊、治疗后第1,3,8周对试验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和患者教育,而对照组患者仅门诊就医。治疗后第4,8周行两组间脱落情况统计和脱落原因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脱落率分别为12.5%和37.4%(P<0.01)。治疗8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脱落率分别是24.3%和53.7%(P<0.01)。两组脱落原因有显著差异性是患者对坚持长期用药缺乏信心和如何具体用药困惑。(P<0.01,P<0.05);结论患者教育有助于降低接受舌下特异免疫治疗患者的脱落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 标签: 患者教育 变应性鼻炎 脱落率 脱落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对小细胞肺癌诊断的差异及联合检测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同期到我院治疗的12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者用化学发光法对研究对象的ProGRP及NSE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三组的检测结果。结果A组患者与B组患者相比较,P<0.05,A组与C组相比较,P<0.05,ProGRP及NSE单独检测对于小细胞肺癌诊断的敏感度方面相比较(P>0.05)。ProGRP与NSE两者进行联合检测与ProGRP、NSE单独检测敏感度相比较,(P<0.05)。结论对小细胞肺癌诊断的敏感度检测来说ProGRP与NSE单独检测差异无显著性,但是两者联合检测能够有效的提高诊断阳性率。

  • 标签: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小细胞肺癌
  • 简介:目的:利用乳链菌穿梭载体构建肿瘤特异标记表达系统,为肿瘤特异口服疫苗的研究开辟一个新领域。方法采用体外基因拼装的方法得到PEG-3启动子,经酶切鉴定并测序验证。然后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将PEG-3启动子、EGFP、PolyA亚克隆到乳链菌载体pTRKH2中,成功得到肿瘤特异标记质粒pTR-peg3-egfp。最后,转染肿瘤及非肿瘤细胞初步验证其肿瘤特异标记能力。结果通过PCR基因拼装得到460bp左右目的片段,测序结果与设计完全一致。获得了肿瘤特异标记的乳链菌穿梭质粒pTR-peg3-egfp,并在细胞水平得到初步验证。结论PEG-3启动子介导的乳链菌穿梭质粒具有肿瘤特异,这一实用新颖的系统将为研究乳链菌疫苗应用于肿瘤标记及靶向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PEG-3启动子 乳链菌 基因治疗 肿瘤
  • 简介:目的:阻塞性通气障碍在呼吸波形上特异改变临床观察研究。方法:在不影响临床诊治前题下,对入选病例呼吸波形进行动态监测,研究阻塞性通气障碍病人呼吸波形改变与相应病情和医疗等情况的相关性及其在呼吸波形上特征性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阻塞性通气障碍呼吸波形与正常波形相比,在压力、容量、流速曲线和压力一容量环上有连续、剧烈顿挫的特征性改变。其改变的幅度、大小、频率与阻塞性通气障碍引起病理变化程度相关。模拟液体阻塞气道实验也可得到类似特异改变波形。结论: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在正压通气时,呼吸波形根据通气障碍类型分别可出现“锯齿”状、“波纹”状、“鸭头”状、“鸟头”状、“火炬”状等具有典型特征的特异呼吸波形。这对其临床快速诊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阻塞 通气障碍 呼吸波形 特异改变
  • 简介:目的:评价血清中甲状腺特异抗体的存在对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影响,为评估乳腺癌的预后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50~2012)、EMBASE(1949-2012)、Pubmed(1946-2012)、CurrentContentsConnect(1998-2012)和GoogleScholar(1992-2012)等英文数据库。收集关于甲状腺特异抗体与乳腺癌(BreastCancer,Bc)相关性分析的横断面研究或队列研究。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所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有效数据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最终纳入6项研究,共计6945例患者。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乳腺癌的风险会随血清中甲状腺特异抗体(包括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0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的存在而增加(anti—TP00R2.51.95%CI:1.94—3.25;anti—TG2.67,95%CI:1.65—4.33)。结论:乳腺癌的风险会随血清中甲状腺特异抗体的存在而增加,甲状腺特异抗体可能为乳腺癌预后的评估以及治疗原则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甲状腺特异性抗体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乳腺癌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活化器整脊技术治疗非特异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通过活化器整脊技术对C1、C3、C5、C7椎体活化调整方法进行治疗,隔天一次,六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治疗2—4个疗程,平均2.4个疗程。结果52例患者,按视觉模拟评分法和颈痛残障程度评分进行评定,均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后的平均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8.20±1.55),(4.55±1.96)分,P<0.01。结论长期伏案工作或缺少运动导致的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是非特异颈痛的主要原因,对颈椎椎体的活化调整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活化器整脊技术 非特异性颈痛 视觉疼痛评分 颈痛残障程度评分